- 首页
- 医藏
- 证治准绳女科
证治准绳女科
〔胎前白带〕〔丹〕治有孕白带。
苍术(三钱) 山茱萸(去核) 白芍药(各二钱半) 黄芩(炒) 白芷(各二钱) 樗根皮(炒)
黄连(炒) 黄柏(炒,各一钱半)
上为末,糊丸,空心温酒下五十丸。
卷之一 调经门
白浊白淫
〔大〕妇人小便白浊白淫者,皆由心肾不交养,水火不升降,或因劳伤于肾,肾气虚冷故也。肾主水而开窍在阴,阴为溲便之道,胞冷肾损,故有白浊白淫。宜服《局方》金锁正元丹。(杂病遗精。)或因心虚而得者,宜服平补镇心丹。(杂病惊。)降心丹、威喜丸。
(杂病遗精。)若因思虑过当,致使阴阳不分,清浊相干而成白浊者,然思则伤脾故也,宜用四七汤(杂病气。)吞白丸子。(杂病中风。)此药极能分利,更宜小乌沉汤,(杂病鼻衄。)每帖加茯苓一钱,重者益智二十枚去壳碾,盐煎服。
〔薛〕前证若元气下陷,用补中益气汤。脾胃亏损,六君加升麻、柴胡。脾经郁结,归脾加黄柏、山栀。肝经怒火,龙胆泻肝汤。虚则用加味逍遥散。宜与带下参看主治。一妇人善怒,或小腹痞闷,或寒热往来,或小便频数,时下白淫,药久不愈,面青口苦。余以为积愤而不能发散所致,用龙胆泻肝汤而愈。用加味逍遥散、八珍汤而安。
姜黄散 治血脏久冷,腹胀疼痛,小便浓白如泔。
片姜黄(二两) 大附子(炮,一两) 柳桂 赤芍药 红蓝子 三棱(各半两) 木香牡丹皮 芫花(醋浸,炒) 郁李仁(去皮) 没药(各二钱半)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酒煎服。如腹痛用当归、没药为末,以水七分,酒三分,同煎热服。
内金鹿茸丸 治妇人劳伤血脉,胞络受寒,小便白浊,日夜无度,脐腹疼痛,腰膝无力。
鸡内金 鹿茸 黄 肉苁蓉 五味子 远志肉 牡蛎 桑螵蛸 龙骨 附子(各等分)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用温酒或米饮送下。
二豆散 治耳鸣心躁,腰脚疼重,腹内虚鸣,脐下冷痛,频下白水如泔,名湛浊证。
(方见前赤白带下。)
乌金散 治身热口燥,气块筑痛,下黄水如葵汁。
百草霜(炒) 紫金皮(米泔浸煮,炒黄) 粉草(炙,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二钱,艾汤或醋汤空心调下。心嘈,猪血入盐酒下。白带,用鲤鱼一尾,去肠不去鳞,将油发一团,入鱼肚内,黄泥固济,炭火内 存性,去泥研鱼为末。每用一钱,以陈酒调同前药服。
四七汤煎成,送下青州白丸子,常服最效。
加味四七汤 治妇女小便不顺,甚者阴户疼痛。
半夏(汤洗七次,一两) 浓朴(姜汁制) 赤茯苓 香附子(炒,各五钱)
紫苏 甘草(各二钱)
上 咀分四帖,每服水二盅,姜五片,煎八分,去滓,加琥珀末一钱,调服。
锁精丸 治小便白浊。
破故纸(炒) 青盐 白茯苓 五味子(各等分)
为末,酒糊丸。空心盐汤或酒,任下三十丸。
固精丸 治下虚胞寒,小便白浊,或如泔,或如凝脂,腰重。
牡蛎( 粉) 菟丝子(酒蒸,焙) 韭子(炒) 龙骨 五味子 白茯苓 桑螵蛸(酒炙)
白石脂(各等分)
为末,酒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盐汤下。
治妇人久积虚寒,小便白浊,滑数不禁。
上用鹿茸屑炒黄为细末,每服二钱,空心温酒调下。
又方 用鸡 炙为末,空心酒调服二钱。
卷之二
杂症门上
(杂证男女一也。此二卷方论,出女科书,多杂病书所遗,故存之耳。)
卷之二 杂症门上
虚劳
劳倦所伤,用补中益气汤证治,乃暴病也。失治而有发热、潮热、盗汗、咳嗽诸证出焉,谓之虚劳。又复失治而有皮聚毛落,饮食不为肌肤,骨髓中热,经闭不行诸证出焉,谓之瘵。骨蒸热至于传尸之疾,别自一种,其源不起于劳HT ,其流或至于灭门。余于杂病首册,则既条分而备列矣。然男以精为主,女以血为主,其致病既殊,其施治亦异,故应别着方法。而陈氏《良方》分劳瘵、骨蒸劳、血风劳、气虚风劳、冷劳、热劳、客热等门,未免惑乱后人,靡所适从。今厘正如下,医者更参杂病虚劳、传尸劳二门而用之,则无道少之患矣。
〔初病大法〕〔《保》〕治妇人虚劳,《局方》中谓首尾六合,如大圣散、熟地黄丸,是治无热虚劳也,中道药牡丹煎丸,空心食前,人参荆芥散临卧食后,是治有热虚劳也。
〔戴〕有病后血虚者,有本体血虚者。其人往来寒热,或五心发热,言语无力,面色痿黄,头目昏晕,变生诸疾,芎归汤加羊肉少许;或十全大补汤、四物汤、养荣汤服之;血虚而气旺者,宜抑气汤,即香附末。
增损四物汤 (《易简方》)治妇人气血不足,四肢惰怠,乏力少气。兼治产后下血过多,荣冲虚损,阴阳不和,乍寒乍热。
当归 川芎 人参 干姜(炮) 甘草(炙) 白芍药(各等分)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热服。
六神汤 (《御药院方》)治脾气不和,荣卫不足,怠惰困倦,不嗜饮食。服之补养真气,进美饮食,充泽肌肤。
当归 熟地黄 白芍药 川芎 黄 地骨皮(各等分)
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空心温服。
加减大建中汤 (《普济》)治妇人胎前产后一切虚损,月水不调,脐腹 痛,往来寒热,自汗口干烦渴。
芍药(二两) 当归 川芎 黄 桂(各一两) 甘草(炙) 白术(各七钱半)
上为末,每服二钱半,水一盏半,姜枣煎六分,去滓温服,食前。
清气汤 (《普济》)治肌热骨瘦者,阴衰阳盛也。是气弱而血热,则外蒸肌肉,内蒸骨髓,烦渴口干,颊赤头疼,饮食无味,心神惊悸,肢体酸疼,或时盗汗,或时咳嗽,或月家断绝,或经极少,俗谓血劳,产后白蓐劳,及羸瘦之人,与清气汤、羊乳丸治之。
紫苏子 五味子 大腹子 枳壳 桑白皮(微炒) 菖蒲 地骨皮 白术 柴胡 秦艽独活 干葛 甘草(炙,各等分)
上 咀,每服五钱,水一盏,入紫苏七片,乌梅一个,煎至七分,温服。
黄 散(一名防风汤) 治劳气食后身疼倦,夜间盗汗。此因失血,荣卫损也。
黄 (一两) 白芍药 防风 当归 干地黄(各七钱五分) 甘草(半两)
上 咀,每服五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温服,食前。
四白散 治男子妇人血虚发热,夜多盗汗,不进饮食,四肢羸瘦,骨节拘挛,脚痛不能行。
黄 浓朴 益智仁 藿香 白术 白扁豆 陈皮(各一两) 半夏 白茯苓 人参白豆蔻仁 天台乌药 甘草(各半两) 京南芍药 檀香 沉香(各一两)
上为细末,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个,煎至七分,温服。
桔梗饮子 (《大全良方》)治心气不足,解劳倦,益血。
黄 人参 麦门冬 苦梗 甘草(各一两) 青皮(半两)
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温服。
如圣散 (《大全良方》)治妇人所禀血气不足,不耐寒暑,易冒疾伤,月水不调,久而心虚,状若心劳,四肢倦怠,筋骨少力,盗汗易惊。或时不宁,五心烦热,肌肤不长,间作头昏,饮食无味,胸膈不利。或产前产后受病,并可服之。
北柴胡 白茯苓 甘草 熟地黄 人参 当归(各一两) 鳖甲 胡黄连 沉香 知母(各半两) 桑寄生 干葛(各七钱半)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乌梅一个,枣二枚,麦门冬数粒,煎至八分,服无时。
劫劳散 治心肾俱虚,劳嗽二三声,无痰。遇夜发热,热过即冷,时有盗汗,四肢倦怠,体劣黄瘦,饮食减少,夜卧恍惚,神气不宁,睡多异梦。此药能治微嗽有唾,唾中有红线,名曰肺痿,失治便成羸劣之疾。
白芍药(六两) 绵黄 (蜜炙,四两) 甘草(炙) 人参(去芦,酒洗) 当归(去芦)
半夏 白茯苓(去皮) 熟地黄(洗净,焙干) 五味子 阿胶(各二两,炒)
上 咀,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七片,枣三枚,煎至九分,温服,无时,日三。
筒骨煎 (《大全良方》)治诸虚疾羸瘦乏力,腰背引痛,心烦喘嗽,唾脓呕血,顽涎壅盛,睡卧有妨,胸满气促,夜多盗汗,发焦耳鸣,皮寒骨热,一切五劳七伤,骨蒸等候,并皆疗治。
地骨皮 粉草 北柴胡 前胡 乌药 麻黄(不去节) 干葛 青蒿 苦梗 知母 天仙藤 条黄芩(各一两) 人参 生干地黄 秦艽 鳖甲 黄 (各半两)
上 咀,每服三钱,水一盏,酒一分,猪筒骨一茎,炙焦,分为四服,桃柳枝各七寸,杏仁五粒,去皮尖、捶碎,煎至七分,去滓温服。加乌梅半个尤妙。一方,加当归、芍药。
滋血汤 治妇人经候不通,或血聚肢体麻木,肌热身重,倦怠少力,将成劳瘵。不可妄行破血,宜滋养润利。(见经闭。)
补中丸 (《余居士选方》)治妇人虚损诸疾。
白术 地黄(各一两) 川芎 白芍药 当归 黄 人参 陈皮(各半两)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温水下。
温中丸 (《普济》)治冲任虚损,血气亏伤,月水断续,来不应期,或多或少,腹中 痛不实,寒热烦壅,咽燥舌干,心神松悸,头目眩晕,肢体倦怠,腰背引痛,筋脉拘急,带下赤白,饮食进退,或发寒热。
生地黄 生姜(二味各一斤,切碎,各研取汁,将姜汁炒地黄滓,却将地黄汁炒生姜滓)
白芍药(二两) 人参(去芦) 蒲黄(炒) 当归(酒洗) 琥珀(另研) 白茯苓(去皮)
黄(蜜炙) 延胡索(炒) 麦门冬(去心) 乌梅肉(焙,各一两)
上为末,别用白艾叶一斤,水一斗,煎取浓汁,熬成膏,和前药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温米饮下,空心食前。
人参丸 (《十便良方》)养阴生血补虚。
人参 鹿角胶(炒) 熟地黄 芍药 当归 白术 川芎(各等分)
上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饮下。
秘方十补丸 治妇人诸虚百损,荣卫不调,形体羸瘦,面黄背倦,口苦舌干,心忪多汗,血衰气盛,寒热往来,一切血崩带下,坠胎落孕,此药皆治。孕妇服之,尤有神效。
熟干地黄(净洗,酒浸蒸过,焙干,秤重四两) 肉苁蓉(酒浸,焙干) 人参绵黄 (去芦,蜜炙) 川芎 当归(去芦,酒浸焙) 白芍药(洗) 白茯苓白术(去芦,洗净炒,各二两) 甘草(炙,半两) 肉桂(一两,去皮)
上为细末,用好酒调山药末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食前米汤或温酒下。
五圣丸 调益荣卫,滋养气血。治冲任虚损,月水不调,脐腹 痛,崩中漏下,血瘕块硬,发渴疼痛,妊娠宿冷,将理失宜,胎动不安,血下不止,及产后乘虚风寒内搏,恶露不下,结生瘕聚,小腹坚痛,时作寒热。
当归 川芎 白芍药 熟干地黄(各一两) 生干地黄(二两)
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食前温酒下。
七补丸 (《十便良方》)治妇人气血虚弱,冲任不和,腹中经结,状若怀孕,月候尚来,未分经脉,宜服此方。
当归 芍药 川芎(各三分) 白芷 白术 熟地黄 阿胶(炒,各二分)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空心米饮下。
羊乳丸 治虚劳羸瘦。
秦艽 柴胡 地骨皮 山茱萸肉 黄 (蜜炙) 地黄(酒浸蒸过,各等分)
上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煎人参汤下,不拘时候,日进三服。
人参鳖甲丸 (《普济》)治妇人一切虚损,肌肉瘦瘁,盗汗心忪,咳嗽上气,经脉不调,或作寒热,不思饮食。
杏仁(汤浸,去皮尖,炒) 人参 当归 赤芍药 甘草(炙) 柴胡 桔梗(去芦,各一两)
地骨皮 宣黄连(去须) 胡黄连(各七钱半) 肉桂(去粗皮) 木香(各半两) 麝香(另研,半钱)
鳖甲(一枚,重二两者,醋炙黄色)
上为细末,用青蒿一斤,研烂绞汁,童子小便五升,酒五升,同熬至二升,次入真酥三两,白沙蜜三两,再熬成膏,冷方下众药末,搜和令匀,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温酒送下,无时。
艾前丸 (东垣) 治妇人诸虚。
北艾叶 大当归(各二两) 香附子(四两)
上醋煮半日,焙干为末,再用醋煮糊丸,艾醋汤下。
味丸 (东垣) 补虚败。
黄 (四两,盐水浸,火炙) 北五味(二两)
上为末,秫米糊丸,空心盐酒下。
〔无热虚劳〕〔大〕妇人冷劳,属血气不足,脏腑虚寒,以致脐下冷痛,手足时寒,月经失常,饮食不消,或时呕吐,恶寒发热,骨节酸疼,肌肤羸瘦,面色痿黄也。
〔薛〕前证有内外真寒,然有内外真热,亦有内真热而外假寒者,又有内真寒而外假热者。若饮食难化,大便不实,肠鸣腹痛,饮食畏寒,手足逆冷,面黄呕吐,畏见风寒,此内外真寒之证也。宜用附子理中汤以回阳,八味地黄丸以壮火。若饮食如常,大便坚实,胸腹痞胀,饮食喜冷,手足烦热,面赤呕吐,不畏风寒,此内外真热之证也。宜用黄连解毒汤以消阳,六味丸以壮水。若饮食如常,大便坚实,胸腹痞胀,饮食喜寒,手足逆冷,面黄呕吐,畏见风寒,此内真热而外假寒也。亦用解毒汤、六味丸。若饮食少思,大便不实,吞酸嗳气,胸腹痞满,手足逆冷,面赤呕吐,畏见风寒,此内真寒而外假热也。亦用附子理中汤与八味丸。当求其属而治之。经曰: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使不知真水火之不足,泛以寒热药治之,则旧疾未去,新病复生矣。夫所谓属者,犹主也,谓心肾也。求其属也者,言水火不足而求之于心肾也。火之源者,阳气之根,即心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