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产心法


  加味大造丸

  治骨蒸劳热。如服保真汤,不须服此。

  人参当归(酒浸)山药黄柏(炒)枸杞子(各一两)麦冬(去心)石斛(各八钱)生地(二两)柴胡(六钱)胡黄连(五钱)紫河车(一具,水洗净,白酒蒸)另将麦冬、地黄先捣如泥,紫河车蒸熟,亦另捣,后入诸药于河车、麦冬、地黄内,同捣为丸。

  如焙干河车为末,则炼蜜为丸亦可。

  增损柴胡汤

  治少阳血虚,寒热不止。

  人参川芎芍药炙草(各一钱)柴胡制半夏(各二钱)陈皮(八分)姜五片,大枣四枚,水煎服。

  千金当归芍药汤

  治产后烦满不安。

  人参芍药(炒)麦冬(去心)干地黄(各一钱)当归(一钱五分)桂心(四分)粳米(一撮)生姜(三片)去核大枣三枚,水煎服。

  乌骨鸡丸

  治妇人郁结不舒,蒸热咳嗽,月事不调,或久闭不行,或倒经血溢于上,或产后蓐劳,或崩淋不止,及带下赤白、白淫诸证。兼疗男子斫丧太早,劳嗽吐红,或虚损者。

  乌骨鸡(一只,取白丝毛者方可用。男用雌,女用雄,拣嫩长者,溺倒,泡去毛,竹刀剖胁出肫肝,去秽,留内金。并去肠垢,仍入腹内)熟地(四两。如血热加生地黄二两)北五味(一两,碎)上二味,入鸡腹内,用陈酒或酒酿、童便各二碗,水数碗,于砂锅内旋煮旋添,糜烂汁尽。

  绵黄(三两,去皮,蜜酒拌炙)于术(三两,饭上蒸九次)白茯苓(去皮净)归身(酒洗)白芍(酒炒。各二两)上五味,预为粗末,同鸡肉捣烂,焙干。骨用酥炙,共为细末,入下项药:人参(三两,虚甚,加至六两)川芎(一两,童便浸,切晒)牡丹皮(二两,酒浸,勿炒)上三味,各为细末,和前药中。另用干山药末六两,打糊,众手丸。或晒干,勿令馊,瓷罐收贮。

  清晨,人参汤或沸汤送下三钱;卧时,醇酒再服二钱。大便实者,炼白蜜为丸亦可。骨蒸,加炙九肋鳖甲三两,银柴胡、地骨皮各一两五钱。经闭,加肉桂一两。崩漏下血,倍熟地,加真阿胶二两。倒经血溢,加去心麦冬二两。郁结痞闷,加童便制香附二两,沉香五钱。赤白带下,加真川萆二两,四制香附二两,蕲艾一两。白淫,倍用参、、苓、术。按乌骨鸡丸,诸药皆寻常而无奇处,治调经最验。

  盖鸡属巽补肝,犹妙在乌骨益肾,变巽归坎,甲癸同源,兼滋冲任也。

  十全大补汤

  (见上卷胎不长养门。)

  异功散

  (见本卷咳嗽门。)

  六君子汤补中益气汤

  (俱见上卷诸痛门。)

  六味地黄丸

  (见上卷诸痛门,附六味地黄汤下。)

  四物汤

  (见上卷安胎门。)

  归脾汤

  (见上卷胞漏小产门。)

  逍遥散

  (见上卷胎逆上逼门。)

  [卷之下] 吐衄及口鼻黑气起而衄并舌黑论

  产后吐血,诸书皆称难治,以其上下脱也。《医通》云:产后鼻衄,乃气血逆行所致,用紫苏饮入童便、荆芥灰治之。《良方》以荆芥焙为末,童便服二钱。与《医通》意同。又《尊生》治产后鼻血不止,用犀角、生地、赤芍,合二味参苏饮。如口鼻黑气起而衄者,难治。盖五脏之华,皆上注于面。凡色红赤者,阳热之生气也。青黑者,阴寒之绝气也。况口鼻为阳明多血多气之经,而见阴寒惨杀之气,则胃中阳和之气衰败可知矣。复至鼻衄,则阳亡阴走也,胃绝肺败,阴阳两亡,故不可治。

  但有禳厌一法,或可望生。急取绯线一条,并产妇顶心发两条,紧系中指节上即止。无药可治。立斋云:急用三味参苏饮治之,亦有得生者。如前证再兼舌紫黑者,为血先死,不治。盖心主血,少阴气绝则血不上荫耳。汪石山治一妇,产后血逆上行,鼻衄口干,心躁舌黑,因瘀血上升,遂用益母丸二丸,童便化下。鼻衄渐止,血渐通。此条当与三冲门参看。

  三味参苏饮

  治产后瘀血入肺,咳嗽喘急。若口鼻黑气起,急用此药,亦有可望得生者。

  人参(一两)苏木(二两)制附子(五钱)上作一剂,水煎服。

  紫苏饮

  (见上卷安胎门)

  二味参苏饮

  (见本卷三冲门。)

  [卷之下] 大小便血论

  产后尿血,小腹痛者,乃败血流入膀胱;小腹不痛,但溺时涩痛者,乃内热也。

  并用小蓟汤主之。《尊生》用加味肾气去桂、附,加生地、发灰治之。至于大便便血,或因饮食起居失宜,或因六淫七情过极,致元气亏损,阴络受伤也,四君子加生地、升麻、归身、白芍、发灰治之。

  小蓟汤

  小蓟根生地赤芍木通蒲黄淡竹叶甘草梢(生。各一钱)滑石(二钱)灯心四十九寸,水煎服。败血,加归尾、红花各一钱。兼内热,加黄芩,去心麦冬各一钱。

  加味肾气汤

  (见上卷诸痛门,附六味汤下。照丸方减分两,作汤剂煎服。)

  四君子汤

  (见上卷胎逆上逼门。)

  [卷之下] 月水不通论

  产后月水不通者,不必药也。妇人冲任之脉,为经络之海,皆起胞内。手太阳、手少阴二经,上为乳汁,下为月水。若产后去血过多,常有月水不通。若乳子者,半岁一岁之内,月经不行,此犹常候。

  若半岁左右便行,是必少壮血盛之人。若产后一二年月经不通,无他疾苦,亦不必服通经之药。盖因劳伤营卫,冲任脉虚,气血衰少耳。但服健脾胃及滋补气血之药,自然通行。若强通之,是犹揠苗者也。

  [卷之下] 痈疽论

  新产半月左右,忽发痈肿于四肢、胸腹者,是败血不尽,流滞经络。或气血虚弱,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也。如败血瘀滞者,则肿赤痛,而脉弦洪有力,当补血行血之中,佐以导瘀疏气为主。如气血虚弱,营涩卫逆者,则平塌散漫,而脉虚微无力,当大补气血为主。如十全、八珍之属,以固本元,扶胃气。气壮血和,其毒自解。若以毒治,而用清凉解毒,势必不脓不溃,变成坏证矣。

  [卷之下] 乳少无乳并乳汁自出论

  产妇冲任血旺,脾胃气壮,则乳足而浓,乃生化之源旺也。如无他证但少乳,是气血滞,用行气下乳汤。若脾胃气弱,饮食少进,冲任素亏,其人面必黄色,则乳少而薄,所乳之子,亦怯弱而多病。务服滋养气血,兼通利之剂,宜十全大补汤加红花五分,或四物汤加茯苓、花粉、甘草、王不留行、麦冬、漏芦、穿山甲、通草,猪蹄汁煎服。如既服通利之药,亦无大效,仍然乳少,系此妇气血亏甚,津液短少,何以为乳?须另觅乳母可耳。至于选乳母之法,择其人肥瘦适中,无病经调善食者佳。太肥则多痰,太瘦则多火,儿饮其乳,亦复如是。

  且人乳原无定性,随饮食性气而变。故饮食之调摄,乳母又不可不慎也。但凡乳汁,须要验其浓白光彩,入盏中,上面莹然如玉为上,白色清薄为下,不可使之哺儿也。至于产后乳汁不行,身体壮热,头目昏痛,或乳下发热身痛,玉露散主之。世有产妇气血旺而壅滞不行者,法当疏而通之,生化汤加木香、青皮、白芷、花粉、穿山甲煎服。又有用麦冬、栝蒌仁、天花粉、人参、葵子、猪胰、木通、漏芦、猪蹄之类,煮食而乳行矣。再考《全书》内,治肥盛妇人,痰气壅结,乳汁不行,用漏芦汤利之。至于血气虚而燥涩阻滞不行者,宜十全、八珍之类,补其虚而自行。《全书》内有猪蹄汤二方,治气血不足,乳汁不行。

  如脾虚饮食少无乳,宜香砂四君子汤。若乳将至而未得通畅者,宜猪蹄羹、涌泉散。若夫乳汁自出者,乃阳明胃气不固,亦宜八珍或十全补之。若阳明血热而溢者,宜保阴煎或四君子加栀子。若肝经怒火上冲,乳胀而溢者,宜加减一阴煎。若乳多胀满而溢者,不必服药,宜温帛熨而散之。若未产而乳自出,谓之乳泣,生子多不育。若产妇劳役,乳汁涌下,此阳气虚而厥也,独参汤主之。

  行气下乳汤

  治产妇气血滞,无他证,但少乳。

  生地当归川芎(各一钱)白术(土炒)茯苓(各六分)制香附陈皮红花(各五分)穿山甲(三片,炒)木香(二分)水、酒各半,煎服。

  玉露散

  治乳汁不行,身体壮热,头目晕痛属虚者。

  人参茯苓当归白芍(炒)桔梗(各一钱)川芎柴胡炙草(各六分)水煎服。《准绳》及《全书》俱无柴胡,有白芷一钱,参、苓、归、草各五分,炒白芍七分,桔梗、川芎各一钱。

  漏芦汤

  治产妇肥盛,脉气壅结乳少。

  漏芦(一两)蛇蜕(一条)土瓜根共为末,酒调下二钱。此方峻厉不宜用。录之以备参考耳。

  猪蹄汤

  治产妇气血不足,乳汁不下。用八珍汤料,加炙黄、漏芦、陈皮、木通,先用猪蹄一副,煮汁二碗,煎药服之。或加天花粉。

  又方

  川芎(一两)通草(二两)甘草(一钱)穿山甲(十四片,炒)用猪蹄一副,洗切,入水六碗,同药煎至三碗,加葱姜盐料,取汁饮之,助其气血,乳汁自下。夏月不可失盖,时用葱汤洗乳为佳,忌生冷食物。

  香砂四君子汤

  治产妇脾虚,食少无乳。

  人参白术(土炒)茯苓麦冬(去心。各八分)当归(一钱)陈皮制香附砂仁红花炙草(各四分)水煎服。

  通草猪蹄羹

  猪蹄(一只)通草(四两)水煮去一半,饮汤,兼服涌泉散即通。

  涌泉散

  王不留行瞿麦麦冬龙骨()穿山甲(炒。各等分)上为末,每服一钱,热酒调下,饮猪蹄羹少许。以油木梳在两乳上,梳二三十梳。日二服,俱如前梳法即通。一方无穿山甲,用猪蹄汁一碗,酒一杯,煎服。

  以木梳于乳上照前法梳之。

  加减一阴煎

  治水亏火胜。

  生地白芍(炒)麦冬(去心。各二钱)熟地(三五钱)知母(炒)地骨皮(各一钱)炙草(五七分)水煎服。

  独参汤

  治产后乳汁涌下。

  人参(随证多少用之)水煎浓汤,作茶饮。

  十全大补汤

  (见上卷胎不长养门。)

  四物汤

  (见上卷安胎门。)

  生化汤

  (见本卷生化汤论后。)

  八珍汤

  (见上卷诸痛门。)

  保阴煎

  (见上卷恶露不止门。)

  四君子汤

  (见上卷胎逆上逼门。)

  [卷之下] 妒乳吹乳乳痈论

  产后妒乳,因无子食乳,蓄结作胀。或妇人血气方盛,乳房作胀,以致肿痛,憎寒发热。若不以手捏去乳汁,及令人吮通之,必致成痈,四物汤调炒麦芽二两,煎服立消。予谓麦芽过多伤胃,若用三钱亦足矣。又妇人乳头生小浅热疮,搔之黄汁出,亦为妒乳。以槲树皮煎洗,或天麻草煎洗。至于吹乳之证,有内吹、外吹、上逆、下顺之异,总属胆胃二经热毒,气血凝滞。内吹者,胎热也。

  外吹者,因儿食乳,为口气所吹也。俱令乳汁不通,壅结肿痛,不急治之,多成痈肿。速服栝蒌散,外以南星末,温汤调敷,更以手揉散之。势甚者,惟连翘金贝煎最妙。《正宗》用橘叶散,治内外吹乳。《医通》云:吹乳初起作寒热,即服加味逍遥散,加栝蒌霜散之。《尊生》治惯吹乳,用清肝解郁汤。又立治吹乳三方,分别初起身热、结肿施治。至于乳痈一证,即吹乳不散,久积成痈。又云:轻为妒乳,重为乳痈。

  亦胆胃二腑热毒,气血壅滞而成。势甚有余者,宜先以连翘金贝煎治之甚妙。如初起肿痛,肉色赤,或发寒热,或憎寒头痛,烦渴引饮,尚未成痈时,于人参败毒散、加味逍遥散、神效栝蒌散选择治之,肿自消散。若至数日,脓成溃窍,稠脓涌出,脓尽自愈。予治吹乳、结乳、乳痈等证,立消毒饮二方,外用槐艾洗法,通治乳证,效过多人。又栝蒌贝母饮亦效,并附于各方之后。若产妇气血虚弱,患此等证而误用败毒,久不收敛,脓清脉大,则难治。《医通》云:脓清脉大,非大剂开郁理气,温补气血,不能收功也。

  栝蒌散

  治吹乳肿痛。

  栝蒌(一个,打碎)乳香(二钱)用酒煎服。外用南星末,温汤调涂。

  连翘金贝煎

  治阳分痈毒,或在脏腑肺膈、胸乳之间者,此方最佳。甚者,连用数服,无有不愈。

  金银花土贝母(去心)蒲公英夏枯草(各三钱)红藤(七八钱)连翘(一两,或五七钱。去心)用好酒二碗,煎一碗服,服后暖卧片时。不能饮者,酒水各半煎之。火盛烦渴乳肿者,加天花粉。若阳毒内热,或在头项之间者,水煎亦可。

  橘叶散

  治妇人有孕,胎热为内吹,有儿食乳为外吹,致乳结成肿痛,寒热交作,甚者呕恶,并治之。

  柴胡陈皮川芎山栀(炒)青皮石膏()黄芩(炒)连翘(去心)甘草(各一钱)橘叶(二十片)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渣再煎服。

  清肝解郁汤

  治惯吹乳。

  熟地茯苓白芍(炒)贝母(去心)栀子(炒)当归(各一钱)柴胡丹皮川芎陈皮(各六分)甘草(五分)水煎服。虚,加人参、白术。

  《尊生》治吹乳初起一当归贝母(去心)白芷梢(各一钱)花粉(八分)制香附栝蒌仁甘草节(各六分)青皮乳香没药(各五分)穿山甲(一钱,炒)川芎(四分)水酒煎二服。

  《尊生》治吹乳身热二羌活独活前胡柴胡枳壳(炒)桔梗贝母(去心)白芷青皮当归穿山甲(炒,各等分)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