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本草衍义
本草衍义
卷十七
蟹
伊芳洛绝少,今多自京师来,京师亦自河北置之。今河北沿边沧、瀛州等处所出甚多。徐州亦有,但不及河北者。小儿解颅,以螯并白芨,烂捣,涂囟上,颅合。此物极动风,体有风疾人,不可食,屡见其事。河北人取之,当八九月蟹浪之时,直于塘泺岸上,伺其出水而拾之。又,夜则以灯火照捕,始得之。时黄与白满壳,凡收藏十数日不死,亦不食。此物每至夏末秋初,则如蝉蜕解。当日名蟹之意,必取此义。
卷十七
原蚕蛾
有原复敏速之义,此则第二番蛾也。白僵蚕条中已具。屎,饲牛代谷。又以三升醇酒,拌蚕屎五斗,用甑蒸热,于暖室中铺于油单上,令患风冷气闭及近感瘫风人,就所患一边卧,着温热,浓盖覆,汗出为度。若虚人须常在左右,防大热昏冒。仍令头面在外,不得壅覆,未全愈,间,再作。
卷十七
蚕蜕
治妇人血风,此则眠起时所蜕皮是也。其蚕退纸谓之蚕连,亦烧灰用之,治妇人血露。
卷十七
鳗鲡鱼
生剖晒干,取少许,火上微炙,候油出,涂白剥用,以指擦之,即时色转。凡如此五七次用,即愈,仍先于白处微微擦动。
卷十七
鲛鱼
鲛鱼沙鱼皮一等,形稍异。今人取皮饰鞍剑。余如经。
卷十七
河豚
河豚,经言“无毒”。此鱼实有大毒,味虽珍,然修治不如法,食之杀人,不可不谨也。浓生者不食亦好。苏子美云:“河豚于此时,贵不数鱼虾”。此时诗家鄙讽之言,未足全信也,然此物多怒,触之则怒气满腹,翻浮水上,渔人就以物撩之,遂为人获。橄榄并芦根汁,解其毒。
卷十七
紫贝
紫贝大二三寸,背上深紫,有点但黑。《本经》以此烧存性,入点眼药。
卷十七
鲈鱼
鲈益肝肾,补五脏,和肠胃。食之宜人,不甚发病。宜乎,张翰思之也。
卷十七
虾麻
多在人家渠堑下,大腹,品类中最大者是。遇阴雨或昏夜即出食。取眉间有白汁,谓之蟾酥。以油单裹眉裂之,酥出单上,入药用。有人病齿缝中血出,以纸 子蘸干蟾酥少许,于血出处按之,立止。世有人收三足枯蟾,以罔众,但以水沃半日,尽见其伪。盖本无三足者。
卷十七
蛙
蛙其色青,腹细,嘴尖,后脚长,故善跃。大其声则曰蛙,小其声则曰蛤。《月令》所谓“雀入大水化为蛤”者也。唐韩退之诗:“一夜青蛙啼到晓”者是此。食之,性平,解劳热。
卷十七
蛤蚧
补肺虚劳嗽有功,治久嗽不愈。肺间积虚热,久则成疮,故嗽出脓血,晓夕不止,喉中气塞,胸膈噎痛。蛤蚧、阿胶、生犀角、鹿角胶、羚羊角各一两,除胶外,皆为屑,次入胶,分四服。每服用河水三升,于银石器中慢火煮至半升,滤去滓,临卧微温,细细呷。其滓候服尽,再捶,都作一服,以水三升,煎至升斤,如前服。若病患久虚,不喜水,当降序水。张刑部子皋病极,由枢密况送此方,遂愈。
卷十七
鲮鲤甲
穴山而居,亦能水。烧一两存性,肉豆蔻仁三个,同为末,米饮调二钱服,治气痔。脓血甚者,加 皮一两烧入。中病即已,不必尽剂。
卷十七
蜘蛛
蜘蛛品亦多,皆有毒。经不言用是何种,今人多用人家檐角、篱头、陋巷之间,空中作圆网,大腹、深灰色者。遗尿着人作疮癣。
卷十七
蜻蛉
其中一种最大,京师名为马大头者是。身绿色。雌者,腰间一遭碧色。用则当用雄者。陶隐居以谓青色大眼。一类之中,元无青者,眼一类皆大。此物生化于水中,故多飞水上。唐杜甫云:“点水蜻蜓款款飞。”
卷十七
石蚕
谓之为草,则缪矣。经言“肉解结气”,《注》中更辨不定。此物在处有,附生水中石上,作丝茧如钗股,长寸许,以蔽其身,色如泥,蚕在其中。此所以谓之石蚕也。今方家用者绝稀。此亦水中虫耳,山河中多。
卷十七
蛇蜕
蛇蜕,从口翻退出,眼睛亦退,今合眼药多用,取此义也,入药洗净。
卷十七
蛇黄
椎破,中间有如自然铜者佳。治心悸动,火烧赤,酒淬至酥,二两,朱砂一两,与蛇黄同研,水飞,天麻二两,别为末,与前二味合匀,每以半钱,少以薄菏汤调,食后、夜卧服,殊效。
卷十七
金蛇
金蛇,今方书往往不见用。
卷十七
乌蛇
尾细长,能穿小铜钱一百文者佳。有身长一丈余者。蛇类中此蛇入药最多。尝于顺安军塘泺堤上,见一乌蛇长一丈余,有鼠野狼啮蛇头,曳之而去,是亦相畏伏尔。市者多伪,以他蛇熏黑色货之,不可不察也。乌蛇脊高,世谓之剑脊乌梢。
卷十七
白花蛇
诸蛇鼻向下,独此蛇鼻向上。背有方胜花纹,以此得名。用之去头尾,换酒浸三日,弃酒不用,火炙,仍尽去皮骨。此物毒甚,不可不防也。
卷十七
蜈蚣
背光,黑绿色,足赤,腹下黄。有中其毒者,以乌鸡屎水稠调,涂咬处,效。大蒜涂之,亦效。复能治丹毒瘤,蜈蚣一条干者,白矾皂子大,雷丸一个,百步二钱,秤,同为末,醋调涂之。又,畏蛞蝓,不敢过所行之路。触其身,则蜈蚣死,人故取以治蜈蚣毒。桑汁、白盐亦效。
卷十七
马陆
即今百节虫也。身如槎节,节有细蹙纹,起紫黑色,光润,百足。死则侧卧如环,长二三寸,尤者粗如小指。西京上阳宫及内城砖墙中甚多,入药至鲜。
卷十七
(噎)(乌红)
诸家所论备矣,然终不敢舍诗之意。尝析窠而视之,果有子如半粟米大,其色白而微黄。所负虫亦在其中,乃青菜虫,却在子下,不与虫相着。又非叶虫及草上青虫,应是诸虫皆可也。陶隐居所说近之矣。人取此房研细,醋调,涂蜂虿。
卷十七
雀瓮
多在棘枝上,故又名棘刚子。研其间虫汁,灌小儿,治(原缺)。
卷十七
鼠妇
鼠妇此湿生虫也,多足,其色如蚓,背有横纹蹙起,大者长三四分。在处有之,砖瓷及下湿处多,用处绝少。
卷十七
萤
常在大暑前后飞出,是得大火之气而化,故如此明照也。今人用者少。《月令》虽曰“腐草所化”,然非阴湿处终无。
卷十七
衣鱼
多在故书中,久不动帛中或有之,不若故纸中多也。身有浓粉,手搐之则落。亦啮毳衣,用处亦少。其形稍似鱼,其尾又分二歧,世用以灭瘢痕。
卷十七
白颈蚯蚓
自死者良,然亦应候而鸣。此物有毒,昔有病腹大,夜间蚯蚓鸣于身,有人教用盐水浸之而愈。崇宁末年,陇州兵士暑月中在 厅前,跣立厅下,为蚯蚓所中,遂不救。
后数日,又有人被其毒,博识者教以先饮盐汤一杯,次以盐汤浸足,乃愈。今入药,当去土,了微炙。若治肾脏风下疰病,不可阙也,仍须盐汤送。王荆公所谓“ 壤太牢俱有味,可能蚯蚓独清廉”者也。
卷十七
蝼蛄
此虫当立夏后,至夜则鸣,《月令》谓之蝼蝈鸣者是矣。其声如蚯蚓,此乃是五技而无一长者。
卷十七
蜣螂
大小二种:一种大者为胡蜣螂,身黑光,腹翼下有小黄,子附母而飞行,昼不出,夜方飞出,至人家庭户中,见灯光则来。一种小者,身黑暗,昼方飞出,夜不出。今当用胡蜣螂,其小者研三十枚,以水灌牛马,治胀结,绝佳。狐遇而必尽食之。
卷十七
斑蝥
须糯米中炒,米黄为度。妊身人不可服,为能溃人肉。治淋药多用,极苦,人尤宜斟酌。下条芫青,其用与此不相远,故附于此。
卷十七
马刀
京师谓之 岸,春夏人多食,然发风痰,性微冷。又顺安军界河中亦出 ,大抵与马刀相类,肉颇淡,人作 以寄邻左,又不能致远。亦发风。此等皆不可多食。今蛤粉,皆此等众蛤灰也。
卷十七
贝子
今谓之贝齿,亦如紫贝,但长寸余,故曰贝子。色微白,有深紫黑者,治目中翳,烧用。北人用之毡帽上为饰及缀衣,或作蹀躞下垂。
卷十七
甲香
甲香,善能管香烟,与沉、檀、龙、麝用之甚佳。
卷十七
蝎
大人小儿通用,治小儿惊风不可阙也。有用全者,有只用梢者,梢力尤功。今青州山中石下捕得,慢火逼,或烈日中晒。蝎渴热时,乃与青泥食之,既满,复以火逼杀之,故其色多赤,欲其体重而售之故也。医家用之皆悉去土。如虿人还能禁止之,自尝被其毒,兄长禁而止,及令,故蜇终不痛。翰林禁科具矣。
卷十七
五灵脂
行经血有功,不能生血。尝有人病眼中翳,往来不定,如此乃是血所病也。盖心生血,肝藏血,肝受血则能视。目病不治血,为背理。此物入肝最速。一法:五灵脂二两,没药一两,乳香半两,川乌头一两半,炮去皮,同为末,滴水丸如弹子大。每用一丸,生姜温酒磨服,治风冷气血闭,手足身体疼痛冷麻。又有人被毒蛇所伤,良久之间已昏困。有老僧以酒调药二钱,灌之,遂苏。及以药滓涂咬处,良久,复灌二钱,其苦皆去。问之,乃五灵脂一两,雄黄半两,同为末,只此耳。后有中毒者,用之无不验。此药虽不甚贵,然亦多有伪者。
卷十八
豆蔻
草豆蔻也,气味极辛,微香。此是对肉豆蔻而名之。若作果,则味不和。不知前人之意,编入果部有何意义?性温而调散冷气,力甚速。花性热,淹置京师,然味不甚美,微苦。必为能消酒毒,故为果。花干则色淡紫。
卷十八
葡萄
先朝西夏持师子来献,使人兼 葡萄遗州郡,比中国者皆相似。最难干,不干不可收,仍酸澌不可食。李白所谓“胡人岁献葡萄酒”者是此。疮 不出,食之尽出。多食皆昏人眼。波斯国所出,大者如鸡卵。
卷十八
蓬
非覆盆也,自别是一种,虽枯败而枝梗不散。今人不见用此。即贾山策中所言者是此。
卷十八
覆盆子
覆盆子长条,四、五月红熟。秦州甚多,永兴、华州亦有。及时,山中人采来卖,其味酸甘,外如荔枝,樱桃许大,软红可爱。失采,则就枝生蛆。益肾脏,缩小便,服之当覆其溺器,如此取名。食之多热。收时,五六分熟便可采。烈日曝,仍须薄绵蒙之。今人取汁作煎为果,仍少加蜜,或熬为稀汤,点服,治肺虚寒。采时着水,则不堪煎。
卷十八
大枣
今先青州,次晋州,此二等可晒曝入药,益脾胃为佳。余只可充食用。又云,御枣甘美轻脆,后众枣熟,以其甘,故多生虫。今人所谓扑落酥者是。又有牙枣,先众枣熟,亦甘美,但微酸,尖长。此二等只堪啖,不堪收曝。今人将干枣去核,于铛锅中微火缓逼干为末,量多少,入生姜末为汤,点服,调和胃气。又,将煮枣肉和治脾胃丸药,尤佳。又青州枣去皮核,焙干为枣圈,达都下,为奇果。
卷十八
鸡头实
今天下皆有之。河北沿溏泺居人采得,舂去皮,捣仁为粉,蒸炸作饼,可以代粮。
食多,不益脾胃气,兼难消化。
卷十八
藕实
就蓬中干者为石莲子,取其肉于砂盆中干,擦去浮上赤色,留青心,为末,少入龙脑为汤点,宁心志,清神,然亦有粉红千叶、白千叶者,皆不实。如此是有四等也。其根惟白莲为佳。今禁中又生碧莲,亦一瑞也。
卷十八
芰
今世俗谓之菱角,所在有。煮熟取仁食之,代粮,不益脾。又有水菱,亦芰也,但大而脆,可生食。和合治疗,未闻其用。有人食生芰多则利及难化,是亦性冷。
卷十八
栗
栗欲干,莫如曝,欲生收,莫如润。沙中藏至春末夏初,尚如初收摘。小儿不可多食。
生者难化,熟即滞气、隔食、生虫,往往致小儿病,人亦不知。所谓补肾气者,以其味咸,又滞其气尔。湖北路有一种栗,顶圆末尖,谓之旋栗。《图经》引《诗》言莘(音榛)栗者,谓其象形也。
卷十八
樱桃
孟诜以为樱非桃类。然非桃类,盖其以形肖桃,故曰樱桃,又何疑焉?谓如木猴梨、胡桃之类,亦取其形相似尔。古谓之含桃,可荐宗庙。《礼》云“先荐寝庙”者,是此。唐王维诗云:“才是寝园春荐后,非干御苑鸟衔残”。小儿食之,才过多,无不作热。此果在三月末四月初间熟,得正阳之气,先诸果熟,性故热。今西洛一种紫樱,至熟时正紫色,皮里间有细碎黄点,此最珍也。今亦上供朝廷,药中不甚须。
卷十八
橘柚
自是两种,故曰一名橘皮,是元无柚字也。岂有两等之物,而治疗无一字别者,即知柚字为误。后人不深求其意,为柚字所惑,妄生分别,亦以过矣。且青橘与黄橘,治疗尚别,矧柚为别种也。郭璞云:柚似橙而大于橘”,此即是识橘柚者也。今若不如此言之,恐后世亦以柚皮为橘皮,是贻无穷之患矣。去古既远,后之贤者,亦可以意逆之耳。橘惟用皮与核。皮,天下甚所须也。仍汤浸去穣。余如经与《注》。核、皮二者须自收为佳。有人患气嗽将期,或教以橘皮、生姜焙干、神曲等分为末,丸桐子大,食后、夜卧,米饮服三五十丸。兼旧患膀胱,缘服此偕愈。然亦取其陈皮入药,此六陈中一陈也。肾疰腰痛、膀胱气痛,微炒核,去壳为末,酒调服,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