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医彀


  豁痰丸 治素有痰饮而致右胁痛。

  陈皮 贝母 茯苓 栝蒌仁 枳实 白芥子 半夏 青皮 栀子(各一钱) 木香 甘草(各四分) 加姜水煎。

  枳壳煮散 治悲哀烦恼,有伤肝气,致两胁皆痛,筋脉拘急,腰脚重滞,股胁弯痛,四肢不举。

  防风 川芎 细辛 枳壳(炒) 桔梗(各一钱) 甘草(炙五分) 葛根(八分)

  上咀,水二盏,姜三片,煎八分,食远温服。

  左金丸 泻肝火行湿,为热甚之反佐。

  黄连(六钱) 吴茱萸(一钱)

  上为末,汤浸蒸饼,丸绿豆大。每服三十丸,滚姜汤送下。

  木通散 治男、妇胁肋苦痛。

  木通 青皮 川楝子(取肉一两,用巴豆去壳半两同炒黄,去巴不用) 萝卜子(炒) 莪术木香 滑石(各半两)

  上为细末,葱白汤调下,每服三钱。或煎服即愈。甚者只二服。

  异香散 治腹胁痞闷。

  莪术 三棱 益智 甘草(各一钱) 青皮 陈皮(各五分) 石莲肉 浓朴(姜制,三分)

  上咀,水盏半,姜三片,枣二枚,煎七分,温服。

  气针丸 治久积风壅,心胸筑痛,两胁似有针刺,疼痛不可忍。六脉沉伏,按之不可近,此药屡试神效,常服疏肝气、止痛。

  木香 槟榔 青皮 陈皮 大黄(各四两) 牵牛(半生半炒熟,取头末,半斤)

  上为细末,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姜汤送下。

  左痛不动移乃死血,宜活血汤(方见腹痛)。

  因伤劳虚,痛久不止,宜补中益气汤(方见虚损)。

  熨法 姜、葱炒热包熨,或葱、或艾、或韭、或蒜,皆可熨。

  灸法 治卒胁痛。以蜡绳横度两乳中间,屈绳从乳横以趋痛胁下,灸绳尽处三十壮为度。

  外贴法 芥菜子水研敷;或吴茱萸醋研敷。

  卷之五

  腰痛

  经曰:太阳所致为腰痛。巨阳虚,则腰背头项疼,是动则项如拔,夹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盖腰者肾之府,为一身之大关节,所恃以转移阖辟者也。且诸脉皆贯于肾,而络于腰脊,肾气一虚,腰必痛矣。《内经》推足三阴三阳,皆令人腰脊痛。书叙五种三因致痛。曰阳气不足;曰风痹寒湿;曰肾虚劳役;曰坠堕险地;曰寝卧卑湿五也。如六淫气浸,皆属外因。用力举重,因于坠堕,恶血留滞,闪肭挫气,房劳疲力,耗竭精气;及肾着腰痛,腰冷如水,身重不渴,如带五千钱;因作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臀腰伛偻,腰重引季胁痛,属不内外因。失志伤肾,郁怒伤肝,忧思伤脾,皆致腰痛。其证虚羸不足,面色黧黑,两耳热痛,精气不固,齿疼龈肿,失志所为也;腹急胁胀,目视KT KT ,所祈不得,意淫于外,宗筋弛纵,及为白淫,郁怒所为也;肌肉濡渍,痹而不仁,饮食不化,肠胃胀满,闭坠腰胁,忧思所为也,皆属内因。感受虽有种种,无出肾虚一门。脉沉而弦涩,血;滑,痰。治虽祛邪,必以补肾为主。

  主方 杜仲(姜炒断丝) 破故纸(盐酒炒) 牛膝 当归 生地 白芍 黄柏 知母(俱盐炒) 熟地(各一钱) 茴香(盐炒) 肉桂(各二分) 怀山药(七分) 枣(二枚) 煎成,入盐一分,服。多食胡桃肉,饮好酒送药。

  痛甚加玄胡,另磨沉香,研乳香、砂仁末服。去白芍药、生地。虚加人参、黄 、龟胶、枸杞、山萸之类。

  煨肾散 治肾虚,日夜悠悠痛不已,与主方兼用。

  杜仲(姜炒,二钱) 破故纸(盐酒炒,一钱)

  上研细,先以猪腰子一个,切七片,盐腌拭净;将仲、纸入茴香末,盐少许掺,挟湿纸包煨,酒下。

  青娥丸 治肾虚腰痛。

  杜仲(四两) 破故纸(二两,一方加牛膝、熟地黄尤可)

  上为末,胡桃肉四十九个捣细,入山药糊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酒下。

  补肾丸 治肾虚腰痛。

  熟地 当归 杜仲(各钱半) 白芍 破故纸 枸杞子 黄柏(酒炒) 川楝肉 茴香(盐酒炒) 川芎(各七分) 桃仁(一钱,炒)

  上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盐汤下。

  肾着丸 治肾虚为病,身重腰冷如冰,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腰下重痛如带五千钱。渗湿汤亦可服。

  白术 茯苓(各四两) 干姜 甘草(炙。各一两) 上咀,每四钱,空心煎服。

  川芎肉桂汤 治冬月因感寒湿腰痛,兼行瘀血。

  羌活(钱半) 柴胡 肉桂 桃仁 当归尾 苍术 甘草(炙) 川芎(各八分) 独活神曲 防风 防己(酒。各三分)

  上酒三盏,煎至一盏,食前暖室温服。

  牛膝酒 治肾受风毒,攻刺腰痛不可忍者。

  牛膝 地骨皮 五味子 薏苡仁 川芎 羌活 甘草(炙。各一两) 海桐皮 生地黄(二两)

  上咀,用绵包药,入无灰酒,装入坛内浸,春五、夏三、秋七、冬十日。每服一盏,一日三、四次,常令酒气不绝。

  摩腰膏 治寒湿腰痛。

  附子(一两) 天南星 川乌(各二钱半) 肉桂(一钱) 雄黄 樟脑 丁香(各一钱半)

  麝香(五分)

  上为末,蜜丸龙眼大,每用二丸,姜汁化开,顿热涂腰间,绵纸覆,外烘热,绵衣缚定,内火热。三日一次。

  风湿寒热痛,宜当归拈痛汤(方见身痛)。瘀血夜痛甚,四物汤加桃仁、红花。闪挫痛,当归、玄胡、肉桂为末,每二钱酒下。

  大便秘,三花神佑丸(方见痰门)。痛甚者,经曰:腰痛不可俯仰,肾将惫矣。宜参、 配补肾药大剂服,忌寒凉药。

  简便方(治腰痛) 用大胡桃二个炮焦,取肉烧,酒送下。

  又方(治风冷寒湿痛) 川乌一两为末,盐酒调,敷痛处,绵纸软帛束之。

  又方(治卒痛) 杜仲一两,制;次以韭白七茎,盐、花椒、姜、醋、酱,作羹食。

  又方(腰肿痛)槟榔末一钱,酒下。

  又 鳖甲炙为末,酒下。

  又方(腰痛无力) 风栗子每早吃十枚,再以猪腰子煮粥食。

  又 白蒺藜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一日三服。

  又 杜仲一两,川萆 二两,为末,每三钱,酒调下。

  又 红曲一钱,(炒研),酒下。或炒盐熨;或橘核(炒,去壳),茴香酒下。

  卷之五

  眼科

  经曰:诸脉者,皆属于目。目得血,睛能视。又曰:肝气通于脉,肝和则目能辨五色而明矣。其五轮者应五行,八廓者象八卦。凡患者煎 、腥酒、房室、怒郁忧思、久视等因而成。痒而不痛为风眼;红肿刺痛为热眼;肿软酸涩为气眼;视物不明为虚眼。风与热并,赤肿泪出;风与气搏,痒涩昏沉。血热交聚,致红缕、偷针之类;气血不至,成雀目、盲瘴之形。 红 肉,心热;黑珠星障,肝火。眼眶赤烂,脾胃湿热;瞳人不明,肾水枯竭。一眼忽痛,乃犯飞丝;瞳子散大,食毒热甚;痛痒大作,火炽生风;拳毛倒睫,脾受肝克。所谓散热为治目之要,行血为疗眼之纲,此皆论其标也。治本之理,补益脾胃,育养心神。脾者,诸阴之首;心者,众脉之宗。脾虚则五脏之精气皆失,心虚则百骸之荣养皆亏。脉洪火盛,当察何部;涩为血少,浮风、濡湿。

  五轮八廓图一 五轮歌:血轮四 属心经,气轮白肺黑风轮,肉轮上下睑脾胃,水轮属肾主瞳人。

  五轮八廓图二 八廓歌:水 脾胃关泉心,会阴属肾胞阳门(命门),传道肺肠清净胆,津液膀胱养化林(肝木)。

  主方 (初起痛痒) 当归尾 川芎 赤芍 生地黄 防风 羌活 黄芩 黄连 石膏(冬不用) 栀子(各一钱) 荆芥(七分) 薄荷(七分) 甘草(五分) 加灯心二十枝,水煎,食后服。次加木通、菊花。

  痛甚,大便实或秘,加酒煮大黄一钱,煎成,化入芒硝五分,未安再服。怒动肝火加柴胡、龙胆草,去薄荷。小便短赤加滑石;郁火加连翘。有星障加木贼、蒺藜、蝉蜕。多泪加蔓荆子。痛止去黄连、黄芩、栀子、归尾、石膏,加当归、菊花、决明子、密蒙花、知母、 精草。目不痛,惟是黑睛上有障翳,凝结不退,宜养血祛风。去障药多宜酒炒,加白芷八分、细辛三分,服药时先嚼白豆蔻二粒,辛温退之,去凉药。

  凡痛止、障退、肿消,止是隐涩难开,视物不明,药宜养血为主,兼养心神、滋肾水、理脾胃,更宜瞑目静养。如时行暴发风热,火眼肿痛难开,头面俱肿,怕日羞明,防风通圣散(方见中风)。

  明目丸 生精补血,益肾养肝,退翳止泪,除涩明目。

  生地(酒浸) 熟地(酒蒸) 黄柏(盐炒) 知母(盐炒) 牛膝(酒浸) 枸杞(各二两) 蒺藜 羌活 防风 石斛 枳壳 菊花(各一两)

  上末,蜜为丸,每百丸空心盐酒下或盐汤,临睡白汤下。久服明目,兼补阴益肾。

  六味地黄丸 (方见虚损)加当归、白芍、枸杞子、菊花、五味子,共为末,蜜丸,如前服法。

  渗湿清脾散 治常患上下眼眶赤烂,属脾胃湿热。

  石膏(一钱) 苍术 白芷 白芍 黄芩 黄连 栀子 羌活 防风 枳壳(各八分) 荆芥甘草(各五分) 滑石(水飞,三钱)

  上水煎成,调入滑石末,食远服。

  蝉花无比散 治大人、小儿远年、近日一切风眼、气眼,攻注昏暗,睑生风粟,或痛或痒,渐生翳膜。或久患头风,牵搐两目,渐渐细小,眼眶赤烂,并皆治之。若常服,祛风退翳,除障明目。

  苍术 防风 芍药 茯苓 甘草(各三两) 蛇蜕(炒,一两) 羌活 当归 石决明(盐水煮一时) 川芎(各二两) 蝉蜕(去头、翅,一两) 白蒺藜(炒去刺,八钱)

  上为末,每服二钱,临卧时饮汤下。或酒亦可。

  当归养荣汤 治睛珠痛甚,血少枯涩。

  当归 川芎 芍药 防风 熟地黄 白芷 羌活(等分)上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后热服。

  明目羊肝丸 治肝虚风热,冷泪赤涩,内外障眼。

  黄连(三两) 家菊花 石决明( ) 熟地黄 龙胆草 麦门冬 当归 枸杞子 牛膝防风 羌活 黄柏 人参 柴胡 青盐(各八钱) 肉桂(四钱) 羯羊肝(一具,烙干为末,生捣亦可)

  上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温水下。

  养肝散 治肝虚目痛,冷泪不止,畏明。

  夏枯草(七两) 香附子(三两) 俱童便浸透,晒干同为末,每三钱茶下。

  明目第一方 古诸贤有目疾皆用此。

  省看书,减思虑,专内视,简外视,晨兴迟,夜眠早。

  洗方 黄连(五钱)切、煎,上铺稀绢,滤汁洗眼,日三遍。或用黄连五分切,拌人乳蒸点。

  又 黄连、黄柏、黄芩、栀子、防风、连翘、白芷、当归尾、苦参、五倍子、荆芥、薄荷、朴硝,等分为末,薄荷汤丸芡实大,每一丸滚水泡化,频洗妙。

  又方(眼胞赤烂)五倍子、黄连、荆芥、防风,各一钱五分,苦参四钱,铜青五分。薄荷汤丸龙眼大,每一丸汤泡化,频洗。

  又 白盐一钱,每早擦牙,以盐津洗面,眼闭一时。

  吹方 治一切火眼内障。

  黄丹 芒硝(各一两) 雄黄(三钱) 没药(五分)

  上研末,吹鼻中。先含温水一口,左目吹左,右目吹右。如两目痛俱吹,久患者勿吹。

  拳毛倒睫:木鳖子去壳捣烂,用绵纸包,捻成细条塞鼻中。左病塞左,右病塞右,一日三次,其毛自起。

  简便方 (治风弦冷泪,痒涩有虫) 用肥簪脚插入母姜,拔出点眼 角。

  又方(治诸眼疾)春月嫩桑条晒干,净器烧成白灰,用三钱;滚水一大碗泡,打转,澄出清汁,重汤顿温洗。

  又方(治久患目疾) 用决明子炒,研末,每服一钱,白汤下。

  又方(治目翳及诸物入目) 用男左女右手指甲洗净,用木贼草磨下细末,刀刮亦可,以灯草头打湿蘸其末,点翳上,数次即去。

  天丝入眼:忽然一眼大痛,急用铅粉或京墨浓挑入眼,略闭复开,令人撮起上眼胞,看粉白墨黑细珠即是。天丝聚成者,用光肥银或骨簪脚拨出,如未尽再入墨,取尽自安。

  灰尘入眼:睁眼看水自出,或舐湿自手背,睁眼挹出。

  卷之五

  鼻证

  (臭渊,俗名脑漏)

  经曰:鼻者,肺之外候。又曰:胆邪移热于脑,令人辛 鼻渊。盖肺开窍于鼻,肺气清顺,鼻气通利而知香臭;肺受风火之邪,怫郁于经,则津液壅沸,故鼻气不得宣调,或流浊涕,稠水不止,名鼻渊证,俗为脑漏是也。此火极反兼水化之象。夫五行之理,微则当其本化,甚则兼其鬼贼。故经曰亢则害,承乃制也。凡鼻之为病,如生疮,干结、痛痒、鼽衄,至于鼻痔、鼻息、鼻痈、鼻 等诸证,皆属于火也。惟伤风鼻塞,流清涕者为寒;若鼻中热气,浊涕有痰,亦为热矣。脉右寸浮洪而数。治当清肺火,有风邪兼疏散。

  主方 (鼻窍不利) 片芩 栀子 防风 桔梗 枳壳 桑皮 石膏 玄参 荆芥 木通(等分) 甘草(减半) 枇杷叶(三片,刷去毛,蜜炙) 水煎服。

  又防风通圣散(因热宜服。寒天减硝、黄等味)。

  辛荑汤 治肺气不利,头目昏眩,鼻塞声重,鼻渊涕水。

  辛荑 川芎 白芷 防风 羌活 荆芥 本 薄荷 木通(各一两) 细辛 升麻 甘草(炙。各三钱)

  上咀,每服五钱。水二盏,煎一盏,食远温服。

  丽泽通气散 治鼻不闻香臭。

  黄 (八分) 苍术 羌活 独活 防风 升麻(各六分) 葛根(六分) 炙甘草(四分)

  麻黄(冬月可加) 川椒 白芷(各二分)

  上咀,作一服。姜三片、枣二枚,葱白三寸,水二盏煎,食远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