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沈良方


  砂(研) 肉桂 甘遂 丁香 木香 芫花(醋炒焦) 巴豆(去心皮不去油)

  上各等分捣。治面糊为丸,小绿豆大。每服二丸三丸,温水下,加减更量虚实。潜名医也,云此丸取积最胜,不以久近皆能化。

  卷第四

  黑神丸

  漆(六两半生半用,重汤煮一半日令香) 神曲(四两) 茴香(四两) 木香 椒红 丁香(各上丸如弹丸大。取茴香末十二两,铺盖阴地,阴干。候外干,并茴香收器中,极干乃去茴香。肾余育肠,膀胱 癖,七疝下坠。五膈血崩,产后诸血,漏下赤白,并丸分四服,死胎一丸,皆无灰酒下。难产,炒葵子四十九枚,捣碎酒煎下一丸。诸疾不过三服。元气十服,膈气症癖五服,血瘕三丸当瘥。予族子妇,病腹中有大块如痞。每发,痛不可堪。时子妇已贵京下,善医者悉尝服其药,莫愈。陈应之曰:此血瘕也。投黑神丸尽三丸,痞气消尽,终身不复作。

  卷第四

  神保丸

  (出《灵苑》)

  木香(一分) 胡椒(一分) 巴豆(十枚去皮心研) 干蝎(一枚)

  上汤释蒸饼。丸麻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三丸,心膈痛柿蒂汤下,或灯心同柿蒂汤下;腹痛柿蒂煨姜汤下;血痛炒姜醋小便下;小便不通,灯心汤下;血痢脏毒楮叶汤下。肺气甚者,白矾蚌粉各三分,黄丹一分,同研为散。煎桑白皮糯米饮,调下三丸,若小喘,止用桑皮糯米饮下;肾气胁下痛,茴香酒下;大便不通,蜜汤调槟榔末一钱同下;气噎,木香汤下;宿食不消,茶酒浆饮任下。予三十年前客金陵,医人王琪传此方。琪云:诸气,惟膀胱气胁下痛最难治,独此丸辄能去之。熙宁中,予病项筋痛。诸医皆以为风,治之数月不瘥,乃流入背膂,久之右注胁,挛痛甚苦,忆琪语,方向已编入《灵苑》,取读之,有此一验,乃合服之,一投而瘥,后再发,又一投而瘥。

  卷第四

  小建中汤

  治腹中切痛。

  桂(削) 生姜(切各三分) 甘草(炙半两) 大枣(十二枚擘) 白芍(一两半)

  胶饴(二上以水二升,煮取九合,去滓,内饴更上火微煮,令饴化。温服三合,日三服。尝有人患心腹病不可忍,累用良医治之皆不效。灸十余处亦不差,士人陈承善医,投一药遂定。问之,乃小建中汤也。此药偏治腹中虚寒,补血,尤主腹痛,常人见其药性温平,未必信之。

  古人补虚只用此体面药,不须附子硫黄。承用此药,治腹痛如神。然腹痛按之便痛,重按却不甚痛。此止是气痛,重按愈痛而坚者,当自有积也。气痛不可下,下之愈痛,此虚寒证也,此药尤相当。按《外台》,虚劳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妇人少腹痛,宜服《仲景伤寒论》。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此不瘥,小柴胡汤主之。

  此二药皆主腹痛,予已于小柴胡汤叙之。若作散,即每服五钱匕,生姜五片,枣三个大者,饴一栗大。若疾势甚,须作汤剂,散服恐力不胜病。元丰中,丞相王郇公,病小腹痛不止。

  宣差太医,攻治备至皆不效。凡药之至热,如附子硫黄五夜 丸之类,用之亦不瘥。驸马张都尉,令取妇人油头发烧为灰,细研筛过,温酒服二钱,即时痛止,(女用男发)

  卷第四

  进食散

  青皮 陈皮(去穣各一分) 草豆蔻(三个) 甘草(一分炙) 诃子(去核煨五个) 高良姜(薄上每服一钱,水一中盏,生姜二片,煎至七分,食空时服,此《卢州李潜方》。治脾胃虚冷,不思食。及久病入脾虚,全不食者,只一二服,便顿能食。潜名医也,予目见在真州。

  治贾使君女子,已五十余日,病脾多呕,都不进食,医绝无验,潜投此药一服,遂食蒸饼半枚,明日百味皆思。潜云此药进食极神速。予疑此药太热,潜云不然。用之三十年无不效者。

  卷第四

  压气散

  止逆定喘,治疏取多后,气乏控上膈者。

  木香 人参 白茯苓 藿香 枳壳 陈橘皮 甘草(炙以上各等分) 附子(炮半)

  上服一大钱,煎紫苏木瓜生姜汤,再入银盏,重汤煎五七沸,通口服。

  卷第四

  诃子丸

  消食化气。

  诃子皮(二两洗炮) 木香 白豆蔻 槟榔 桂 人参 干姜 茯苓(以上各二两) 牵牛子上酒煮面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如有气疾发动,吃食过多,筑心满闷。烂嚼,茶酒任下。陆子履学士,知蔡州平兴县,值石普南迁,子履与治行甚勤,普极德之。未几普召还,过平兴见子履。叙南行之惠曰,他物不足以为报。有一药方奉传,乃此方也。云普啖物极多,常致愤闷成疾,服此辄愈。予问子履求得之,家中常合。食饱胀满及气膨胸膈,只一服,如人手按下,极有验也。

  卷第四

  椒朴丸

  治脾胃虚冷。岁久不思饮食,或发虚肿,或日渐羸瘦,四肢衰倦,吐利无节。应脾虚候状,皆可服食。

  汉椒(去目) 浓朴(去粗皮锉) 茴香 青盐(淘去沙土取浮)

  上各二两,以水二升,煮令干,焙燥,捣为末,面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空心,米饮下及盐汤下。病深者日三服。予中表许君,病脾逾年,通身黄肿,不能起,全不嗜食。其甥为本道转运使,日遣良医治之,都不效。有傅主簿传此方,服十许日渐安。自尔常服,肌肤充硕,嗜饮美食,兼人面色红润。年六十余,日行数十里,强力如少年。椒朴丸,《博济》及诸集中重载。有加附子者,有加姜辈,皆不快捷。此方得其精要,与病相当如神,慎勿增他药。药之中病处,人多不识。看不上面,自有奇功。多因增益他药,却致不验,此难可以意测也。

  湖州处士刘某,其叔父病喘。手足皆肿,殆不能起。刘君梦有人谓之,曰:“君叔父病脾,横病泻四肢,非他也。子有隐德,吾能愈子叔父之疾。手疏方以授之,曰无碍丸。且诚曰:慎勿服他药。”刘君得方,以饵其叔父。三饵而疾间,君先迎医于钱塘,后数日医至曰,此

  卷第四

  无碍丸

  大腹(炙二两) 蓬莪术 三棱(皆湿纸裹煨熟一两) 木香(面裹煨熟五钱) 槟榔(生一分)

  上为末,炒麦 捣粉为糊,丸如梧桐子大。服二三十丸,生姜汤下。

  卷第四

  治脾胃虚弱,并妇人脾血久冷,桂香散。

  高良姜(锉炒香熟) 草豆蔻(去壳炒) 甘草 白术 砂仁 浓朴(去粗皮锉,以上各一两) 青橘皮(去穣炒黄) 诃子肉(各半两) 肉桂(一分) 生姜(一两切) 枣肉(一两切,二味同浓朴一上同为末,每服二钱,入盐少许,沸汤点。空心服,此药偏疗腹痛。天台吕使君,自来有腹痛。遇疾发,即闷绝,连日不瘥,有一道士点此散饮之,一服遂定。自后每发,即饮数服,痛如失去。予得之,累与人服,莫不神验。治冷泻尤妙,腹痛最难得药。此方只是温脾耳,特工止痛,理不可知。

  卷第四

  健脾散

  治胃虚泄泻,老人脏泄尤效。

  乌头(炮三分) 浓朴(姜炙) 甘草(炙) 干姜(炮各一分)

  上服一钱,水三合,生姜二片,煎至二合。热服,并二服止。家尝贮此药,治脾泄极验。

  卷第四

  香姜散

  治久患脾泄泻,(出《博济方》)

  生姜(四两) 黄连(一两)

  上锉碎如豆大,一处慢火炒。令姜干脆深赤色,去姜取黄连为细末,服一钱。空腹,腊茶清下,不过二服瘥。

  卷第四

  引气丹

  治一切滞气。

  朱砂(碾) 安息香(研) 麝香(研各一分) 白芥子(三百六十粒炒) 大戟末(一钱匕) 没药(一钱研入) 牛黄(五分研入) 牵牛末(一钱匕) 五灵脂(一钱研入) 乳香(一钱研入) 班蝥(二十七个去头翅足研入) 巴豆(二十七粒去皮,研出油,不出油助使快)

  上件都研令匀,用红米饭为丸,如麻子大。临时汤使下之。

  太医院潘 ,带囊中常贮此药。仓卒疾,多用之。

  卷第四

  沉麝丸

  治一切气痛不可忍(端午日午时合) 没药 辰砂 血蝎(各一两) 木香(半两) 麝香(一钱) 沉香(一两)

  上各生用银瓷器,熬生甘草膏为丸,皂角子大。姜盐汤送下,血气,醋汤嚼下。松滋令万君,拟宝此药。妇人血痛不可忍者,只一丸,万君神秘之。每有人病,止肯与半丸,往往亦瘥。

  卷第四

  治诸气,礞石丸。

  砂(一两米醋三升化) 巴豆霜(二两半以上先煮) 青礞石(半两研) 三棱(醋浸一宿,煨一两,以上次煮) 大黄(一两半,分三分煨炒,又次煎) 木香 槟榔 肉豆蔻 猪牙皂角(去皮炒一云炙) 肉桂 干姜(炮) 丁香 蓬莪术(各一两) 芫花(醋浸一宿炒微有烟) 青橘皮 白豆蔻 墨(烧八分过,各半两) 胡椒(一分) 粉霜(研一分) 面(二两,酒半斤上 砂醋合巴豆,煮两食久。投礞石三棱,又投酒面,又投大黄,相去皆半食。久乃入众药熬,丸如绿豆大。每服三五丸,酒饮杂下。凡症积饮食所伤,气凝谷食不化,皆能愈。

  消食化气止泻,腹中诸冷。

  卷第四

  疾褐丸

  乌头(炮去皮) 桂 香附子(微炒) 干姜(炮) 陈橘皮(微炒)

  上先用川巴豆取肉,麻油内,慢火煎。自旦及午,候巴豆如皂子色,即止。净拭,冷水中浸两日。日再换水,又拭干,研如油极细。须研一日方可用。以铁匙刮出,薄摊新瓦上,如一重纸浓。候一复时,以铁匙刮下,再研极细。每巴豆霜一两,即诸药各五两为细末,与巴豆同研千万匝。再用绢罗过,更研令匀,陈米一升半,为细末,水调成膏,直候微酸臭,即煮为硬糊。细研令无块硬处,乃与众药一处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七丸,随汤使下,此只是食药,然食药方至多,无如此方者,能和脾胃,消气进食,止泻去积。凡食物壅隘,服之即消。应腹中不平脾胃诸疾,服之莫不康泰。苏州有人卖一朱砂丸,食药,无所不治,其效如神。如此致巨富,服其药者,遍天下人无有得其真方者。后有亲人窃得,乃与此一同。

  但加朱砂为衣耳,人家宜常合,长少皆可服,的的可赖。

  卷第四

  神圣香茸散

  (出《吴兢五脏论》)治胃气霍乱吐泻,转筋腹痛。

  香薷穗(经霜者一两半) 新浓朴(取二两心) 川黄连(二两) 白扁豆(一两焙)

  上先用姜汁四两,一处杵黄连浓朴二味,令细,炒成黑色,入香薷扁豆二味,都为末。

  每服五钱,水一盏,酒一盏,共煎至一盏,入瓷瓶内,蜡纸封,沉入井底,候极冷,一并服二服,濒死者亦生。京师卖此药,一服百钱。治胃气小腹切痛。

  卷第四

  治腹中气块

  大黄 荜茇(等分皆生)

  上蜜丸,桐子大,麝香水下二三十丸。空心,日三服。贵州守李承议,得岚瘴。夫妇儿女数人,相继而死。有二子归岭北,皆病腹中有块如瓜,瘦苦欲死。陈应之,与此方。服及三十服,气块皆消。应之云:此寒热相杂所致,当以寒热二物攻之。

  卷第四

  暴下方

  欧阳文忠公常得暴下,国医不能愈,夫人云:“市人有此药,三文一贴甚效”。公曰:“吾辈其方,久之乃肯传。但用车前子一味为末,米饮下二钱匕。云此药:利水道而不动气,水道利则清浊分,谷脏自止矣。

  卷第四

  治泻痢方

  肉豆蔻刳作瓮子,入通明乳香少许,复以末塞之,不尽即用面和少许,裹豆蔻煨熟,焦黄为

  卷第四

  茶方

  宪宗赐马总治,泻痢腹痛方。

  以生姜和皮,切碎如粟米。用一大盏,并草茶,相对煎服。元 二年,文忠公得此疾,百药不效,予传此方而愈。

  卷第五

  与翟东玉求地黄

  马火也,故将火而梦马。火就燥,燥而不已则穷,故膏油所以为无穷也。药之膏油者莫如地黄,啖老马,复为驹。乐天诗云:与君啖老马,可使照地光。今人不复能知此法。吾晚学道,血气衰耗,如老马矣。欲多食生地黄,而不可常致。忽见人言,循州兴宁令欧阳叔向,于县圃中多种此药,意欲作书千之而未敢。君与叔向故人,可为致此意否。此药以二八月采者良,如许,以此时寄惠为幸,欲烹以为煎也。

  卷第五

  苏合香丸

  治肺痿客忤,鬼气传尸,伏连等疾,卒得心痛,霍乱吐痢,时气。诸疟瘀血,月闭 癖,丁肿惊痫,邪气狐媚,瘴疠万疾。

  苏合香 白术 朱砂 沉香 诃子肉 丁香 木香 香附子 白檀香 乌犀屑 乳香荜茇 安息香(各一两) 麝香 龙脑(各半两)

  上为末,炼蜜丸,如鸡头实大。每服一丸,温酒嚼下,人参汤亦得。此方人家皆有,恐未知其神验耳。本出《广济方》,谓之白术丸,后人编入《外台》。《千金方》云:真宗朝,尝出苏合香酒赐近臣,又赐苏合香丸,自此方盛行于世。此药大能安气血,却外邪。凡疾自内作,不晓其名者,服此往往得效。唯治气疰气厥,气逆不和,吐利,荣卫阻塞,尤有神功。

  予所亲见者,尝有淮南监司官谢执方,因呕血甚久,遂奄奄而绝,羸败已久,手足都冷,鼻息皆绝,计无所出。唯研苏合香丸灌之,尽半两遂苏。又予所乘船,有一船工之子病伤寒,日久而死。但心窝尚暖,不忍不与药,弃已不救。试与苏合香丸,灌之四丸乃醒,遂瘥。予友人为两浙提点刑狱,尝病大泻。目视天地皆转,神思不理,诸药不效。服药至两丸许,顿觉轻爽,腹泻亦止。予目睹救人于将绝者,不可胜记。人家不可无此药以备急难,瘟疫时,尤宜服之,辟疫尤验。仓卒求人参不得,只白汤亦佳,勿用酒。古方虽云用酒下,酒多不效,切宜记之。东阳刘使君,少时尝病瘵,日渐羸削。至于骨立,肌热盗汗,劳状皆具,人有劝服此药,凡服八九两,所苦都瘥。一方有牛黄半两,古方本无,乃后人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