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选四家医案

邓评:指迷茯苓丸似亦与此证相合。
孙评:肩臂痛,药中须加片姜黄、野桑枝引之。
睥肾寒湿下注,右膝肿痛,而色不赤,其脉当迟缓而小促,食少辄口区, 中气之衰,亦已甚矣。此当以和养中气为要,肿痛姑置勿论。盖未有中气不复,而膝得愈者也。
人参 半夏 木瓜 炒秔米 茯苓 广皮 益智仁
诒按:议论明通。
邓评:此乃水鹤膝风之证状。所谓和养中气,实即所以治肿痛也;但不拘拘乎肿痛常例,吴萸似可加入。
孙评:究宜加引入下部之味,如牛膝、秦艽之类。
背脊为督脉所过之处,风冷乘之,脉不得通,则恶寒而痛。法宜通阳。
鹿角霜 白芍 炙草 桂枝 归身 半夏 生姜 南枣
诒按:方中半夏无所取义。拟再加杜仲、狗脊以通阳。
邓评:分经辨络既明,自能头头是道。
方内用半夏、生姜,疑有痰饮走入故耶。柳师加味极妙。
孙评:可加芜、独活以温散祛风。
身痛偏左。血不足,风乘之也。
半夏 秦艽 归身 广皮 茯苓 丹参 川断 炙草
诒按:案只一二句,却有筒逸之致。
邓评: 观方药不特有风,且多抉痰饮。盖案取筒净,言风而痰亦该之矣。
孙评:祛风之剂嫌少。
久咳胁痛,不能左侧。病在肝,逆在肺,得之情志,难以骤驱。治法不当求肺,而当求肝。
旋覆花 丹皮 桃仁 郁金 猩绛 甘草 牛膝 白芍
诒按:审证用药,巧力兼到。拟再加青皮、桑皮、紫苏、山栀、瓦楞子壳。
邓评:咳难左眠,本在难治之例,现此方药,想病机末至深竭耳。
柳师所加,亦宜于肝体未伤之时。
孙评:柳氏所加,似太烦复。
胁疼遇春即发,过之即止,此肝病也。春三月肝木司令,肝阳方张,而阴不能从,则其气有不达之处,故痛;夏秋冬肝气就衰,与阴适协,故不痛也。
阿胶 白芍 茯苓 丹皮 茜草 炙草 鲍鱼汤代水
诒按:朴实说理,绝无躲闪。方用胶、芍,鲍鱼,滋肝配阳,亦觉妥贴易施。
邓评: 心思曲折,洞达病源,方案均有不易之理。
孙评:细阅方意,有痛则咯血之症。
风气乘虚入于肾络,腰中痛引背胁。宜寄生汤补虚通络祛风。
生地 归身 黑大豆 独活 山药 白蒺藜 杜仲 炙草 桑寄生
诒按:立方妥贴,层折俱到。
邓评:其痛引胁,或者兼挟肝气, 可参合旋覆花汤以疏通肝络。
脉数、耳鸣、吐痰,天柱与腰膝酸痛,两足常冷。病属阴亏阳升。法当填补实下。
熟地 鹿角霜 菟丝子 山药 萸肉 杞子 龟板胶
邓评:此病属阴虚阳升,盖有不易之理,如杜仲、牛膝、牡蛎之类,均在可用之例。
12.诸 窍 门
风热蓄于脑髓,发为鼻渊,五年不愈,此壅疾也。壅则宜通,不通则不治。
犀角 苍耳子 黄芩 郁金 杏仁 芦根
诒按:既欲其通,则辛夷、白芷,似不可少。
邓评:此病不越清之散之,绝不拘守咸法,是亦脱化功夫。
孙评:欲其通,则细辛亦可用。
肺之络会于耳中,肺受风火,久而不清,窍与络俱为之闭,所以鼻塞不闻香臭,耳聋耳鸣不闻音声也。兹当清通肺气。
苍耳子 薄荷 桔梗 连翘 辛夷 黄芩 山栀 杏仁 甘草 木通
诒按:语云耳聋治肺,观此信然。
邓评:当知耳聋耳鸣之不关肝肾虚者,绝少见也。
少阳之脉,循耳外,走耳中。是经有风火,则耳脓而鸣。治宜清散。
薄荷 连翘 甘菊 芍药 黄芩 刺蒺藜 甘草 木通
诒按:案既老当,方亦清灵。
邓评:看病如此熟悉,有意到笔随之势。
孙评:风火为患,必有肿痛;如不肿痛,已有虚象。 日久则肝肾阴虚,宜用六味、磁朱之类以滋养之。
肾虚齿痛,入暮则发,非风非火,清散无益。
加减八味丸 每服三钱盐花汤下
诒按:立方精到。
邓评,识见高超,直如老吏断狱。
孙评:齿痛属肾虚者,每挟肝阳上升,宜参入清肝之品,如天冬、石斛之类。
13. 脚 气 门
厥阴之邪,逆攻阳明,始为肿痛,继而腹疼,胸满呕吐。此属脚气冲心,非小恙也。拟外台法冶之。
犀角 槟榔 茯苓 枳实 杏仁 橘红 半夏 木通 木瓜
邓评:能用古而不疑者,诚火候工深,胸有成竹。
孙评:槟榔导迟下行,最有巧思;色赤者可入连、柏之类。
再诊:半夏 木瓜 广皮 芦根 枳实 茯苓 竹茹 枇杷叶
邓评:转方轻松,与前方意同而药异。
诒按:脚气一证,前人归入类伤寒中:必憎寒壮热,病与伤寒相似,甚则有冲心之患,敢谓之重证。外台有大犀角汤及风引汤,后人有鸡呜散等方,均为专治脚气之重剂。乃今时所谓脚气者,则以脚膝酸软而肿者,谓之湿脚气,不肿者,谓之干脚气,专用防己、木瓜、牛膝、薏米等风湿之药治之。与前人所称者,大相径庭。学者不可不辨。
孙讦:前人之法,及今时所治,如有精义,兼参可也,学者不可偏废。
14. 遗 精 门
遗精无梦,小劳即发,饥不能食,食多即胀,面白唇热,小便黄赤。此睥家湿热,流入肾中为遗滑,不当徒用补涩之药;恐积热日增,致滋他族。
萆薢 砂仁 茯苓 牡蛎 白术 黄柏 炙草 山药 生地 猪苓
诒按:此等证,早服补涩,每多愈服愈甚者。先生此案,可谓大声疾呼。
邓评:认题清楚,立方熨贴。非若近世之医,或因遗精无梦而峻用补涩, 或以湿热内留而专事通利,凡其弊与此病适相同也。
孙评:此人必身强色苍,今因病而面白耳。
再诊;眼药后遗滑已止,唇热不除,睥家尚有余热故也。
前方去砂仁黄柏 加川连 苦参
诒按:唇热属脾。
邓评:循理用药,自能应手,加减亦中肯綮。
少阴为三阴之枢,内司启闭,虚则失其常矣。法宜填补少阴;或通或塞,皆非其治。
六味丸去泻 加菟丝子 沙苑 杞子
诒按:此补肾之乎剂,可以常服无弊。
邓评:重在补而不重在塞,可谓至理至情。
孙评:填补之法,似宜从叶氏有情之品。
遗精伤肾,气不收摄,入夜卧著,气冲上膈,腹胀呼吸不通,竟夕危坐,足跗浮肿清冷,小便渐少。此本实先拨,枝将败矣,难治之证也。
都气丸 加牛膝 肉桂
诒按:此阴阳两损,气不摄纳之重证,舍此竟无良法,然亦未能必效也。
邓评:本虚而病重,至此难为力矣。 区区丸药,乌能有济,且恐不得下咽耳。
阴亏阳动,内热梦泄。
六味丸 加黄柏 砂仁
诒按:六味合封髓法也,亦妥贴易施。
邓评:肾虚湿热,当用此法为准。
15.小 便 门
两尺软弱,根本不固;小便浑浊,病在肾脏;久久不愈,则成下消。
六味丸 加天冬 麦冬 杞子 五味子
诒按:方法稳切。
邓评:小便浑浊,绝不犯分利治法,惟凭之于脉耳。
孙评:此症必小便频而且数。
形伟体丰,脉得小缓。凡阳气发泄之人,外似有余,内实不足,水谷之气,不得阳运,酿湿下注,而为浊病,已三四年矣。气坠宜升阳为法,非比少壮阴火自灼之病。
菟丝子 茴香 车前子 韭子 蒺藜 茯苓 覆盆子 蛇床子 黄鱼骨捣丸每服五钱
诒按:此证当以脾土为主。但与温养下元, 尚非洁源清流之道。
又按:此与相火下注者不同,故用药如是。
邓评:老年体丰,温药以通补,尚合题旨。
菟丝子、韭子、茴香,为升阳之味。骨字或是胶字之误。蒺藜即是沙苑子。
孙评:因水谷酿湿,故柳云宜以脾土为主。然形丰者必肥白而非花黑也。
相火下注者用封髓法。
烦劳四十余天,心阳自亢,肾水暗伤,阳坠入阴,故溲数便血,不觉管窒痛痹,实与淋证不同。其中虽不无湿热,而寝食安然。不必渗泄利湿,宜宁心阳`益肾阴,宣通肾气以和之。
熟地炭 人参 霍石斛 丹皮 泽泻 茯苓 远志 柏子仁 湖莲肉
诒按:此治本之方,由其论病亲切,故立方自稳。
邓评:随其因,就其证,合推其源,自无遁情。方内如细生地、元武板,尚可参入。
孙评:宁心阳,熟地宜易生地。
16. 泄 泻 门
恼怒伤中,湿热乘之,脾气不运,水谷并趋大肠,而为泄;腹中微疼,脉窒不和,治在中焦。
藿梗 川朴 神曲 泽泻 茯苓 陈皮 扁豆 木瓜
诒按:此方妙在木瓜一味,兼能疏肝。须知此意,乃识立方选药之妙。
又按:案中脉窒句,不甚明了。
邓评:方实轻灵可喜。
脉窒即是涩滞之意。但何不竟云脉涩为直捷了当!
17.痢 疾 门
暑湿外侵经络则为疟,内动肠藏则为痢,而所恃以攘外安内者,则在胃气。故宜和补之法,勿用攻削之剂,恐邪气乘虚,尽入于里也。
诒按:案语殊妙,惜此方之佚也。
邓评:疟痢并作,宜和养胃气,为至要之言。拟升阳益胃汤以补其缺。
孙评:根本深谭,入理妙论。
喻西昌用人参败毒散,正因此也。
18.大 便 门
气郁不行,津枯不泽,饮食少,大便难,形瘦脉涩。未可概与通下。宜以养液顺气之剂治之。
生地 当归 桃仁 红花 枳壳 麻仁 甘草 杏仁
诒按:此气阻液枯之证,拟加鲜首乌。
邓评:仲景虽有脉涩可下之例,究属涩不宜下者罕见也。此方宗通凿汤而交通之,却胜于原方,以其流利不滞也。
孙评:鲜首乌或鲜苁蓉,均是养液润下妙品。
大便闭结,水液旁流,便通则液止矣。
大承气汤加甘草
诒按;据吴鞠通之论,用调胃承气法为稳。
邓评:加甘草以缓之极妙。
孙评:此证必大腹硬满,按之或痛;若不硬满者,即无燥矢闭结,不可用承气。
再诊:前方加当归 白芍
邓评:想其营分亦伤,故加归、芍以养之。
三诊:改用制军加浔桂厚朴
邓评:三诊想因旁流挟湿,非温不化。
下血后,大便燥闭不爽,继而自利,白滑胶粘,日数十行,形衰脉沉。必因久伏水谷之湿。府病宜通,以温下法。
生茅术 制军 熟附子 厚朴
诒按:自利胶滑,有因燥矢不行,气迫于肠,而脂膏自下者。当专行燥矢,兼养肠液,未可概以湿论也。
邓评:苟系燥矢而利胶粘,其粪仍燥结。据继而自利白滑胶粘,当有湿积。方极周到。
孙评:此又是一格,学者务宜细考虚实,病而腹满痛者,亦可参用此法,以下寒湿之积,利出白滑胶粘为验。
脾约者,津液约束不行,不饥不大便。备尝诸药,中气大困。仿古人以食治之法。
黑芝麻 杜苏子 二味煎浓汁如饴,服三五日,即服人乳一杯,炖温入姜汁二匙。
诒按:此无法之法也。良工心苦矣。
邓评:中气既已大困,似宜醒运中枢以致开阔,如归芍六君与枳术丸之类,二法均可取用。
孙注:华用康先生遇一伏暑后不饥不食,大便燥闭,如是者半年余矣。用鲜苁蓉二两,漂淡,合五仁汤、梨汁等而愈者,想系初起过投苦燥,脾阳愈旺而胃阴益伤,故用叶氏养胃阴之法,与此正同。
便血,不独责虚,亦当责湿,所以滋补无功,而疏利获益也。兹足痿无力,其湿不但在脾,又及肾矣。当作脾肾湿热成痹治之。
萆薢 薏仁 白术 石斛 牛膝 生姜
诒按:案语明确,方亦简当。
邓评:便血责湿,当亦恒见,诚阅历有得之言。如但在脾,立法犹易,并及于肾,则较难秉笔也。兹就足痿无力,尚未可断定及肾。立方固甚简当,拟去生姜,增炮姜、砂仁、归身;如果已及于肾,黑地黄丸亦可用也。
孙评:便血属虚者,黄土汤、归脾汤是正法也。此因滋补无功而立此方。但《金匮》有远血、近血之分,徐氏又有痔血宜清之说,不可不考。
泻痢便血,五年不愈,色黄心悸,肢体无力。此病始于脾阳不振,继而脾阴亦伤。治当阴阳两顾为佳。
人参 白术 附子 炙草 熟地 阿胶 伏龙肝 黄芩
诒按:此理中合黄土汤法也。方案俱切实不肤。
邓评:用古合度,此即黄土汤加入参也。有一种虚黄病,阴阳两伤,而小便时清时黄者,极可借用此法,盖此病亦类虚黄。
鼻痒心辣,大便下血,形瘦,脉小而数,已经数年。
黄芩 阿胶 白芍 炙草
诒按:此阴虚而有伏热之证,方特精简。
邓评:此方系黄芩汤加阿胶。用古能化,有得心应手之趣。
孙评:心辣,是热伏于营见证。
19.外 疡 门
肝经液聚气凝,为项间痰核。病虽在外,其本在内。切不可攻,攻之则愈甚矣。
首乌 象贝 白芍 牛膝 甘草 牡蛎粉 归身 生地 丹皮
诒按:议论平和,立方清稳。牡蛎粉一味,可以化痰消坚。
邓评:虚体患此,诚不可攻。斯法极王道精当,学者宜取法焉。
疡证以能食为要。兹先和养胃气。
石斛 茯苓 益智仁 谷芽 木瓜 广皮
诒按:案语片言居要,惟用药嫌少力量。
邓评:柳师所评极是。
脉虚细数,阴不足也。鼠漏未愈,热在大肠。
六味丸加杞子 天冬 龟板 黄柏 知母 五昧子
诒按:此肛门漏也,名为鼠漏,未知所本。脉证已属损象, 故以滋补肝肾为主。
邓评:方颇切实,专治虚在阴者宜之。
大都因俗名偷粪鼠成漏,故名鼠漏。
孙注:肛门痈俗名偷粪鼠,故云鼠漏也。
20. 妇 人 门
脾虚生湿,气为之滞,血为之不守。此与血热经多者不同。
白术 泽泻 白芍 广皮 炙草 茯苓 牛角腮灰 川芎
诒按:认证既的,药亦丝丝入筘。
邓评:此与归脾汤题旨似同而异者。
腹满、足肿、泄泻。此属胎水,得之脾虚有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