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苏沈良方
苏沈良方
卷第五
诸劳明月丹
兔屎(四十九枚) 砂(如兔屎相类大者四十九枚)
上用生蜜丸,以生甘草半两,碎浸一夜,取汁,五更初下七丸,勿令病患知。劳药下后频看,若有虫,急打杀,以桑火油煎使焦,弃恶水中。三日不下,更服。须月三日以后。望前服之,忌见丧服色衣妇人猫犬之类。后服治劳补气药,取瘥,威愍孙元规,藏此方,数能活人。江阴万融病劳,四体如焚,垂困。一夜梦神腹拥一月,大如盘,明烂不可正视,逼人心骨皆寒,已而悸寤,俄有人扣关,乃威愍使人遗之药,服之遂瘥。问其名,则明月丹也。
始悟向之所梦,大抵此药最治热劳,又云伤寒烦躁骨热皆治疗。
卷第五
火角法
治久嗽,冷痰咳嗽,及多年劳嗽,服药无效者。
雄黄(通明不夹石者一两) 雌黄(不夹石者半两,二味同研极细末) 蜡(二两)
上先熔蜡令汁,下药末,搅匀候凝,刮下,用纸三五 ,每 ,阔五寸长一尺。蜡熔药,涂其一面令浓,以竹箭卷成筒子,令有药在里。干令相着,乃拔去箭。临卧,熨斗内盛火,燃筒子一头,令有烟。乃就筒子长引气,吸取烟,陈米饮送下。及吸,每三吸为一节。当大咳,咯出冷涎,即以衣覆卧,良久汗出。若病三五年者,二三节即瘥。十年以上,嗽甚,咳声不绝,胸中常有冷痰。服药寒温补泻保无效者,日一为之,不过五七日良愈。先君户部,病痰嗽,胸中常如冰雪。三年而伯父继感嗽,又六年羸瘵殆困,百方治之皆莫愈。用此二三为之,皆瘥。
卷第五
治积年肺气,九宝散。
大腹并皮 肉桂 甘草(炙) 干紫苏 杏仁(去皮尖) 桑根白皮(各一两) 麻黄(去根) 陈上捣为粗末,每服十钱匕,用水一大盏,童便半盏。乌梅二个,姜钱五片,同煎至一中盏,滤去滓,食后临卧服。两浙张大夫,病喘二十年。每至秋冬辄剧,不可坐卧,百方不瘥。
后凡服此药,须久乃效。
卷第五
何首乌散
治香港脚流疰,头目昏重,肢节痛,手足冷,重热拘挛,浮肿麻痹,目生黑花,(苑》)
何首乌(水浸一日切,浓半寸,黑豆水拌匀,令湿何首乌重重相间,蒸豆烂,去豆阴干)
仙灵脾叶 牛膝(以上各酒浸一宿) 乌头(水浸七日,入盐二两半炒黄色各半斤)
上每服二钱,酒下或粥饮调下,日三服,空心食前,久患者半月效。先君同官王绰礼部,有女子病足,挛痛二岁,得此半月愈。予老姨,亦病手足骨髓中,痛不能堪,久治不瘥,亦得此愈。
卷第五
治消渴方
眉山有杨颖臣者,长七尺,健饮啖,倜傥人也。忽得消渴疾,日饮水数斗,食倍常,而数溺消渴药服之逾年,疾日甚。自度必死,治棺衾,嘱其子于人。蜀有良医张元隐之子,不记其名,为诊脉。笑曰:“君几误死矣!”取麝香当门子,以酒濡之,作十许丸。取枳枸子为汤饮之,遂愈。问其故,张生言,消渴消中,皆脾衰而肾惫。土不能胜水,肾液不上溯,乃成此疾。今诊颖臣脾脉极热,而肾不衰。当由果实酒过度,虚热在脾,故饮食兼人而多饮水。水多,不得不多溺也,非消渴也。麝香能败酒,瓜果近辄不植,而枳枸子亦能胜酒。屋外有此木,屋中酿酒不熟,以其木为屋,其下亦不可酿酒,故以此二物为药,以去酒果之毒也。宋玉云枳枸束巢,枳音俱,里切,枸音矩,以其实如鸟乳,故能束巢。今俗讹谓之鸡矩子,亦谓之癞汉指头,盖取其似也。嚼之如乳,小儿喜食之。
卷第五
《经效》阿胶丸
治嗽,并嗽血唾血。
阿胶(锉碎微炒) 卷柏(去尘土) 干山药 生干地黄 (熟者不用) 鸡苏 大蓟(独根者最佳日影干) 五味子(以上各一两净) 柏子仁(别研) 茯苓 人参 百部 远志(去心) 麦上十四味,并择好药材。依方修制,捣罗为末,炼蜜丸如弹子大。不拘时候,浓煎小麦,并
卷第五
灸咳逆法
予族中有病霍乱吐痢,垂困。忽发咳逆,半日之间,遂至危殆。有一客云,有灸咳逆法。
凡伤寒,及久疾得咳逆,皆为恶候,投药皆不效者,灸之必愈。予遂令灸之,火至肌,咳逆已定,元丰间,予为 延经略使。有幕官张平序,病伤寒,已困。一日官属会饮,通判延州陈平裕忽言。张平序已属纩,求往见之。予问何遽至此,云咳逆甚,气已不属,予忽记灸法,试令灸之,未食 ,中裕复来。喜笑曰,一灸遂瘥。其法乳下一指许,正与乳相直,骨间陷中,妇人即屈乳头度之。乳头齐处是穴。艾炷如小豆许,灸三壮。男灸左,女灸右,只一处,火到肌即瘥,若不瘥则多不救矣。
卷第五
羌活散
(出《灵苑》)止咳逆。 羌活 附子(炮) 茴香(微炒各半两) 木香 干姜(炮各枣许)
上每服二钱,水一盏,盐一捻,煎一二十沸。带热服,一服止。
卷第五
治肺喘
蒲颓叶,微似海棠叶,尤柔浓,背白似熟羊皮。经冬不凋,花正如丁香,蒂极细,如丝。
倒悬之,风吹则摇摇然。冬末生花,至春乃敷。实一如山茱萸,味酸可啖。与麦齐熟,其木甚大。吴人名半舍,江南名棠,京师名曰纸钱棠球,襄汉名黄婆奶。
上一物为末,每服二钱,水煎,或温水调下,发时服。有人患喘三十年者,服之皆愈。
疾甚者,服后胸上生小瘾疹痒者,其疾即瘥,一方用人参等分服。
卷第五
朱砂膏
镇志安神解热,及损嗽血等疾。
朱砂(一两别研细) 金末(一分用箔子研) 牛黄 麝香 生脑子 硼砂(各半两) 生犀玳瑁 真珠末(各一两蚌末不可用) 琥珀(别研) 羚羊角(各半两) 苏合香(用油和药亦可) 铁液粉(各一分) 安息香(半两酒蒸去沙石,别研入药) 人参(一两)
远志(去心) 茯苓上都为细末,拌和,炼蜜,破苏合油。剂诸药为小锭子,更以金箔裹,瓷器内密封。每用一皂子大,食后含化,卫尉业丞得效。并阿胶丸相杂服,此治血安神,更胜至宝丹。
卷第五
蕊珠丹
镇心空膈,去八邪气,及妇人血攻寒热等疾,但惊忧成疾皆主之。
辰砂(一两一分凤尾草一握,水研汁煮砂一分,更水洗干研) 桃仁(四十九枚生) 附子(一分半纸裹煨) 安息香(一分蜜,一分酒,少许煮煎成膏) 麝香(二钱) 阿魏(薄切微焙)
丸如豆大,五丸至十丸。妇人桃心醋汤下,丈夫桃心盐汤下。简侍郎之妻,因悲忧,病腹中有两块如拳。每相冲击则闷绝,坚不可破。岁余服此药,两块皆失所在。
卷第五
至宝丹
出《灵苑》,本池州医郑感,庆历中,为予处此方,以屡效,遂编入《灵苑》。
生乌犀 生玳瑁 琥珀 朱砂 雄黄(各一两) 牛黄(一分) 龙脑(一分) 麝香(一分)
上丸如皂角子大,人参汤下一丸,小儿量减。旧说主疾甚多,大体专疗心热血凝,心胆虚弱,喜惊多涎,眠中惊魇,小儿惊热,女子忧劳,血滞血厥,产后心虚怔忪尤效,血病生姜小便化下。
卷第五
治血气心腹痛,四神散
(出《灵苑》)
当归 芍药 川芎(各一两) 干姜(半两炮)
上每服二钱,暖酒调下。予每作以疗妇人气痛,常以一服瘥。
卷第五
半夏汤
治急下涎。
齐州半夏(七枚炮裂四破之) 皂角(去皮炙寸半) 甘草(一寸) 生姜(两指大)
上同以水一碗,煮去半,顿服。沈兴宗待制,常病痰喘,不能卧,人扶而坐数日矣。客有见之者曰:“我曾如此,得药一服瘥”。以千缗酬之,谓之千缗汤。可试为之,兴宗得汤一啜
卷第五
白雪丸
治痰壅胸膈,嘈逆,及头目昏眩困倦,头目胀痛。
天南星(炮) 乌头(炮去皮) 白附子(生) 半夏(洗各一两) 滑石(研) 石膏龙脑 麝香上稀面糊为丸,极稀为妙,如绿豆大。每服三十丸,姜腊茶或薄荷茶下。予每遇头目昏困,精神懵冒。胸中痰逆,愦愦如中酒。则服此药,良久间,如搴一重裘,豁然清爽,顿觉夷畅,食后服为佳。
卷第五
龙胆丸
解暴热,化痰凉膈,清头目。
草龙胆 白矾( 四两) 天南星 半夏(各二两半水浸,切作片,用浆水雪水各半,同煮三上为末,面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腊茶清下。食后临卧服。面糊须极稀,如浓浆可也。应痰壅膈热,头目昏重,服之顿清。岭南瘴毒,才觉意思昏闷,速服便解。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凡上壅热涎诸证,悉可服。小儿尤良。
卷第六
问养生
余问养生于吴子。得二言焉:曰和,曰安。何谓和?曰:子不见天地之为寒暑乎?寒暑之极,至为折胶流金而物不以为病。其变者微也,寒暑之变。昼与日俱逝,夜与月并驰。俯仰之间屡变,而人不知者。微之至,和之极也。使此二极者相寻而狎至,则人之死久矣。何谓安?曰:吾尝自牢山,浮赫达于淮,遇大风焉,舟中之人,如附于桔槔。而与之上下,如蹈车轮而行。反逆眩乱不可止,而吾饮食起居如他日,吾非有异术也。惟莫与之争,而听其所为。顾凡病我者举非物也。食中有蛆,人之见者必呕也。其不见而食者,未尝呕也。请察其所从生。论八珍者必咽言粪秽者必唾,二者未尝与我接也。唾与咽何从生哉?果生于我乎?知其生于我也。则虽与之接而不变安之至也,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
外轻内顺,而生理备矣。吴子古之静者也,其观于物也审矣,是以私识其言,而时省观焉!
卷第六
论修养寄子由
任性逍遥,随缘放旷。但尽凡心,别无胜解。以我观之,凡心尽处,胜解卓然。但此胜解,不属有无,不通言话,故祖师。教人到此便住,如眼翳尽。眼自有明医师只有除翳药,何曾有求明药。明若可求,即还是翳固不可翳中求明,即不可言翳外无明。夫世之昧者,便将颓然无知,认作佛地。若此是佛,猫儿狗儿得饱熟睡,腹摇鼻息。与土木同,当恁么时,可谓无一毫思念,岂谓猫儿狗儿已入佛地。故凡学人,当观妄除爱,自粗及细,念念不忘,会作一日得无所除。弟所教我者是如此否?因见二偈警策。孔君不觉耸然,更以问之。书至此,墙外有悍妇与夫相殴骂。声飞灰火,如猪嘶狗嗥。因念他一点圆明,正在猪嘶狗嗥里面。
譬元丰六年。
卷第六
养生说
已饥先食,未饱先止。散步逍遥,务令腹空。每腹空时,即便入定。不拘昼夜,坐卧自便。惟在摄身。使如木偶,常自念言。我今此身,若少动摇,如毛发许,便堕地狱。如商君法,如孙武令。事在必行,有死无犯。又用佛语及老君语,视鼻端,自数出入息,绵绵若存,用之不勤,数至数百,此心寂然,此身兀然。与虚空等,不烦禁制。自然不动,数至数千,或不能数。则有一法,其名曰随,与息俱出,复与俱入,随之不已。一息自住,不出不入。
或觉此息,从毛窍中八万四千云蒸雾散。无始已来,诸病自除,诸障自灭。自然明悟,譬如盲人。忽然有眼,此时何用求人指路,是故老人言尽如此。
卷第六
续养生论
郑子产曰,火烈者人望而畏之,水弱者人狎而玩之。翼奉论六情十二律。其论水火也,曰北方之情好也。好行贪狠,南方之情恶也。恶行廉正,廉正故为君子,贪狠故为小人。予参二人之学,而为之说曰:火烈而水弱。烈生正,弱生邪。火为心,水为肾。故五脏之性,心正而肾邪。肾无不邪者,虽上智之肾亦邪。然上智常不淫者,心之官正,而肾听命也。心无不正者,虽下愚之心亦正。然下愚常淫者,心不官,而肾为政也。知此,则知铅汞龙虎之说矣。何谓铅?凡气之谓铅,或趋或蹶,或呼或吸,或执或击。凡动物者皆铅。肺实出纳之,肺为金,为白虎,故曰铅,又曰虎。何为汞?凡水皆为汞,唾 脓血,精汗便利,凡湿者皆汞也,肝实宿藏之。肝为木,为青龙,故曰汞,又曰龙,古之真人论内丹曰:五行颠倒术,龙从火内出。五行不顺行,虎向水中生。世未有知其说者也。方五行之顺行也。则龙出于水,虎出于火,皆死之道也。心不官而肾为政,声色外诱,淫邪内发,壬癸之英。下流为人,或为腐坏,是汞龙之出于水也。喜怒哀乐皆出于心者也,喜则撄 随之,怒则殴击随之。哀则擗踊随之,乐则 舞随之。心动于内,而气应于外,是铅虎之出于火者也。汞龙之出于水,铅虎之出于火。有能出于火,有能出于水。而复返者乎?故曰皆死之道也。真人教之以逆行,龙从火出,虎从水生也。其说若何?孔子曰:思无邪。凡有思皆邪也,而无思则土木也。
孰能使有思而非邪,无思而非土木乎?盖必有无思之思焉。夫无思之思,端正庄栗,如临君师,未尝一念放逸。然卒无所思,如龟毛兔角。非作故无,本性无故,是谓之戒。戒生定,定则出入息自住。出入息住,则心火不复炎。在易为离,离丽也,必有所丽。未尝独立,而汞其妃也。既不炎上,则从其妃矣。水火合,则壬癸之英。上流于脑,而溢于元英。若鼻液而天一为水。凡人之始造形皆水也,故五行一曰水。从暖气而后生,故二曰火。生而后有骨,故三曰木。骨生而日坚,凡物之坚壮者,皆金气也,故四曰金。骨坚而后生肉焉,土为肉,故五曰土。人之在母也。母呼亦呼,母吸亦吸。口鼻皆闭,而以脐达,故脐者生之根也。汞龙之出于火,流于脑,溢于元英,必归于根。心火不炎上,必从其妃,是火常在根也。故壬癸之英,得火而日坚,达于四肢,浃于肌肤而日壮。究其极,则金刚之体也,此铅虎之自水出者也,龙虎生而内丹成矣,故曰顺行则为人。逆行则为道,道则末也,亦可为长生不死之术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