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峰说疫


  双解散 (即防风通圣散。泄泻,去硝、黄;自汗,去麻黄,加桂枝;涎嗽,加姜制半夏。)

  防风 荆芥 薄荷 麻黄 白术(土炒,泔浸) 川芎(酒洗) 当归(酒洗) 白芍(酒炒)

  连翘(去隔) 山栀(炒) 黄芩 石膏( ) 桔梗 甘草 滑石(末) 芒硝 大黄(生熟酌用)

  《医方集解》之双解散,减去硝、黄,引用生姜、葱煎。(以上四方,专治阳痧。)

  卷之三·杂疫

  鸬瘟

  其症两腮肿胀,憎寒,恶热。外用赤小豆、柏叶,共捣烂,水醋调敷。内服,薄荷浓煎汤,服之。

  卷之三·杂疫

  龙须瘟

  其症喉硬、舌强,并牵耳中。急以针刺喉上,横七针,竖七针。朱砂,不拘多少,研。蜜一匙,入烧酒和匀,灌之。

  卷之三·杂疫

  芋头瘟

  其症昏沉不食。用芋头烧灰存性,研,黄酒送下。

  卷之三·杂疫

  蟹子瘟

  其症喉痛,发热恶心,痛连腮颊,头亦痛,喉旁有疙瘩,四散红丝如蟹爪,压舌针挑之。要挑爪,不可挑顶。每爪上挑一针,令血出,旋以朱砂末搽之,再含咽醋少许即愈。如刺当中顶,即为伤蟹盖,必出脓,不食而危。

  卷之三·杂疫

  版肠瘟

  (刮出紫疙瘩六个,即难治。)

  其症初发如伤寒热病,三四日小腹胀满。不治数日即死。用麻一缕,如指粗。

  先自两肩头刮至手腕,刮出紫疙瘩,针刺破,挤去恶血,又自两大腿跟刮至两足跟,有紫疙瘩刺破,去恶血,(俱男先左,女先右。)又自咽窝刮至脐下,刺法如前,实时汗愈。

  卷之三·杂疫

  胁痛瘟

  (一名结肋瘟,甚恶,不治数日即毙。)

  其症但胁肋痛。萝白切片,蘸烧酒刮痛处,出痧即愈。未愈,用豆油一大盅,铜勺熬三分之一,服之愈。又法,青布包黑矾,蘸烧酒刮痧。又法,烙香油浓饼碗口大,乘热熨痛处,冷即易,可用三四饼,饼弃勿食,忌生冷。

  卷之三·杂疫

  刺蝥瘟痧

  其症壮热、烦闷,遍身痛如蝥刺所伤,俗名蝥刺瘟,以痧治之。林月溪患时疫,壮热,口渴,胸腹迷闷,手摩之如蝥刺伤痛,遍体皆然,因放腿湾痧廿余针,毒血成流,用山甲、天虫、角刺,加活血顺气药,稍饮之而痊。

  卷之三·杂疫

  地葡瘟痧

  暑热时疫,恶毒之气攻于里,则为痰喘,为血瘀。昏迷沉重,不省人事,若元气壮实,内不受邪,不入于里,即散其毒于肌肤血肉之表,为肿为胀。忌饮热汤热酒,刺腿湾痧筋并十指尖出毒血,内服宝花散。(治痧仙剂。)

  郁金(一钱) 细辛(三钱) 降香(三钱) 荆芥(四钱)

  共为细末,清茶调三匙,冷服。

  桃仁红花汤 (治血凝结。)

  桃仁(去皮、尖) 红花 苏木(各一钱) 青皮(八分) 乌药(四分) 独活(六分)

  白蒺藜(去刺、捣末,一钱二分)

  水煎服。

  紫朴汤 (治痧有食气壅盛者。)

  浓朴(姜汁炒) 山楂 葡子(研) 三棱 莪术 枳实(麸炒) 连翘(去隔) 青皮 陈皮 细辛等分,水煎,冷服。

  卷之三·杂疫

  手足麻瘟

  其症先少腹痛,作羊毛疔挑之,无血,随作紫疙瘩,手足麻,麻至不知人而死。急令人以足病者手之三关脉上,(男 左手,女 右手。)用力 勿放,直待四肢不麻,病患自觉心头发火,方放之,自愈。若放之早,虽愈后亦缠滞。三关脉即两手寸口诊脉处。

  卷之三·杂疫

  扣颈瘟

  此症仕宦幕友不可不知,倘遇患此死者,而顾执言为人所逼勒可乎?可补《洗冤录》一则。

  闻之老医臧枚吉云:余髫时闻先祖言,凡人无故自缢者,为扣颈瘟。伊芳时未解详问,及后遍阅方书,并无此说。辛巳年一人来言:其乡有一妇人,平日家道充裕,子女成立,夫妇和偕,忽一日无故自缢几死,救之始免。询之毫无所为,惟日郁郁不乐,藏绳袖中,无人处即自缢。罗守月余,饮食言动如常,述此求治。余因忆少时所闻,细绎其或者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不结于胁下,而结于手足厥阴,及手太阴之三脏合病者。《内经》曰: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今病则忧戚,可知刺疟论曰:厥阴之疟,意恐惧,腹中悒悒。又,肝疟者,善太息,其状若死。又,肺疟者,善惊,如有所见。疟如此,疫可类推。因处一方,用香附、郁金、雄黄为九气汤,开膻中之郁,再加二陈以开膈中之痰,更加羌活、细辛温肝逐风,鬼箭羽、丹参、赤小豆,以通心包兼泄火邪,生姜煎服。服后竟头痛,发热,身痛,瘟疫症悉具,自出其袖中之绳云:谁纳我乎?告以自缢,茫不记忆。寝疾七日,又服发汗药而解。始知此症亦系疫疠或百合病之类乎。

  按:既云疫疠之疾,何不投火、赴水、刎颈,而必欲自缢乎?意或太阴邪气传厥阴,而风木太过者,故不思金、火、水,而独喜木也。缘肺金藏魄,肝木藏魂,脾土藏意智,而心君藏神,为一身之主。包络实为臣使,代心君行令,而主喜乐,今手厥阴包络先病,臣使失其喜乐之职,以扰心君之神明,君火不生土,传足太阴脾而意智不清,土不生金,因传手太阴肺而悲忧,金不平木,因传足厥阴肝而郁怒,肺金承所不胜,而木寡于畏,故风木太过。且肝之魂挟肺之魄,不安其舍,出而为祟,故喜木而自缢也。非有祟凭之,乃魂、魄、意智作疠也。或苏合丸、牛黄清心丸,当亦可用,惜未诊其脉色何如也。此症原名扣颈伤寒,然与寒疾太无涉,故改名瘟疫,而名实俱当也。

  卷之三·杂疫

  野狼掐翻

  (有两种。)

  其初喉痛,旋气不通,杀人甚速。对直虎耳尖,照耳叶边用瓷锋刺出血即愈。(徐乐然传。)

  又一种,心中不安,旋不能言,牙关紧闭,不醒人事,身冷,出凉汗,以手试其两颊下有斜出一硬物碍手便是。竹箸摇开口,入指探喉,两旁有物如麦大,有单有双。并掐破出血,初病血鲜,久病血紫立愈。指顶先用盐擦。

  卷之三·杂疫

  蚰蜒翻

  (小儿多患此。)

  两目红肿,鼻流涕,日夜啼号。以针密刺太阳穴,(两眉尖后。)如指甲大一块,立愈。刺后以芋头捣烂,敷印堂至山根。

  卷之三·杂疫

  椅子翻

  不语不食,形如呆痴。用椅子圈手拿处削下木片,煎服愈。

  卷之三·杂疫

  扁担翻

  发即两肋撑胀难忍。用扁担肩挑处削下木片,煎服愈。

  卷之三·杂疫

  王瓜翻

  两胁形如王瓜,胀痛。用针自咽喉挑起,从上而下密挑至脐上,横挑两肋,挑至腰脊骨而止,随挑随愈。初挑无血,渐挑即有血,挑至腰脊对头即愈,不然再发不救。(马道人传。)

  卷之三·杂疫

  白眼翻

  其症唯翻白眼。顶门灸三艾,如不愈再灸三艾,即愈。

  卷之三·杂疫

  绕脐翻

  (一名痧,莒父岳廷臣传。)

  其症先绕脐痛,渐痛至满腹,旋气塞胸胁,两肋胀满,冲咽喉,气不通,不省人事,不急治即死。先以针挑两耳尖,次挑结喉下咽窝两骨尖,次挑背后肩胛骨下两骨尖,并令出血立愈。

  卷之三·杂疫

  疙瘩翻

  其症先寒后热,浑身发疙瘩赤紫黑色,渐至大,恶寒发热,不治即死,宜参连散。

  参连散人参 黄连(共为细末,等分) 麝香 冰片(各少许)

  四味再共研,黄酒调服。外以透骨草、黄龙尾,(俗名黄连一草。)煎水洗之。

  松峰日:一名紫疙瘩,与前疙瘩瘟症治迥异。

  卷之三·杂疫

  麻雀挣

  其症胸背肿痛,小腹胀满,见食即呕,心中跳跃,挑两大腿腋,见血即愈。

  卷之三·杂疫

  鸦子挣

  其症眼肿,浑身青紫,两胁攻心,句似有落字。大小便不通。男挑龟头,女挑鸡冠,(阴户之心。)出血即愈。

  卷之三·杂疫

  乌沙挣

  其症两胁胀,胃口痛甚。随将病者手腕赶捻,视有紫疙瘩者,即此症也。治用大针将手腕重刺一针,起针时若见紫血喷出,痧胀随消,忌冷、白饭、绿豆。

  卷之三·杂疫

  黄鹰挣

  其症肚腹搅痛,翻上翻下。治法从胳膊上赶下内中气血,用带子将两手腕扎住,各指稍抱甲肉上当中刺一针,捻出恶血即愈。

  卷之三·杂疫

  羊毛挣

  (一法,用青布蘸烧酒遍身擦,黄蒿水薰洗亦可汗。又法,用手推背上二筋,撮起掐紧时许。)

  其症发热无汗,心内发烧,口干呕吐,前后心毛孔周遭高阜,(句疑有错误字。)紫色三四处,即此症也。治用针挑前后心,挑患处,将羊毛剔净,蒙被出汗即愈。如不应,再用砂糖少许,生姜三片,武夷茶一撮,同煎服。忌腥冷月余,无不效。

  卷之三·杂疫

  鹁鸽挣

  其症浑身发烧,解里衣体热不可当,心口一块滚上滚下,挑肚脐并两乳即愈。

  卷之三·杂疫

  乌鸦挣

  (狗挣同此治法。)

  其症头痛,头沉,头扬,恶心,眼黑发搐,指甲先青,然后遍体皆青,上吐下泻,不能言,小腹痛,甚至无脉,身凉,如不急治,倾刻殒命。牙关如闭,速用箸摇开口,令病患卷舌视之,根下如有青红紫泡,急用针刺泡见血,用雄黄末点之,滚水和雄黄末饮之,或炮药点之亦好,被盖头出汗即愈,忌风三日。

  卷之三·杂疫

  兔儿挣

  其症直走旷野,趋跳不宁。急用凉水和炮药灌之,只许走治,不许坐治。或有用湿土埋其头,使闻土气即愈者。

  卷之三·杂疫

  长蛇挣

  其症腹痛打滚。先挑肚腹三针,次头顶一针,脚心三针即愈。

  卷之三·杂疫

  缠丝挣

  其症腹胀痛,头痛,心翻,(一作烦。)前后心或有紫黄眼子,针破以醋擦之。如遍体麻木,无此痕者亦是此症。将胳膊腕、腿腕青筋针出紫血,用炒盐调滚水灌之即愈。水入姜三片亦可。

  卷之三·杂疫

  哑叭挣

  其症不能言。用鞋底蘸凉水打头顶门。如孕妇患此,将顶门发分开、以手蘸凉水轻轻拍之即愈。

  卷之三·杂疫

  母猪挣

  其症以头拱地,打滚。先针舌根,次将两手除大指不针,其余八指,将包甲薄肉每刺一针,捻出恶血,再用猪槽水洗手腕即愈。

  卷之三·杂疫

  老鼠挣

  其症唇黑紫肿,咽喉肿痛,或胸膈膨胀。挑眉须角,(须疑作鬓。)见血即愈。或再挑两肩中心。(句疑有错误。)

  卷之三·杂疫

  虾蟆挣

  其症腹胀满或疼痛。将肚脐周遭挑之,又挑小腹三四针即愈。

  卷之三·杂疫

  海青挣

  其症头痛, 头打滚。用带子扎住头,然后将眉际、眼根、咽窝、顶心各处挑之即愈。忌风三日。(眼根即大眼角。)

  卷之三·杂疫

  眠羊挣

  其症似睡,眉眼不开,转身疼痛发胀,喝气疼痛。治法挑尾巴骨根出血即愈。

  卷之三·杂疫

  野雀挣

  其症浑身发红,或前后心有红黑紫眼,头痛,胁胀。挑腋下六针,发一针而愈。(发字上下疑有落字。)用苋菜种煮水洗浴甚良。

  卷之三·杂疫

  狐狸挣

  其症头痛,或干哕发呕,不思饮食,头仰,浑身出汗,张口乱呼,谵语。用针挑咽窝、并前后心则愈。

  卷之三·杂疫

  猿猴挣

  其症坐卧不宁,心窝胀满,口舌发青,指甲青,小腹疼。挑阴囊线即愈。

  卷之三·杂疫

  莽牛挣

  其症肚胁胀痛,心痛。翻起唇来挑里边,挑唇上牙花即愈。

  卷之三·杂疫

  鹰嘴挣

  其症肚胀疼,头晕,眼黑,心内胀。用白矾水灌之,再挑后心及耳稍即愈。(又方,胡椒七粒,生姜七片,陈麦糠一撮,同研烂酒煎,去渣,调四钱服。)

  松峰按:诸挣挑刺,随即将恶血捻出为妙。有病深重者,挑刺无血,必用手极力捻之,见血即愈。诸挣遇有口噤不开者,用乌梅揩擦牙龈,涎出即开。盖酸先入筋,木能克土,使牙关酸软则开矣。若用铁器等搅之,恐伤其齿。

  上诸挣症治,余得之岱宗石壁间,录而藏诸箧笥,遇患是疾者,如法施治,历有奇效。后余游秦晋于太行道中,亦见粘一纸于壁前,所见者大同小异,俱变挣为翻,盖因其方言各异耳,而症治则无殊也。因取而对较增订之,以广为流布,至其命名亦各有义意,甚毋以其涉俗而忽之。松峰再志。

  卷之三·杂疫

  赤膈类伤寒

  (松峰曰:是皆疫症,实非伤寒也。)

  凡胸膈赤肿疼痛,头痛身痛,发热恶寒,名赤膈伤寒,宜荆防败毒散(见捻颈瘟)。加蒌仁(去油)、黄连、黄芩、紫金皮、元参、赤芍、升麻、白芷。如症有表复有里而胸膈赤肿疼痛者,双解散(见绞肠瘟。)加蒌仁、黄连、紫金皮。如表症已退,大便燥实,胸膈肿痛者,凉膈解毒加蒌仁、枳壳、桔梗、紫金皮、赤芍。又宜棱针刺肿处出血。如半表半里,胸膈肿痛者,小柴胡汤加桔梗、蒌仁、紫金皮、赤芍。

  凉膈散连翘(去隔) 大黄(酒浸) 甘草 栀子(炒黑) 黄芩(酒炒) 薄荷加竹叶,生蜜煎。

  卷之三·杂疫

  黄耳类伤寒

  凡耳中策策痛者,是风入肾经也。久则变恶寒发热,脊强背直如痉之状,曰黄耳伤寒。宜小续命汤加僵蚕(泡焙)、天麻(酒焙)、羌、独,次用荆防败毒散加细辛、白芷、蝉蜕(去足翅)、黄芩、赤芍、紫金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