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本草蒙筌
本草蒙筌
琐阳,(亦产陕西。)味甘可啖。
以酥涂炙,代用亦宜。煮粥弥佳,入药尤效。润大便燥结,(若溏泻者,切忌服之。)补阴血虚羸。兴阳固精,强阴益髓。但《本经》原缺未载,此丹溪续补为云。 又草苁蓉,岩石多产。根类初生莲藕,《本经》一名列当。温补略同,功力殊劣,或压扁假充前药,(肉苁蓉罕得真者,市多以此压扁假充。又以金莲草根盐润充卖,误服之反有损也。)凡用者务审精详。
卷之一 草部上
补骨脂
补骨脂(即破故纸。) 味苦、辛,气大温。无毒。生广西诸州,子圆扁而绿。盐酒浸宿,(浮酒面者,轻虚去之。)蒸过曝干。又同炒伴乌油麻,炒熟去麻单用;亦为丸捣胡桃肉,再加杜仲青盐。(即青娥丸。)治男子劳伤,疗妇人血气。腰膝酸疼神效,骨髓伤败殊功。除囊湿而缩小便,固精滑以兴阳道。却诸风湿痹,去四肢冷疼。恶甘草须知,忌芸薹羊肉。
卷之一 草部上
羌滑
文州羌活文州独活味苦、甘、辛,气平、微温。气味俱轻,升也,阳也。无毒。多生川蜀,亦产陇西。
得风不摇,无风自动,因又名独摇草也。本与独滑同种,后人分有二名。紫色节密者为羌,黄色成块者为独。今医家用羌滑多用鞭节,用独滑多用鬼眼。羌滑则气雄,独滑则香细。气雄者入足太阳,香细者入足太阴。是知羌滑本手足太阳表里引经之药,而又入足少阴厥阴二经。
名列君部之中,非此柔懦之主。此诚拨乱反正,大有作为者也。故小无不入,大无不通。能散肌表入风之邪,善利周身百节之痛。排巨阳肉腐之疽,除新旧风湿之证。须去黑皮腐烂,煎服方有神功。如若加入芎 ,立止本经头痛。
独滑
主治较羌稍殊,乃足少阴表里引经。
专治痛风与少阴经伏风,而不治太阳经也。故两足湿痹不能动履,非此莫痊,风毒齿痛头眩目晕,有此堪治。虽治伏风,又资燥湿。经云:风能胜湿故也。但今卖者,多采土当归假充,不可不细辩尔。
(谟)按:《会编》云:羌滑、独滑《本经》既云同种,再无别条,则非二物可知矣。
后人因见形色、气味略殊,故立异论。不思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是以羌滑、独滑虽系一种,而一种之中亦有不同,有紧实者,有轻虚者。仲景用独滑治少阴,必紧实者;东垣用羌滑治太阳,必轻虚者。正如黄芩,取枯飘者名宿芩,用治太阴;取圆实者名子芩,用治阳明义也。况古方但用独滑,今方既用独滑,又用羌滑,不知病宜两用耶,抑不知未之考耶。
第四卷桑根白皮款后(谟)按,宜参看。
卷之一 草部上
柴胡
淄州柴胡江宁府柴胡味苦,气平、微寒。气味俱轻,升也,阳也,阴中之阳。无毒。州土各处俱生,银夏(州名,属陕西。)出者独胜。根须长如鼠尾,一二尺余;香气直上云端,有鹤翔集。八月收采,折净芦头。疗病上升,用根酒渍;中行下降,用梢宜生。畏女菀藜芦,使半夏一味。乃手足少阳、厥阴四经行经药也。泻肝火,去心下痰结热烦,用黄连(猪胆汁炒。)为佐;治疮疡,散诸经血凝气聚,与连翘同功。止偏头疼,胸胁刺疼及胆瘅疼痛;解肌表热,早晨潮热并寒热往来。伤寒门实为要剂,温疟证诚作主方。且退湿痹拘挛,可作浓汤浴洗。在脏主血,在经主气。亦妇人胎前产后,血热必用之药也。经脉不调,加四物秦艽牡丹皮治之最效;产后积血,佐巴豆三棱莪术攻之即安。又引清气顺阳道而上行,更引胃气司春令以首达。亦堪久服,明目轻身。叶名
芸蒿,辛香可食。
(谟)按:《衍义》云:《本经》并无一字治劳,今人治劳方中,鲜有不用,误世甚多。
尝原劳怯,虽有一种,真脏虚损,复受邪热,热因虚致,故曰劳者牢也。亦须斟酌微加,热去即当急已也。设若无热,得此愈增。《经验方》治劳热青蒿煎丸,少佐柴胡正合宜尔,故服之无不效者。《日华子》竟信为实,就注《本经》条下,谓补五劳七伤,除烦而益气力。《药性论》又谓:治劳乏羸瘦,是皆不智,妄自作俑者也。若此等病,苟无实热,医者执而用之,不死何待!本草注释,岂可半字卤莽耶?万世之后,所误无穷,谁之咎也。明达之医,固知去取;中下之士,宁不蹈其辙哉!非比仲景治伤寒,寒热往来如疟之证,制大小柴胡及柴胡加龙骨、柴胡加芒硝等汤,此诚切要之药,万世之所宗仰,而无罅议者也。
卷之一 草部上
升麻
滁州升麻汉州升麻味苦、甘,气平、微寒。气味俱薄,浮而升,阳也。无毒。虽多陕地,惟尚益州。(属四川,今改成都府。)入药宜根,逢秋才采。曝干形轻实者第一,削出青绿色者亦佳。择鸡骨相同,去黑皮腐烂。乃足阳明太阴行经之药,凡补脾胃必此引之。若得白芷葱白同煎,又走手经阳明太阴。非此四经,不可用也。解百毒,杀百精殃鬼;释诸瘴,辟诸疫瘟邪。
去伤风于皮肤,散发热于肌肉。倘太阳证具误服,是先引贼寇破家。(东坦云:初病太阳证,便服升麻葛根汤,是遗太阳不惟遗经,反引太阳邪气入于阳明不能解也,故曰引贼破家云。)务认分明,切勿卤莽。止头痛喉痛齿痛,并中恶腹痛;理口疮疥疮斑疮,及豌豆烂疮。
治风肿风痫,疗肺痈肺痿。故圣药为疮家之号,的药来风家之称。升提元阳,不下陷阴分;挟引诸药,同行达四经。东垣云:引葱白,散手阳明风邪;引石膏,止阳明齿痛是也。
梢子
收取,堪治脾瘅。久服不夭,轻身益寿。
(谟)按:仲景《伤寒论》云:瘀血入里,若衄血、吐血者,犀角地黄汤主之。夫犀角,乃阳明圣药也。又曰:如无犀角,代以升麻。其犀角、升麻气味大相远隔,何以代云?不过知升麻亦阳明经药,用之以引地黄及诸药同入阳明经尔。舍此他用,岂复能乎?
卷之一 草部上
车前子
车前子味甘、咸,气寒。无毒。山野道途,处处生长。一名牛舌草,又谓虾蟆衣。叶中起苗,苗上结子。细类葶苈,采择端阳。专入膀胱,兼疗肝脏。通尿管淋沥涩痛,不走精气为奇;驱风热冲目赤痛,旋去翳膜诚妙。湿痹堪却,生产能催。益精强阴,令人有子。故今种子方内所制五子衍宗丸,枸杞、菟丝、五味、覆盆,斯亦列其名者,盖由得此说也。根叶捣生汁饮之,治一切衄痢尿血。亦利水道,堪逐气癃。久服轻身,延年耐老。
卷之一 草部上
地肤子
密州地肤子蜀州地肤子(一名落帚子。) 味苦,气寒。无毒。生于平泽中,苗名铁扫帚。叶如荆芥,子类蚕沙。秋末采收,阴干入药。专利水道,去热膀胱。多服益精强阴,久服明目聪耳。浴身却皮肤瘙痒热疹,洗眼除热暗雀盲涩疼。
叶
捣绞汁服之,又散诸恶疮毒。泄泻分渗,血痢兼驱。
卷之一 草部上
决明子
决明子味咸、苦、甘,气平、微寒。无毒。川泽多生,苗高数尺。叶类苜蓿阔大,堪作菜蔬;子如绿豆锐圆,可入药剂。冬月采曝,捣碎才煎。恶火麻,使蓍实。除肝热尤和肝气,收目泪且止目疼。诚为明目仙丹,故得决明美誉。仍止鼻衄,水调末急贴脑心;更益寿龄,蜜为丸空心吞服。治头风须筑枕卧,消肿毒亦调水敷。头痛兼驱,蛇毒可解。
第二卷青葙子款后(谟)按,宜参看。
卷之一 草部上
蒺藜子
同州白蒺藜秦州蒺藜子味苦、辛,气温、微寒。无毒。多生同州沙苑(属河南,)亦产近地道旁。牧马草场,布地蔓出。《诗》云:墙有茨者是焉。使宜写头,种分黑白。
黑
成颗粒,较马 子略殊;(此种多出沙苑。)
白
多刺芒,比铁蒺藜无异。(比种亦生近地。)黑仅合丸散,生取研成白。堪用煎汤,刺须炒去。破妇人症结积聚,止男子遗溺泄精。催生落胎,止烦下气。乳发带下易效,肺痿脓吐可瘳。疗双目赤疼,翳生不已;治遍身白癜,瘙痒难当。除喉痹头疮,消痔 阴汗。久服堪断谷食,轻身明目长生。
叶
煮浴汤,亦去风痒。
卷之一 草部上
蓝实
蜀州蓝叶蓝实味苦、甘,气寒。无毒。闽赣(闽系福建,赣属江西。)甚多,近道亦有。所产须分数种,(木蓝、马蓝、菘蓝、吴蓝俱不入药。)入药惟用蓼蓝。认状的真,与蓼无异。人家园圃,亦每种栽。秋采实曝干,微研碎煎服。杀虫 疰鬼恶毒,驱五脏六腑热烦。益心力,填骨髓。补虚聪耳目,利关节通窍。久服勿厌,黑发轻身。
茎叶
可作靛染青,生捣堪绞汁顿饮。散热风赤肿,愈疔毒金疮。和麝香点诸虫咬伤,单饮下追鳖瘕胀痛。中百药毒总解,生诸蓝属水有木,能使散败之血分诸经络,故确诸毒而得效之速焉。又止吐衄时来。天行瘟疫热狂,并宜急取煎服。丹溪普济消毒饮中加板蓝根者,即此是也。造成
青靛,亦入医方,火疹火丹,涂之即退。 又染瓮上浮沫(即靛花,)虽名
青黛
非真。真者出波斯国间,(真青黛形状与靛花不同类。)路远罕有;此却因功效相类,(《本经》注云:靛花主治与青黛同功。)特假为名。旋收曝干,色甚紫碧。市家多取干靛充卖,殊不知靛枯黑重实。花娇嫩轻浮,不可不细择尔。以水飞净灰脚,合丸制散随宜。治小儿发热惊痫,调小儿疳蚀消瘦。泻肝止暴注,下毒杀恶虫。收五脏郁火有功,清上膈痰火最效。驱时疫头痛,敛伤寒赤斑。水调服之,应如桴鼓。染成
青布,堪剪烧灰,外科方中,亦每单用。敷恶疮经年不愈,贴炙疮出血难差(谟)按:靛花虽非青黛,然治小儿疳蚀消瘦发热,屡有奇功。古传歌括一章,附后令人便览成疳,不问强羸女与男。腹内时时如下痢,青黄赤白一般般。眼涩面黄鼻孔赤,谷道开张不欲看。烦热毛焦兼口渴,皮肤枯槁四肢瘫。唇焦呕逆不乳哺,壮热增寒卧不安。此方便是青黛散,取效犹如服圣丹。
卷之一 草部上
天麻
赤箭天麻味辛、苦,气平。无毒。春初始生苗叶,仿佛芍药成丛。中起梗二三尺高,因名赤箭;下发根王瓜般大,此谓天麻。郓利二州(并属山东,)山谷俱有。秋月采取,乘润刮皮。
略煮沸汤,曝干入药。治小儿风痫惊悸,疗大人风热头眩。驱湿痹拘挛,主瘫痪蹇滞。通血脉开窍,利腰膝强筋。诸毒痈疽,并堪调愈。
再考
赤箭,原号
定风
。益气力强阴,下支满除疝。杀鬼精虫毒,消恶气肿痈。
久服增年,轻身肥健。
(谟)按:《别说》云:天麻言根,用之有自内达外之理;赤箭言苗,用之有自表入里之功。盖根则抽苗径直而上,岂非自内达外乎?苗则结子,成熟而落,反从干中而下,至土而生,又非自表而入里乎?以此而观,粗可识其内外主治之理也。
卷之一 草部上
兰叶
幽兰蕙草味辛、甘,气平、寒。无毒。即春秋开花,兰香叶也。幽谷深林,随处俱有。叶长不瘁,花小甚香。凡入药中,采叶煎服。利水道,劫痰癖,益气生津;杀蛊毒,辟不祥,润肤逐痹。胆瘅必用,消渴须求。东坦有云:能散积久陈郁之气;《内经》亦曰:治之以兰,除陈气也。久服不老,轻身通神。
(谟)按:兰草生于深林,似慎独也,故称幽兰。其叶长青,其茎深紫。与蕙相类,逢春出芽。一干一花,而香有余者名兰;一干五六花,而香不足者名蕙。花同春开,但兰花先而蕙继之。然江南之兰只春芳郁,荆楚闽广秋复再芳,故有春兰秋兰不同尔。丹溪云:幽兰叶禀金水清气,而似有火。人知花香之贵,不知叶用有方。如东垣之所云也。况药味载诸《内经》甚少,而兰独擅名,非深有功力,其能致乎。
卷之一 草部上
蒲黄
蒲黄香蒲味甘,气平。无毒。种盛泰州(属南直隶,)根满池泽。经秋尽瘁,逢春复生。初萌孽红白茸茸,为蒲 ,曾载《周礼》。渐成柄甘脆可啖,号蒲笋亦着志书。春深发叶成丛,夏半抽梗中起。花抱梗梢名
蒲厘,类武林棒槌;屑缀花中即蒲黄,似画者金粉。市廛收为卖儿。)医家采入药煎。筛净曝干,血病必用。补血止血须炒,破血消肿宜生。止血热妄行,吐衄唾咯立效;消瘀血凝积,症瘕崩带殊功。调女人月候不匀,去产妇儿枕作痛。疗跌扑折损,理风肿痈疮。久服如常,其功旋奏。轻身兼益气力,延年可作神仙。但不益极虚之人,若多食未免自利。筛后赤滓,(筛去细黄,其粗赤滓在筛上者。)
蒲萼
当知。(赤滓名也。)止泻涩肠,亦宜炒使。苗采作荐,乃名
香蒲
。除臭烂口中,驱邪气心下耳明目,耐老坚牙。
卷之一 草部上
卷
海州卷 兖州卷 味辛、苦,气温、平、微寒。无毒。多生石崖湿处,形仅寸半而长。茎叶紫青,仿佛扁。遇雨舒开如掌,经晴卷束如拳。凡欲用之,随时收采。止血用炙,去血宜生。治妇人症瘕血闭殊功,疗男子风眩痿蹙立效。止脱肛而散淋结,除啼泣以驱鬼邪。(尸疰鬼疰腹痛百邪,鬼魅啼泣酒煎服之。)益精强阴,镇心安魄。暖水脏育孕,和颜色轻身。
卷之一 草部上
何首乌
何首乌味甘、苦、涩,气微温。无毒。今生近道,原出 城。(县名,属山西。)篱堑墙坦,随处蔓发。有雌雄二种,对长苗成藤。夜交合相联,昼分开各植。凡资入药,秋后采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