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诀乳海


  河图 洛书 一六居下 二七居上 三八居左 四九居右 五十居中东北内阳外阴 西南内阴外阳 此四时之象也阳生于子天一生水也 阴生于午地二生火也河图左转五行相生为用之图 说卦传曰。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搏。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

  伏羲先天八卦之图 易说卦传曰。帝出乎震。齐乎巽。相传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干。劳乎坎。成言乎艮。

  邵子曰。文王八卦。置干于西北。退坤于西南。长子用事。而长女代母。坎离得位。兑艮为耦。乃入用之位。后天之学也。

  文王后天八卦之图 六十四卦之图 一合九而为十。二合八而为十。三合七而为十。四合六而为十。此洛书以虚数相合。而为四十者也。若九畴则以实数相合。而为五十矣。天一居坎。坎为水。先物。故一五行地。二居坤。坤效法成象。故二五事天。三居震。震兴作浓民。故三八政地。四居巽。巽为鸡知时。故四五纪天。五居中。立极统外。故五皇极地。六居干。干为君父。故六三得天。七居兑。为幽通灵。故七稽疑地。八居艮。艮成物可验。故八数微天。九居离。离明体有辨。故有福极之用。

  洛书本文生成数图 戴九履一 左三右七 二四为肩 六八为足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河图以相生为序故左行自北而东而南而中而西复始而北洛书以相克为序故右转自北而西而南而东而中之始于此洛书右转五行相克为用之图 春秋纬曰。河以通天。出天苞。雒以流地。出地符。河通于天。龙马负图以出于天。其位一六居下。二七居上。三八居左。四九居右。五十居中。雒流于地。神龟负书以出于雒。其位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邵子曰。圆者星也。历纪之数。其肇于此乎。方者土也。书地分门州之法。其仿于此乎。图出马背旋毛文。故圆曰图。书出龟背拆甲。故长曰书。

  九畴本洛书图 皇极内篇左右交错九九八十一畴之图 

  卷五

  左右手诊脉歌

  左右须候四时脉。

  经曰。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故人之左尺水生左关木。左关木生左寸火。左寸火生右尺火。右尺火生右关土。右关土生右寸金。右寸金生左尺水。又左寸火克右寸金。右寸金克左关木。左关木克右关土。右关土克左尺水。左尺水克左寸火。一往一来。左右互相生克。即洪范九畴以左右合。而明吉凶之义也。然亦须随其四时以诊之。假令左关肝脉固宜弦长。而春三月左右手六部中。亦须带弦。又令右寸肺脉固宜浮涩。

  若秋三月左右手六部中。亦须带涩。故曰左右须候四时脉也。

  四十五动为一息。

  张世贤曰。动脉至也。息脉止也。非呼吸之息也。愚谓平人之脉。循环无已。虽四十五动之外。无有巳时。而此云四十五动为一息者。言其脉之一小周也。犹之以三百六十日为一岁。非三百六十日之外。有一上而后为第二岁。所谓以四十五动为一息者。体九畴之数。五九四十五也。

  五则五行之气。全九则九畴之数备矣。

  指下弦急洪紧时。便是有风兼热极。

  弦急。不缓也。洪紧。大而不和也。弦急洪紧四脉皆阳。诸阳为热。热则生风。故曰便是有风兼热也。

  忽然匿匿慢沉细。冷极缠身兼患气。

  匿匿隐而不现也。慢。迟也。匿慢沉细四脉皆阴。诸阴为冷。冷即生气。故曰冷疾缠身兼患气也。

  贼脉频来问五行。

  贼脉。鬼克之脉也。如心脉沉细。肝脉涩小。脾脉弦急。肺脉洪大。肾脉迟缓。又令春脉涩短。夏脉沉迟。季夏脉弦长。秋脉洪散。冬脉缓慢。是皆贼脉。项问五行之克我者是也。

  屋漏雀啄终不治。

  屋漏。迟缓而一止也。雀啄。急数而一止也。二者皆为脾气绝。屋漏为脾之阳。气绝阳行速也。雀啄为脾之阴。气绝阴行迟也。脾主中州。灌溉五脏六腑。脾家之元阴元阳既绝。则十二经俱危矣。故曰终不治。

  按经云。脉病患不病。脉来如屋漏雀啄者死。注云。屋漏者。其来既绝而止。时时复起而不相连属也。雀啄者。脉来甚数而疾绝止。复顿来也。又经言得病七八日。脉如屋漏雀啄者死。注云。脉弹人手如黍米也。

  卷五

  左手寸口心脉歌

  左手头指火之子。

  诸家诠注。以子字为传写之误。非也。言医者。以第一食指探病患之左手寸脉。乃心脉也。阴阳应象大论云。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

  夫心既为火之所生。独非火之子欤。

  四十五动无他事。

  四十五动无他事者。亦当准前九畴之数。须得四十五动不易。则无他故矣。张世贤释谓其数之动法。不根据五行相克。非也。

  三十一动忽然沉。顿饭却来还复此。

  凡心脉当取之六菽之重。言其浮中即当见也。今诊得其脉于三十一动止。忽然而沉。夫沉水也。必重手乃见。且顿饭之时。方得复浮而起。夫心火也。三十一动。以五五除之。则余其六。六为水之成数。以六五除之则余其一。一为水之生数。合生成之数俱水。洁古曰。火得水而灭也。张世贤谓三十一动。轮在肺上。肺上见沉。乃金生水。水渐盛。则火灭。觉太牵强。

  按经云。左手寸口脉。偏动。乍大乍小不齐。从寸口至关。关至尺。三部之位。处处动摇。各异不同。其人病仲夏传之此脉。桃花落而死。

  春中诊得夏须忧。夏若得之秋绝体。秋脉如斯又准前。冬若候之春必死。

  若春中诊得此脉。则奉长者少矣。夏若诊得此脉。则奉收者少矣。秋若诊得此脉。则奉藏者少矣。冬若诊得此脉。则奉生者少矣。张世贤谓三月者。天道小变之节。亦未必然。今则准四气调神论释之。方合经旨。

  卷五

  左手中指肝脉歌

  左手中指木相连脉候须还来一息。

  此言医者。以中指探病患之左手关脉。乃肝木也。其脉亦须还准前五九之数为一大息。则无病。

  二十六动沉却来。肝脏有风兼热极。

  若诊得二十六动上。而见一沉。则为肝脏有风兼热极矣。何也二十六动。以五五除之。则余其一。一为水之生数。以四五除之。则余其六。六为水之成数。合生成之数。皆水。是母来抑子。肝为风木。子挟母势。而风热愈炽。故曰肝脏有风兼热极矣。

  二十九动涩匿匿。本脏及筋终绝塞。

  匿匿涩貌。涩为金脉。肝脉见涩。为金来克木。况二十九动上见之。以五五除之。则余其四。四为金之生数。以四五除之。则余其九。九为金之成数。合生成之数俱金。洁古曰。木得金而伐矣。夫肝主筋。故曰本脏及筋终绝塞也。

  一十九动便沉沉肝绝未闻人救得。

  夫肝为木。今见一十九动。而沉以二五除之。则余其九。九为金之成数。

  以三五除之。则余其四。四为金之生数。合生成之数俱金。洁古曰木得金而伐矣。

  卷五

  左手尺部肾脉歌

  左手肾脉指第三。四十五动无疾咎。

  言病患左手尺部。医者以第三无名指探之。亦须准前五九四十五动而不歇。是无疾咎之脉也。

  按经云。左手尺部脉。四十动而一止。止而复来。来逆如循直木。如循张弓弦。 然如两人共引一索。至立冬死。(千金方作至立春死。)

  指下急急动弦时。便是热风之脉候。

  弦为风木。急急动弦为风而兼热。是母挟子势。而为风热之候也。然此病易治。为子扶母兮瘥速。有余之证也。

  忽然来往慢慢极。肾脏败时须且救。此病多从冷变来。疗之开破千金口。

  倘诊得肾脉。忽然来往。慢慢而极。言迟而又迟也。迟则为寒。肾为寒水。

  当有既济之功。今肾部而见极迟之脉。是纯阴无阳。其肾脏之败可知矣。然犹有可救之理。应知此病多从虚极变而为寒。谓之不足。其病难已。必须大剂温补。未可轻言治疗也。

  二十五动沉却来。肾绝医人无好手。努力黄泉在眼前。纵活也应终不久。

  夫肾者水也。今见二十五动。而况以四五除之。尚余其五。五乃土之生数。以三五除之。尚余其十。十乃土之成数。合生成之数皆土。洁古曰。水得土而绝矣。其能久乎哉。

  卷五

  右手寸口肺脉歌

  右手指头肺相连。四十五动无忧虑。急极明知是中风。

  言医人以食指探病患之右寸。乃肺脉也。亦须准前五九四十五动而不歇。则无忧虑矣。若诊得其脉患极而弦。是为金衰不能制木。而风热愈盛。知为中风之候矣。

  按经云。右手寸口脉遍沉伏。乍小乍大。朝来浮大。暮来沉伏。浮大即太过。上出鱼际。沉伏即下。不至关中。往来无常。时时复来者。榆叶枯落而死。(叶一作荚)

  更看二十余七度。忽然指下来往慢。肺冷莫言无大故。一朝肺绝脉沉沉。

  染病卧床思此语。

  诊得肺脉。于二十七动上。忽然来往慢慢而迟迟。则为寒。其肺冷可知矣。然不得谓之无大故也。倘不以为意。于二十七动上一变慢而为沉。

  则肺将绝矣。何也二十七动以四五除之。尚余其七。七为火之成数。以五五除之。尚余其二。二为火之生数。合生成之数俱火。则肺金受伤。染病卧床。悔将何及也。

  十二动而又不来。咳嗽吐脓兼难补。发直如麻只片时。扁鹊也。应难救获。

  倘诊肺脉。于十二动上而又不见其来。夫肺金也。十二动以二五除之。

  尚余其二。二为火之生数。以一五除之。尚余其七。七为火之成数。合生成之数俱火。洁古曰。金得火而缺也。金被火伤。则咳嗽吐脓。欲泻其肺。

  则肺已受伤。欲补则反助贼邪。及其终也。则发直如麻。纵有卢扁。有何益焉。

  卷五

  右手中指脾脉歌

  右手第二指连脾。四十五动无诸疑。

  此言医者以第二中指探病患右关。乃脾脉也。亦须准前五九四十五动之数而不歇。则不必疑其有疾厄也。

  急动名为脾热极。食不能消定若斯。

  脾脉宜和而缓。今则动而急。乃脾土为风热所乘。失其运化之机。故不能磨谷而消食矣。

  欲知疾患多为冷。指下寻之慢极迟。

  脾喜温而恶寒。今诊得其脉慢而且迟。迟则为寒。是知所生之病为冷也。

  吐逆不定经旬日。胃气中心得几时。

  脾属土。在变动为哕。今吐逆不定。而经旬日之久。旬日十日也。土之生数五。成数十。吐逆自五日以至十日。则生成之数俱过。而吐犹不定。脾败可知矣。脾败则恶气冲胃。胃之上心也。心为君主之官。而为恶气所犯。纵生能得几时也。

  卷五

  右手尺部命门脉歌

  右手命门三指下。四十五动不须怕。一十九动默沉沉。百死无生命绝也。

  凡人有五脏六腑。或又曰六藏五腑。难经固已言之。而犹未见其畅达也。天有五行。水火木金土。人有五脏。心肝脾肺肾。然五行之中。各有阴阳。合为十干。甲丙戊庚壬。阳也。乙丁己辛癸。阴也。在人亦有阳阴。阴者为脏。心肝脾肺肾是也。阳者为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是也。若然。则为五脏六腑矣。何以有十二经脉为哉。不知天有十干。地有十二支。人亦有十二脏腑。以配天之三阴三阳。风热暑湿燥寒是也。故经曰。厥阴之上。风气主之。中见少阳。少阳之上火气主之。中见厥阴。所以在人则肝络胆。胆络肝。心包络三焦。三焦络心胞也。又曰。太阴之上湿气主之。中见阳明。阳明之上。燥气主之。中见太阴。所以在人则脾络胃。胃络脾。肺络大肠。大肠络肺也。又曰。少阴之上热气主之。中见太阳。太阳之上。寒气主之中见少阴。所以在人则心络小肠。小肠络心。肾络膀胱。膀胱络肾也。故人之十二经。分候于左右手寸关尺之六部。浮以候表。沉以候里。浮以候腑。沉以候脏。不易之论也。然左寸则以候心与小肠矣。左关则以候肝与胆矣。左尺则以候肾与膀胱矣。右寸则以候肺与大肠矣。

  右关则以候脾与胃矣。然则心包之与三焦。舍右尺奚候焉。夫两尺皆肾也。左曰肾。右曰命门。而手厥阴。手少阳。寄旺于此。夫厥阴风木也。少阳相火也。手厥阴既为风木。故其生克之理。亦当与足厥阴肝木同其好恶。故诀曰。右手命门三指下。言医人以第三指探病患之右尺。乃命脉也。其脉亦须准前九畴之数。四十五动而不歇。则手厥阴心包之气全矣。故曰。不须怕也。若数得一十九动上默然而沉。以三五除之。尚余其四。四乃金之生数。以二五除之。尚余其九。九乃金之成数。合生成之数皆金。则风木之生气被克。故曰百死无生命绝也。

  按刘守真曰。经云。七节之傍。中有小心。杨上善注太素曰。人之脊骨。有二十一节。从下第七节之傍。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命门者。小心也。又曰。右肾命门小心。为手厥阴包络之藏。故与手少阳三焦。合为表里。故脉同出。见手右尺也。

  指下急急动如弦。肾脏有风尤莫治。

  言诊得右手命脉急。而又急动之如弦。夫右尺又主少阳相火。少阳乃春生之木。相火乃龙雷之火。今诊得其脉弦而且急。是为风火相煽。要知火与风皆耗水之物。而肾水伤矣。故曰肾脏有风尤莫治也。

  七动沉沉更不来。努力今朝应是死。

  此言右尺又为命门真火。其脉当流利而滑沉。今于七动之上。沉而又沉。不能复来。夫七。火之成数也。于七动上沉而不至。则命门之真火绝矣。然此一点真火。乃人身之根本。今既已绝。又安得其久待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