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沈良方


  卷第六

  金丹诀

  用物之精,取物之华。集我丹田,我丹所家,我丹伊芳何。铅汞丹砂,客主相守,如巢养鸦。种以戊已,耕以亦蛇,养以丙丁,灌以河车。乃根乃株,乃蕊乃花,昼炼于火,赫然彤霞

  卷第六

  龙虎铅汞说

  人之所以生死,未有不自坎离者。坎离交则生,分则死,必然之道也。离为心,坎为肾。

  心之所然,未有不正。虽桀跖亦然其所以为桀跖者,以内轻而外重。故常行其所不然者尔,肾强而溢。则有欲念,虽尧颜亦然。其所以为尧颜者,以内重而外轻。故常行其所然者尔。

  由此观之,心之性,法而正。肾之性,淫而邪,水火之德固如是也。子产曰:火烈人望而畏之,水弱人狎而玩之,达者未有不知此者也。龙者汞也,精也血也,出于肾而肝藏之,坎之物也,虎者铅也。气也,力也。出于心而肺主之,离之物也。心动,则气随之而作,肾溢则精血随之而流。如火之有烟 ,未有复反于薪者也。世之不学道者,其龙常出于水。故龙飞而汞轻,其虎出于火。故虎走而铅枯,此生人之常理也。顺此者死,逆此者仙。故真人之言曰:顺行则为人,逆行则为道。又曰:五行颠倒术,龙从火里出。五行不顺行,虎向水中生。

  有隐者教予曰:人能正坐瞑目,调息,握固,心定,微息则徐闭之。(达磨胎息法亦须闭若此,佛经待其自止,恐卒不能到也)虽无所念,而卓然精明。毅然刚烈,如火之不可犯。息极则小通之,微则复闭之。(方其通时亦须一息一息扫之下丹田)为之惟数,以多为贤,以久为功。不过十日,则丹田温而水上行。愈久愈温,几至如烹。上行水。翕然如云蒸于泥丸,盖离者丽也。着物而见,火之性也。吾目引于色,耳引于声。口引于味,鼻引于香,火辄随而丽之。今吾寂然无所引于外,火无所丽。则将安往,水者其所妃也。势必从之,坎者陷也。

  物至则受,水之性也,而况其配乎?水火合,则火不炎而水自上。则所谓龙从火里出也。龙出于火,则龙不飞而汞不干。旬日之外,脑满而腰足轻。方闭息时常卷舌而上。以舐县雍虽不能,而意到焉,久则能也。如是不已,则汞下入口。方调息时,则漱而烹之,须满口而后咽。若未满,且留口中,俟后次也,仍以空气送至丹田。常以意养之,久则化而为铅,此所谓虎向水中生也。此论奇而通,妙而简,决为可信者。然吾有大患,平生发此志愿百十回矣,皆缪悠无成意,此道非捐躯以赴之,刳心以受之,尽命以守之,不能成也。吾今年已六十,名位破败,兄弟隔绝,父子离散。身居蛮夷。北归无日,区区世味,亦可知矣。若复缪悠于此。真不如人矣,故数日来,别发愿愿,譬如古人避难穷山,或使绝域,啮草啖雪,彼何人哉?已令造一禅榻两大案,明窗之下,即专欲治此,并已作干蒸饼百枚,自二月一日为首,尽绝人事。饥则食此饼,不饮汤水,不啖他物。细嚼以致津液,或饮少酒而已。午后略睡,一更卧,三更乃起,坐以达旦,有日采日,有月采月,余时非数息炼阴则行,今所谓龙虎诀耳。如此百日,或有所成,不读书,不看经,且一时束起,以待异日,不游山水,除见道人外,不接客,不会饮,皆无益也。深恐易流之性,不能终践此言,故先作书以报。庶几他日有惭于弟,而不敢变也。此事大难,不知其果然能不惭否。此书既以自坚,又欲以发弟也。

  养舌以舐县雍,近得此法。初甚秘惜,云此禅家所得向上一路,千金不传,人之所见如此虽可笑,然极有验也。但行之数日间,舌下筋微急痛,当以渐驯致。若舌尖果及悬雍,则致华池之水莫捷于此也。又言此法名洪炉上一点雪,宜秘之。

  卷第六

  记丹砂

  尔朱道士,晚客于眉山,故蜀人多记其事。目言受记于师云,汝后遇白石浮,当飞仙去,尔状莹彻。不杂土石,故止炼丹。数年,竟于涪之白石县仙去,乃知师所言不谬。吾闻长老道其事多,然不记其名字,可恨也。《本草》言丹砂出符陵谷,陶隐居云:符陵是涪州,今无复采者,吾闻熟涪者云,采药者时复得之。但时方贵辰锦砂,故此不堪采耳,读《本草》偶记之。

  卷第六

  记松丹砂

  祥符东封,有扈驾军士,昼卧东岳,真君观古松下,见松根去地尺余,有补塞处,偶以所执兵攻刺之。塞者动,有物如流火,自塞下出,遥走入地中。军士以语观中人,有老道士拊膺曰:“吾藏丹砂于是,三十年矣。”方卜日取之,因掘地数丈不复见,道士怅恨成疾,竟死。其法,用朱砂精良者,凿大松腹,以松气炼之,自然成丹。吾老矣,不暇为此,当以山泽银为鼎,有盖,择砂之良者二斤,以松根明节悬胎煮之,傍置沙瓶,煎水以补耗,满百日取砂。玉 研七日,投熟蜜中,通油瓷瓶盛,日以银器取少许,醇酒搅汤饮之,当有益也。

  卷第七

  治眼齿

  前日与欧阳叔弼、晁无咎、张文潜,同在戒坛。余病目昏,数以热水洗之。文潜目,日忌点洗,目有病,当存之。齿有病,当劳之,不可同也。治目当如治民,治齿当如治军,治民当如曹参之治齐,治军当如商鞅之治秦,颇有理当追录之。

  卷第七

  治内瘴眼

  《本草》云:熟地黄、麦门冬、车前子相得,治久患内瘴眼有效。屡试之,信然。其法细捣罗,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温酒熟水任下,然三药皆润,难捣,旋焙旋捣,和合异常甘香,真奇药也。

  卷第七

  还睛神明酒

  《沈存中撰》黄连(五两) 石决明 草决明 生姜 石膏 蕤仁 黄硝石 山茱萸 当归 黄芩 沙参车前子 淡竹叶 朴硝 甘草 芍药 柏子仁 川乌头 泽泻 桂心 荠子 地肤子桃仁(去皮尖双仁者) 防风 辛夷 人参 川芎 白芷 细辛 瞿麦(以上各三两) 龙脑(三钱)

  上 咀,绢囊盛,用好酒五斗,瓮中浸之。春秋十四日,夏七日,冬二十一日,食后服半合,勿使醉吐。稍稍增之,百日后,目明如旧。忌热面 葵秽臭五辛,鸡鱼猪马驴肉,生冷粘滑,人房恚怒,大忧愁,大劳,大寒热,悉慎之。惟不疗枯睛损破者,但白睛不枯损,服此药更生瞳子,平复如故,出《五符》。汉司空仓元明,两目盲,经十五年,两瞳子俱损,翳如云,赤白肤如乳头,服此酒,未满百日,两目还得清净,夜任针,胜如未患眼时十倍。

  晋大夫于公失明,经二十余年,不辨明夜,两目俱损,无瞳子,时年七十,服此酒百日,万病

  卷第七

  治诸目疾

  上盛热汤满器,铜器尤佳,以手掬熨眼,眼紧闭勿开,亦勿以手揉眼,但掬汤沃,汤冷即已。若有疾一日可三四为之,无疾一日两次,沃令眼明,此最治赤眼,及睑 痒。予自十八岁因夜书小字,病目楚痛,凡三十年,用此医法,遂永瘥。枢密邵兴宗,目昏,用此法,逾年后,遂能灯下观细字,大率血得温则荣,目全要血养。若冲风胃冷,归即沃之,极有益于目。

  卷第七

  点眼熊胆膏

  古钱(二十一枚完用) 菊花(一两) 黄连 郁金 黄柏(各二两以上,菊花揉碎,黄连,以下三物细锉,用水二升银石器中,慢火熬至一升,新布滤去滓入后药) 铅丹 元青石 井泉石 龙骨 不灰木 芜荑(去皮) 蕤仁(去壳) 代赭(各半两) 滑石 乌鱼骨(去坚处各一两以上细研成膏粉,入蜜六两,并前药汁和匀,银器内重汤煮六时辰,再以新绵绞滤去相入后药) 硼砂 麒麟竭 没药 青盐 铜青(各半两) 川牙硝(一两)

  乳香(一分) 麝香 龙脑 水银粉(二钱) 熊胆(半个) 雄雀粪(七粒) 砂(一钱五分)

  上并细研,罗过再研如面,入前膏内,再用重汤,煮如稀饧,如要为丸,即更熬,可丸即丸,如梧桐子大,每用一丸,水化,并以铜箸点两 ,此本《舒州甘露山俨长老方》。治目疾殊圣,久患瘀肉睑烂诸疾,点此无不瘥者,暴目赤风痒,只点三两次即瘥。有人瘀肉满眼,用此亦消尽。清明如未病时,熬药须用银器,皆用上品药。洗濯拣择极细,方有效。

  卷第七

  《灵苑》治眼,实散

  麻子,以柳木制 子磨之,马尾筛筛过,取黄肉,其乌壳弃不用,每十两,可得四两精肉。非柳木 不能去壳,碾为末,取 猪肝,薄切KT 药中,令相着乃缓火炙肝熟,为末。临卧,陈米饮调下二钱,一法煎酽醋为丸,每服二十丸。一法,取 实内囊,蒸一炊,曝干为末,或散,或蜜丸,温水下。予亲家女子,儿童时病翳,一目中五翳,病十五年,治之莫愈,医者皆以不可疗之,试用炙肝散,十许日一翳消,逾月消尽,目如为儿时。

  卷第七

  狸鸠丸

  治内瘴,青盲,翳晕,及时暂昏暗,一切眼疾。

  花鸠(一只去毛肠嘴足炙熟) 羊肝(一具炒) 细辛 防风 肉桂 黄连 牡蛎 甘菊花 白蒺藜(各五两) 白茯苓 瞿麦(各四两) 羌活(三两) 蔓荆子(二升蒸三炊)

  蕤仁(半升) 决明(二合)

  上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至三十丸,空心,日午临卧,茶酒下,半月见效。忌房事、五辛蒜、鸡鱼猪。楚医陈中立,双盲数年,服此视物依旧。

  卷第七

  偏头痛方

  裕陵传《王荆公偏头痛方》云:是禁中秘方。用生萝菔汁一蚬壳,仰卧注鼻中,左痛注右,右痛注左,或两鼻皆注亦可。数十年患,皆一注而愈。荆公与仆言,已愈数人。

  卷第七

  头痛硫黄丸

  硫黄(二两细研) 硝石(一两)

  上水丸,指头大,空心腊茶嚼下。予中表兄,病头风二十余年,每发,头痛如破,数日不食,百方不能疗。医田滋见之曰:“老母病此数十年,得一药遂效”。就求得之十丸,日服一令恣食,云服此药十枚,岂复有头痛。即如其言,食之竟不发,自此遂瘥。予与滋相识数岁,临别以此方见遗。陈州怀医有此药,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暑 懵冒者冰冷,水服下咽,即豁然清爽,伤冷,以沸艾汤下。

  卷第七

  治气攻头痛葫芦巴散

  胡芦巴(微炒) 三 (锉醋浸一宿炒干各一两)干姜(一分炮)

  上为末,每服二钱,温生姜汤,或酒调下。凡气攻头痛,一服即瘥。万法不愈,头痛如破者,服之即愈,尤利妇人。姻家有病疟,瘥后头痛,号呼十余日,百方不效,用一服如失,小

  卷第七

  治鼻衄方

  取河阳石炭心,如无,只用光明者,为末,新水下,立止。又治鼻,左衄用编塞右耳,右衄塞左耳,神应予,自曾用。

  卷第七

  治鼻衄,不可止欲绝者。

  用茅花,无以根代,每服一大把,锉,水二碗,煎浓汁一碗,分二服。林次中御史在楚州,尝访一故人,久之不出,或问之云:子妇衄血垂尽,方救视,未延客,坐中一客云:适有药。急令掇茅花一大把,煎浓汁一碗,带囊中,取一小红丸二粒,令茅花汤吞下,一服即瘥,问其方不言,后有人曰:此止是茅花之功耳。试复问之,其人大笑曰:诚如此。红丸乃含香朱砂丸,恐不信茅花之功,以此为记耳。予在 延,一将官率病衄,甚困,以此疗之即瘥也。又徐德占教衄者,急灸项后发际两筋间,宛穴中三壮,立定。盖血自此入脑注鼻中,常人以线勒头后,尚可止衄,此灸决效无疑。

  卷第七

  治鼻衄,刺蓟散。

  大蓟根(一两) 相思子(半两)

  上每服一钱,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放冷服。王朝散女子,大衄一日,已 不识人,举家发哭,用药皆无效,人有传此方,一服乃止。

  卷第七

  治热吐,槐花散。

  皂角(去皮烧烟绝) 白矾(熬沸定) 槐花(炒黄黑色) 甘草(炙以上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二钱,白汤调下。嘉兴李使君,曾病呕,每食讫辄吐,如此两月,服反胃药愈甚。或谓有痰饮,投半夏旋服之,亦皆不验。幕下乐判官授此方,服之即时瘥,又有一老青衣,病呕,与服之,又瘥。大凡吐多是膈热,热且生痰,此药能化胃膈热涎,有殊效。

  卷第七

  治吐,紫粉丸。

  针砂醋浸一宿,辟去醋,便带醋炒,候炒至铫子红色无烟乃止。候冷,细研,更用醋团火烧洞赤,取起候冷,再研极细,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十丸,粥饮下。服讫,更啜一盏许粥,已不吐。如未定,再服。决定小儿小丸之,随儿大小与此药,极神异,吐有多端,良方中有数法,皆累验者,可参用之。

  卷第七

  止吐,软红丸。

  辰砂(五钱) 信砒(半钱强) 巴豆(七个取霜) 胭脂(一钱)

  上熔蜡少许,入油一二滴,和药为剂,以油单裹之,大人如绿豆,小儿如芥子,浓煎槐花甘草汤,放温,下一丸,忌热食。半时久,此药疗人吐,只一服,常与人一丸,偶两人病,分

  卷第七

  酒磨丸

  治吐逆,粥药不下者。

  五灵脂,狗胆汁和丸,如鸡头大,每服一丸,煎热生姜酒磨化,再汤蒸令极热。先煮温粥半升,持在手,令病患乘药热顿饮,便以粥送下。

  卷第七

  治口疮,绿云膏

  黄柏(半两) 螺子黛(二钱)

  上同研如碧玉色,临卧,置舌根下一字,咽津无妨,迟明瘥。凡口疮不可失睡,一夜失睡,

  卷第七

  灸牙疼法。

  随左右所患,肩尖微近后骨缝中,小举臂取之,当骨解陷中,灸五壮,予目睹灸数人皆愈,灸毕,项大痛,良久乃定,永不发。予亲病齿,百方治之皆不验,用此法灸遂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