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衍义


  卷十八

  乳柑子

  今人多作橘皮售于人,不可不择也。柑皮不甚苦,橘皮极苦,至熟亦苦。若以皮紧慢分别橘与柑,又缘方宜各不同,亦互有紧慢者。脾肾冷人,食其肉多致脏寒或泄痢。

  卷十八

  橙子皮

  今人只以为果,或取皮合汤待宾,未见入药。宿酒未醒,食之速醒。

  卷十八

  梅实

  食梅则津液泄,水生木也。津液泄,故伤齿。肾属水,外为齿,故也。王叔和曰:膀胱、肾,合为津府。此语虽鄙,然理存焉。熏之为乌梅,曝干藏密器中为白梅。

  卷十八

  枇杷叶

  江东西、湖南北、二川皆有之。以其形如琵琶,故名之。治肺热嗽有功。花白,最先春也。子大如弹丸,四五月熟,色若黄杏,微有毛,肉薄,性亦平,与叶不同。有妇人患肺热久嗽,身如炙,肌瘦,将成肺痨,以枇杷叶、木通、款冬花、紫菀、杏仁、桑白皮各等分,大黄减半,各如常制,治讫,同为末,蜜丸如樱桃大。食后、夜卧各含化一丸,未终剂而愈。

  卷十八

  柿

  有着盖柿,于蒂下别生一重。又牛心柿,如牛之心。蒸饼柿,如今之市买蒸饼。华州有一等朱柿,比诸品中最小,深红色。又一种塔柿,亦大于诸柿。性皆凉,不至大寒,食之引痰,极甘,故如是。去皮,挂大木株上,使风日中自干,食之多动风。火干者味不佳。生则涩,以温水养之,需涩去可食。逮至自然红烂,涩亦自去,干则性平。

  卷十八

  木瓜

  得木之正,故入筋。以铅霜涂之,则失醋味。受金之制,故如是。今人多取西京大木瓜为佳,其味和美。至熟止青白色,入药绝有功。胜、宣州者味淡。此物入肝,故益筋与血。病腰肾脚膝无力,此物不可阙也。

  卷十八

  甘蔗

  今川、广、湖南北、二浙、江东西皆有。自八九月已堪食,收至三四月,方酸坏。石蜜、沙糖、糖霜皆自此出,惟川浙者为胜。

  卷十八

  石蜜

  川浙最佳,其味浓,其他次之。煎炼成,以 象物,达京都。至夏月及久阴雨,多自消化。土人先以竹叶及纸裹,外用锻石埋之,仍不得见风,遂免。今人谓乳糖。其作饼黄白色者,今人又谓之捻糖,易消化,入药至少。

  卷十八

  沙糖

  又次石蜜,蔗汁清,故费煎炼。致紫黑色,治心肺大肠热,兼啖驼马。今医家治暴热,多以此物为先导。小儿多食则损齿,土制水也。及生蚌虫,裸虫,属土故,因甘遂生。

  卷十八

  芋

  所在有之,江浙、二川者,最大而长。京、洛者,差圆小。而惟东西京者佳,他处味不及也。当心出苗者为芋头,四边附芋头而生者为芋子。八九月以后可食,至时掘出,置十数日,却以好土匀埋,至春犹好。生则辛而涎,多食滞气困脾。唐杜甫诗曰“园收芋栗不全贫”者,是此。以梗擦蜂螫处,愈。

  卷十八

  乌芋

  今人谓之荸荠。皮浓、色黑、肉硬白者,谓之猪荸荠。皮薄、泽色淡紫、肉软者,谓之羊荸荠。正二月,人采食之。此二等,药罕用。荒岁,人多采以充粮。

  卷十八

  荔枝

  药品中今未见用,惟崔元亮方中收之。果实中为上品,多食亦令人发虚热。此物喜双,实尤可爱。本朝有蔡君谟《荔枝谱》,其说甚详。唐杜牧诗云:“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此是川蜀荔枝,亦可生置之长安也。以核熳火中烧存性,为末,新酒调一枚末服,治心痛及小肠气。

  卷十八

  杏核仁

  犬伤人,量所伤大小,烂嚼沃破处,以帛系定,至瘥无苦。又汤去皮,研一升,以水一升半,翻复绞取稠汁,入生蜜四两、甘草一茎约一钱,银石器中熳火熬成稀膏,瓷器盛。食后、夜卧,入少酥,沸汤点一匙匕服,治肺燥喘热,大肠秘,润泽五脏。如无上证,更入盐点尤佳。

  卷十八

  杏实

  《本经》别无治疗,《日华子》言多食伤神。有数种皆热,小儿尤不可食,多致疮痈及上膈热。晒蓄为干果,其深赭色,核大而扁者,为金杏。此等须接,其他皆不逮也。如山杏辈,只可收仁。又有白杏,至熟色青白或微黄,其味甘淡而不酸。

  卷十八

  桃核仁

  桃品亦多,京畿有白桃,光,小于众桃,不益脾。有赤点斑而光如涂油。山中一种,正是《月令》中桃始华者,但花多子少,不堪啖,惟堪取仁。《唐文选》谓“山桃,发红萼”者,是矣。又,太原有金桃,色深黄。西京有昆仑桃,肉深紫红色。此二种尤甘。又饼子桃,如今之香饼子,如此数种入药,惟以山中自生者为正。盖取走泄为用,不取肥好者。

  如伤寒八、九日间,发热如狂不解,小腹满痛,有瘀血,用桃仁三十个,汤去皮尖,麸炒赤色,别研,虻虫三十枚,去翅,水蛭二十枚,各炒,川大黄一两,同为末,再与桃仁同捣,令匀,炼蜜丸如小豆大,每服二十丸,桃仁汤下,利下瘀血恶物,便愈。未利,再服。

  卷十八

  猕猴桃

  今永兴军南山甚多,食之解实热,过多则令人脏寒泄。十月烂熟,色淡绿,生则极酸。子繁细,其色如芥子。枝条柔弱,高二三丈,多附木而生。浅山傍道则有存者,深山则多为猴所食。

  卷十八

  胡桃

  胡桃发风。陕洛之间甚多。外有青皮包之,胡桃乃核也。核中穣为胡桃肉。虽如此说,用时,须以汤剥去肉上薄皮。过夏至则不堪食。有人患酒 风,鼻上赤,将橘子核微炒为末,每用一钱匕,研胡桃肉一个,同以温酒调服,以知为度。

  卷十八

  李核仁

  其窠大者高及丈,今医家少用。实合浆水食,令人霍乱,涩气而然。今畿内小窑镇一种最佳,堪入贡。又有御李子,如樱桃许大,红黄色,先诸李熟。此李品甚多,然天下皆有之。所以比贤士大夫盛德及天下者,如桃李无处不芬芳也。别本注云:“有野李,味苦,名郁李子,核仁入药。”此自是郁李仁,别是一种,在木部第十四卷,非野李也。

  卷十八

  梨

  多食则动脾,少则不及病。用犁之意,须当斟酌。惟病酒烦渴人,食之甚佳,终不能却疾。

  卷十八

  庵罗果

  西洛甚多,亦梨之类也,其状亦梨,先诸梨熟,七夕前后又堪啖。色黄如鹅梨,才熟便松软,入药绝稀用。

  卷十八

  安石榴

  有酸淡两种。旋开单叶花,旋结实,实中子红。孙枝甚多。秋后经雨则自坼裂。道家谓之三尸酒,云三尸得此果则醉。河阴县最多。又有一种,子白莹澈如水晶者,味亦甘,谓之水晶石榴。惟酸石榴皮合断下药,仍须老木所结及收之陈久者佳。微炙为末,以烧粟米饭为丸,梧子大,食前热米饮下三十至五十丸,以知为度。如寒滑,加附子、赤石脂各一倍。

  卷十八

  橄榄

  味涩,食久则甘。嚼汁咽,治鱼鲠。

  卷十八

  食之须净去上浮毛,不尔,损人肺。花亦香,白色。诸果中惟此多生虫,少有不蛀者。《图经》言:“欲卧,啖一两枚而寝”。如此,恐太多痞塞胃脘。

  卷十九

  白瓜子

  实冬瓜仁也,服食中亦稀用。

  卷十九

  白冬瓜

  一二斗许大,冬月收为菜,压去汁,蜜煎代果。患发背及一切痈疽,削一大块,置疮上,热则易之,分败热毒瓦斯甚良。

  卷十九

  瓜蒂

  此即甜瓜蒂也,去瓜皮,用蒂,约半寸许,曝极干,不限多少为细末。量疾,每用一二钱匕,腻粉一钱匕,以水半协议调匀,灌之,治风涎暴作、气塞倒卧。服之良久,涎自出。或觉有涎,用诸药行化不下,但如此服,涎即出。或服药良久涎未出,含沙糖一块,下咽,即涎出。此物甚不损人,全胜石碌、 砂辈。

  卷十九

  甜瓜

  暑月服之,永不中暑气。多食,未有不下痢者。贫下多食,至深秋作痢为难治,为其消损阳气故也。亦可以如白冬瓜煎渍收。

  卷十九

  冬葵子

  葵菜子也,四方皆有。苗性滑利,不益人。患痈疖,毒热内攻未出脓者,水吞三五枚,遂作窍脓出。

  卷十九

  蜀葵

  四时取红单叶者根,阴干,治带下,排脓血恶物,极有验。

  卷十九

  黄蜀葵花

  与蜀葵别种,非为蜀葵中黄者也。叶心下有紫檀色。摘之,剔为数处,就日干之。不尔,即 烂。疮家为要药。子,临产时取四十九粒,研烂,用温水调服,良久,产。

  卷十九

  苋实

  入药亦稀,苗又谓之人苋,人多食之。茎高而叶红黄二色者,谓之红人苋,可淹菜用。

  卷十九

  苦菜

  四方皆有,在北道则冬方凋毙,生南方则冬夏常青。此《月令》小满节后,所谓苦菜秀者是此。叶如苦苣更狭,其绿色差淡,折之白乳汁出,常常点瘊子,自落。味苦,花与野菊相似,春、夏、秋皆旋开花。去中热,安心神。

  卷十九

  莴苣

  今菜中惟此自初生便堪生啖,四方皆有。多食昏人眼,蛇亦畏之。虫入耳,以汁滴耳中,虫出。诸虫不敢食其叶。以其心置耳中,留虫出路,虫亦出。有人自长立禁此一物不敢食,至今目不昏。苦苣 捣汁,傅疔疮殊验。青苗阴干,以备冬月,为末,水调傅亦可。

  卷十九

  芜菁、芦菔

  芜菁、芦菔,二菜也。芦菔,即萝卜也。芜菁,今世俗谓之蔓菁。夏则枯。当此之时,蔬圃中复种之,谓之鸡毛菜。食心,正在春时。诸菜之中,有益无损,于世有功。

  采撷之余,收子为油。根,过食动气。河东太原所出极大,他处不及也。又出吐谷浑。后于莱菔条中。《尔雅释草》但名“芦菔,今谓之萝卜”是也。则芜菁条中,不合更言及芦菔二字,显见重复。从《尔雅》为正。

  卷十九

  莱菔根

  即前条所谓芦菔,今人只谓之萝卜。河北甚多,登、莱亦好。服地黄、何首乌人食之,则令人髭发白。世皆言草木中惟此下气速者,为其辛也。不然,如生姜、芥子又辛也,何止能散而已。莱菔辛而又甘,故能散缓而又下气速也。散气用生姜,下气用莱菔。

  卷十九

  菘菜

  张仲景《伤寒论》“凡用甘草皆禁菘菜”者,是此菘菜也。叶如芜菁,绿色差淡。其味微苦,叶嫩稍阔。不益中虚人,食之觉冷。

  卷十九

  芥

  似芜菁,叶上纹皱起,色尤深绿为异。子与苗皆辛,子尤甚。多食动风。一品紫芥与此无异,紫色可爱,人多食之,然亦动风。又,白芥子比诸芥稍大,其色白,入药用。

  卷十九

  苜蓿

  唐李白诗云:“天马常衔苜蓿花”,是此。陕西甚多,饲牛马,嫩时人兼食之。微甘淡,不可多食,利大小肠。有宿根,刈讫又生。

  卷十九

  蓼实

  即《神农本经》第十一卷中“水蓼”之子也。彼言蓼,则用茎;此言实,即用子。故此复论子之功,故分为二条。春初,以葫芦盛水浸湿,高挂于火上,昼夜使暖,遂生红芽,取以为蔬,以备五辛盘。又一种水红,与此相类,但苗茎高及丈。取子微炒,碾为细末,薄酒调二三钱服,治瘰 。久则效,效则已。

  卷十九

  葱实

  葱,初生名葱针,至夏,则有花。于秋月植,作高沟 ,旋壅起,以备冬用,曰冬葱,其实一也。又有龙角葱,每茎上出歧如角。皮赤者名楼葱,可煎汤,渫下部。子皆辛,黑色,有皱纹,作三瓣。此物大抵以发散为功,多食昏人神。

  卷十九

  薤

  叶如金灯叶,差狭而更光,故古人言薤露者,以其光滑难 之义。《千金》治肺气喘急,用薤白。亦取其滑泄也。与蜜同捣,涂汤火伤,效甚速。

  卷十九

  韭

  春食则香,夏食则臭,多食则昏神。子,止精滑甚良。未出粪土为韭黄,最不益人,食之即滞气。盖含噎郁未之气,故如是。孔子曰:“不时不食”,正为此辈。花,食之动风。

  卷十九

  白荷

  八九月间淹贮之,以备冬月作蔬果。治疗只用生者。

  卷十九

  苏

  此紫苏也。背面皆紫者佳。其味微辛甘,能散,其气香。今人朝暮汤其汁饮,为无益。

  医家以谓芳草致豪贵之疾者,此有一焉。脾胃寒人,饮之多泄滑,往往不觉。子,治肺气喘急。

  卷十九

  水苏

  气味与紫苏不同,辛而不和,然一如苏,但面不紫,及周遭槎牙如雁齿,香少。

  卷十九

  假苏

  荆芥也,只用穗。治产后血晕,及中风目带上、四肢强直。为末,二三钱,童子小便一小盏,调,下咽,良久即活,甚有验。又治头目风,荆芥穗、细辛、川芎等为末,饭后汤点二钱。风搔遍身,浓煎汤淋渫,或坐汤中。

  卷十九

  香薷

  生山野,荆、湖南北、二川皆有。两京作圃种,暑月亦作菜蔬,治霍乱不可阙也,用之无不效。叶如茵陈,花茸紫,在一边成穗,凡四五十房为一穗。如荆芥穗,别是一种香。

  余如经。

  卷十九

  薄荷

  世谓之南薄荷,为有一种龙脑薄荷,故言南以别之。小儿惊风、壮热,须此引药。猫食之即醉,物相感尔。治骨蒸热劳,用其汁与众药熬为膏。

  卷十九

  蘩蒌

  鸡肠草,一物也。今虽分之为二,其鸡肠草条中独不言性味,故知一物也。鸡肠草,春开小花如绿豆大,茎叶如园荽,初生则直,长大即覆地。小户收之为斋,食之乌髭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