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简明医彀
简明医彀
多因脾不输精于肺,肺乏生化之源。经曰:多食肥,令人内热,恣食肥甘炙爆咸物,及醉饱入房,斫丧伤肾。或大病阴虚,或过劳血耗,所因多种,燥热则一。宜清心绝欲,戒浓味,断思虑,静养生阴。不则肾水不升,心火不降,复变痈毒、鼓胀等证者多矣。脉实疾可治,弦小难痊。洪数阳盛,濡散血虚。宜养肺降火,生血滋阴,补益肾水。
主方 当归 生地(各三钱) 白芍药(二钱)
上消加人参、麦冬、五味、天粉水煎,入生藕、鲜地黄汁、人乳服。中消加石膏、知母、甘草、滑石、寒水石。下消加黄柏、知母、熟地、五味之类。
加味白虎汤 治上焦消渴热甚。
石膏(三钱) 知母(钱半) 人参(一钱) 甘草(五分) 黄芩 杏仁 栀子(各一钱)
麦冬(二钱) 五味(十五粒,打)加粳米一撮,水煎服。
生津甘露饮 治消中,能食而瘦,口干自汗,大便结,小便数。
石膏(二钱) 黄柏 龙胆草 黄芩(各一钱) 黄 知母 生地(各八分) 葛根 栀子当归 甘草(半炙) 天粉(各六分) 升麻(四分) 桃、杏仁(各十粒,去皮尖,研)
水煎,温服。
加味地黄丸 治肾消,小便淋浊等证(方见虚损)。
简便方 消渴。白芍药、甘草(等分),水煎服。或乌梅(一斤,打碎),水四腕,煎一碗,入蜜(一斤)、砂仁(末,五钱),砂锅慢火熬膏。冷,入檀香末三钱,麝二分,汤服。
又 大豆(五升),大黄(两半)、甘草(四两,碎),水一桶,煮至豆熟,饮汁食豆。
又 缫丝汤,随意饮,大效。坛贮埋久愈佳。如无,丝棉煎汤亦可。
又 桑椹汁,牛乳 萝卜汁、栝蒌根汁、淘糯米泔水、黄连煎汁、蔗汁、梨汁、麻子煮汁、陈粟米粥,随取饮。
又 栝蒌、葛根,捣焙研末。雄牛穿鼻横木烧灰,晚蚕沙末,随取服。
卷之四
皮肤
(附:瘙痒)
经曰:凡十二经络脉者,皮之部也。百病之生,必先于皮毛。邪中之则腠理开,开则入客于络脉,留而不去,传入于经;留而不去,传入于腑, 于肠胃也。故皮者,有分部不与而生大病也。又曰:肺主皮毛,在脏为肺,在体为皮。故气不荣,则皮毛焦;津液去,则爪枯毛折而毙。
皮肤索泽,即所谓皮肤甲错,皮滞而不清泽也,皮肤枯燥或痛。治宜生血滋荣而润燥。脉右寸浮涩。
主方 黄连 黄芩 当归 生地 麦冬(各钱半) 玄参 柴胡 秦艽 干葛(各一钱)
白芷(六分) 升麻 甘草(各四分) 上加生姜三片,葱头一寸,水煎热服,取微汗。
卷之四 皮肤
搔痒
经曰:诸痒为虚。盖肺主气,司皮毛,肺气不通,闭固郁热生风。宜清热疏风,凉血散郁,服防风通圣散。盖出微汗;无汗,姜、葱、紫苏汤助。虚人中气不足,卫虚作痒,补中益气汤加防、芎、芷。
主方 玄参 升麻 白芷(各一钱) 蝉蜕 防风 黄 川芎(各七分) 甘草(四分) 上加葱白一寸,水煎服。
胡麻散 治风邪挟热,瘙痒及瘾疹等证。
草胡麻(二两) 苦参 荆芥 何首乌 威灵仙 防风 石菖蒲 牛蒡子 白蒺藜 蔓荆子菊花(各一两) 甘草(五钱)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薄荷汤或菜汤调下,水丸服亦可。
简便方 薄荷叶 蝉蜕(等分) 为末,每服二钱,酒下。
浴方 干荷叶、 本、甘松、白芷、灵仙、苍耳草、金银花藤煎汤,入煨盐一撮。
卷之四
瘾疹
(附:斑、丹)
经曰:风痹瘾疹,乃风气挟热,郁于腠理,无从发散。起于皮肤,不红不肿,惟有颗粒高起而作痒者,风痹也;略有形迹见于皮肤者,瘾疹也。皆风热所成。或因新浴凑风及汗出脱解而得;或挟暑湿,久而不退,亦变疮疡。如风热甚者,防风通圣散。脉多浮数。
主方 羌活 前胡(各一钱) 防风 天麻 蝉蜕 薄荷 川芎(各七分) 荆芥 连翘栀子(各六分) 水煎服。
消风散 治诸风瘾疹(方见伤风)。未效,于风、火二门采方治之。
卷之四 瘾疹
斑、丹
斑、丹火毒,皆热邪积久,郁于皮肤,轻为细斑,重为丹毒。如锦纹赤色,便秘心烦,风热搏于荣血而成。自内出游四肢易治,四肢走入心腹难治。甚者排针刺出恶血,否则肌肉糜烂。
主方 防风 玄参 黄芩 栀子 生地黄 芍药 牛蒡子 连翘(各一钱) 枳壳 荆芥(各七分),上水煎服。
防风通圣散 治丹毒(方见中风)。
白虎汤 丹毒渴甚(方见伤寒)。
简便方 寒水石 滑石 黄柏(等分) 青黛(减半) 芭蕉或冬青叶汁调敷。
又 大黄末、朴硝同研,水调敷。
又 赤小豆为末,鸡子清调。
又 慎火草(俗名火丹草)捣敷。
又 灶心土(一钱),淡豆豉末(五分),麻油调。
又 木鳖子煎油敷,最效(方见幼科火灼疮)。与外科丹毒参看。
卷之四
伤损
(附:金疮 杖疮 竹木刺 汤火)
经曰:有所坠堕,恶血留内,腹中胀满,不得前后,先饮利药导之。如落马跌磕,从高坠堕,打扑伤损,内肭挫折,杖疮肿 大痛,不破损出血,先宜主方行去瘀血。若金刃伤,皮破血出过多,但宜活血和血止痛,次兼调气养血,补益胃气,切忌大行血之药。跌扑损伤,骨折出臼,急用白矾冲汤,布蘸熨伤处痛止。实时整理稍迟,则肉肿血凝痛甚矣。切须仔细辨认曲直,或宜轻手揣摸揉捺。更要相度左右骨,宜正宜斜,交接平正,看骨缝情势捺归臼。或宜数人重手拔捺、端正,当近本骨平复,用苎绳扎;或杉木板片绑,三五日淋洗换药。切勿见风,不救。如手臂骨出,向左右拔,向右左拔。如脑骨碎,剪去发,轻手搓揉平正。不破,用乌龙散敷围;破者,风流散填涂,外用油纸或绵纸包。凡入骨后,用乌龙散围肿处,留破处,用风流散填。凡无药处,但挑开口,解小便入,咽之即生。
主方 大黄 枳壳(各二钱) 当归尾 浓朴 陈皮 甘草梢 红花 苏木 木通(各一钱) 水钟半,煎数沸,滤服。
不通加芒硝(一钱);已通去大黄。瘀血不下加桃仁、肉桂、黑丑、刘寄奴、土牛膝之类。
轻者无瘀血、及去血多,或老、幼,减黄、壳、苏、硝等,加玄胡索、赤芍、丹皮、泽兰、骨碎补之类。定痛,以真乳香、没药研细,调入药服;次兼归、芎、白芷、木香之类。弱人加参、。切忌生冷草药。饮酒无灰者,食牛肉痛甚。
乌龙散 跌扑骨碎出臼,先煎葱汤洗。整骨端正,用软绢或皮纸摊贴,外木片缚。虫兽伤亦贴。留破口以风流散涂。
穿山甲(炒黄) 丁皮(无真者,用丁香。各六两) 土当归(即土独活,二两) 百草霜(另研) 枇杷叶(去毛。各五钱)
上为细末,姜汁水或生地黄汁,同姜汁调贴。
风流散 治损伤皮肉,血出不止,及破脑伤风,用药填敷。
血竭(二钱半) 乳香(同灯心研) 没药(各五钱) 降香节(四钱) 归尾(三钱)
龙骨(五花者) 红花(各二钱) 苏木(一钱) 灯心(一把)
上各为细末和匀,每用少许,干掺伤处,血不止多掺。血药干结,外用清油调涂。
淋洗方 伤重用此煎洗,然后上药。
荆芥穗 土当归(各三钱) 大葱数株同生姜捣烂,煎汤热洗患处。
小红丸 皮破骨出筋断,损后伤肢节挛缩,多服养筋骨气血。
骨碎补(姜制) 土当归 川乌(炮) 杨白皮 芍药(各六钱) 川芎 蓬术(煨。各三钱)肉桂 细辛(各四钱) 干姜(炮) 丁香(各二钱) 续断(一钱) 附子(三钱,半制)
乳香(另研) 没药(研。各五分。)
为末,醋糊丸绿豆大,朱砂衣,三十丸酒下。
简便方 坠打痛肿。归尾、大黄(等分)为末,每三钱酒下。
又 大黄 杏仁 当归 赤芍 川芎酒煎服。以绿豆粉炒,酒、醋调敷。
又 立止痛无痕,砂糖、葱白捣敷,板缚;或半夏末水调敷。
又 白蒺藜或益母草,或没药,为末酒下。瘀血,老茄种为末,酒下。
恶血攻心:干荷叶烧灰三钱,酒下,日三服。无药只饮酒,瘀血亦下;外葱捣、炒、敷,熨斗熨;或小粉炒黑,葱汁、醋调敷;或葱蜜捣敷。
骨断:白芨末(三钱)酒下即续;外用骨碎补为末,黄米粥调敷。
跌打伤:没药(研末,三钱)酒下;或胡桃肉酒下。外麦麸、热酒、醋和敷。
又 姜汁四两,香油四两,顺搅匀,以无灰酒热调下,饮至醉。
卷之四 伤损
金疮
一切刀斧所伤也。
主方 (作膏) 黄柏 黄芩 当归 赤芍药 黄连 黄 牡丹皮 地骨皮 生地黄桑皮(各钱半) 甘草 白芷 马藜梢(用叶,烧过。各一钱) 木鳖子(三个,去壳) 筋断加杜仲、续断各二钱。
上用桐油二两,煎药焦,滤去渣,油仍入锅烧热,下白嫩松香(一两),黄蜡(一两),慢火煎,频用柳条搅匀,倾水内扯白。另研乳香、没药末、黄丹(真者,泡,飞,研。各七钱。)手揉和膏,纳入钵,水养盖好,七日换水。凡刀斧伤量大小,取膏填伤孔中,白纸护之疼止,一日一换。五日生肌收口,加龙骨末五分入膏。损伤只用油纸摊贴。
止血散 刀斧伤出血不止。或加锻石(风化)、淀粉(各一两),去无名、倍子。
龙骨(三钱) 无名异(一两) 乳香 没药(各二钱) 五倍子(二两,半生半炒) 白矾(一两,半生半枯)
各研细和匀,掺伤处,不作脓,不怕风,定痛生肌。
长肌散 治金疮止血定痛,生肉收口。内以本妇衣带二寸烧灰,酒服。
乳香 没药 三七 象皮 龙骨 飞丹 儿茶 软石膏( ,飞,) 各研极细,等分和匀,掺。
简便方 出箭头。花蕊石( 七次),研细,撒伤处,四周箭头自出。
一捻金 金樱叶 嫩苎头(各二两) 桑叶(一两) 捣敷。或端午闭日研末备用。
刀斧伤:降真香 五倍子 铜末 等分研匀敷。
又 桑叶炕干为末,更捣汁调敷。桑汁调锻石亦可。
又 锻石入腊月牛胆,阴干研敷。头碎亦效,或锻石、飞面敷。
又 夏枯草嚼烂敷。或白芨末,或鸡肫内黄皮,焙,研敷。
血不止:三七嚼,花蕊石研,五倍子研,野苎叶捣,随用。
伤未透膜:乳香、没药(各一钱),研细。以小便,热酒(各半盏)调服(外用敷药。)
伤重气存:葱白捣,炒热,遍敷伤处,冷则再换,痛止。
止痛:刘寄奴为末,糯米汤调敷。
凡伤处,急用炒盐掺,不烂。
卷之四 伤损
杖疮
饮童便或众人尿,则血不攻心。切忌房室,犯之难敛。
主方 归尾 赤芍 生地 白芷 防风 荆芥 羌活 连翘 黄连 黄芩 黄柏 栀子枳壳 车前子 甘草(等分)水煎服。
润肌汤 治杖疮日久不敛。
人参 白术 茯苓 当归 白芍 熟地 香附 陈皮 贝母 白芷(各八分) 甘草(三分)
水煎服。寒热加柴胡、骨皮。口干,麦冬、五味子。脓清,黄 ;脓多,川芎。敛迟,肉桂。
消肿宁痛膏 滤净猪油(二两) 下锅烧热,熬化黄蜡(一两),搅入后药。
乳香 没药 儿茶 雄黄(各三钱) 轻粉(一钱) 官粉(一两)
各研细,和入油,匀收钵内,用油纸摊贴,去腐,抽脓、定痛,长肉。
洗方 防风 荆芥 苦参 当归 煎汤洗。
简便方 杖不破者,瓷锋出血,用豆腐切片铺伤处,散血定痛。
卷之四 伤损
竹木刺
治竹木针入肉,用生姜、橘皮、盐(等分)研如膏涂,自出。
桂腊丸 肉桂为末,以黄蜡溶化,和桂末作丸,豆大一丸,置刺处。湿纸浓盖,火炙蜡化,去纸,蜡连刺出。或松香,如上法敷。
又 土牛膝。捣涂。或羊粪,水调涂。或象牙末,津调涂。或萆麻子研烂,绢衬伤处敷。
或白梅涂,看刺头出,指甲拔。
卷之四 伤损
汤火
烧泡者,切戒冷水,火毒入内难救;宜盐、盐卤敷涂安。
主方 生地 当归 芍药 刘寄奴 黄连 黄柏 黄芩 木通 栀子 赤茯苓 甘草(等分) 上加灯心,水煎服。二便清利为愈。次宜四物加白芷等服。
凝露散 治汤泡、火烧,香油调 鹅毛频搽,水出干掺结靥愈。
白芨(一两) 黄连 黄柏 黄芩 大黄(各二两),共为末。
简便方 软石膏( ) 赤石脂(研细),大黄末(等分),香油调搽,湿干掺。
又 黄柏末,猪胆汁调搽。或枯白螺蛳壳火 ,研香油搽。
又 火丹草捣敷。或扁柏末,鸡子调。或秋葵花捣,浸油敷。
又 桐油(二分),水(一分)、搅匀涂。或苦杖根为末,油调。或槐子,或皮炒、研,香油调敷。
烟熏垂死:白萝卜捣汁,灌之苏。
卷之四
骨物鲠
盖骨物鲠刺不下,若复从上出则为顺。治法之妙,莫甚于涌吐或指绞,或鹅毛蘸桐油,或灯油搅令吐,哽物随出。宜急为之,迟则喉肿食消,不能吐矣。有因循累日不食,至不救者。如鸬、豺、獭治鱼骨鲠;梳灰治发鲠;磁石下铁;狸、虎、狗涎化诸骨(理宜类推。)
图 将小盏盛满水或汤,以左手大、食、小三指竖起,屈中、名二指,驾水在上,向东横左足,竖右足作丁字。右手竖食指,屈余四指,空书上九字于水面,又二篆书盖面,向东吸气一口,吹入水中,令患人口饮水即化。如幼儿不能饮水,食白饴糖粘骨即下,或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