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药性切用
药性切用
卷之三下 木部
牡荆沥
俗名黄荆沥。性味甘平,祛风治痫,化痰行经。热痰宜竹沥,寒痰宜荆沥,俱宜姜送,则不凝滞经络。
卷之三下 木部
甜竹沥
性味甘寒;降阴虚之火,清经络之痰。姜汁为佐,治痰行经甚捷。
卷之三下 木部
甜竹茹
味甘微寒,入肺胃而清燥解郁,姜汁拌炒,为开郁止呕专药。去青刮皮用。
卷之三下 木部
卷心竹叶
辛淡甘寒,凉心止呕,解郁除烦。
卷之三下 木部
天竺黄
性味甘寒,清心利窍,豁痰定惊。乃竹之津气结成片,片如竹节者真。
卷之三下 木部
明琥珀
味甘淡平,入心、肝、血分,安神散瘀,利水通淋。阴虚血少忌。
卷之三下 木部
白茯苓
甘淡性平,入肺、膀而兼入心脾;渗湿利窍,益脾宁心。赤茯苓:入心、小肠经,渗利湿热。益脾气白胜,利湿热赤胜。茯苓皮:专走皮肤,行水气,治肤肿效。赤、白主治与茯苓略同,而入心之用多。治惊悸效,去皮及中木用。茯神心木:治诸经挛缩偏风。
卷之三下 木部
枫猪苓
苦甘淡平,入膀、肾而利湿,行水功胜茯苓,但无益脾之效。虚人无湿忌之。
卷之三下 木部
白雷丸
性味苦寒,入肠胃而杀虫消积。乃竹之余液,得霹雳之气而生,微焙用。
卷之四上
果部
(山果 夸果 味果 果 水果)
卷之四上 果部
扁杏仁
辛苦甘温,入肺而疏肺降气,解邪化痰,为咳逆胸满之专药。去皮尖研。肠滑者忌可生研,去油炒熟用,拣去双仁,炒黑,能解郁消积,如索粉、豆粉、狗肉之类。杏子热损人,孕妇忌之。
卷之四上 果部
巴旦杏仁
性味甘平,止咳下气,润燥豁痰,为劳嗽无热之专药。
卷之四上 果部
乌梅肉
味酸涩温,入厥阴而兼入太阴;涩肠敛肺,醒酒杀虫,为吐痢收敛虚脱之专药。白即盐梅,酸涩咸平,软筋敛液,功近乌梅,而不经熏黑,无杀虫收脱之功。梅叶:治霍捣汁饮之。
卷之四上 果部
桃仁
苦平微甘,入厥阴而调经破瘀,润燥通肠。去皮尖研如泥用。肠滑者忌。桃花:苦血分,而消积下滞,利水除痰,为痰饮滞血专药。误服泻人。桃叶:苦平,杀虫发汗。
辛酸甘热,多食,壅热生疡。正月采桃,名桃枭,辟邪祟。桃干:在树名僵桃,缩邪
卷之四上 果部
栗子
味甘微咸,生平熟温,入肾而补肾浓肠。生则难化,熟则滞气。小儿不可多啖。
卷之四上 果部
大枣
性味甘温,补益中气,滋养心脾。佐以生姜,为调和营卫专药。中满忌之。红枣:甘不滞,专入心脾,佐心浮麦,为止自汗、盗汗专药。
卷之四上 果部
水梨
甘寒,清心润肺,消风利肠。生则可清六腑之热,熟则能滋五脏之阴。泻火捣汁,滋熬膏,生嚼尤能舒泄邪热。草梨:泻热,殊少益阴之效。其性尤滑,脾虚泄泻切忌。
卷之四上 果部
柿子
鲜柿甜冷,清润肺胃,可除血痢。干柿:甘寒,凉涩肺肠,能止便红。柿霜:即干柿液,清肺润燥,治膈豁痰。虚寒滑肠均忌。柿蒂:苦平降气,配以丁香,为胃虚呃逆专药
卷之四上 果部
宣州木瓜
酸涩性温,醒脾祛暑,和胃发汗;为转筋、霍乱、痛痹、香港脚专药。
卷之四上 果部
山查肉
一名棠球子。酸甘微温,消食化积,散瘀破症,俱宜炒熟。生用能发痧斑、痘疹。
卷之四上 果部
新会皮
即新会县橘皮。性味辛温,微苦微燥,入脾胃而理气化痰,和中快膈。久服亦能耗橘白:即新会白,功专和胃进食。橘红:即新会红,又名杜橘红,力能利气化痰。陈久化州者胜,勿伪榴皮。会皮:古名陈皮。一种广皮,单取外面薄皮;即名广橘红,功理嗽散寒。连白功同陈皮,而性稍烈,阴虚肺胃燥热者均忌。
卷之四上 果部
小青皮
辛苦酸温,色青气烈,入肝而破气削坚,为厥阴破气平肝专药。醋炒用。橘叶:消滞。橘囊:聚气滑痰。橘核:散结消滞,为疝痛结核专药,炒用。
卷之四上 果部
佛手柑
辛苦酸温,入肺而理气止嗽,化滞定痛。根、叶散滞同功。
卷之四上 果部
陈香橼
古名香脔。苦甘酸辛,性平而下气快膈,化食消痰,为中脘气滞实痛专药。
卷之四上 果部
花红
古名林檎。酸涩甘温,生津止渴,治泄精久痢。小儿多食,能壅气发热。
卷之四上 果部
枇杷叶
性味苦辛,平肝清肺,降气化痰,为咳逆、吐逆、喘逆专药。刷净毛,毛射肺令人止咳定喘蜜水炙;止呕定吐姜汁炒。枇杷叶煎汁收膏,润燥止咳。枇杷叶蒸熟吊露,清邪。枇杷肉:甘酸性平,润肺定咳,止渴除烦。
卷之四上 果部
杨梅
酸甘性温,止渴生津,涩肠治痢,火酒浸良。
卷之四上 果部
石榴皮
酸涩性温,涩肠止久痢,醋炒用。浸汁可染须。石榴肉:酸甘性涩,能止崩中、久多食损肺坏齿。石榴花:凉心止衄,千叶者良。
卷之四上 果部
白果
一名银杏。甘苦性涩,生则豁痰清肺,可止带浊。熟则温肺定哮,能缩小便。多食,人壅气。
卷之四上 果部
胡桃肉
味甘性温,肉润皮涩;入命门而温肺补肾,养血润燥。油者有毒,杀虫治疮。壳外压油,可染须发。
卷之四上 果部
榛子
性味甘平,调中益气,充胃实肠,令人不饥,兼能杀虫。油坏勿用。
卷之四上 果部
荔枝核
甘涩性温,散寒行滞,为 疝囊肿专药。荔枝肉:甘酸性热,止呃除烦。多食,令壳:发痘疮。花、皮、根、汁:能治喉痹。
卷之四上 果部
桂圆肉
一名龙眼肉。味甘微温,入心脾而养血润燥,益智安神。去壳、核用。
卷之四上 果部
橄榄
甘涩酸平,生津清肺,解毒醒酒。核可代用。橄榄仁:味甘平润,唇吻燥痛,研烂敷
卷之四上 果部
榧子
甘涩性平,功专杀虫、消积。
卷之四上 果部
松子仁
甘温气香,醒脾开胃,解郁润肠,为芳香解郁润燥良药。其油可通津枯肠结,无火
卷之四上 果部
槟榔
苦辛性温,破滞消胀,磨积攻坚;能坠药力至下极之分成功。虚人忌之。惟岭南瘴气乡,常啖槟榔不辍。
卷之四上 果部
大腹皮
性味辛温,入脾肺而宽中下水;泄肺利脾,为水肿初起专药。虚者忌之。子似槟榔大形扁,故名大腹槟榔。辛涩性温,功用相近槟榔而力稍缓。
卷之四上 果部
枳子
即金钩子,一名术密,一名木饧,俗名鸡距子。甘平性润,解酒除烦。木皮煎汁,五痔。
卷之四上 果部
落花生
辛甘气香,醒脾润肺。俗名长生果,果中佳品。炒熟用。肠滑者非宜。
卷之四上 果部
川椒
一名蜀椒。味辛性热,入肾命而兼入脾肺。补火散寒,温中杀虫。拣去闭口,微炒出用。但取外皮名椒红,功用相同,而性更烈。核名椒目,苦辛微温,利水消肿。椒根:辛杀虫。秦产名秦椒,俗名花椒,辛苦性温,但能温中散寒,燥湿杀虫,不能直入命门,而导火归原之用。
卷之四上 果部
胡椒
味辛大热,暖中快膈,燥湿除寒,为胃寒吐水;阴冷腹痛之专药。白胡椒:专走气分而性更烈。
卷之四上 果部
吴茱萸
辛苦大热,入肝而疏逆燥脾,温中开郁,引热下行,为厥阴头痛、呕酸、阴疝、奔专药。止呕,黄连水炒;治疝,盐水炒;入肝治血,均醋汤泡炒。
卷之四上 果部
细茶
苦甘微寒,泻热清神,善消油腻,为清利头目专药。空腹忌之。茶子:捣汁,洗衣去腻。
卷之四上 果部
甜瓜蒂
性味苦寒,入阳明而能吐风热痰涎,上膈宿食。无实邪者忌之。甜瓜:性冷,过食
卷之四上 果部
西瓜
性味甘寒,清暑除烦,泻热止渴,有天生白虎汤之名。然生冷之物过饵,亦能损脾。
瓜皮:能泻皮间湿热;治肤黄、肤肿并效。西瓜子仁:性能涤垢,善消暑烦,结燥之痰。
卷之四上 果部
甘蔗
性味甘寒,清热润燥,和中止渴。生嚼可以发越热邪。捣汁能止火逆呕哕。若阴虚火气分无热者非宜。青皮蔗:性更清烈,功力不甚相远,而有入肝之用。
卷之四上 果部
白沙糖
即雪花糖,又名冰花。性味甘平,缓中和脾,润肺益气。红糖:甘温入血分,缓中能助湿热,中满者均当忌之。凝结如石者,名石蜜,俗名冰糖,为缓中消积专药。
卷之四上 果部
紫砂糖
甘温微咸,入血分而散瘀和血,止痛缓中。炒黑最能清瘀止血,产后及寻常血滞并
卷之四上 果部
莲子
古名藕实。甘平性涩,清心醒脾,涩精浓肠,为交媾水火之专药。去心、衣用。莲心苦寒,专清心热。莲之沉水色黑者,名石莲,性味苦寒,清心除烦,开胃进食,为禁口痢专药。有一种树莲,大苦,不入汤药。
卷之四上 果部
莲蕊须
甘平性涩,涩精秘气,为梦泄遗精专药。
卷之四上 果部
白池藕
生用甘寒,凉血散瘀。捣汁,止吐衄甚捷。熟用甘平,养心益胃,汤煮益血有功藕粉,清胃安神。无热者均忌。
卷之四上 果部
藕节
味甘性平,解热消瘀;止吐血、衄血。莲花片:贴天泡湿疮。
卷之四上 果部
荷叶
味苦性平,色青形仰,中空象震;禀少阳甲胆之气,能升胃中清气。煨饭,助脾胃消炒黑,崩漏下血。荷叶蒂:守中和胃。荷叶边:醒阳气以四达。荷叶梗:开郁结以通淋
卷之四上 果部
菱角
性味甘寒,清暑止渴。多食损阳气,煮熟亦能滞气。
卷之四上 果部
芡实
一名鸡豆。其味甘平,微温性涩,实脾益肾,固气涩精。小儿多食则难化。
卷之四上 果部
脐
一名乌芋,即地栗。甘寒性滑,泻热化积,开噎,毁铜。小儿不可多食,孕妇尤忌。
利小水。
卷之四上 果部
莳菇
苦甘微寒,散血解毒,清咽凉心,故治咽肿喉痛。叶汁:调蚌粉,抹瘙痱良。
卷之四中
菜部
(荤辛 柔滑 菜 水菜 芝栖)
卷之四中 菜部
韭菜
辛温微酸,活血助阳,散瘀止血,为血瘀噎膈专药。捣汁用。韭子:辛甘性温,入肝肾、命门,兴阳固精,为梦泄遗溺专药。炒研用。
卷之四中 菜部
葱白
辛散性平,解肌发汗,通阳安胎。取白连须用。葱青:辛散性温,能治水病足肿。葱涂金疮出血。
卷之四中 菜部
薤白
一名 子。辛苦滑温,散滞泄满;为胸痹、滞下专药。俗名小蒜。梗,主散滞通中,白用。
卷之四中 菜部
大蒜
性味辛温,通窍辟秽,导滞杀腥,为中暑卒厥通窍专药。多食昏目损神。大蒜梗:能疝连宗筋。
卷之四中 菜部
芸苔
一名油菜。性味辛温,散血消肿。子:治产难,擂汁饮。油:杀虫虱,肠滑者忌。
卷之四中 菜部
白芥子
性味辛温,入肺而通行经络,利气豁痰,能彻皮里膜外。芥菜:辛热性散,久食耗
卷之四中 菜部
蔓菁
一名芜青,即诸葛菜。苦辛性平,泻热解毒,利水明目。根:解酒毒,捣敷阴囊,肿如斗。叶:利五脏,绞汁点飞丝入目。
卷之四中 菜部
莱菔子
生用辛平,化痰破气;炒熟辛温,消食行痰。服参作胀,非此不消。
卷之四中 菜部
莱菔
辛甘性平,生食升气;并能宽中化痰,散瘀消食。多食渗血,白人须发。服地黄、何乌人均忌。出过空莱菔,即名地枯蒌,力能宽胀治臌。莱菔叶:辛苦性温,功专消化积滞痢疾初起,宜腌熟拌醋食之。
卷之四中 菜部
生姜
性味辛温,入肺而散寒止呕,解郁祛痰,通神明;去秽恶,杀半夏、南星一切毒。姜捣汁温饮,能消症疾。姜汁:辛温微润,能治噎膈反胃,救诸卒中,宜灌之。姜皮:辛水,治皮肤浮肿效。
卷之四中 菜部
煨姜
辛温微苦,温胃气而和中止呕。与生姜,并可同大枣,以行胃气而和营卫。切片,湿包,煨熟用。
卷之四中 菜部
干姜
性味辛热,入脾胃而祛寒止痛,温胃燥脾;为暖中散冷专药,伤寒阴盛必需之。
卷之四中 菜部
炮姜
即干姜炮黑。辛苦大热,入脾胃而守中逐冷,救急回阳,为温中止血专药。产后虚冷需之,即设假热外浮,非炮姜导之不可。按:二姜具战守不同,干姜辛热,逐里寒而表寒解;炮姜辛苦,除内寒而虚阳自回。但姜性辛热,孕妇均宜忌之。
卷之四中 菜部
胡荽
辛温香窜,发痘疹,辟恶气。服食损人,煎汤熏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