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崖医径


  秘传宁口散(治牙疼牙疳。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等证。)

  青黛(二钱) 硼砂(一钱) 孩儿茶 薄荷叶(各五分) 片脑(二分)

  上为细末。以笔尖醮药点患处咽疼用芦管吹入。一方加蒲黄朴硝生甘草各等分。片脑少许。

  治口内诸病。

  秘传愈刚散(治风虫牙疼)

  白芷 光乌 威灵仙 真川椒(等分)

  上为细末。擦疼处立已。须先用防风。荆芥。芫花。苍耳子。白蒺藜。真川椒。小麦各等分。

  水二盏煎。去滓含漱疼处。再擦尤捷。

  秘传加味凉膈散(治胃有实热齿疼者。方见卷上散类。)

  本方用大黄酒蒸为君。加知母石膏升麻为佐。水煎徐服。

  秘传神应散(治牙疳神效。)

  虾蟆(一只小者背绿眼光者是用) 明矾(二钱) 小红枣(二枚去核)

  上共捣成膏作一丸。火 存性。为细末。笔尖蘸药点患处。

  秘传乌须万应散(擦牙自坚。须自黑。其它亦自得也。)

  用没石子(四钱) 破故纸 细辛 熟地黄(酒洗各一两半) 青盐 地骨皮(二两)

  上为末。每用一钱。空心擦牙咽下。

  血证(三十)

  血证者。脉多芤而微细者可治。芤而滑大者难治。其证大概有二。有血热郁血溢。有气郁血溢。然见血。又有上中下三部之分。衄唾呕吐为上部。皆火载血上错经妄行。血结胸中为中部。

  膀胱蓄血及溺血为下部。其间不出风热壅遏。忧思郁结而然。是以从肺而上溢于鼻者曰衄血。

  从胃而上溢于口者曰呕血。夫所谓咯。血唾血者。出于肾也。咳血嗽血者。出于肺也。

  又有痰带血丝出者。或从肾或从肺来也。其血出于小便者曰溺血。曰血淋。出于大便者曰肠风痔血。治法当求其本。

  秘传加减八味汤(治衄唾呕吐血。)

  当归 生地黄 赤芍药 阿胶珠 牡丹皮 黄连 黄芩 山栀 人参 甘草 犀角 京墨上细切。用水二盏。茆根一握捣烂。枣二枚煎。去滓磨京墨犀角调服。若痰中带血者加知母。

  若血疙瘩者。加红花桃仁炒干姜。若凡人暴吐紫血一二碗。无事。吐出为佳。与前药治之。若后见脉大身热。必难治矣。

  秘传加减芩连四物汤(治大小便血。)

  黄芩 黄连 当归 生地黄 白芍药 山栀 陈皮 白朮 人参 甘草上细切。用水二盏。生姜三片。枣一枚。煎一盏。去滓温服。若溺血者。加黄柏。知母。滑石。

  若下血及肠风脏毒者。加黄柏。子芩。槐角。阿胶。防风。荆芥。

  秘传发灰丸(治溺血。)

  头发(不拘多少。烧灰存性。用壮年无病者佳。)

  上为细末。别用新采侧柏叶捣汁。调糯米粉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白滚汤下。或煎四物汤送下。

  秘传竹叶灰丸(治下血。)

  竹叶(不拘多少烧灰存性)

  上为细末。用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清米饮汤送下。一方以鹅卵壳为末。米饮汤下一匙。一方以干柿饼烧存性为末。用清米饮汤调下二三钱立已。

  灸法治下血无度。灸脊中对脐一穴。永不再发。

  秘传治肠风下血丸干柿饼(烧灰存性) 酒瓶箬(包酒过二三年者。烧灰存性) 乌梅肉(烧灰存性各二两净)

  百药煎(一两如无以五倍子炙焦黄色代之) 槐花(炒焦黑) 枳壳(麦麸炒黄色) 槟榔(各半两)

  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醋汤下。

  汗证(三十一)

  汗证者。有二本之殊。其自汗者。无时而 然出。动则为甚。属阳虚。胃气之所司也。治宜补阳调卫为当。其盗汗者。寐中而通身如浴。觉来方知。属阴虚。荣血之所主也。治宜补阴降火为要。医者宜详辨而推治之。

  秘传加味四君子汤(治自汗者)

  人参 白朮 茯苓 甘草 川归 生地黄 黄柏 黄连 黄 桂枝(少许) 大枣(一枚)

  上细切。用浮小麦一撮。水二盏。煎一盏。去滓服。

  秘传加味四物汤(治盗汗。)

  当归 川芎 熟地黄 生地黄白芍药 人参 白朮 黄 黄柏 知母上细切。用浮小麦一撮。枣一枚。水二盏。煎一盏。去滓服。

  心跳惊悸(三十二)

  心跳者属血少。如鱼无水也。治宜补血心惊者。心下悸动有水饮。如人将捉捕也。

  秘传加味四物汤(治心跳)

  当归 川芎 熟地黄 远志 白芍药 人参 甘草 茯神 山栀上细切。用水二盏。煎一盏去滓服。

  秘传加味四物汤(治心惊。)

  当归 川芎 熟地黄 白芍药 白朮 人参 甘草 猪苓 泽泻上细切。用水二盏。煎一盏。去滓服。

  秘传金箔镇心丸(治忧愁思虑伤心。令人惕然心跳动惊悸不安等证。)

  川归身(酒洗) 生地黄(酒洗) 远志(去心) 茯神(各五钱) 石菖蒲(九节者用)

  黄连(各二钱五分) 牛黄(一钱另研) 辰砂(二钱另研) 金箔(十五片)

  上以前六味研细。入牛黄辰砂二味末子。猪心血丸。如黍米大。金箔为衣。每服五十丸。煎猪心汤送下。

  消渴(三十三)

  消渴者。多因快欲恣情。服食丹石。耽酗醇酒。甘嗜炙爆。遂使相火燔炽。真水耗竭而成。

  是故患者心脉多浮。肾脉多弱。治法当以泻火。润燥。清心滋肾为先。须分上中下三焦为治。若热在上焦。舌赤唇红。烦躁引饮。若热蓄中焦。消谷易饥。引饮倍常。大便硬。小便数。若热伏下焦。阴强失精。精竭引水。小便如膏是也。

  秘传黄连地黄汤黄连 生地黄 天花粉 五味子 川归 人参 干葛 白茯苓 麦门冬 甘草上细切。加生姜一片。枣二枚。竹叶十片。用水二盏。煎去滓温服。若上焦渴者。加桔梗。

  山栀。若中焦渴者加黄芩。若头眩渴不止者加石膏。若下焦渴者。加黄柏。知母。若作丸剂。加薄荷炼蜜为丸。如弹子大噙化咽下。

  便浊遗精(三十四)

  便浊遗精者。皆由思虑过伤。色欲不节。心肾虚劳。水火不交之所致。治法。当以清心肾为先。

  补阴降火为要。其因梦与鬼交而泄。谓之梦遗。若不因梦交。或随溲溺而出。谓之精滑。

  秘传补阴汤(治便浊遗精并女人白带。)

  黄柏 知母 当归 熟地黄 人参 白朮 白芍药 山栀仁 黄 莲肉 陈皮 白茯苓上细切。用水二盏。生姜一片。枣二枚。煎一盏。去滓服。若作丸剂。加樗根白皮为细末。

  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淡盐汤送下。

  淋闭(三十五)

  淋者其名有五。本属于热。经云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故清阳不升。则浊阴不降。而成淋闭之患矣。先儒以滴水器上下窍譬之甚当。盖淋者欲通不通。不通忽通者。是宜除其热。泄其闭塞。清肃肺金。以滋膀胱肾水之下元。此治淋之正法也。

  秘传通塞散(治小便淋闭。茎中作痛。)

  石苇(去毛) 滑石 瞿麦 蓄 冬葵子 木通 王不留行 地肤草(各等分)

  上研为细末。每服三钱。滚白汤调送下。

  清心莲子饮(治上盛下虚。烦渴。小便赤涩成淋。)

  黄 石莲肉 白茯苓人参 黄芩 甘草(炙) 地骨皮 麦门冬 车前子上细切。用水二盏。煎一盏。去滓服。若发热。加柴胡。薄荷。

  导赤散(治小便淋闭赤涩。)

  六一散(治小便淋闭赤涩不通。)

  五淋散(治小便热痛如沃汤。并见卷上散类。)

  秘传木通汤(治孕妇转胞并男子小便不通。)

  冬葵子(半两) 山栀仁(半两炒研) 木通(三钱) 滑石(半两研)

  上细切作一服。用水一盏半。煎八分温服。外以冬葵子。滑石。栀子为末。田螺肉和捣成膏。

  或用生葱汁。调贴脐中立通。

  秘传治血淋方侧柏叶 藕节 车前草(各等分)

  上以三味同捣。取自然汁调六一散三钱服之。

  秘传发灰丸(治溺血。方见血证类。)

  秘结(三十六)

  秘结者。或因房劳过度。饮食失节。恣饮酒浆。过食辛热。其间种种不同。固难一类而推。

  慎勿以巴豆牵牛等峻剂攻下。虽暂通快。必致再结愈甚。治者须知西北人以开结为主。东南人以润燥为要。姑撮其略。以俟详究。

  加减润肠丸木香导滞丸备急大黄丸(见内伤类。)

  蜜导法用蜜一合。微火炼。不住手搅。勿令焦。滴水成珠为度。下皂角末。再搅。捻作锐子。如小指大。

  约入谷道即通。

  吹油法用香油令侍婢口含。以小竹筒一个。套入肛门。以油吹入肛内。须臾即通。(一方以牙皂荚为末。投炭火上。置桶中。令患者坐熏入肛内即通。)

  黄疽(三十七)

  黄疽者。皆因湿热郁积于脾胃之中。其症有五。丹溪云不必分五。同是湿热。湿在上宜发汗。

  湿在下宜利小便。或二法并用。使上下厘清其湿。学人详之。

  引方茵陈四苓散(治诸疸。)

  茵陈 茯苓 泽泻 猪苓 白朮(各等分)

  上细切。用水二盏。灯芯一团。煎一盏。去滓不拘时服。

  秘传褪金丸(治黄肿绝妙之剂。须煎胃苓汤送下。)

  苍朮(米泔水浸) 白朮(各二两半) 甘草(炙半两) 浓朴(姜汁炒一两) 陈皮(去白)

  神曲(炒黄色) 麦 曲(炒各两半) 针砂(醋炒红色) 香附(童便浸各六两)

  若有块加三棱醋煮。莪朮醋煮各两半。

  上为细末。用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生姜盐汤送下。忌鱼腥湿面生冷水果等物。

  秘传茵陈散(治黄胆通用。)

  大田螺(一个连壳) 山栀子(七个研) 菲菜根(七个) 茵陈(真者一大撮)

  上共捣烂。以滚白酒大盏投之。搅匀。去滓顿服。其黄立退。

  秘传灸法取至阳穴灸之妙。(至阳穴在脊中第七椎节下。)

  痔漏(三十八)

  痔漏者。皆肠胃蕴热而成。丹溪云专以凉血为主。其理治本固当。常见人服凉血内剂。未获全效。切不宜用腐肉药取痔。多致殒命。今得试验一法。具列于后。

  秘传隔矾灸法(治痔漏神效。此方购费珍价。)

  皂矾(一斤。用新瓦一片。两头用泥作一 。再用香油刷。瓦上焙干。再着皂矾放在瓦上。

  微火 枯。去砂研末。) 穿山甲(一钱入紫罐内。 存性。取出研末。) 小鳖子(如前法去壳。

  火二钱五分。净研末。) 乳香 没药(各一钱五分。研末临灸时加入)

  上件共和匀一处。以冷水调。量疮大小。作饼子贴疮上。用艾炷灸三四壮。灸毕。就用熏洗药。先熏后洗。每日六度。三五日如前法灸妙。以瘥为节。

  秘传熏洗方(煎法灸毕。以此方熏洗。此方购费珍价。)

  皂矾(制法如前为末约手规二把) 知母(四两焙干为末取一两净)

  贝母(四两为末取一两净) 葱(七茎)

  上件先将葱用水煎三四沸。倾入瓶内。再入前药。令患者坐于瓶口熏之。待水温。倾一半。

  洗疮处。留一半。俟再灸复热熏洗。以瘥为度。

  秘传涤风散(治痔漏及一切疯证。此方购费珍价。)

  川乌 草乌(并火炮去皮尖) 苍朮(米泔浸各四两) 人参 白茯苓(各二钱)

  两头尖(二钱) 僵蚕(七钱用纸隔炒) 甘草(炙三两) 白花蛇(酒浸三日弃酒火炙去皮骨用)

  石斛(酒浸各一两) 川芎 白芷 细辛 当归(酒洗) 防风 麻黄 荆芥 全蝎(新瓦上焙干)

  何首乌(米泔水浸忌铁) 天麻 本(各五钱)

  上为细末。每服三分或五分。临卧酒调服下。辄服同前。若不用酒者。茶清调服。忌多饮酒。

  并一切热物。

  秘传熏洗方(治痔漏神效。)

  黄连 黄柏 苍朮 荆芥 枳壳 防风 苦参 玄明粉(各等分)

  上细切。加过冬藤一握。水四五碗煎。至桶中。先熏后洗。

  疮疡(三十九)

  疮疡者。有在表在里之不同。在表者其脉浮洪 肿。在外治法。当先内托。使邪毒外散。如千金托里散。败毒散之类是也。在里者其脉沉实。发热烦躁。当先内疏。如栝蒌散。连翘散。内疏黄连汤之类是也。若外无 恶之气。内已脏腑宣通。

  此为内外之中。当和其荣卫。如十宣散。复煎散之类是也。

  秘传一捷法。治发背。痈疽。疔肿。瘰 。便毒等疮。初起十日内。 赤肿痛宜发散。先服羌活保生汤。外用围药解和散。次服一味妙济饮。或荣卫返魂汤。如虚弱人。宜复煎散。当自消退。如日久将脓者。服妙剂饮不消。服真人活命汤入散毒散和服之。追脓从大便出。如脓已成将溃者。用三棱针刺破。入拔毒药线。次日脓满放出。再换内入。脓尽洗去围药。用千捶膏贴护风拔毒收口。如脏已溃。日久臭腐。未肯收敛者。用除旧布新之法。俗人用刀割去腐肉伤人。

  只用拔毒丹末药津调敷疮口。外用乌金纸黏封。自然腐化矣。须先用川椒汤或浓茶洗净。然后敷药。

  外用围药涂之。再洗如前围敷。待脓尽腐去。方用生肌散外掺。内服十全大补汤。

  秘传羌活保生汤羌活 独活 防风 荆芥 连翘 黄连 白芷 柴胡 木通 陈皮 桔梗 甘草上细切。用水酒各一盏。煎至一盏。去滓。察病上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