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玉机微义
玉机微义
卷二十三 香港脚门
论香港脚似伤寒
详见热门病本不同例下
卷二十三 香港脚门
论南方香港脚病禁
外台秘要云第一忌嗔嗔则心烦烦则香港脚发又禁大语大语则伤肺肺伤亦发动又不得露足当风入水以冷水洗足两脚胫尤不宜冷虽暑月常须着绵 至冬寒倍令两胫温暖微汗大佳根据此将息气渐薄损每至寅丑日割手足甲割少侵肉去气夏时腠理开不宜当风卧睡睡觉令人按挪勿令邪气稽留数劳动关节常令通畅此并养生之要拒风邪之法也寻常有力每食后行三五百步疲倦便止脚中恶气随即下散虽浮肿气不能上也发明云第一凡酒及潼酪勿使过度过则损伤脾胃下疰于足胫 肿遂成香港脚第二欲不可纵嗜欲则香港脚发凡饮食之后宜缓行如上法经云逸者行之又云病在脾忌温食饱食湿地濡衣
卷二十三 香港脚门
论香港脚疏下
杨太受云香港脚之疾自古皆尚疏下为疾壅故也然不可太过太过则损伤脾胃使营运之气不能上行反下注为香港脚也又不可不及不及则使气壅不得消散今立三方于后详虚实而用之按三方医学发明谓导滞汤导引丸除湿丹例是也然亦大略言尔如香港脚在表在气血之分而疏下之法可例用乎
卷二十三 香港脚门
论香港脚洗渫
活人书云凡香港脚服补药及用汤渫洗者皆医之大禁也发明谓此为南方外感湿气乘虚袭入为肿痛而言非为北方内受湿气注下肿痛而言也盖湿气不能外达宜淋渫开导泄越其邪也
卷二十三 香港脚门
论香港脚宜砭刺
杨太受云香港脚是为壅疾治当以宣通之剂使气不能成壅也壅既成而盛者砭恶血而去其重势经曰蓄则肿热砭射之也后以药治之
卷二十三 香港脚治法
发表之剂
三因麻黄左经汤治风寒暑湿流注足太阳经腰足挛痹关节重痛增寒发热无汗恶寒或自汗恶风头疼麻黄 干葛 细辛 白术 茯苓 防己 桂 羌活 甘草 防风上 咀每半两入姜枣煎服按此出太阳例治风寒湿之药也半夏左经汤治足少阳经为风寒暑湿流注发热腰胁疼痛头目眩晕呕吐不食热闷烦心腿痹缓纵不随半夏 干葛 细辛 白术 麦门冬 茯苓 桂枝 防风 干姜 黄芩 小草 甘草(炙)柴胡上 咀每半两入姜枣煎热闷加竹沥喘急加杏仁桑白皮按此出少阳例解风寒湿热错杂之邪药也六物附子汤治四气流注于足太阴经骨节烦疼四肢拘急自汗短气小便不利手足或时浮肿附子 桂 防己(各四钱) 白术 茯苓(各三钱) 甘草(炙二钱)上 咀每半两入姜煎按此出少阴例治寒湿之药也局方换腿丸治足三阴经为风寒暑湿之气所乘发为挛痹缓纵上攻胸胁肩背下注脚膝疼痛足心发热行步艰辛薏苡仁 南星 石楠叶 石斛 槟榔 萆 川牛膝(酒浸) 羌活 防风 木瓜(各四两) 黄 当归 天麻 续断(各一两)上为末酒糊丸如梧子大每五十丸盐汤下按此出厥阴例疏风胜湿药也五积散方见湿门按此出太阳例治风寒湿之剂气血药也东垣当归拈痛汤治湿热为病肢节烦疼肩背沉重胸膈不利兼遍身疼痛下注手足足胫肿痛不可忍者方见疮疡门按此出太阳例治湿热之药也攻里之剂宣明导水丸治香港脚 肿疼痛或发热湿热盛者按此出阳明例治湿热之药也除湿丹方并见湿门按此出太阳例治湿透机关药也谨按香港脚多系湿热为病世人用以上方每效故收入然下之法详见前疏下论但下后便要收拾如渗之清之升之之法是已学人宜扩充焉
卷二十三 香港脚治法
发表攻里之剂
三因大黄左经汤治四气流注足阳明经使腰脚赤肿痛不可行大小便秘或恶闻食气喘满自汗细辛 茯苓 羌活 大黄(煨) 甘草(炙) 前胡 枳壳 浓朴(制) 黄芩 杏仁(等分)上 咀每半两入姜枣煎按此出阳明例治湿热疏风导气药也加味败毒散治足三阳经受热毒瓦斯流注脚踝上 赤肿痛寒热如疟自汗恶风或无汗恶寒羌活 独活 前胡 柴胡 枳壳 桔梗 甘草 人参 茯苓 川芎 大黄 苍术(等分)上 咀每半两入姜煎按此出少阳例治风湿热气血药也东垣羌活导滞汤治香港脚初发一身尽痛或肢节肿痛便溺阻隔先以此药导之后用当归拈痛汤羌活 独活(各半两) 防己 当归(各三钱) 大黄(酒湿煨一两) 枳实(炒二钱) 上咀每五钱或七钱水煎服按此出阳明例治风热之药也
卷二十三 香港脚治法
理气之剂
济生槟榔汤治一切脚痛顺气防壅槟榔 香附子 陈皮 紫苏叶 木瓜 五加皮 甘草(炙各一两)上 咀每四钱或半两入姜煎大腹皮散治诸香港脚肿痛小便不利槟榔 荆芥穗 乌药 陈皮 紫苏叶(各一两) 萝卜子(炒半两) 沉香 桑白皮 枳壳(炒各一两半) 大腹皮(三两) 木瓜(二两半) 紫苏子(炒)上 咀每半两入姜煎澹寮方治香港脚入腹冲心疼痛肿满大小便秘沉香 木香 羌活 白芍 槟榔(各五钱) 甘草 抚芎 青皮 枳壳(各二钱) 紫苏叶木瓜(各一钱半) 苏子(六钱)上 咀每半两入姜煎按以上三方因于气滞气壅者可用故收入然不可防壅而服大抵因气者宜取择焉
卷二十三 香港脚治法
理血之剂
金匮八味丸治足少阴经香港脚入腹腹胀疼痛上气喘急肾经虚寒所致也此证最急以肾乘心水克火死不旋踵方见补虚门按此治阴虚挟寒湿之药也三因神应养真丹治足厥阴经为四气进袭左瘫右痪痰涎半身不遂手足顽麻语言謇涩脚膝荣气凝滞遍身疼痛四物内加羌活天麻上为末蜜丸鸡子大每丸木瓜菟丝子浸酒下按此治血虚挟风湿之剂也加味四斤丸治足痿无力脚膝疼酸方见痿按此治血虚挟风热之剂也
卷二十三 香港脚治法
理气血之剂
三因紫苏子汤治脚弱上气阴阳交错清浊不分上重下虚中满喘急呕吐自汗无复纪律紫苏子(微炒) 半夏(各五两) 前胡 浓朴(制) 甘草(炙) 当归(各二两) 桂心 陈皮(各三两)上 咀每四钱入枣姜煎服按此出少阳例血虚气逆者可用
卷二十三 香港脚治法
通关透肌骨之剂
三因胜骏丸治元气不足为寒湿之气所袭腰足挛拳脚面连指走痛无定筋脉不伸行步不随常服益真气壮筋骨附子(一个炮) 当归(酒浸一宿) 天麻 牛膝(酒浸) 木香 酸枣仁(炒) 熟地黄 防风(各二两) 木瓜(四两) 羌活 乳香(半两) 麝香(二钱) 全蝎(炒) 没药 甘草(炙各一两)上为末用生地黄三斤研如泥入无灰酒四升煮烂如膏以前药和匀杵令坚每两作十丸每丸细嚼临睡酒下如冬月无地黄炼蜜为丸如梧子大每五十丸服按此治血虚而风寒湿胜药也气血之剂
卷二十三 香港脚治法
疏风养血之剂
独活寄生汤治肝肾虚弱风湿内攻两胫缓纵挛痛痹弱足膝挛重方见腰疼门
卷二十三 香港脚治法
消导之剂
东垣开结导引丸治饮食不消心下痞闷白术 陈皮 泽泻 茯苓 神曲(炒) 麦 曲 半夏(各一两) 青皮 干生姜(各半两)枳实(炒) 巴豆霜(各一钱半)上为末汤浸蒸饼丸梧子大每四五十丸或七十丸温水下按此治内伤饮食脾胃营运之气有亏不能上升下注为香港脚故用此导饮行水化脾气也出太阳例然亦有致肿于身腰以上及面者意见水肿论平治法下杂洗洗药导气除湿汤威灵仙 防风 荆芥 地骨皮 当归 升麻 白芍 朔 叶上等分锉水二斗煮一斗五升去 热淋洗无时候敷药白芷 苍术 羌活(各半两) 细辛(二钱半)上为末生姜汁调敷患处
卷二十四 诸疝门(小肠气附)
诸经叙疝脉证
内经曰厥阴脉滑则病狐疝少阴脉滑则病肺风疝太阴脉滑则病脾风疝阳明脉滑则病心风疝太阳脉浮则病肾风疝少阳脉浮则病肝风疝针经曰心脉微滑为心疝引脐少腹鸣肝脉滑甚为 疝肾脉滑甚为癃按发明云夫滑脉关以上见者为大热盖阳与阳并也故大热脉滑尺部见为大寒生 疝滑脉者命门包络之名也为丙丙丁热火并于下盖丙丁不胜壬癸从寒水之化也故生 疝然滑属阴脉也病自内因寒亦与以上证同难经曰任之为病其内苦结男子为七疝按滑氏本义曰任脉起胞门行腹故病苦内结男为七疝女为瘕聚也脉经曰肾脉大急沉为肾疝 肝脉大急沉为肝疝 心脉搏滑急为心疝 肺脉沉搏为肺疝三阴急为脾疝三阴脾脉也 寸口脉弦而紧弦紧相搏则为寒疝 趺阳脉虚迟为寒疝寒疝绕脐痛若发则白汗出手足厥寒
卷二十四 诸疝门(小肠气附)
诸经叙小肠气
内经曰小腹控睾引腰脊上冲心唾出清水及为哕噫甚则入心善忘善悲甲乙经曰邪在小肠也小肠病者小腹痛引腰脊贯肝肺其经虚不足则风冷乘间而入邪气既入则冷之证上冲肝肺客冷散于胸结于脐控引睾丸上而不下痛而入腹甚则冲于心胸盖其经络所系属也启玄予曰控引也睾丸阴丸也谨按寒邪始客于小肠因经络并于厥阴故下控引睾丸为痛虽亦如疝然止言小肠气所以古人治法往往相类但自有所兼之证殊尔
卷二十四 诸疝门(小肠气附)
论疝气属寒
原病式曰 疝少腹控卵肿急绞痛也寒主拘缩故也寒极而土化制之故肿满也经言大夫 疝谓阴器连少腹急痛也故言妇人少腹肿皆肝足厥阴之脉也经注曰寒气聚而为疝也又按经言五脏皆主疝但脉急也注言脉急者寒之象也然寒则脉当短小而迟今言急者非急数而洪也由紧脉主痛急为痛甚病寒虽急亦短小也所以有痛而脉紧急者脉为心之所养也凡六气为痛则心神不宁而紧急不得舒缓故脉亦从之而见也欲知何气为其病者适其紧急相兼之脉而可知也如紧急洪数则为热痛之类也又经言脾传之肾病名曰疝瘕少腹烦冤而痛出白蛊注言少腹痛溲出白液也一作客热内结销烁脂肉如蛊之食故名白蛊也然经之复言热为疝瘕则亦不可止言为寒当以脉证别之
卷二十四 诸疝门(小肠气附)
论疝气属湿热
丹溪曰疝痛之甚者睾丸连小腹急痛也或有形或无形或有声或无声自素问以下皆以为寒盖经络得寒收引不行所以作痛世有得寒而无疝者又必有说以通之可也予屡踢冰徒涉不曾病此以予素无热也因而思此病始于湿热在经郁遏至久又感外寒湿热被郁而作痛若只作寒论恐为未备或曰此证多客厥阴一经湿热之积何由而致予曰夫劳则火起于筋醉饱则火起于胃房劳则火起于肾大怒则火起于本经火郁之久湿气便盛浊液凝聚并入血隧流于厥阴肝属木性速急火性暴为寒束宜其痛甚而暴也愚见古方以乌头栀子等分作汤用之其效亦速后因此方随形证加减无有不应又须分湿热多少而治之但肿多为湿 是也却有水气而肿又有挟虚而发者当以参术为君而佐以疏导诊其脉沉紧而豁大者是也若不以补剂而行决裂之法祸不旋踵
卷二十四 诸疝门(小肠气附)
论疝证有寒有热
发明曰经云三阳为病发寒热下为壅肿及为痿厥 瘠其传为索泽其传为 疝夫热在外寒在内则累垂此九夏之气也寒在外热在内则卵缩此三冬之气也足太阳膀胱之脉逆上迎手太阳小肠之脉下行至足厥阴肝之脉不得伸其任脉并厥阴之脉逆则如巨川之水致阳气下坠是风寒湿热下出囊中致两睾肿大谓之曰疝太甚则为 足厥阴肝之脉与大肠膀胱寒水之脉同至前阴之末伤寒家说足厥阴肝经为病烦满囊缩急下之宜大承气汤以泻大热灵枢经云足厥阴肝经筋中以为寒则筋挛卵缩为大寒前说囊缩为大热此说为大寒此说囊缩垂睾下引 疝香港脚为大寒风湿盛下垂为寒与上二说不同按释云以平康不病之人论之夏暑大热囊卵累垂冬天大寒急缩收上与前三说又不同何也是相乖耶不相乖耶答曰伤寒家囊卵缩大热在内宜承气汤急下之与经筋说囊卵缩大寒在外亦是热在内与伤寒家同故再引平康之人以证之冬天阳气在内阴气在外人亦应之故寒在外则皮急皮急则囊缩夏月阴气在内阳气在外人亦应之故热在外则皮缓皮缓则囊垂此 疝之象也三说文殊皆一理也用药者详而审之故以上三论各有所主兼此考订则脉证阴阳寒热虚实之异判然矣
卷二十四 诸疝门(小肠气附)
论疝分三因
陈无择曰经云七疝诸疝等更不见名状但出寒疝 疝而已唯太奇论列五脏脉为五疝(云云见前)大抵血因寒泣则为瘕气因寒聚则为疝但五脏脉理不同不可不辨且肾脉本沉心脉本滑受寒则急于理乃是肝脉本弦肺脉本涩并谓之沉未为了义又脾不出本脉但云急为疝亦文义之缺也凡云急者紧也紧为寒亦可类推且贼风入腹亦为疝冒暑履湿皆能为疝当随四气(改易急字)风则浮弦暑则洪数湿则缓细于理明要知疝虽兼脏气皆外所因也寒泣风散暑郁湿者绞刺击搏无有定处仓卒之际痛不堪忍世人称为横弦竖弦膀胱小肠气贼风入腹等名义不同证状则一按此辨脉证之异颇详但温寒散风利暑燥湿之方未积备然陈氏具此意盖欲学人自扩充尔
卷二十四 诸疝门(小肠气附)
论疝气不宜预补
许学士云大抵此疾因虚得之不可以虚而骤补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留而不去其病则实故必先涤所蓄之热然后补是以诸方多借巴豆气者盖谓此也谨按疝证虽始为因虚而得必邪实迫痛而未下故当先泻而后补也至有虚甚迫痛上为吐逆或下有遗精者此邪实正虚之甚矣此欲不补可乎但恐补之则无益泻之则正气转陷幸而获生者鲜矣
卷二十四 诸疝门(小肠气附)
论疝本肝经宜通勿塞
子和曰疝有七前人论者甚多非灵枢素问铜人之论余皆不取非余好异也但要穷其原耳俗工不识因立谬名或曰膀胱或曰肾俞或曰小肠气立名既谬并丧其实何哉盖医者既断为膀胱肾俞小肠气必曰虚寒所致其药之用也不附子乌头则干姜官桂之类饵之曾无殊效浸成大错曾无觉者岂知诸疝皆归肝经其奈庸流归之小肠脬囊夫膀胱水府专司渗泄小肠水道专主通流肾为少阴总统二水人之小溲自胃入小肠渗入膀胱膀胱者脬囊也气化则水出茎端此常道也及其为疝乃属足厥阴肝经盖环阴器而上入小肠者足厥阴肝经也夫肝肾皆属于下与冲任督相附然灵枢经言足厥阴肝经病则有遗溺癃闭狐疝主肾与膀胱小肠三经则不言疝是受疝之处乃肝之部分也且内经男子宗筋为束骨之会也而肝主筋睾者囊中之丸虽主外肾非厥阴环而引之与玉茎无由伸缩在女子则为篡户其内外为二其一曰廷孔其二曰窈漏此是厥阴与冲任督之所会也灵枢言足厥阴之经筋聚于阴器其病伤于寒则阴缩入伤于热则纵挺不收治在行卧渍阴器故阳明与太阴厥阴之筋皆会于阴器惟厥阴主筋故为疝者必本之厥阴灵枢又言足厥阴之别名曰蠡沟去内踝五寸别走少阳循胫上睾结于茎其病气逆睾肿卒疝实则挺长虚则暴痒取之所别矣岂非厥阴为受病之处耶灵枢又言邪在小肠连睾系属于肾贯肝络肺心系气盛厥逆上冲肠胃熏肝散于肓结于脐故取之盲原以散之刺太阴以平之取厥阴以下之取巨虚下廉以去之按其所遇之经以调之此其初虽言邪在小肠至其治法必曰取厥阴以下之乃知诸疝关于厥阴可以无疑以脉考之素问论六疝虽见于他脉中皆言风疝者足厥阴肝经之气也灵枢亦云三脏脉之疝皆以滑为疝也三阴急为疝三阳急为瘕王太仆云太阳受寒血凝为瘕太阴受寒气聚为疝此言太阴受寒传之肝经也可以温药逐之不可以温药补之若补之者是欲病去而强挽留之也历考素问三阳为病发寒热其传为 疝此亦言膀胱非受病之处必传于厥阴部分然后为疝也又言病在少腹腹痛不得大小便病名曰疝得之寒言脉急者曰疝瘕少腹痛凡言少腹者岂非厥阴之部分耶又言脾风传胃名曰疝瘕此谓非肝木不能为风气名曰厥疝盖脾土虚而不能制水又为肝木所凌也又言督脉为冲疝盖厥阴与冲任督俱会于前阴也岂不明哉又尝遍阅铜人俞穴亦相表里惟厥阴言疝独多为疝之主也其它经穴虽亦治疝终非受疝之地但与足厥阴相连耳如运气或在泉寒胜术气挛缩禁于此经或司天燥胜木气抑郁于此经或忿怒悲哀忧抑顿锉结于此经或药淋外固闭尾缩精壅于此经其病差别如此且夫遗溺闭癃阴痿脬痹精滑白淫皆男子之疝也不可妄归之肾冷血涸不月月罢腰膝上热足 嗌干癃闭少腹有块或定或移前阴突出后阴痔核皆女子之疝也但女子不谓七疝而谓之瘕若年少而得之不计男子妇人皆无子故隐蔽委曲之事了不干脬肾小肠之事乃足厥阴肝经之职也奈俗方止言脬肾小肠殊不言肝木一句惑人甚矣且肝经乙木也木属东方为心火之母也凡疝者非肝木受邪则肝木自甚也不可便言虚而补之难经所谓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此言泻火木自平金自清水自旺也七疝下去其病之后可调则调可补则补各量病势勿拘俗法经所谓阴盛而腹胀不通者 癃疝也不可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