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机微义


  卷二十二 水气门

  论诸证似水气

  发明曰夫香港脚之疾实水湿之所为也(云云见湿门)河间曰结阳病主四肢胫肿四肢热胜则肿(云云)

  卷二十二 水气门

  论湿证似水气

  详见湿门谨按湿者水气之渐也故治有轻重所殊尔

  卷二十二 水气门

  论水气缪刺法

  内经曰经脉满则络脉溢络脉溢则缪刺之以调其络脉使形容如旧而不肿故曰缪刺其处以复其形也谨按缪刺谓不分隧穴而刺之也故此水热穴论无刺水穴分大法水溢于表或腹胀或四肢虽肿而气稍实脉浮洪者宜行此至病气孤危脉微弱而四肢水气盛实者今人往往缪刺之祸不旋踵盖不审经言脉满络溢宜缪刺之理也

  卷二十二 水气门

  论水气证治大法

  内经曰不从毫毛病生于内者阴气内盛阳气竭绝不得入于腹中故言五脏阳以竭也津液者水也充廓皮中阴蓄于内水气胀满上攻于肺肺气孤危魄者肺神肾为水害子不救母故云其魄独居也夫阴精损削于内阳气耗减于外则三焦闭溢水道不通水满皮肤身体痞肿故云形不可与衣相保也凡此之类皆四肢脉数急而内鼓动于肺中也肺动者谓气急而咳也如是者皆水气格拒于腹膜之内浮肿施张于身形之外欲穷标本其可得乎平治权衡谓察脉浮沉也脉浮为在表脉沉为在里在里者泄之在表者汗之故云开鬼门洁净府也去宛陈 谓去积久之水物犹如草 之不可久留于身中也谨按经论水气证治至为机密故云开鬼门洁净府然鬼门者犹幽玄之谓有毛窍而不见其开阖邪气感入邪与正相搏毛窍闭塞而寒热作为病客于表故宜发汗遣邪气以开鬼门也此亦发汗之别称泄诸病在表之通例也净府者谓膀胱内无入孔而外有出窍为清净津液之府冯肾气脏气化水谷之精而渗入脬中气约成溺出也夫肾主下焦司开阖关窍二阴肺脾之气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气化水行而自清净否则便涩或浊或淋为水气溢于腠理为肤肿诸病若宛屈陈 壅滞于身中当泄去是物而净洁宜此二法在表者汗之在里者泄之权衡于治也虽然经云水病本之于肺肾二经而古今方论并不以治水独泻肾气为说者何盖肾阴奉行降令为生化之源而常不足至阴精损削于内生气不能运化至为 肿其气索矣况肺弱而母气孤危者故东垣曰若治以甘淡渗泄阳药独阳无阴其欲化得乎此深撷以上治例之妙也如积饮留饮伤脾若土之于雨中则为泥矣或因七情所致手足太阴俱病身面浮肿似水气者用燥脾导气之剂即愈一则若泥土之得和风暖日水湿去而阳化自然万物生长一则肺气开泄渗道通利水气不濡于脾矣此正诸湿肿满皆属脾土诸气 郁皆属于肺而与阴阳为病水气机之不同故亦不待开鬼门洁净府而已也

  卷二十二 水气治法

  发表之剂

  金匮越脾汤治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麻黄(四钱) 石膏(四钱半) 生姜(二钱) 大枣(二枚) 甘草(二钱)上 咀水煎作一服恶风加附子古今录验加白术防己伏苓汤治皮水为病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己 黄 桂枝(各三钱) 茯苓(六钱) 甘草(二钱)上 咀作一服水煎越脾加术汤治里水 前越脾汤加白术(四钱)甘草麻黄汤治里水济生云治水肿从腰以上俱肿宜此汗之甘草(半两) 麻黄(一两)上 咀水煎作一服麻黄附子汤治水之为病其脉沉小属少阴麻黄(三钱) 甘草 附子(各二钱)上 咀水煎黄 芍药桂枝苦酒汤治黄汗之为病身体肿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脉自沉黄 (五钱) 芍药 桂枝(各三钱)上 咀水煎入苦酒相和作一服按以上诸方并足太阳例药也

  卷二十二 水气治法

  攻里之剂

  仲景十枣汤治水气四肢浮肿上气喘急大小便不通三因方作丸三花神佑丸方并见痰饮门按此并少阴例药也义见痰饮例中局方神助散治十种水气面目四肢浮肿以手按之随手而起咳嗽喘急不得安卧小便赤涩大便不利椒目(一两半) 泽泻 黑牵牛末(各一两) 猪苓(二两) 葶苈(三两)上为末每服三钱葱白三茎水煎入酒调服按此太阴例药也宣明导水丸治湿热肿满方见湿门按此阳明例药也浚川散方见湿门大戟散治水肿腹大如鼓或遍身皆肿大戟 白牵牛末 木香(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三钱以猪腰子一对批开掺药在内烧熟空心食之如食左腰子左臂塌消右消右如肿不尽于腹绕涂甘遂末饮甘草水少许其肿尽去按此并出厥阴例药也葶苈丸治涌水证如溢囊裹里浆或遍身肿满按腹不坚疾行则濯濯有声或喘咳不定、葶苈(炒) 泽泻 椒目 桑白皮 杏仁(炒) 木猪苓(各半两)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子大每二三十丸葱白汤下不拘时以利为度雄黄神金散雄黄 葶苈(一两糯米和炒熟去米不用) 泽泻 椒目(减半) 大戟 巴戟 茯苓 芫花(醋浸一日炒) 甘遂 桑白皮(各一两)上为末空心用井花水调下每一钱加至五钱以利为度忌盐醋生冷油腻之物从脚肿加葶苈肚肿加椒目 从阴肿加泽泻 面肿加桑白皮 从四肢肿加茯苓 从心肿根在肋加雄黄从肢肿根在脾加甘遂 从口肿根在小肠加巴戟 从腰肿根在肾加大戟 从膝肿根在肝加芫花按此并太阳例药也宣明论此类方甚多宜选用之东垣续随子丸治肺经有湿通身虚肿方见湿门按此手太阴药也出太阳例三因消肿丸治水肿喘满小便不利滑石 木通 白术 黑牵牛(炒) 通脱木 茯苓 茯神 半夏 陈皮(各一钱) 木香瞿麦穗 丁香(各半钱)上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五十丸灯芯麦门冬汤下按此太阳例药也以上诸方世俗多用之故收入然行者宜斟量其证轻重深浅寒热选使则不致少有差失也

  卷二十二 水气治法

  渗泄之剂

  五苓散方见湿门按此太阳经表之里药也宣明葶苈木香散方见湿门按此太阳手足二经药又表里药也大橘皮汤治湿热内甚心腹胀水肿小便不利大便滑泄方见湿门按此太阳药又气分药也澹寮五皮散治面目虚浮四肢肿满心腹胀上气喘急陈皮 桑白皮 生姜皮 大腹皮 茯苓皮上 咀每服半两水煎服按此手足太阴药也出太阳例拔萃楮实子丸治水气鼓胀洁净府白丁香(一两) 茯苓(二两) 楮实(一斗五升熬膏)上为末用膏子为丸梧子大服至小便清利及腹胀消为度后服中治调养药按此足太阳少阴药也机要茯苓汤治泄泻后通身肿或 肿或水气者方见泄泻门按此足太阳阳明药也燥湿之剂局方平胃散治脾经受湿泄而 肿苍术 浓朴 陈皮 甘草(炙)按此足阳明太阴药也胃苓汤治脾胃湿胜伤冷泄泻 肿如水气者方见泄泻门按此足太阳太阴药也济生实脾散治阴水发肿用此先实脾土浓朴(姜制) 白术 木瓜 木香 干姜(炮各一两) 草果仁 大腹子 附子 白茯苓甘草(炙各半两)上 咀每四钱入姜枣水煎服按此手足太阳足三阴药也三因复元丹治脾肾俱虚发为水肿四肢虚浮心腹坚胀小便不通两目下肿附子(炮二两) 木香 茴香(炒) 川椒(炒) 独活 浓朴 白术 陈皮 吴茱萸(炒)桂枝(各一两) 泽泻(一两半) 肉果(煨) 槟榔(各半两)上为末糊丸如梧子大每五十丸紫苏汤下按此太阳例药也然脾为太阴肾为少阴阴气既虚故不能化而此药恐不合是理但宜与脾肾受寒湿为病则可故以上诸方从燥湿例庶名实不紊若前云渗泄者渗为利毛窍泄为利水窍也

  卷二十二 水气治法

  消导之剂

  金匮枳术汤枳实(半两) 白术(二两)上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杨氏消肿丸治水气腹胀头面四肢阴囊皆肿喘急咳嗽睡卧不安小便赤涩淡豉(二两) 巴豆(一两水半升煮去油) 京三棱(泡) 大戟 杏仁(烧存性各半两) 五灵脂(一分)上为末以生面和杵千百下丸如绿豆大每五十丸煎桑皮白汤下东垣中满分消丸治水气热胀方见痞胀门温白丸治十种水病方见积聚门按以上诸方并太阳例药有轻重不同宜随证选用

  卷二十二 水气治法

  调理之剂

  三因当归散水肿之疾多由肾水不能摄养心火心火遂不能滋养脾土故土制水水气盈溢气脉闭塞渗透经络发为浮肿之疾木香 赤茯苓 当归 桂 木通 赤芍 牡丹皮 槟榔 陈皮 白术上等分 咀每半两入紫苏五叶木瓜一片煎服济生加味肾气丸治肾脾虚损腰重脚肿小便不利白茯苓(三两) 附子(半两) 泽泻 桂 川牛膝 车前子 山药 山茱萸 牡丹皮(各一两) 熟地黄(四两)上为末炼蜜丸如梧子大每七十丸空心米饮下按此二方并出太阳例丹溪曰治水肿脾胃虚者宜行湿利小水使脾气得实则自能健运自能升降运动其枢机则水自行非五苓之行水也切不可下盖慎之也然虽无所出之法学人观此例则思过半矣杂方严氏涂脐膏治水肿小便绝少地龙 猪苓(去皮) 针砂(各一两)上为细末擂葱涎调成膏敷脐中约一寸高阔绢帛束之以小便为度日两易

  卷二十三 香港脚门

  辨南方香港脚所得之由

  孙真人云凡四时之中皆不得久坐久立湿冷之地亦不得因酒醉汗出脱衣跣足当风取凉皆成香港脚若暑月久坐久立湿冷之地者则湿热之气蒸人经络病发必热而四肢酸疼烦闷若寒月久坐久立湿冷之地者则湿冷之气上入经络病发则四肢皆酷冷转筋世有勤工力学之士久坐久立于湿地冷风来入经络不觉成病也若欲使之不成病者初觉则灸所觉处二三十壮则愈不复发热黄帝云当风取凉醉以入房能成此疾也东垣云千金外台总录所录皆谓南方卑湿雾露所聚之地其民腠理疏阳气不能外固因而履之则清湿袭虚病起于下此由血气衰弱受清湿之邪气与血并行于肤腠邪气盛正气少故血气涩涩则痹虚则弱故令痹弱也后人名曰香港脚针经云有道以来有道以去治之多以炙KT 为佳以导引湿气外出及饮醪醴以通经散邪所制之方寒药少热药多用麻黄川乌姜附之属内经云湿淫于内以苦发之麻黄苦温发之者也川乌辛热走而不能守通行经络姜附辛甘大热助阳退阴亦散清湿之邪又察足之三阴三阳是何经络所起以引用药为主治更审六气中何气客之治以佐使之药孙真人云医者意也随时增损物无定方真知言哉辨北方香港脚所得之由发明曰异法方宜论云北方者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俗饮潼酪而肉食凡饮潼酪者以饮多速饮为能经云因而大饮则气逆又云食入于阴长气于阳今乃反行阴道是为逆也夫乳酪醇酒者湿热之物饮之属也加以奉养太过亦滋其湿水性润下气不能 故下疰于足胫积久而成肿满疼痛此饮食下流之所致也通评虚实论云谷入多而气少湿居下也况潼酪醇酒之湿热甚于谷者也至真要大论云太阴之胜火气内菀流散于外足胫 肿饮发于中 肿于下此之谓也故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若饮食自倍脾胃乃伤则胃气不能施行脾气不能四布故下流乘其肝肾湿流于足胫加之房事不节阳尽阴盛遂成香港脚孙真人云古人少有此疾自永嘉南渡衣冠之人多有之亦此意也按此言北方香港脚为脾之湿气下乘加之房事不节而致当作内因处治可谓发病机之秘然南方是证亦莫不为下虚邪气乘之故也以陈无择所论外感当分风湿寒热五内虚实所因为治迥出千金之文何此理又不复具焉盖北方此证殊少耳学人审是则又知南方香港脚有全非外因者焉于紫苏子等汤例可见

  卷二十三 香港脚门

  论香港脚脉证

  严氏曰古无香港脚之说内经名厥两汉间名缓风宋齐之后谓之香港脚名虽不同其实一也初得不觉因他病乃始发或奄然大闷经三两日方觉之先从脚起或缓弱疼痹或行起忽倒或两胫肿满或足膝枯细或心中忪悸或小腹不仁或举体转筋或见食吐逆恶闻食气或胸满气急或遍体酸疼此其候之不同也其脉浮而弦者起于风濡而弱者起于湿洪而数者起于热迟而涩者起于寒夫香港脚皆由肾虚而生然妇人亦病香港脚者必因血海虚乘七情遂成斯疾兼今妇人病此者众则知妇人以血海虚而得之与男子肾虚类矣男女用药固无异但兼以治忧恚药无不效也须量人盛衰微加滋补不然则气血日衰必使年年遇蒸热而作理之必然陈无择曰香港脚不专主一气亦不专在一经故与中风寒暑湿为异耳兼有所杂生诸病未易分别须寻三阴三阳病所在后察脉虚实为治自汗走疰为风胜无汗药急掣痛为寒胜肿满重着为湿胜烦渴热积为暑胜四气兼中者但推其多者为胜分其表里以施治也脉浮为风紧为寒缓细为湿洪数为热见于诸阳在外宜发散沉而弦者亦为风沉而紧者为寒沉细为湿沉数为热见诸阴在内宜温利之若大虚气之间作补汤随病冷热而用之千金方论但备诸证不说阴阳经络所受从何为治按以上所言脉证但备四气而已至于肿 发疮泡为湿热热毒之胜肿而重者有湿痰胜或肿或消兼气不升降诸例皆所未详陈云六经证见后各方下

  卷二十三 香港脚门

  论香港脚主于水湿

  发明曰夫香港脚之疾实水湿之所为也盖湿之害人皮肉筋脉而属于下然亦有二焉一则自外而感一则自内而致其治法自应不同故详析而论之其为病也有证而无名香港脚之称自晋苏敬始而关中河朔无有也惟南方地下水寒其清湿之气中于人必自足始故经曰清湿袭虚则病起于下或者难曰今兹北方其地则风土高寒其人则腠理致密而复多此疾者岂是地之湿气感之而为邪答曰南方之疾自外而感者也北方之疾自内而致者也(二论见前)其自外而入者止于下胫肿而痛自内而致者乃或至于手节也经曰足胫肿曰水太阴所至为 肿此但言其自外者也所治之法前人方论备矣自内而致者治法则未有也谨按前论南北二方香港脚之由己颇详尽而发明更具此者大抵言是证主于水湿而成故重宣此义合前二论之旨也自内致者古无其法然观东垣所出数方则意例兼备之矣

  卷二十三 香港脚门

  论江东岭南瘴毒为香港脚

  发明曰内经论南方者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汇东岭南大率如此春夏之交山川蒸菀风湿毒气为甚足或感之遂成瘴毒香港脚其候则脚先屈弱渐至痹疼胫微肿小腹不仁头痛烦心痰壅逆脯作寒热便溲不通甚者攻心而势迫治之诚不可缓支法存所以留意经方偏善此术者岂非江东岭表此疾得之多欤谨按南方温热多阴雨土湿之气因热蒸菀人肤腠故疏豁体虚者多感此疾及有远行足热乃过溪涧为水寒所伤而致者至其传变为证不一况瘴毒乎然近江东证多主于水湿亦有夹风夹寒者其发时则或肿或痛湿热胜者成水泡疮或成赤肿丹毒或如疝气攻上引下皆宜详悉分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