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蒙筌


  头

  烧灰存性,收脱肛如神。(头血涂脱肛亦效。)

  卵

  盐淹煮食,补阴虚亦验。

  膏

  涂拔发孔内,永使绝根;眼睫倒毛签人,可资除害。又有

  鼋甲,系鳖极大者别名;(《本经》注云:鳖最大者为鼋,其甲一、二丈许,老者亦能为魅。)常在长江,每至两岸上曝腹。渔夫伺便接竹掣之,难竟反身为人所制。

  主治功力,与鳖甲同。

  膏

  涂铁火烧便明,摩风疮恶疮易愈。

  肉

  微温煮食亦补,杀蛊毒药毒更作。

  卵

  如鸡子正圆,一产二三百个。

  盐淹可食,任煮不凝。

  卷之十一 虫鱼部

  螃蟹

  螃蟹虾味咸,气寒。一云气平。有毒。生陂泽中穴于沮洳,遇八九月出食稻芒。(秋深稻熟之时,尽出于田内,各持一穗以朝其魁,然后从其所之至长江而奔,自江转海,其形益大,或谓持稻以输海神也。)行旁行,有八跪二螫八足;壳黄褐,现十二星点微红。(如鲤之三十六鳞,大小相类。)腹虚实应月盛衰,种雌雄在脐大小。(雌者脐圆而大,雄者脐尖而小。)

  渔人捕取,霜后益佳。(未经霜取者有毒,不可食。)酒糟醉死藏留,馔品亦为珍味。(凡取食忌见灯火,犯则发烧易坏。)散血解结,益气养筋。除胸热闷烦,去面肿 僻。愈漆疮化漆成水,(仙方以化漆水服之长生。)续筋骨使筋即连。(足中、髓壳中黄并脑碎之,微熬纳筋断处即连。)风疾人食之,其病复发;怀孕妇食下,令子横生。炉内烧烟,可集群鼠。

  形状异者,有毒中藏。(其足斑、目赤、独螯、独目、或两目相向、腹下有毛、腹中有骨、六足四足者,并有大毒,不可食。)傥误入喉,未免被害。豉蒜冬瓜黑豆,煎汁并可解除。

  爪

  主破胞堕胎,亦通产后血闭。余种主治,各有所长。

  蟹

  壳阔多黄,两螯最锐,行大人风气亦宜。

  蝤

  (音由)

  蛑

  (音谋)

  蟹

  壳扁极大,两螯无毛,去小儿痞气堪用。

  蟛蜞蟹略小,食多吐利损人。

  蟛 (音越)蟹

  至微,膏涂湿癣杀毒。(不宜食。)

  拥剑蟹

  者,大小两螯。

  大螯待斗常伸,小螯供食每缩,亦有毒,并不宜食之。

  虾

  味甘,气平。小毒。河涧俱生,善游好跃,其字从假,盖以水母假之而动也。活则色绿,煮熟鲜红。为馔不宜多食,发疮动风甚验。小儿及鸡犬勿食,误犯则脚屈难行。捣生者如泥,敷赤白游肿。口疳齿 ,过宿尽消。又种无须,腹下通黑。煮之色白,并有毒藏。急弃沟渠,庶免害及。虾 乃热饭拌造,同食忌鸡肉须知。

  大红虾

  出自海中,身肥大须长丈许。(史说晋滕条不信,其后有至东海者,取须长四尺四寸封而寄之。)土人捕获,烈日曝干。

  壳

  浓用作酒杯,须劲截为策杖。非得善价,不轻贸人。主治忌宜,同前弗异。

  海马

  种亦虾属,二三寸长;雌雄相对不离,色则黄褐。

  首类马仍系虾身,背有纹仿佛竹节。布网水面,每每得之。下胎易来,果难产圣药;(临产时带于身傍,或烧末酒服并效。)兴阳不痿,诚取乐春方。

  蜡

  (音搓。又作 ,一名水母。樗蒲鱼。)形如白沫 ,东海多生,大小不等;无腹而头眼藏闭,倚虾为目,游水如飞。虾见人勿惊, 随则沉没。故曰:虾动 沉。又曰:水母目虾是也。调味作馔,姜醋务加。主妇人生产劳损血凝,治小儿风疾火 丹毒。

  卷之十一 虫鱼部

  珍珠

  珍珠牡石决明气寒。无毒。老蚌生者,(蚌即珠母,惟老者生多,小者少有。)出廉州海岛大池;(属广东,海中有州岛,岛上有池谓之珠池。人疑其底与海通,池水乃淡,此不可测也。)刺史掌之,督珠户岁采充贡。圆大寸围为上,光莹不暗极优。得此售人,价值难估。欲穿孔眼,非金刚钻不能;求入医方,惟新完者可用。瓷钵极研,薄绢重筛。为丸镇心神,敷面润颜色。作散点目去膜,绵裹宜耳除聋。小儿惊热风痫,和药作锭摩服。尤堪止渴,亦能坠痰。

  蚌肉

  味甘,作脯可食。功惟醒酒,去热驱烦。 又

  石决明,出南海内。单片不生对合,光耀无忝真珠。由此得名,眼科专用。或疑珠母,此大差违。气味寒咸,择七孔九孔方取;(又名九孔螺,十孔以上者不佳。)面裹煨熟,将皮外粗黑尽摩。捣细末务如粉霜,开青盲兼除翳障。(渍水洗眼亦妙。)

  肉

  采供馔,干可久留。远行馈人,并为真味。

  卷之十一 虫鱼部

  蛤蜊

  蛤蜊性冷。无毒。川泽俱生,似蚌略小。壳圆而薄,白腹紫唇。《月令》云:雉入大水为蜃,乃后车鳌;雀入大水为蛤,即此是也。肉煮食,润五脏止消渴,解酒毒开胃殊功;

  壳

  研末,主老癖化顽痰,消血块去热立效。并与丹石相反,凡服丹石人误食,令腹结痛,切宜戒之。

  车螯

  以蜃名,系蛤至大者。春夏吐气,俨若楼台。变态顷刻多端,土人称为海市。有

  肉

  可荐,有珠可穿。壳可嵌饰屏风,(凡器俱可嵌饰。)灰可堙圹墙壁。(亦可为粉饰面。)

  用壳入药,治疮疖肿毒弥佳;火 两遭,以醋淬捣末绝细。甘草对和酒送下咽,又以醋调敷于毒处。

  蚬

  (音显)小色黑,多在泥沙。每候风雨作时,以壳为翅飞起。

  肉

  取洗净,糟煮服良。解酒毒、湿毒、面黄,去热气、时气、目赤。开胃脘压丹石,下乳汁利小便。生浸取汁盆盛,频洗疔疮尤效。消渴饮下,亦能解除。多食勿宜,发嗽消肾。

  烂壳

  烧白灰水饮,主反胃吐食,除塞膈积痰;

  陈壳

  杵细末汤吞,止邪梦失精,治阴疮下痢。

  卷之十一 虫鱼部

  文蛤

  海蛤味苦、咸,气平、寒。无毒。系新蛤壳未烂,临东海岸可收。斑紫形尖,表多文彩。

  佥名文蛤,贵之之辞。仲景伤寒方中,曾用研为散末。(有文蛤散。)利水为咸走肾,坠痰因咸软坚。驱胁急腰疼,除喉咳胁痹。收涩崩中带下,消平鼠 痔疮。走马疳蚀口鼻将危,和腊猪脂为膏敷贴。 疝气引小肠吊痛,同香附末姜汁调吞。

  海蛤

  乃烂壳混杂泥沙,被风涛打磨蛎。廉棱都尽, 块不匀。小者如细麻,大者若棋子。宜火 作散,勿和剂煎汤。利膀胱大小二肠,消水肿胀满;降胸胁逆壅邪气,定喘息咳痰。阴痿可坚,喉渴堪止。

  海石

  即海蛤,异名同类;

  海粉

  又海石,火 研成。总因咸软坚之名,但治顽痰块必用。

  (谟)按:丹溪曰:海粉即海石,热痰能降,湿痰能燥,结痰能软,顽痰能消。宜为散丸,勿煎汤液。又治带下,云无海石,以蛤粉亦可。可见海石、蛤粉明是二物。寇氏《衍义》又以海石功用尽注蛤粉条下,则海石、蛤粉虽是二物,亦可相通为治也。又云:蛤粉乃烧蛤蜊壳为之。今考《本经》海蛤条下诸注,并指海蛤即海石。夫海蛤而谓之海石者,盖海蛤非有肉之蛤,乃蛤壳也。壳在海中,久被风涛 砺,廉棱消尽。其所存者,无复形质光莹,擂块杂于泥沙,有似碎石,故曰海石。炼治为粉,故曰海粉。其蛤粉乃烧蛤蜊壳而成。盖蛤蜊人所常食,其壳多而易取。海石必须临海淘沙收之,其功稍难。舍难就易比比皆然。是以蛤粉多,海石少,不可必得,故思其次。乃云:如无海石,以蛤粉亦可。然蛤粉之新,终不及海石之陈。正如烂蚬蚌壳亦有所主,与生自不同尔。

  卷之十一 虫鱼部

  牡蛎

  牡蛎(一名蛎蛤)味咸,气平、微寒。无毒。系咸水结成,居海旁不动。(天生万物皆有牝牡,惟蛎是咸水结成块,然不动阴阳之道何从而生?经言牡者,非指为雄,正犹牡丹之牡同一义也。)小乃 ,大则崭岩。(始生不如拳石,四面渐长,二三丈者如山崭岩。)口向上如房相连,肉藏中随房渐长。(每一房有蚝肉一块,肉之大小随房渐长。)海潮辄至,房口悉开。涌入小虫,合以克腹。海人欲取其肉,凿房火迫得之。(以锥凿房,用烈火迫开,方得挑取其肉。)入药拯 ,除甲并口。采 如粉之处,得左顾大者尤良。(左顾之说诸注不同。

  一云:取蛎向南视之,口斜向东者是。一云:头尖者是,俱无证据,惟大者为上。)火 微红,杵罗细末。宜蛇床、牛膝、甘远(甘草、远志,)恶吴茱、麻黄、辛夷。入少阴肾经,以贝母为使。能软积癖,总因味咸。茶清引消结核疽,柴胡引去胁下硬。同大黄泻热, 肿即平;同熟 益精,尿遗可禁。麻黄根共作散,敛阴汗如神;川杜仲共煎汤,固盗汗立效。髓疽日深嗜卧,泽泻和剂频调。又单末蜜丸水吞,令面光时气不染。摩宿血,消老痰。闭塞鬼交精遗,收涩气虚带下。

  肉

  炙令沸,去壳食佳。海族之中,亦为上品。美颜色,细肌肤,补虚劳,调血气。若和姜醋生啖,酒后烦渴亦驱。

  卷之十一 虫鱼部

  瓦垄子

  瓦垄子味咸,气温。无毒。生海水中,即蚶子壳。状类瓦屋,故名瓦垄。大如人拳者力优,小若栗子者力少。火 淬酽醋三度,研细筛密绢两遭。务赛粉霜,才入药剂。消妇人血块产效,虽症瘕并消;逐男子痰癖殊功,凡积聚悉逐。肉藏壳内,为世所珍。醒酒固宜,却病亦用。主心腹冷气,治腰脊冷风。益血驻颜,健胃消食。凡啖须饭压下,不尔令人口干。

  卷之十一 虫鱼部

  贝子

  贝子味咸,气平。有毒。一名贝齿,亦产海涯。皆紫黑蜗壳略同,腹洁白鱼齿近似。画者每用砑纸,婴儿常带压惊。(俗又呼压惊螺。)上古珍之,以为宝货,故贿赂贡赋尝赐。凡属于货者,字皆从贝,意有在矣。至今云南犹作钱用,盖亦不违古也。医家入药,制法须知,醋蜜等分,和蒸清酒,淘净研末。解肌散结热,利水消肿浮。去男妇赤目生翳无休,点上即愈;除孩子疳蚀吐乳不止,服下立安。鬼疰善驱,蛊毒并解。

  卷之十一 虫鱼部

  田螺

  田螺性冷。无毒。生水田中,及湖渎岸侧;如桃李大,类蜗牛尖长。色则青黄,采于夏秋。浊酒煮熟,挑肉食之。利大小便,消浮肿甚捷;去脏腑热,压丹石尤良。仍治香港脚上冲,小腹急硬;更驱肝热上拥,两目赤疼。醒酒殊功,消渴立效。

  烂壳

  多取,烧末汤吞。

  主反胃胃寒,涩遗精精滑。卒暴心痛,服下即除。 又大

  海螺,汁亦明目。

  卷之十一 虫鱼部

  水蛭

  水蛭(即马蝗蜞。) 味咸、苦,气平、微寒。有毒。入药取水中小者,其性畏锻石与盐。

  烈日曝极干,锉细炒黄色。倘若制非精细,入腹生子为殃,故凡用之极宜谨慎。活者堪吮肿毒恶血,取名蜞针;(载外科书。)炒者能去积瘀坚瘕,立方抵当。(仲景伤寒方有抵当汤、抵当丸。)治折伤利水道,通月信堕妊娠。加麝香酒调,下蓄血神效。盖苦走血,咸胜血故尔。

  卷之十一 虫鱼部

  龙骨

  龙骨味甘,气微寒。阳也。无毒。河东多,崖穴有。指脱者,当时臆度语;云死者,《本经》的实辞。(经云:死龙处采无时。)

  雄龙骨

  狭而纹粗,

  雌龙骨

  广而纹细。五色具全上品,白中黄乃次之。黑者极低,捡除勿用。舐竟粘舌不假, 脆研细方精。仍水飞淘,免着肠胃。

  畏椒漆(蜀椒、干漆、)理石,宜牛黄、人参。闭涩滑泻大肠,收敛浮越正气。止肠风来血及妇人带下崩中,塞梦寐泄精并小儿惊痫风热。辟鬼疰精物,除肠痈内疽。固虚汗,缩小便,散坚结,消症瘕。经云:涩可去脱,此之谓欤。

  龙齿

  (形小强,有齿状。)定心安魂,男妇邪梦纷纭者急服;

  龙角

  (形强而实,世所稀有。)却惊退热,小儿痰盛发搐者宜求。

  龙涎

  (吐出涎沫,深泽多有。)可制香,

  龙脑

  (甚肥软。)能断痢。

  龙遗沥

  粘水傍木枝,类蒲槌状而灰色。

  紫梢花

  又别号,为阴冷无孕仙丹。

  龙胞胎

  出蜀中山涧,如干鱼鳞而腥臊,景天瓦松同煎,系经闭不通要药。

  (谟)按:罗氏云:龙春分登天,秋分潜渊,物之至灵者也。世俗书龙有三停九似之说。

  三停者,谓自首至膊,膊至腰,腰至尾相停也。九似者,谓角似鹿,头似马,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也。头上有物如博山,名尺木。龙无尺木,不能升天。其性粗猛,畏铁,爱珠玉、空青,而嗜烧燕肉,故尝食燕者,不可渡海。又言畏栋(音练)叶、五色线,故汉以五色线合栋叶缚之。古有豢龙氏徒,能知其欲恶而节制之尔。嘘气成云,以蔽身体,人不可见。其声如戛铜盘,液能发众香。龙火与人火相反,得湿而焰,遇水乃燔。以火逐之,则燔息而焰灭矣。

  《卫生宝鉴》曰:龙齿安魂,虎睛定魄,此各言其类也。东方苍龙木也,属肝藏魂;西方白虎金也,属肺藏魄。龙能变化,故魂游不定;虎能专静,故魄止能守。是以魄不宁者,宜治以虎睛;魂飞扬者,宜治以龙齿。万物有成理而不说,亦在夫人达之而已矣。

  卷之十一 虫鱼部

  鲤鱼

  鲤鱼鲈鱼鲟鱼味甘,气平。无毒。一云有小毒。系至阴物,生深泽中。种类有三,黄白及赤。(兖州谓赤鲤为玄驹,白鲤为白骥,黄鲤为黄骓,皆取马名,以仙人所乘也。)形质虽大小不等,首尾并三十六鳞。阴极阳复之征,故能神变飞越。(江湖渔者尝云:每获此鱼虽止三十六鳞,即无三十六斤,只缘飞化之早,不及诸鱼之长大也。)修治须去黑血及脊背上两筋,(有毒故也。)或砍碎和米粉煮羹,或切片同蒜 作脍,或烧灰末糜汤。随病所宜,依方应用。消水肿脚病满下气,大腹肿满亦佳;治怀孕身肿安胎,黄胆消渴尤妙。驱冷气 癖气块,横阙伏梁;止下痢肠 来红,咳逆喘嗽。天行病后忌食,(再发即死。)腹有宿症禁尝。若服天门冬,切勿过口颡,因其性相犯故也。(误食中毒,浮萍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