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阴纲目


  当归汤

  治产后脏中风冷,阴肿痛。(品味俱妙)当归独活白芷地榆(各三两)败酱(《千金翼》不用)矾石(各三两)上锉碎,以水一斗半煮取五升,适冷暖洗阴,日三。(适冷暖二字妙)

  一方

  治妇人子宫大痛不可忍,并产后生肠不收。(谓子宫坠下以致大痛也,此子宫当以玉门为释,观生肠不收可想矣,不然腹中之物岂能泡糁,是玉门,前案可据)五倍子白矾(各等分)上为末,温酒泡洗,干糁亦可。

  桃仁膏

  治产后阴肿妨闷。(此谓阴肿有瘀血)桃仁(去皮尖)五倍子枯矾(各等分)上为末,研桃仁膏拌匀敷。

  一方

  单用桃仁,去皮尖研细,四五次抹之。

  万应丸

  治产后小户痛不可忍。

  知母一味去皮,炒为末,炼蜜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清酒一盏化下。

  一方

  治产后阴户两旁肿痛,手足不能舒伸者,用四季葱入乳香。同捣成饼,安于阴户两旁,良久即愈。(两旁属厥阴,葱涎止痛,以其通也,四季葱通而愈通,况同乳香乎,此入理之方,请试思之)

  [卷之十四 乳病门] 乳汁不行

  大全

  云:妇人乳汁乃气血所化,其或不行者,皆由气血虚弱,经络不调所致,凡乳汁勿令投于地,虫蚁食之,令乳无汁,若乳盈溢,可泼东壁上佳。或产后乳涨,或作者,此年少之人初经产乳,内有风热也,须服清利之药则乳行。若累经产而无乳者,亡津液故也,须服滋阴之药以助之。若虽有乳,却又不甚多者,须服通经之药以动之,仍以羹引之。盖妇人之乳,资以冲脉,冲与胃经通故也。有屡经产而乳汁常多者,亦妇人血气不衰使然,若妇人素有疾在冲任,乳汁少而色带黄者,生子则怯弱而多疾。

  三因方

  云:产妇有二种乳脉不行,有血气盛而壅闭不行者,有血少气弱涩而不行者,虚当补之,盛当疏之,盛者当用通草、漏芦、土瓜根辈,虚者当用炼成钟乳粉(钟乳原从气化而成,故取之,以天人合气也,微乎微乎)、猪蹄、鲫鱼之属,概可见矣。

  薛氏

  曰:前证若气血虚弱而不能生化者,宜壮脾胃;怒动肝胆而乳肿汁出者,宜清肝火。夫乳汁乃气血所化,在上为乳,在下为经,若屡产无乳,或大便涩滞,当滋化源。

  一产妇因乳少,服药通之,致乳房肿胀,发热作渴,余谓血气虚,以玉露散补之而愈。

  通草散

  治产后血气盛实,乳汁不通。(以下五方皆治盛实壅滞,各有经济法度,宜熟味之)桔梗(二钱)瞿麦柴胡天花粉(各一钱)通草(七分)青皮白芷赤芍药连翘木通甘草(各五分)上锉一剂,水煎细饮,更摩乳房。

  漏芦散

  治妇人肥盛,气脉壅滞,乳汁不通,或经络凝滞,乳内胀痛,或作痈肿,将欲成者。此药服之,自然内消,乳汁通行。

  漏芦(一两半)蛇蜕(炙,十条)栝蒌(十枚,急火存性。一方用根十枚。切片炒焦)上为末,每服二钱,酒调下,仍食猪蹄羹助之。经验方有牡蛎烧存性(此厥阴阳明药,加牡蛎尤奇)。一方只用牡蛎末,酒调下。

  秘传涌泉散

  治乳妇气脉壅塞,乳汁不行,及经络凝滞,奶乳胀痛,或作痈肿。

  王不留行白丁香漏芦天花粉僵蚕穿山甲(火炮黄色,各等分,一方无此味)上为末,每服四钱,用猪悬蹄煮汁调下。(此散结通塞剂也,而白丁香宜查)

  罗氏涌泉散

  治气滞少乳。

  瞿麦穗麦门冬(去心)王不留行龙骨穿山甲(炮黄,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一钱,热酒调下,先食猪悬蹄羹,后服此药,服后以木梳刮左右乳房三十余下,日三服(立斋方无穿山甲,而以猪蹄汁一碗,酒一杯煎服。其用龙骨与气滞何居,意以通中用塞也。取义而已)。忌食姜椒辛辣之物。

  涌泉散

  治乳汁不通。不问虚盛,先用木梳频刮乳房,后服药。

  穿山甲白僵蚕肉豆蔻(面包煨熟,各四钱)皂角(五钱)胡桃仁(去皮。四两)芝麻(炒,半斤)上为细末,每服不拘多少,温酒调下,任意饮之。(涌泉三方,俱有奇药,而此以穿山、僵蚕、皂角通塞,胡桃、芝麻生乳,若肉豆蔻者,其善温胃化食者欤,可与智者生巧)

  产宝方

  治产后乳无汁。

  土瓜根漏芦(各三两)通草(四两)甘草(二两)上锉碎。以水八升煎取二升,分温三服(若为乳无汁须以补气血为主,而此以土瓜根桂心通血脉,有冷热不同,全无气血之剂,而甘草一味又超于法外矣)。一方加桂心,并为末,酒服方寸匕。

  胡桃散

  治妇人少乳及乳汁不行。

  核桃仁(去皮,十个,捣烂)穿山甲(为末,一钱)上捣和一处,共酒调服。

  皂角散

  治乳汁不通及乳结硬疼痛。

  皂角(烧粉)蛤粉上为末,每服二钱,热酒调服。歌曰:妇人吹乳意如何,皂角烧灰蛤粉和,热酒一杯调八字。须臾核散笑呵呵。

  张氏方

  滋益气脉荣卫,行津液。

  葵子(炒香)缩砂仁(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热酒调下。

  杂方

  下乳汁。

  栝蒌子洗净,炒令香熟,瓦上令白色为末,酒调下一钱,合面卧,少时再服。

  一方

  栝蒌一枚熟捣,以白酒一斗煮取四升,去滓,温饮一升,日三。

  一方

  土瓜根为末,酒调下一钱,日三服。

  一方

  京三棱三个,水二碗煮取一碗,洗之,取汁下为度,妙。(以洗法通气,又是一法)

  一方

  穿山甲洗净一两,灰炒燥,为细末,酒调服方寸匕,治产乳无汁,亦治乳结痈肿。

  以上治乳滞不行之剂。

  加味四物汤

  治气血虚,乳汁不通。(以下皆补法,而诸法不同,然会其理,则各臻至妙也,试法尤为入门便诀)当归川芎白芍药(酒炒)生地黄木通王不留行天花粉(各等分)上锉一剂,同猪蹄旁肉四两,煎汤二钟,入药同服,先将葱汤频洗乳房。(按第一方以四物不用熟地,第二方合四君而无白术,更去生地,第三方有黄,或归或芎或甘草,以至粳糯米、羊蹄、钟乳,种种更改,皆不出于至中至正之道。噫,其能复超于法外否)

  玉露散

  治产后乳脉不行,身体壮热疼痛,头目昏痛,大便涩滞,此药凉膈压热下乳。

  人参白茯苓当归(各五分)芍药(七分)川芎桔梗(炒)白芷(各一钱)甘草(五分)上咀,水煎,食后服。如热甚,大便秘,加大黄炒三分。

  当归补血加葱白汤

  治产后无乳。

  当归(二钱)黄(一两)葱白(十根)上锉,水煎服。(此方亦从补法来,而以葱白引入乳房,尤为快捷方式)

  通脉散

  治女人乳少。

  当归天花粉木通牡蛎穿山甲上为细末,用猪蹄汤入酒少许调服。

  通乳汤

  治乳后气血不足,经血衰弱,乳汁涩少。

  猪蹄(下节,四只)通草(二两)川芎(一两)穿山甲(十四片,炒黄)甘草(一钱)上用水五升煮汁饮之,忌生冷,避风寒,夜卧不宜失盖,更以葱汤频洗乳房。

  一方

  治乳汁不通。

  当归穿山甲(酥炙,各五钱)天花粉王不留行甘草(各三钱)上为细末,每服三钱,猪蹄汤或热酒调下,其乳即通。

  猪蹄汤

  治妇气少力衰,脉涩不行,绝乳汁。

  猪蹄(一只)通草(四两)上将猪蹄净洗,根据食治法,次用水一斗同通草浸煮,得四五升,取汁饮之,末作二料。

  立效散

  下乳汁。

  粳米糯米(各半合)莴苣子(一合,并淘净)生甘草(半两)上研细,用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分三服,立下。(全以谷气为主,即糯米又为养阴助乳之大药也)

  又方

  治乳汁少。

  栝蒌根薄荷干身(各等分)上为粗末,先吃羊蹄汁一碗,次服药,后再吃葱丝羊羹汤少许,立效。(羊肉补形,薄荷葱丝和味,引经通滞)

  钟乳散

  治乳妇气少血衰,脉涩不行,乳汁绝少,成炼钟乳粉研细,浓煎漏芦汤调下二钱。

  杂方

  有人乳汁不行已十七日,诸药无效,遇有人送赤豆一斗,遂时常煮粥食之,当夜乳脉通行。

  一方

  麦门冬不拘多少,去心,焙为末,以酒磨犀角约一钱许,暖调二钱服之,不过两服,乳汁便下。(此清心法可为焦劳者一助云,乃又超于法外矣)以上治乳少不行之剂。

  [卷之十四 乳病门] 乳汁自出

  大全

  云:产后乳汁自出者,乃是胃气虚所致,宜服补药以止之,若乳多溢满急痛者,温帛熨之(当观人勇怯及乳汁浓淡,以论虚实,为有涌溢故也)。《产宝》有是论,却无方以治之。若有此证,但以漏芦散亦可。

  有未产前乳汁自出者,谓之乳泣,生子多不育,经书未尝论及。(予曾诊一内,气盛脉旺,患乳泣,其生子长而游痒,其不育之说,亦未必尽然也)

  薛氏

  曰:前证气血俱虚,用十全大补汤;肝经血热,用加味逍遥散;肝经怒火,用四物柴栀芩连;肝脾郁怒,用加味归脾汤。

  一产妇劳役,忽乳汁如涌,昏昧吐痰,此阳气虚而厥也,灌以独参汤而苏,更以十全大补汤数剂而安。若妇人气血方盛,乳房作胀,或无儿饮胀痛,憎寒发热,用麦芽二三两炒熟,水煎服,立消。其耗散血气如此,何脾胃虚弱,饮食不消方中多用之。

  漏芦散

  方见前。

  免怀汤

  欲摘乳者,用此方通其月经,则乳汁不行。

  当归尾赤芍药红花(酒浸)牛膝(酒浸各五钱)上锉,水煎服。

  一方

  治归人血气方盛,乳房作胀,或无儿食乳,要消者,服此立消。麦芽二两炒熟,水煎服。一方炒为末,煎四物汤调服,即止。

  [卷之十四 乳病门] 吹乳痈肿

  大全

  云:产后吹奶者,因儿吃奶之次忽自睡着,为儿口气所吹,令乳汁不通,蓄积在内,遂成肿硬,壅闭乳道,伤结疼痛,亦有不疼下痛,肿硬如石者,总名曰吹奶。若不急治,肿甚成痈,逮有至死者,连服皂角散、栝蒌散,敷以天南星散,更以手揉之则散。

  薛氏

  曰:前证用药,切不可损其气血。

  丹溪

  云:乳房阳明所经,乳头厥阴所属。乳子之母不知调养,或为忿怒所逆,郁闷所遏。浓味所酿,以致厥阴之气不行,故窍不通,而汁不得出,阳明之热沸腾,故热甚而化脓。

  亦有所乳之子膈有滞痰。口气热,含乳而睡,热气所吹,遂生结核。于初起时,便须忍痛揉令稍软,吮令汁透,自可消散矣,此不治必成痈疖。治法疏厥阴之滞,以青皮清阳明之热,以细研石膏行污浊之血,以生甘草节治肿导毒,以栝蒌子或加没药、青橘叶、皂角刺、金银花、当归头,或汤或散,加减随意消息,然须少酒佐之,若加以艾火两三壮于肿处,其效尤捷(立方有法,用药有诀,不可不达)。彼村工喜于自衔,便妄目针刀,引惹拙病,良可哀悯。

  李氏

  曰:妇人之乳,男子之肾,皆性命根也。

  初起烦渴呕吐者,胆胃风热也,甚则毒瓦斯上冲,咽膈妨碍。寒热者,肝邪也。此皆表证,宜不换金正气散加天花粉,能止渴呕,定寒热。咽膈有碍者,甘桔汤加生姜,或护心散。如溃后见此四证为虚。

  饮食浓味,忿怒忧郁,以致胃火上蒸,乳房乳汁化为浊脓,肝经气滞,乳头窍塞不通,致令结核不散,痛不可忍。初起便宜隔蒜灸法,切忌针刀,能饮者一醉膏加芎、归各一分一服,两服即效,不能饮者栝蒌散。

  结核亦有因气血虚弱,被外感内伤,以致痰瘀凝滞而成核者,俱以芷贝散为主。血虚合四物汤,更加参、术、柴胡、升麻;气虚合四君子汤,更加芎、归、柴胡、升麻;忧思伤脾者,归脾汤加栝蒌根、贝母、白芷、连翘、甘草节,水酒各半煎服。

  有肝火结核肿痛甚者,清肝解郁汤。

  吹乳,因乳子膈上有痰,口气热,含乳而睡,热气吹入乳房,凝滞不散,作痛。初起须忍痛揉令稍软,吸令汁透,自可消散。不散宜益元散,冷姜汤或井水调,一日一夜服三五十次自解。重者解毒汤顿服之,挟气者芷贝散、单青皮汤,外用漏芦为末,水调敷之。又有乳汁不行,奶乳胀痛者,涌泉散。

  核久内胀作痛,外肿坚硬,手足不近,谓之乳痈。未溃者,仍服栝蒌散、内托升麻汤,或复元通气散加漏芦;虚者,托里消毒散;将溃,两乳间出黑头,疮顶陷下作黑眼者,内托升麻汤;已溃寒热者,内托十宣散;少食口干者,补中益气汤;晡热内热者,八物汤加五味子;胃虚呕者,六君子汤加香附、砂仁;胃寒呕吐或泻者,六君子汤加干姜、藿香;遇劳肿痛者,八物汤倍参、、归、术;遇怒肿痛者,八物汤加山栀。

  王损庵

  曰:隆庆庚午,予自秋闱归,则妹已病。盖自七月乳肿痛不散,八月用火针取脓,医以十全大补汤与之,外敷铁箍散,不效,反加喘闷。九月产一女,溃势益大,而乳房烂尽,乃及胸腋,脓水稠粘,出脓几六七升,略无敛势。十一月始归就医,改用解毒和平中剂,外掺生肌散、龙骨、寒水石等剂,脓出不止,流溅所及,即肿泡溃脓,两旁紫黑,疮口十数,胸前腋下皆肿溃,不可动侧,其势可畏。余谓产后毒瓦斯乘虚而炽,宜多服黄解毒补血益气生肌,而医不敢用。十二月中旬后益甚,疮口念余,诸药及试不效,始改用予药。时脓秽粘滞,煎楮叶猪蹄汤沃之,顿爽。乃治一方,名黄托里汤,黄之甘温,以排脓益气生肌为君,甘草补胃气解毒,当归身和血生血为臣,升麻、葛根、漏芦为足阳明本经药,及连翘、防风,皆散结疏经,栝蒌仁、鼠粘子解毒去肿,皂角刺引至溃处,白芷入阳明,排脓长肌,又用川芎三分,及肉桂炒柏为引用,每剂入酒一盏,煎送白玉霜丸,疏脓解毒。时脓水稠粘,方盛未已,不可遽用收涩之药,理宜追之,以翠青锭子外掺,明日脓水顿稀,痛定秽解,始有向安之势,至辛未新正,患处皆生新肉,有紫肿处俱用葱熨法,随手消散。但近腋足少阳分尚未敛,乃加柴胡一钱,青皮三分,及倍川芎,脓水将净者,即用搜脓散掺之,元宵后遂全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