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要药分剂
要药分剂
【前论】士材曰。入药当用米造。二三年陈者。小麦醋不及。但能伤筋损齿。不宜多食。
鳌按、大能开胃气。醒脾气。不但收敛之功见长也。
卷九 涩剂
罂粟壳
味酸。性涩。微寒。无毒。得醋、乌梅、橘皮良。
【主治】主止泻痢。固脱肛。治遗精。久嗽。止心腹筋骨诸痛。(纲目) 〔罂粟米〕主行风【归经】入肾经。为敛肺涩肠固肾之品。
【前论】丹溪曰。治嗽用粟壳。不必疑。但要先去病根。此乃收后药也。治痢亦然。须先散开胃以上涩剂谷部
卷九 涩剂
乌梅
味酸。性平。无毒得木气之全以生。可升可降。阴也。忌猪肉。
【主治】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止肢体痛。偏枯不仁死肌。(本经) 利筋脉。主下痢。
消酒毒杀虫。解鱼血崩。功同【归经】入肺脾二经。为敛肺涩肠。涌痰消肿之品。(二经血分药)
【前论】时珍曰。凡用。须去核微炒。但多食损齿伤筋耳。
【禁忌】经疏曰。凡风寒初起。疟痢未久者。均忌。
卷九 涩剂
木瓜
味酸涩。性温。无毒。禀春初之气。得曲直之化以生。降多于升。阳中阴也。
【主治】主湿痹香港脚。霍乱大吐下转筋不止。(别录) 止吐泻奔豚。及水肿冷热痢心腹痛。
治脚水利【归经】入脾胃肺肝四经。为利筋骨调营卫之品。(兼补剂 手足太阴血分药)
【前论】孟诜曰。多食木瓜损齿及骨。皆伐肝之明验。而木瓜为脾肺药。非肝药明矣。 时珍袭肝旺鳌按、木瓜治转筋。筋急者得之能舒。筋缓者得之能利。
【禁忌】经疏曰。下部腰膝无力。由精血虚。真阴不足。及伤食脾胃未虚。积滞多者。
均忌
卷九 涩剂
芡实
味甘。性平。无毒。禀水土之气以生。可升可降。阴也。
【主治】主湿痹腰脊膝痛。补中。除暴疾。益精气。强志。聪耳明目。(本经) 止渴。
益肾【归经】入脾胃二经。兼入心肾二经。为固本益精之品。(兼补剂)
【前论】张子野曰。人之食芡。必枚啮而细嚼之。使华液流通。转相灌输。其功胜于乳汁也【禁忌】经疏曰。生食动风冷气。小儿不宜多食。以难化也。
以上涩剂果部
卷九 涩剂
赤石脂
味甘酸辛。性大热。无毒。禀土金之气而生。色赤又兼火象。降也。阳中阴也。畏恶大黄、松脂。
【主治】主养心气。明目。益精。疗腹痛肠 下痢赤白。小便利。及痈疽疮痔。及女子崩漏浓肠胃【归经】入心肾大肠三经。为固敛之品。(兼重剂 降而能收直达下焦血分要药)
【前论】东垣曰。赤石脂固肠胃。有收敛之能。下胞衣。无推荡之峻。 仲淳曰。大小肠下分。故为久痢泄 要药。又能去恶血。盖恶血化。则胞胎无阻。东垣云。胞胎下不。涩剂可以下之是也。
【禁忌】经疏曰。凡火热暴注者。不宜用。滞下全是湿热。于法当利。自非的受寒邪下利白止
卷九 涩剂
白石脂
味甘酸。性平。无毒。恶松脂。畏黄芩、黄连、甘草。
【主治】主养肺气。浓肠。补骨髓。疗五脏惊悸不足。心下烦。止腹痛。下水。肠 热溏。
【归经】入肺大肠二经。为固敛之品。(兼重剂 降而能收直达下焦气分要药)
【前论】弘景曰。五色石脂。本经疗体亦相似。别录分条具载。今俗惟用赤白二脂。断下痢
卷九 涩剂
禹余粮
味甘。性平。无毒。丹皮为使。伏五金。制三黄。
【主治】主咳逆寒热烦满。下赤白。血闭。症瘕大热。(本经) 疗小腹痛结烦疼。(别录)
(纲目【归经】入胃大肠二经。为固下之品。(兼重剂 二经血分药)
【前论】子和曰。此手足阳明血分重剂也。其性涩。故主下焦前后诸病。李知先诗云。
下焦
卷九 涩剂
明矾
味酸。性寒。无毒。甘草为使。恶牡蛎。畏麻黄。即白矾。
【主治】主寒热泄痢。白沃。阴蚀恶疮。目痛。坚骨齿。除痼热在骨髓。去鼻中息肉。
(开宝) 除湿追涎。化痰坠浊。除风杀虫。止血定痛。蚀恶肉。生好肉。治惊痫。喉痹。齿痛。风眼。崩带。脱肛。阴蚀。阴挺。痈疽疔肿。瘰 疥癣。虎犬蛇虫咬伤。(备要)
【归经】入脾经。为燥湿坠痰之品。
【前论】陈师古曰。矾石之用有四。吐利风热痰涎。取其酸苦涌泄也。治诸血痛脱肛阴挺疮取其
卷九 涩剂
皂矾
一名绿矾。味酸。性凉。无毒。
【主治】 主疳及诸疮。(苏恭) 喉痹。牙虫。口疮。恶疮疥癣。酿鲫鱼烧灰服。疗肠风泻【归经】入脾经。为燥湿化痰之品。
【前论】洁古曰。皂矾酸涌收涩。燥湿解毒化涎之功。与白矾同。而力则差缓也。
【禁忌】经疏曰。皂矾虽能消肉食坚积。然能令人作泻。胃弱人不宜多用。服此者终身忌食【炮制】雷公曰。凡使。以深青莹净者良。 赤用。
卷九 涩剂
胆矾
一名石胆。味酸辛。性寒。有小毒。畏桂、辛夷、芫花、白薇。
【主治】主明目目痛。金疮。诸痫痉。女子阴痛。石淋。寒热。崩中下血。诸邪毒瓦斯。
(本经) 散症积。咳逆上气。及鼠 恶疮。(别录) 治虫牙。鼻中息肉。(大明) 带下赤白面【归经】入胆经。为吐风痰敛咳逆之品。(兼宣剂 涌吐风热痰涎 发散风木相火)
【前论】周密曰。治咽口齿疮毒。殊有奇功。有患喉痹欲死者。鸭嘴胆矾末醋调灌之。
大吐以上涩剂石部
卷九 涩剂
乌爹泥
即孩儿茶。味苦涩。性平。无毒。
【主治】主清上膈热。化痰生津。涂金疮。一切诸疮。生肌定痛。止血收湿。(纲目) 治阴【归经】入肺经。为清散之品。(幼科外科要药)
【前论】仲淳曰。本是茶末。故能清上膈。又得地中之阴气。故能凉血清热。治金疮以下诸【炮制】时珍曰。此出南番。云是细茶末。纳竹筒中。埋土中。日久取出。捣汁熬成。
小块以上涩剂土部
卷九 涩剂
龙骨
味甘。性平。无毒。得阳气以生而伏于阴。为东方之神。升也。阴中阳也。得牛黄、人参良。畏石膏。忌鱼及铁。
【主治】主心腹鬼疰。精物老魅。咳逆。泄痢脓血。女子漏下。症瘕坚结。小儿热气惊痫。
肠痈内解毒。辟龙骨〕梦寐泄精。小便泄精。(别录)
【归经】入肝胆肾三经。兼入心大肠二经。为固敛浮越正气之品。
【前论】雷 曰。气入丈夫肾脏中。故益精药宜用之。 海藏曰。并主带脉为病。 许洪曰【炮制】广记曰。酒浸一宿。焙干研粉。水飞三次用。如急用。以酒煮焙干。
以上涩剂鳞部
卷九 涩剂
牡蛎
味咸。性微寒。无毒。得海气结成。降也。阴也。贝母为使。得甘草、牛膝、远志、蛇床子良。恶麻黄、细辛、吴萸。
【主治】主伤寒寒热。温疟洒洒。惊恚怒气。除拘缓。鼠 。女子带下赤白。久服强骨节。
疗泄诜古【归经】入肝胆肾三经。为软坚利水固肠之品。(肾经血分药)
【前论】甄权曰。病虚而多热者。宜同地黄、小草用之。 海藏曰。牡蛎软坚。以柴胡引之益精【禁忌】经疏曰。凡病虚而有寒者忌。肾虚无火。寒精自出者。亦忌。
以上涩剂介部
卷九 涩剂
五倍子
味酸咸。性平。无毒。乃虫食盐麸子木叶中津液结成者。降也。阴也。
【主治】主生津化痰止嗽。止血。敛汗。解酒。疗消渴。泄痢。疮癣五痔。下血脱肛。
脓水小儿【归经】入肺经。为收敛之品。(性涩能敛肺气寒能降火)
【前论】丹溪曰。五倍子属金与水。噙之。善收顽痰。解热毒。佐他药尤良。黄昏咳嗽。
乃鳌按、滑精梦泄诸病。固宜收涩。然必能通而后能涩。医学纲目载一方。以治虚而滑精者。
【禁忌】经疏曰。凡嗽由外感。泻非虚脱者忌。
卷九 涩剂
百药煎
味酸咸。微甘。性收。无毒。
【主治】主清肺化痰定嗽。解热生津止渴。收湿消酒。乌须发。止下血。久痢脱肛。牙齿【归经】入心肺二经。为收摄之品。
【前论】汪颖曰。功与五倍子同。但经酿造。其体轻虚。其性浮收。且味带余甘。治上焦心以上涩剂虫部
卷十
燥剂
徐之才曰。燥可去湿。桑白皮、赤小豆之属是也。 王好古曰。湿有在上。在中。在下。
在病而黄连、黄柏、栀子之类。为燥剂也乎。
卷十 燥剂
苍术
味苦。性温。无毒。可升可降。阴中阳也。忌同白术。
【主治】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本经) 主头痛。消痰水。逐皮间风水结肿。除心下急满热。止(大明)
湿痰留饮。
【归经】入脾胃肺大小肠五经。为祛风除湿。升阳散郁之品。(兼宣剂兼补剂)
【前论】东垣曰。苍术别有雄壮上行之气。能除湿下安太阴。使邪气不得传入于脾。以其经略同者须【禁忌】经疏曰。二术凡病属阴虚血少。精不足。内热骨蒸。口干唇燥。咳嗽吐痰。吐血鼻
卷十 燥剂
仙茅
味辛。性温。有小毒。禀火气多金气少而生。可升可降。阴中阳也。忌食牛乳、牛肉。
【主治】主心腹冷气不能食。腰脚风冷挛痹不能引。丈夫虚劳。老人失溺。无子。益阳道。
倦。(【归经】入命门经。兼入肝心包二经。为补火之品。(兼补剂宣而能补)
【前论】许真君曰。命门真阳之火。即先天祖气。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
上【炮制】雷公曰。清水洗。竹刀刮去皮。切豆许大。糯米泔浸去赤汁。酒拌。蒸半日。
曝干
卷十 燥剂
草豆蔻
味辛。性温。无毒。得地二之火气而有金。兼感夏末秋初之令而生。升也。阳也。
制丹砂。
【主治】主温中。心腹痛。呕吐。去口臭气。(别录) 下气。止霍乱。一切冷气。消酒毒。
吐酸。
【归经】入脾胃二经。为祛寒除湿。消痰截疟之品。(调中补胃健脾消食开郁破气)
【前论】宗 曰。调散冷气甚速。虚弱不能饮食者。宜与木瓜、乌梅、砂仁、益智神曲、麦与知母同用。治瘴疟寒明独胜之火。
【禁忌】经疏曰。凡疟不由于瘴。心胃痛由火而不由寒。泻痢胀满。或小水不利。由暑气湿【炮制】 备要曰。闽产名草豆蔻。如龙眼而微长。皮黄白薄而棱峭。仁如缩砂。辛香气铁
卷十 燥剂
肉豆蔻
一名肉果。味辛。性温。无毒。禀火土金之气以生。升也。阳也。
【主治】主积冷心腹胀满。霍乱。中恶。吐沫冷气。小儿乳霍。(开宝) 解酒毒。消皮外络研末粥饮下。(李 )
【归经】入脾胃二经。兼入大肠经。为消食止泄之品(理脾 暖胃 固肠 下气)
【前论】丹溪曰。肉蔻属金与土。温中理脾。日华子称其下气。以脾得补而善运化。气自下【禁忌】经疏曰。大肠素有火热。及中暑热泄暴注。肠风下血。胃火齿痛。及湿热积滞方盛【炮制】雷公曰。以糯米粉熟汤搜裹。 火中煨熟。去粉用。忌犯铁。
卷十 燥剂
益智仁
味辛。性温。无毒。得火土金三气以生。降也。阴中阳也。去壳用。
【主治】主益脾胃。理元气。补肾虚滑沥。(好古)涩精固气。宣通气郁。温中进食。
摄涎足【归经】入脾经。兼入心肾二经。为行阳退阴之品。(兼补剂补心气命门三焦不足)
【前论】海藏曰。益智本脾药。主君相二火。在集香丸则入肺。在四君子汤则入脾。在大凤母。
智。
【禁忌】经疏曰。凡症属燥热。病患有火者。不宜用。故呕吐由热而不由寒。气逆由怒而不均
卷十 燥剂
补骨脂
味辛。性温。无毒。禀火土之气。兼得天令之阳以生。降多于升。阳中微阴也。得胡麻良。恶甘草。忌羊猪血。
【主治】主五劳七伤。风虚冷。骨髓伤败。肾冷精流。及妇人血气。堕胎。(开宝) 男子腰肾泄【归经】入脾命门心包三经。为壮火益土之品。(补相火以通君火)
【前论】飞霞曰。故纸属火。收敛神明。能使心包之火与命门之火相通。故元阳坚固。
骨髓相生为血【禁忌】经疏曰。凡病阴虚火动。阳道妄举。梦遗尿血。小便短涩。目赤口苦舌干。大便燥【炮制】雷公曰。此性燥毒。须酒浸一宿。再以东流水浸三日夜。蒸半日。晒干。胡桃肉同
卷十 燥剂
葫芦巴
味苦。性温。无毒。禀春夏之阳气以生。升也。阳中阳也。
【主治】主肾脏虚冷气。得附子、硫黄。治肾虚冷。腹胁胀满。面色青黑。得茴香、桃仁。
【归经】入命门经。为壮元阳除寒湿之品。(兼补剂 能温暖丹田)
【前论】洁古曰。元阳不足。冷气潜伏。不能归元者。宜之。 子和曰。有人病目不睹。
思此【炮制】禹锡曰。出岭南番舶者良。云是番莱菔子。酒浸或蒸或炒。
卷十 燥剂
附子
味辛甘。性大热。有大毒。全禀地中火土燥烈之气。兼得天之热气以生。降多升少。
浮中沉无所不至。阳中阴也。地胆为使。恶蜈蚣。畏防风、黑豆、甘草、黄 、人参、童便、犀角。忌豉汁。得川椒、食盐。能引下行。直达命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