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经大成


  小儿一切惊搐,致辘轳转关诸症,主此方者,宝气可以镇惊,金珠、琥珀、雄精是也。香气可以散搐,沉、檀、木、麝、竺黄是也。惊搐因风虚,人参、甘草扶其元。风虚生痰火,南星、牛胆,清其热。抱龙二字义未详,或者龙为肝火,定风镇惊之谓与。

  诗曰:天竺星珠独夜光,丹砂珀酒人雄黄,木沉檀麝香初热,席抱龙须卧石床。

  卷之三 因阵

  升解散三十

  芎 生地 芍药 黄芩 木通 升麻 朱砂 茯苓 甘草(各等分)

  小儿痘已现形,暴发惊搐,目赤,畏光,泣出,此方主之。

  痘形既见,热应渐退,复发而惊搐、兼得目病、明系木火两盛。爰用芎 、生地、芍药凉血而平木,黄芩、升麻、木通导赤以泄火。朱砂、苓、草二物,特以镇惊收泪耳。然此症来势险甚,服一二次不减,须着精神。

  诗曰:痘见目随红,急需芩草通,朱芎苓芍地,升解不无功。

  卷之三 因阵

  五积散三十一

  当归 芎 桔梗 茯苓(各一钱五分) 干姜 肉桂 半夏 苍术 浓朴 芍药 甘草(各一钱) 麻黄 白芷橘皮 枳壳(各六分)

  此方能治寒积、食积、气积、血积、痰积,故名五积。究其义,麻黄、白芷精专解表,甘草、芍药德合和里,苍术、浓朴平胃中之敦阜,橘皮、枳壳发膜原之蕴藏,姜、桂、芎、归入血分,兼祛寒湿,半夏、苓、桔逐浮饮,更豁顽痰。盖阴阳表里通用之剂也。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身热无汗,头痛目暴发,服亦准。元气素虚人,出麻黄、苍术、枳壳,入参术。再肢冷自汗,加附子、生黄 。

  诗曰:五积枳橘陈成壳,芷芎姜桂苍于补,麻黄半夏采苓归,草梗删除看芍药。

  卷之三 因阵

  天保采薇汤三十二

  人参 黄 当归 地黄 甘草 白芍 谷精草 黄连 山楂肉 葳蕤仁 黄芩 木通 桔梗 前胡 连翘紫草茸 麦门冬 大力子即鼠粘子。

  此清毒活血、攻补兼施之方也。痘中目暴发,明知邪干风木,然痘色淡而浆空,主气血大虚,却不敢骤补。盖补则痘利。决害于目,目赤疼而翳生,变幻多端。仍不能寒散,寒散则目宁有伤于痘。当家殊觉棘手,谩言庸劣。上方人参、黄 、地黄、当归、甘草,滋益真元者也,真元济则黄芩、黄连、木通、大力可施其克伐。芍药、谷精、山楂、蕤仁、紫草,调和荣卫者也,荣卫调则桔梗、前胡、麦冬、连翘可靖其娇氛。夫如是,症虽异而药参同契两不相妨。曰天保采薇者,借言吉人荷天保安,俾单浓戬谷,厥药用无不宜,病莫不兴兴矣。益曲尽其情,敬司乃事,毋使病起而忘护持。人谓金不利,治弗良;医无恒,术不精。作此方者,其思全省疚,寡尤寡悔之师乎。夏禹铸亦有此汤名,药名大相悬绝,不知何所取义,且无论症之顺逆,总教人按方煎服,尤不可解。

  诗曰:天保采薇汤,翘芩连地黄,归 参大力,甘桔芍通方,紫草饶鲜色,蕤仁有密香。前胡云谷麦,性质等楂凉。附夏方:枳桔二陈药,升酒犹芎藿,柴葛前饮酣,羌苍独谨朴。

  卷之三 因阵

  达原饮三十三

  槟榔 知母 芍药 黄芩 浓朴 草果 甘草热疫蒸烁神膏,痛不能耐。但治其疫,目自宁。上方槟、朴辟瘴恶,且疏通岁运。草果发伏邪,而不损天和。

  热甚伤形故痛,知母、黄芩以清之。热久销阴则 ,芍药、甘草以平之。夫疫,乃天地非常之气,其中人不由经络表里,舍于夹脊,附近于胃,即《针经》所谓横连膜原者是。得此汤而直达之,重者渐轻,轻者顿解。

  诗曰:槟芩芍药蔻,知母难消受,炙草浓而甘,达原宜急就。

  卷之三 因阵

  清平丸三十四

  槟榔(四两) 苍术 浓朴 半复曲(各三两) 草果仁 广橘皮 山楂肉 香附 白芍药 黄芩 知母(各二两)

  柴胡 干葛 藿香梗 紫苏叶(各一两五钱) 青皮 枳实 甘草(各一两)

  生姜汁调六神曲,净粉打糊为丸,弹子大。每用一丸,噙化,缓缓咽下。如精神稍爽,照药品作汤剂,仍加神曲,并扭生姜汁对服。

  上方专治重痢噤口,饮食不入,入即吐。及一切时行传染,内外壮热,无汗口渴。盖天地乖戾客气,随人呼吸入胃,正不胜邪,登时疾作。头腹急痛,已而发热,或吐或泻,水浆不能下咽。槟榔、草果、苍、朴、姜、曲、甘草、半夏可达原而平胃,橘皮、苏叶、藿梗、楂肉、柴胡、干葛,可解肌而正气。热毒上格,故凡物不纳,白芍药、黄芩、知母以凉之。厉气中结,故滞下不须,香附子、枳实、青皮以利之。病骤形实,沉困自当顿苏。再就是验症增删,无人不起,乃名其丸曰清平。

  诗曰:清平首选达原方,平胃香苏散合襄,再入葛柴楂枳曲,青皮瘦骨复无常。

  卷之三 诸药外治

  照乘珠一

  珍珠、琥珀、珊瑚、玛瑙、水晶、玻璃、白玉、石蟹各二钱,生研飞,熊胆、牛黄、狗宝、红铅、白铅、冰片、麝香各一钱,以鸡子清调前药,杵匀作丸如莱菔子大,金箔为衣,银罐收贮,每纳一丸于大 ,俟化尽方许开视。

  上方治年高人及稚子暴得翳障,非天成宝物,不事修炼而性可辟尘,质能磨垢,若上项诸药未能归真返曜,是故斯丸既作,不惟有功于目,直可比美隋珠矣,因名照乘珠。虽然目自有珠,身便是宝,赤日行天,将照千里,乃人不珍重,穷思极欲,耗尽神膏,一旦青盲、风变,即得径寸明珠照车前后,十二乘者一斛奚为也哉。痒涩昏惑、微赤有眵治亦得。红铅乃室女初次经水,取法用新棉花浓铺马布上,渍透扭下,换花复渍,至尽晒干。白铅即人乳,挤一碗倾瓷盆中,裂日逼干,庶不变味。

  或谓:红铅秽污之物,且与金玉珠珀等并用,恐于理不合。曰:药惟去疾,不当以如是论也。夫红铅属处子天癸,取其真阴,以制骄阳。是故人中黄、牛溲、秋石偏是贵介对头。若以不敌体、皮相见摈,则金王其外、红铅其中者,不知凡几,顾可偕振振君子,玉堂聚处耶。呵呵!

  卷之三 诸药外治

  金茎露二

  羌活、细辛、白芷、薄荷、黄连、当归、地黄、紫草、蕤仁各五钱,水三升,煎至一升,滤净渣,入乳香、没药、硼砂、元明粉、青盐各一钱,煎至半升,再入白蜜、悉尼汁、胭脂汁各一合,煎极稠,冷定,酌以熊胆、牛胆、羊胆、鲭鱼胆、蚺蛇胆、鹿胆、虎胆差等约一合,虎睛一对、鹰眼四只、冰片二钱、麝香一钱,研匀,善藏待用。

  上方眼药之医统,是症可治。品汇虽杂,不外散血疏风,清热润燥。凡视不清爽,用新羊毫笔蘸少许点入轮廓,泌下咽喉,有如秋夜沆瀣,清芬逼人,故曰金茎露。

  卷之三 诸药外治

  胭脂雪三

  风化硝一两,红粉五钱,冰片八分,新秋取大苦瓜刳去穣、实元明粉于中,悬当西北风处,冬月其霜自出,即风化硝。红粉,拣荸荠削去粗皮,洗净,擂极碎,新棉布滤去渣,澄粉晒干,渍胭脂花自然汁,再晒,勿见火。

  或用赤小豆或白果取粉,渍金花胭丹水亦妙。

  上方治未病,病后目昏微赤,时作痒痛。盖胭脂性能行血,佐以红粉、冰片则拔毒而去秽,必倍风硝者,以其咸寒微苦,用治前症,譬霜露既降,世界有不清肃者乎?爰本其德色以名方。

  卷之三 诸药外治

  芙蓉镜四

  拣大朱砂光如镜者,白矾泡水飞,炉甘石拣白净轻浮、置水上不沉者,捣碎罐装, 熟飞过,再以黄连一钱,煎浓汁滤清,渍石晒干,各五钱,月石拣明洁如榴子者,轻粉取光明大片者,各三钱。此味须各各合齐,临藏起方可加入。不然色鲜红倏而变黑。元明粉、牛黄、明雄黄各二钱,珍珠、石蟹或紫色石燕亦可,俱飞。血竭,上好麒麟竭透甲红者,研极细如尘,无白点才可用。人乳粉、银箔、熊胆、麝香、乳香、没药,大共九味各一钱,冰片须明亮烧不着者,一钱五分,金箔二百张。金银箔、人乳粉同研则易碎。

  上方点眼之通剂也。晰其义,甘石连制,凉平收湿,佐以珍珠、轻粉、石蟹、雄黄则灵洁而去垢腻,朱砂矾飞,酸着镇邪,佐以牛黄、月石、元明粉、熊胆则苦寒而泻火热,金银辟恶,人乳润燥,再有利血之乳、没、血竭,散气之片脑、麝脐,百病咸除矣。曰芙蓉镜者,盖兼质与色而名然。无珍珠细碾飞海螺壳、石决明亦可。

  卷之三 诸药外治

  绛雪丹五

  矾红,拣青矾明大者 炼一两,硝石取长芽五钱,石碱二钱,番 砂一钱。亮而白,见风能熔者始真。

  上方治一切风热不制,致血障赤脉,久久不愈。盖矾红酸收风而涩去着,牙硝咸走血而寒胜热。佐以石碱,濯其污也。佐以 砂,消其瘀也。丹名绛雪,其仙药之微乎。

  卷之三 诸药外治

  昭容膏六

  绿矾,一名石胆五钱,铜绿二钱,文蛤三钱,乌梅肉、黑枣肉各一两,俱用白蜜拌,蒸极烂,杵融为丸芡实大,瓷罐收藏,每用泉水大半盏,饭上蒸出味,不时于眼弦上洗洗,洗毕毋拭,听其自干,再烘热洗如前,一丸尽又蒸一丸,以病去为度。或加川花椒皮、云连末、樟脑、薄荷叶各一钱,仍妙。

  目疾变症多端,皆可断绝。 帏赤烂,特边鄙皮肤之病,独不得其治法,何也?盖病延既久,滋蔓难图,且治而速效,谁肯尽情攻补,所以旋去旋来,年深境易,惟增无减。故世俗比人心之有恒者曰:烂弦风,眼常睛。

  上方石胆、铜绿、乌梅,文蛤极酸极涩,可除湿以收风,枣、蜜、黄连、椒、荷、樟脑而甘而苦,可清热而润燥,再合元霜,交互调燮,自而病根净尽,丰采豁然,故曰昭容。凡疮疥赤烂痒痛久不愈者,必有虫,多由风湿热而致。

  再不能调养,及药力不充,遂成痼疾。此方治法具备,或可砺残风而矫俗谚云。

  卷之三 诸药外治

  元霜七

  苏薄荷叶、新莲荷叶、少妇梳下乱发须,如无,小儿胎发充,花椒叶、五味俱烧灰存性,各二钱,蓬砂三钱,风化硝二钱,小儿脐带三条炙酥,冰片一钱五分,麝五分须上等当门子。

  上方治两睑赤烂,眵泪痒痛。昭容膏不能痊,用此闭目擦涂,妙不可言者,诸灰利血,砂硝退热,夫血利则湿行,热退则泪干。冰、麝夺其风,痒痛速止;脐带补其形,肌肉顿生。命名元霜,倘亦地行仙石鼎中之丹煤欤。

  卷之三 诸药外治

  霹雳火八

  只石胆一味,拣翠绿而明者四两碾碎。用黄连、黄柏、黄芩、大黄、胆草、胡黄连、羌活、细辛、麻黄、薄荷叶、荆芥穗、川花椒、芎 、当归、山漆、红花、苏木、丹皮、大地黄、赤芍药,共生药二十件,各二钱,合捣成粗末,无灰酒一大瓶,浸两昼夜,活火煎半干,浓布漉去渣,另入小铜锅内煮沸,下石胆,不住手搅,极稠,急铲起晒干。

  上方专治风热上壅,两目赤肿,痛涩难开,及残风浓障,病形俱实而能耐毒者。考其性,石胆酸涩至极,收湿去垢无出其右,再制以消风、散血、泻火、杀虫之药酒,则质存而性易,用疗上症,如霹雳震烈,无坚不破,无邪不毙,故名。

  卷之三 诸药外治

  一剑锋九

  干姜拣白而坚实者,取嫩粉四钱,川黄连去皮刺,研细末二钱,真熊胆一钱,上冰片五分。

  目暴赤肿,畏明痒涩,泪热眵多,脉浮数,正治不服,此方主之。赤肿畏明,责火发心脾,痒痛眵泪,责风居肝胆。然骤来而势狂暴,脉见浮数,此客感风邪,风盛生热,热腾肌表而致,非四脏本病也。故正治罔效。且其人必素虚,清凉之物拒格不入,合用姜连片胆大热大寒以制之,所谓从其所欲,折以所畏,日点五六次,或更搐通天散,熏、服胜风汤,病应少减,减则对症主治,决无变增。一剑锋者,喻其风利,可御暴而不可尝试云。

  卷之三 诸药外治

  飞熊丹十

  雄精即雄黄之上品,研飞四钱,元明粉三钱,硼砂二钱,熊胆一钱,冰片五分。

  上方雄精、硼砂凉平微涩,能辟邪而去垢;元明粉大苦大寒,能胜热以清肌;佐以冰片,质凉性热,气香味辛,能逐游风而服阴火,用治天行赤热等症,有如飞熊击犬,所向无前,为借其能以名方。

  卷之三 诸药外治

  空青石十一

  取极松极洁、浮水不沉甘石八两,捣碎筛过,装黄泥罐,磨净瓦片盖好,置炉炭中,先文后武火,炼一昼起盖,则石紧团离罐一二分,色黄如松花或碧青亦佳,退火纳白砒末八钱,拌匀,复盖看烟尽急钳出,候冷取下,此名丹头。每丹二两,配石蟹、珍珠、铜青、珊瑚各一钱,金箔一百张,银箔二百张。

  炉先生收湿去翳,兼能解毒,本科外治之圣药也。然质甘而浮,甘嫌宽缓,浮则去恶不猛,故制以大热有毒之白砒,庶几宽猛得中。配以金珠等物者,砒性终始过烈,藉其宝气镇压妖氛,且六物温而厉,守而不走,力足佐先生成功。一切风轮障翳,不拘多少浓薄,但色黄或昏白浮嫩,即以此日点五六次,不越月,双睛如秋水长天,空青湛湛。又空青乃深山悬崖大石中之胆,迅雷震裂而出,盖宝物也。故谚云:世上有空青,天下无瞽目。拟以名方,其功效有不可得而思议者。

  点此药三五日,气轮加赤,或上睑胀起,翳益浮大,视物较未治更昏,乃疾欲去欲留之象,愈不可停手。倘不耐烦,及家人惊怪,换盲医以冰、硝、 、矾等物投之,则障散者聚,聚者坚凝,色黄者白,白者光滑。彼差此错,遂成枯落,与玛瑙内伤一类。或幸能照物,不免白圭之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