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灵枢识
灵枢识
正月二月(止)无刺左足之阴 张云。人气所在。不可以刺。恐伤其王气也。按、本篇但言人气在足之刺忌。而不言手者。盖言足之十二支。则手之十干可类推矣。故甲乙丙在左手之少阳太阳阳明。己戊丁在右手之少阳太阳阳明。庚辛在右手之少阴太阴。癸壬在左手之少阴太阴。皆不可以刺也。
此天地之阴阳也(止)此之谓也 张云。天地之阴阳。言变化之多也。夫干支手足者。分上下也。
左右少太者。辨盛衰也。今甲为天下之首。故当主左手之少阳。非四时五行之次。厥阴风水之列也。且夫阴阳之道。有名无形。可以十、可以百、可以千、可以万。左右逢源。无非其道。故不可以执一论之。马云。按数之可十四句。又见素问阴阳离合论。五营运大论。朱济公有名无形者。以无形而合有形也。
卷四
病传篇第四十二
马云。篇内大气入脏。先发于何脏。何日传何脏。即素问病传论之所谓病传也。故以病传名篇。然素问以论标本病传为一篇。本经以病本论标本。以病传论病之所传。分为二篇。
导引行气 简案、巢源有虾蟆行气。
乔摩 甲乙作按摩。马云。乔、跷同。
饮药之一者可独守耶 甲乙无之字。简案、据甲乙药下句。义尤明显。
诸方者(止)万物毕者也 张云。谓当因人所宜以施治。是众人各有其方也。人得其一。则万变之道可毕矣。移精变气论曰。治之极于一。即此谓也。
HT 移之过 马云。大抵内经谓病为有过。
其如且醒 诸本且、作日。此字误。当改。下同。甲乙作旦亦通。
彼而服之 马云。果能佩而服之。则神自生。而与道俱成。
可着于竹帛 不可传于子孙 马云。可着于竹帛。传之天下后世。盖上达必由心悟。可以待其人而后行也。虽子孙亦不可传之。犹梓匠轮舆。能使人规矩。不能使人巧。故父不得以私诸子也。张云。昭乎如醒。
道之明也。窘乎如瞑。察之难也。着之竹帛。则泽及于人。传之子孙。则道私于己。故不可也。
乎 诸本作喑乎。此字误。当改。
折毛发理 志云。毛发折而腠理开。开则邪从毛发入。入则抵深而入于腠理。是以正气横倾。
血脉传溜 甲乙。溜、作留。志云。传流于血脉而入脏。则伤神。
大气入脏 腹痛下淫 马云。大邪入脏。而腹痛下传。诚有易死难生者。张云。大气、大邪之气也。
凡邪之中人。喑乎其无声。不可得而闻也。漠乎其无形。不可得而见也。至其绝则为折毛发理。正气横倾等证。
故有死无生也。
病先发于心(止)夏日中 张云。病发于心而得于肺。火乘金也。三日而金复乘木。故传之肝也。五日而木复乘土。故传之脾也。再三日而邪气不退。其甚则死冬月夜半。水王之极也。夏月日中。火王之极也。心火畏水。故冬则死于夜半。阳邪亢极。故夏则死于日中。盖衰极亦死。盛极亦死。有所偏胜。则有所偏绝也。五行之气。无不皆然。下文之义。皆仿此。马云。素问标本病传论言病。本篇言脏。其实病即脏之病也。
病先发于肺(止)夏日出 张云。自肺而肝。自肝而脾。皆传所胜也。自脾而胃。表里相传也。肺邪王于申酉。故冬则死于日入。金气绝于寅卯。故夏则死于日出。杨元如云。按止言冬夏而不言春秋者。四时之气。总属寒暑之往来。夜半日中。阴阳之分于子午也。日出日入。阴阳之离于卯酉也。病传之一三五日者。乃天之奇数。盖五脏生于地之五行。而本于天干之所化。简案、病传日数。未详本于何义。杨说难通。
病先发于肝(止)夏早食 张云。此肝木传土。而土邪复传水脏也。水受伤者金胜则危。故冬畏日。
入肝发病者。木衰则剧。故夏畏早食时也。马云。冬之日入在申。以金旺木衰。故冬死于日入。夏之早食在卯。
以木旺亦不能扶。故夏死于早食也。
病先发于脾(止)夏晏食 张云。此土邪乘水而表里俱相传也。人定在亥。而土病于冬者畏之。寒水反能侮土也。晏食在巳。而脾病于夏者畏之。以戊己王乡。而合邪为患也。杨元如云。膂膀胱者。膀胱附于脊背之膂筋也。是以三日而之膂膀胱。则背膂筋痛。(见标本病传篇)小便闭。人定在寅。水旺而土绝也。夏之晏食在亥。水泛而土败也。马云。冬之人定在亥。以土不胜水。故冬死于人定。夏之晏食在寅。以木来克土。故夏死于晏食也。简案、晏、玉篇晚也。淮南天文训。日至于桑野。是谓晏食。盖以理推之。人定在亥。
晏食在戌。(见标本病传高注)
病先发于胃(止)夏日 张云。此土邪传水。而水复传火。故自膀胱以及于心也。标本病传论曰。冬夜半后丑也。夏日 未也。皆土王之时。故胃病逢之。气极则败。志云。 、音笛。日昃也。
病先发于肾(止)夏早晡 早、马张志作晏。他本并作早。简案、据标本病传论作晏为是。张云。此水病乘火。则表里皆相传也。大晨、辰刻也。为水之库。晏晡、戌时也。土能伐水。故病发于肾者。不能出乎此也。马云。冬之大明在寅末。夏之晏晡以向昏。土能克水。故冬死于大晨。而夏死于晏晡也。
病先发于膀胱(止)夏下晡 张云。此亦水火二脏。自表而里之相传也。冬之鸡鸣在丑。阴之极也。夏之下晡在未。水所长也。膀胱为水府。故其盛极衰极。皆能死。志云。冬鸡鸣。夏下晡。即上节大晨晏晡之时也。按五脏相传。而有膀胱胃腑者。胃居中央。为水谷之海。乃五脏之生原。太阳为诸阳主气也。简案、甲乙合本篇。及标本病传论。成篇当参考。
诸病以次相传(止)乃可刺也 志云。玉机真藏论曰。五脏相通。移皆有次。五脏有病。则各传其所胜。
病之且死。心先传行。至其所不胜病乃死。故如是者。乃逆传其所胜。皆有死期。不可刺也。如间一脏者。乃心传之肝。肺传之脾。子行乘母也。间二脏者。心传之脾。肺传之肾。乃母行乘子。子母之气。互相资生者也。
间三脏者。心传之肾。肺传之心。从所不胜来者。为微邪也。按、五脏间传。止有间三而无间四。所谓间四脏者。以脏传之腑。而腑复传之于他脏。盖腑亦可以名脏也。马云。难经五十三难。七传者死。
间脏者生。与此篇大义同。
卷四
淫邪发梦篇第四十三
诸本无篇字。马云。内有淫邪泮衍。使人卧不得安而发梦。故名篇。
淫邪泮衍。张云。言奇邪为梦。变幻无穷也。简案、泮、散也。诗。邯风。迨冰未泮。
正邪从外袭内(止)喜梦 反淫、千金作及淫。张云。正邪者。非正风之谓。凡阴阳劳逸之感于外。
声色嗜欲之动于内。但有干于身心者。皆谓之正邪。亦无非从外袭内者也。惟其变态恍惚。未有定舍。故内淫于脏。则于营卫魂魄。无所不乱。因令人随所感而为梦。
下甚则梦随 盛饥则梦取 甲乙。下甚、作下盛。盛饥作甚饥。马云。甚、当作盛。盛、当作甚。
肺气盛(止)飞扬 张云。肺在志为忧。故梦恐惧哭泣。肺主气。故梦飞扬。
身体重不举 甲乙。重下有手足二字。
两解不属 张云。腰为肾之府。故若腰脊不相连属。
凡此十二盛者 马云。凡此十二盛者。在腑则有余于外。在脏则有余于内。凡有梦至时。即知其邪之在何脏腑。遂用针以泻之。其邪可立已矣。盖腑梦泻腑。脏梦泻脏也。
厥气客于心 志云。夫邪之所凑。其正必虚。上章论邪气之有余。此论正气之不足。厥气者虚气。
厥逆于脏腑之间。客者薄于脏腑之外也。
坏屋风雨 张云。脾属土。其主湿也。
梦游行 张云。膀胱为足之太阳经。属三阳之表也。马云。以膀胱经遍行头项背腰 足也。
梦田野 马云。以大肠为传导之官。其曲折广大。似田野也。志云。田野者。水谷之所生也。大肠为传导之官。主受水谷之余。济泌别汁。止梦见田野者。大肠之气虚也。
聚邑冲衢 甲乙。冲衢、作行街。马云。梦会聚之邑居。或冲要之道衢。以小肠为受盛之官。其物之所聚。似邑衢也。简案、冲、说文。通道也。与街同义。气冲、一名气街。可证。
自刳 张云。胆主决断。其气刚也。刳、音枯。剖腹也。
苑中 千金作池渠阱 。张云。 、窖同。志云。 、音教。地藏也。简案、考工记。困 仓城。
注。穿地曰 。音教。 、说文陷也。 、音乌爪切。音洼。凹也。苑、疑字误。
拜起 甲乙。起作跪。
客于胞 则梦泄便 甲乙。泄便作溲便利。张云。胞、溲脬也。 、大肠也。在前则梦泄。在后则梦便。志云。客于胞则梦泄前溺。客于 肠则梦后便。
凡此十五不足者 道脏本、正脉本、十五作有数。马云。凡此十五不足者。在腑则不足于内。在脏则不足于外。凡有梦至时。即知其邪之在何脏腑。遂用针以补之。其邪可立已矣。盖腑梦补脏。脏梦补腑也。简案、此篇论梦。与素问脉要精微论。方盛衰论。及列子穆王篇少异。当参考。
卷四
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篇第四十四
夫百病(止)得脏而有名 马云。夫百病必始于外感内伤。
故燥湿寒暑风雨者。外感也。阴阳喜怒饮食居处者。内伤也。邪气相合于脏而病形成。得其分脏而病名别。张云。气合而有形。脉证可据也。得脏而有名。表里可察也。
旦慧昼安 夕加夜甚 春秋繁露云。病者至夜而病愈甚。出同类相动篇。
春生夏长(止)故甚也 张云。春之生。阳气升也。夏之长。阳气盛也。秋之收。阳气降也。冬之藏。
阳气伏也。是气之常。皆以阳气为言也。天地之交。四时之序。惟阴阳升降而尽之矣。自子之后。太阳从左而升。升则为阳。自午之后。太阳从右而降。降则为阴。大而一岁。小而一日。无不皆然。故一日亦分四时也。
朝时太阳在寅卯。自下而上。在人应之。阳气正升。故病气衰而旦慧。日中太阳在巳午。自东而中。在人应之。
阳气正盛。故能胜邪而昼安。夕时太阳在申酉。由中而昃。在人应之。阳气始衰。故邪气渐盛。而暮加重。夜半太阳在戌亥。自上而降。在人应之。阳气伏藏。邪气正盛。故夜则甚。盖邪气之轻重。由于正气之盛衰。正气者阳气也。升则从阳。从阳则生。降则从阴。从阴则死。天人之气。一而已矣。
其时有反者何也(止)逆者为粗 独主甚病。诸本作独主其病。此本误。当改。马云。帝疑病有旦昼。
或加或甚。而夕夜或慧或安者。故伯言此乃脏气独主其病。而不应一日分为四时之气也。如脾病不能胜旦之木。
肺病不能胜昼之火。肝病不能胜夕之金。心病不能胜夜之水。故为加为甚也。若人之脏气。能胜时之气。如肺气能胜旦之木。肾气能胜昼之火。心气能胜夕之金。脾气能胜夜之水。故至昼慧旦安也。治之者。能顺其时。
如脾病不能胜旦之木。则补脾而泻肝。肺病不能胜昼之火。则补肺而泻心。肝病不能胜夕之金。则补肝而泻肺。心病不能胜夜之水。则补心而泻肾。斯病可与期也。彼粗工者。则逆之而已。恶足以知此。
五脏有五变(止)以应五时 志云。五脏有五变者。有五时五行五音五色之变异。五变有五输者。一脏之中。有春刺荥。夏刺输。长夏刺经。秋刺合。冬刺井之五输。故五五有二十五输。以应五时也。
肝为牡脏 张云。肝属木。为阴中之少阳。故曰牡脏。
心为牡脏 张云。心属火。为阳中之太阳。故曰牡脏。
脾为牝脏 张云。脾属土。为阴中之至阴。故曰牝脏。
肺为牝脏 张云。肺属金。为阳中之少阴。故曰牝脏。
肾为牝脏 张云。肾属水。为阴中之太阴。故曰牝脏。按、五脏配合五行。而惟肝心为牡脏。脾肺肾皆为牝脏。盖木火为阳。土金水皆为阴也。
黄帝曰以主五输奈何 马云。缺、岐伯曰。张志同。
脏主冬(止)秋刺合 张云。五脏主藏。其气应冬。井之气深。亦应于冬。故凡病之在脏者。当取各经之井穴也。五色蕃华。其气应春。荥穴气微。亦应乎春。故凡病见于色者。当取各经之荥也。五时长养。其气应夏。输穴气盛。亦应于夏。故凡病之时作时止者。当取各经之输也。五音繁盛。气应长夏。经穴正盛。亦应长夏。故凡病在声音者。当取各经之经也。五味成熟。以养五脏。其气应秋。合穴气敛。亦应于秋。故凡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因饮食内伤者。当取各种之合也。按、本篇五时之刺。以应五输者。冬刺井。春刺荥。夏刺输。长夏刺经。秋刺合者。以井应冬。荥应春。输应夏。经应长夏。合应秋也。如本输四时气水热穴等论所载。
皆同。不可易者。考之六十五难曰。井者东方春。合者北方冬也。七十四难曰。经言春刺井。夏刺荥。季夏刺俞。秋刺经。冬刺合。皆与本经不合。必难经之误也。当以本经为正。不可不辨。
以经合之 张云。上文止言五脏五输。以应五时。而不及六腑之原者。盖原合于经。不复应时。如长夏之刺经。则原在其中。应其数矣。是即六腑之六输也。按、本输篇所载。六腑之原。在九针十二原篇。即谓之。故六十六难曰。以 为原也。后世针灸诸书宗之。皆言阳经之 即为原。故治 即所以治原。阴经之并于原。故治原即所以治输。今此节云。以经合之。以应其数。然则经原 三穴相邻。经亦可以代原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