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杂病源流犀烛
杂病源流犀烛
附录毒风论 (起兞鹙弟妇患毒风一载有馀,医药罔效,商所以治之者,故为论其源流,并酌方剂)。 论曰:遍考方书,疯癣疠癞,天泡杨梅棉花等疮,总皆有毒,不但杨梅为毒疮已也。其独称杨梅为毒疮,一切疯癣等不加以毒之名者,亦世人传习之故耳。一切疯癣等所受之毒,或感天地诊戾之气,或感山溪郁遏之气,或感蛇虺蛊厉之气。此等气由风飘荡,壮盛人触之不侵,虚弱人触之即受。而所受之处,何经虚,即何经受之。当时不觉,积久郁於经络,沦及筋骨,侵及肌肉,则为一切疯癣等恙。发时又各因所发之经,各有见症处。且不特天地山溪蛇虺有毒也,即寻常风寒暑湿之气,人受之久,亦郁为毒,故有风毒、寒毒、暑毒、湿毒之名。受之轻者,不过疥疮等类,受之重者,即为一切疯癣等恙,无足怪也。更不特风寒暑湿有毒也,即如药饵中草根树皮,及一切饮食之物,亦皆有毒,故又有药毒、食毒之名。人有病,偶服药,用之的当,病即当之,虽毒而人不受害。若用违其性,即病不能去,而毒反留於身中,久必发现为一切疯癣等恙。饮食不能节省,不能顾忌亦然。此一切疯癣等恙为必有毒,无足疑,更无足怪也,不知者每因传习杨梅为毒疮一语,专以毒之一字归於杨梅,其他疯癣等皆不敢以毒字加之,一若提起毒字,即如生杨梅疮者,故在医家必讳而传会之,在病家必违而隐瞒之,在旁人闻毒之一字,亦且惊且怪,以为何来此恙,总皆不明之故也。夫杨梅毒,有由感受者,有由传染者。一切疯癣等恙亦能传染人,若非有毒,何由传染乎。且非有毒,何至筋骨胀急肌肉疼痛乎。胀急疼痛,既皆为毒,宁有可不去之者乎。然而去之未易矣,其胀於筋骨者,匪朝伊夕,欲去之,非使筋骨一清不可。疼痛於筋骨者,匪朝伊夕,欲去之,非使肌肉一松不可。清之松之,计惟有泻之一法。虽然,泻又难言之,千金子乎?巴豆霜乎?恐泻之不胜,血气愈耗,精神愈败也。且用此等泻,只可暂时,不可久行。暂时之泻,毒之郁於经络。沦及筋骨侵及肌肉者,断不能一时尽去,既不能一时尽去,亦徒耗其血气,徒败其精神。虽因一泻,毒亦稍去,而馀毒仍郁经络也,仍沦筋骨也,仍侵肌肉也。且稍去之时,筋骨之胀急亦暂缓,肌肉之疼痛亦暂止,迨又久焉,郁於经络者必更甚,沦於筋骨者必更甚,侵於肌肉者必更甚,何也?以未泻之前,血气还充,精神还实,所谓郁经络,沦筋骨,侵肌肉者,犹有血气精神以御之,其为毒犹可言。既泻之後,血气耗,精神败,所谓郁经络,沦筋骨,侵内肉者,更无血气精神以当之。毒之浸灌横决,恐非言语可罄也。虽然,暂泻尚不可,可久泻乎?夫久泻诚不可也。计惟有泻而不泻之一法,庶得血气弗耗也,庶得精神弗败也。血气弗耗,精神弗败,虽泻无伤也。虽久泻无伤也,何也?泻而不泻也。且泻则可使毒去,久泻则可使毒尽去,毒去而病自痊矣。既不耗血气,既不败精神,毒去病痊,而身可安矣。况乎泻而不泻之时,不但不耗其血气,并须养其血气也,不但不败其精神,并须助其精神也。夫荀於泻之时,反能养其血气,助其精神,亦何畏何疑,而不泻乎?何畏何疑,而不久泻乎?而又非行泻之药,即能养其血气,助其精神也。夫行泻之药何药,曰大黄。行泻而可久用之药何药?曰九制大黄。说大黄为将军,性猛速,九制则将军之性已除,能使经络筋骨肌肉间之积毒逐渐扫除,而又无泄利之患。且大黄虽泻,只行胸以下之积,九制则自胸臆上至巅顶,皆能追而去之,以所制大黄以酒为主,而酒气上升故也。且大黄行泻,有排山倒海之能,用酒九制,则性和缓,不见其排倒,而自觉其消磨。故熟思病情病势,非用泻而不泻,不泻而泻之九制大黄,断必不为央。说以病者之性情,日常多胶执,十馀年来,偏信无识、无能、说鬼话、赚钱财之草头郎中,非挑箭风,即针寒湿,挑之针之之外,又多服草头药,已经十有馀载。前所云,草根树皮皆有毒者,在官料且然,况於山野间采来,本草不载之物,有不毒者乎。在采之者,不计其毒不毒,止欲为赚钱之计,在服之者,亦不问其毒不毒,止欲冀其有益於身,故积久服之,而毒之凝聚不散者,遂发为此症也。此馀历年来,在家庭间亲见情势,而直可断为毒盛者也。此症既由於毒,而发现之初,仅生顶发中,以後渐及遍体,今春病剧,至卧不起,浑身肿痛,四肢不仁,可见毒发以渐,至此已为沉重,非谋所以治之之方,势将为难疗也。春初,脉象右寸关洪数弦大,馀俱涩滞。二月尽以来,独左关洪数,馀皆濡弱。近日愈多烦躁,火性太甚,肝风煽烈,毒气掀腾,更可即脉即症而知之者也。至於疮形或大,或小,或成粒,或成片,其色紫而带黑,其形稍肿而浮,既非若杨梅之掀红湿烂,如鼓钉,如葡萄,如棉花,更非若疠风之溃癞零落,如白雪,如紫云,而又兼似葡萄、紫云等样,则谓之杨梅疮固不可,竟谓之紫云疯亦不可。而古人有毒 成疯之语,说指如此症而言之也。因古人有毒 成疯之号,後世即约之为毒疯二字,此不在麻疯、癞疯等例之内。叁考前贤治法,惟丹溪最善,其要虽分上下,开手总以追取恶物虫积为始,然後随症轻重,因人强弱,而调治之。然犹谆谆致诫曰:此疾虽治难愈,若不绝嗜断欲,皆不免再发,而终於不救。可见此症之不可轻视而治之矣。 因病者谊关骨肉,他人尚且医救,何况一家,故积日夜思维,总必以泻而不泻为主,特制大黄,再酌馀品,成剂以治之。以口舌所及,一时难悉,听者又不能详,故特笔而书之,以付起兞鹙弟。其细审馀言,庶於此病得救,而亦不负吾拯治之心也。所酌前後服方,开附於後。戊子春三月沈金鳌书。治风病诸药要品及方二十四升提发散(升麻川芎 防风葛根羌活 香白芷 柴胡紫苏荆芥前胡独活 北细辛生姜 说@葱白 薄荷甘菊)辛温发散(桂枝麻黄羌活 防风 白芷吴茱萸 乾姜细辛独活 诱芎杜苏子葱白 橘皮清凉发散(薄荷麦冬知母竹叶 甘菊金石斛石膏连翘蝉退 牛蒡子) 三黄丸 热中 黄连 黄柏 大黄 加减白通汤 寒中 附子 乾姜肉桂 人叁 白术 半夏 炙草 草豆蔻此方兼治沉寒痼冷,脐腹冷疼,大便自利,足胫寒而逆。 消风散 疠风 白芷 全蝎 人叁各一两 每末二钱,勿食晚饭,次日空心温酒调下,身上微燥为效。 此方第一日服。 追风散 又 大黄六两,郁金两六钱,皂角刺两半,共为末,初服五钱或六钱,入大风子油一钱半,朴硝少部,温酒一碗调化,五更空心服。直待辰时,又调药酒一碗,入熟蜜少部,勿令患人知先,以水盥漱净,然後服药,必以蜜解口,切不可卧,良久,痛泻数次,以稀粥补之。 此方第二日服。 此药老弱者难治,五十以下者可治。精神壮旺者,十日内三服。谓如初一日服消风散,初二日服追风散,初三日服磨风丸,又如此周而复始。瘦弱者十日内一服。 磨风丸 又 当归 川芎 羌活独活 天麻 细辛 防风 荆芥 威灵仙麻黄 首乌 蔓荆子 牛蒡子 车前子 草 苍耳草各一两 晒乾为末,酒糊丸,温酒下五十丸。 此方第三日服。日二帖,用熏洗、敷糁药。 熏洗药:地骨皮、荆芥、苦叁、细辛各二两,河水煎,用大桶盛浸浴,熏洗通身,出血为度。 敷糁药:寒水石、活矾、硫黄各二两,蛇床子一两,朴硝五钱,共为末,腊猪油调敷。 熏洗敷糁,二能治满身疮烂如神。 换肌散 又 乌蛇 白花蛇 地龙各一两 当归 细辛 白芷 天麻 蔓荆子 威灵仙 荆芥穗 甘菊 苦叁 紫叁沙叁 木贼草 不灰木 炙草 白蒺藜 天冬赤芍 赤箭 首乌 石菖蒲 胡麻子草乌 苍术 木鳖子 川芎各二钱半 每末五钱,温酒调下,酒多为妙。如无紫叁,不灰木亦可。 此方专治大风年深,毛脱鼻塌深重者,如神。 全生虎骨散 偏风 当归两半赤芍 续断 白术 @虎骨各一两 乌蛇肉五钱 每末二钱,食後温酒调下。骨中疼痛加生地一两。 此方专治半身不遂,肌肉乾瘦,名曰偏活。 舒筋保安散 又 木瓜五两 五灵脂 白姜蚕 牛膝 川断 乌药松节 白芍 天麻 威灵仙 黄儀 当归防风 虎骨各一两 以好酒一升,浸瓶中,封口二七日,取药焙乾,为细末,每二钱,以所浸药酒半盏调服。如酒完,以米饮下。此方能治左瘫右痪,筋脉拘挛,走注疼痛。 神圣散 脑风 葛根半生半炒麻黄 细辛 藿香叶各等分 每末二钱,荆芥、薄荷酒下。 太阳丹 又 石膏二两 川芎川乌 白芷 甘草各一两 冰片二钱 炼蜜同面糊丸,每两作十八丸,黄丹为衣,食後,葱茶嚼下二三丸。 脑寒之病,皆因邪攻上焦,令人头痛,昼夜不宁也,惟此药主之。 白术散 漏风 防风二两半 白术两二钱 牡蛎三钱 每末二钱,温水下。 葛花解醒汤 又 葛花 砂仁白豆蔻各五钱 青皮三钱 白术 乾姜 神曲泽泻各二钱 人叁 茯苓 猪苓 陈皮各一钱半 木香五分 每末三钱,白汤下,得微汗则酒病去矣。 加味大补汤 内风 蜜黄儀 人叁 白术 酒当归 茯苓 白芍 熟地各七分 酒牛膝 乌药 酒杜仲 木瓜 防风羌活 独活 苡仁各五分 附子 肉桂 沉香 甘草各三分 姜三 枣二 此方兼治气血大虚,左瘫右痪。 大川芎丸 首风 川芎四两 天麻一两 蜜和,每两作十丸,每丸,细嚼,茶酒任下。 白芷丸 又 白芷不拘多少,梦卜汁浸,晒乾为末,蜜丸,弹子大,每丸,细嚼,茶或荆芥汤下。 此方专治沐浴後眩晕头痛,令人目明。凡暴寒乍暖,神思不清,头目错晕,皆宜服。 清脏汤 肠风 生地一钱 酒当归 黑地榆各八分 黄芩 黄柏 山栀各七分 白芍 黄连 阿胶 侧柏叶各六分 炒槐角 川芎各五分 加减四物汤 又 川芎 当归生地 侧柏叶各一钱 枳壳 荆芥 槐花炙甘草各五分 姜三片 乌梅一个 此方能治肠风,兼治便血。 附子理中汤 又 附子 人叁白术 乾姜 炙草 八仙糕 又 玉屏风散 泄风 白术二钱半黄儀 防风各一钱二分 防风、黄儀实表气,白术燥内湿,故效。 小建中汤 又 白芍五钱 桂枝二钱 炙草二钱 姜五片 枣四枚 煎至过半,去渣,入饴糖一两,煎化服之。芍药味酸,於土中泻木为君。饴糖、甘草之温,补脾养胃为臣,水挟木势,亦来侮土,故或脉弦而腹痛。桂枝辛热,佐白芍以去寒水。姜、枣甘辛温,发散阳气行於经格皮毛为使。建中之名,始於此焉。 此方兼治虚劳,里急腹痛,梦寐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乾口渴。 黄儀建中汤,即本方加黄儀也,治虚劳自汗,及病後热不退。 当归建中汤,即本方加当归一两也,治血虚自汗。 桂枝附子汤,即本方用桂枝五钱,加附子半枚也,治自汗漏不止,每服七钱,姜七、枣二,煎服。 叁苏饮 外感 人叁 苏叶 葛根 半夏 前胡 桔梗 枳壳 陈皮 茯苓甘草 木香 冲和散 又 苍术四钱 荆芥二钱 甘草一钱 此方专治四时感冒风寒。 防风冲和汤 又 羌活 防风各钱半 白术 川芎 白芷 生地 黄芩各一钱 细辛 甘草各五分 姜三片 葱白三个一名加减冲和汤。 此方专治春夏秋感冒风寒,头痛身热,自汗恶寒,脉浮缓。附录沈氏毒风方五 (此皆馀自制方也) 沈氏毒风第一方 始服 九制大黄三钱 姜制川乌六分 炒全蝎三枚去毒蝉退十枚去翅足 皂角刺二分 苦叁一钱白蒺藜炒三钱 川连五分 羌活七分 独活七分加猪胰子一两,服四帖後,再服第二方。 忌食鸡鸭鱼虾,鸡子鸭子,韭 葱蒜,一切生冷腥腻辛辣之物,不忌则服药不效。最切房欲,慎之慎之。 沈氏毒风第二方 次服 九制大黄三钱 全当归酒洗二钱 赤芍三钱 防风钱半羌活七分 蝉退去翅足七枚 荆芥穗钱半 川连三分 犀角四分 黄芩一钱 钱半 木通七分 加猪胰子六钱,服十帖,再服第三方。或八帖或六帖,总视病势之轻减与否可也。 沈氏毒风第三方 又次服 九制大黄一钱 当归钱半 川连二分 羌活五分白蒺藜三钱 防风一钱 生首乌二钱 木香三分 加猪胰子四钱,服十帖。或八帖或六帖,看病势若能减去过半,便服下丸药。 沈氏毒风丸 後服 九制大黄三两 大生地二两 制首乌 白蒺藜 川山甲木瓜全当归 羌活 牛蒡子 胡麻 便香附 威灵仙 钻地风 络石各一两 草皂角刺 天麻 苦叁 赤芍 白芷 丹叁防风 川芎 荆芥 独活 大风子肉 川断地骨皮 秦艽各八钱 茯苓皮 桂枝 陈皮柴胡 蔓荆子 元叁 沙叁 汉防己 木通各七钱 石菖蒲 红花 远志各五钱 川乌草乌 白花蛇各四钱 木香 瓜蒌仁 生郁金各三钱 细辛 白蔻仁各二钱 共制为末,枣肉为丸,空心,米汤下二钱。壮盛人加至三钱。如服一料未全愈,即两料三料亦可。 此方共用药四十九种,取七七之数也。加枣肉为丸,共成五十,又符大衍之数也。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今选四十九药,合丸共五十,则体用兼备,元气浑沦,又得少阳生长之气,以之治病,何患不痊乎。金鳌自志。 又此方不但治毒风,并可治大麻疯须眉俱落者。紫灵疯遍身腐烂者,亦无不效。 沈氏洗风方 常洗 桃枝 柳枝槐枝 忍冬藤 地骨皮 松毛 苦叁 皂荚各一两 皮硝二钱 以河水煎汤,盛桶内熏洗,始则数日一次,至後则半月或二十日一次。将洗时,务必先进饮食,切不可空腹,恐精神虑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