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本草纲目拾遗
本草纲目拾遗
子活血、补血,研滤为膏饵之,又止肠滑。
卷八 果部下
甘蔗滓
皮
纲目甘蔗条,濒湖特补蔗滓,言其治小儿白秃,烧烟入目令目暗,其他未能悉,今复广之。
救生苦海:收口长肉,背疽恶疮,用之屡效。收甘蔗滓晒燥, 存性,研极细,以小竹管如疮口大者一个,以细夏布扎紧于上,筛药填满疮孔内,膏药盖住,自能收口。
医键云:对口,一名枭疽,用甘蔗滓焙燥为末,白色狗屎焙末,和匀,将竹管一个,稀绢包竹管头,入药筛膏药上贴之,垂死者亦生。
痘疔 经验单方:用甘蔗滓晒干,真香油点灯烧成灰,以津液调匀,银簪挑破点上,立效。
一方加珍珠油胭脂调涂,更效。 敏按:蔗有数种,紫皮者,名昆仑蔗;青皮者,乃扶风蔗也。黄海若云:凡痘疹不出,及闷痘不发,毒盛胀满者,此痘属急症,宜青皮甘蔗榨汁与食,不时频进,则痘立起。其寒散解毒之功,过于蚯蚓白鸽,惜人不知其功用。入药如用滓,亦宜以青皮蔗滓为上。
蔗皮 纲目止载治口疳,而不知其皮可入香料,海外三珠有四叶香饼,乃用蔗皮。又干者垫卧,可去郁热。本草汇有接气沐龙汤,亦用其皮,故为补其说。
腊梨初起 百草镜:紫甘蔗皮 存性,香油调搽。
接气沐龙汤:专治阳衰久痿滑精,不用内服,惟主外治。大约患此者或由禀弱,或由纵欲,或忧郁所致,或心肾不交,用此最妙。紫稍花、甘草、甘遂、良姜、文蛤、母丁香、巴戟天、川乌、附子、吴茱萸、川椒、细辛、淫羊藿、蛇床子、楝树子、甘松各一两,锁阳、苁蓉、官桂、羊皮、红蔗皮、满山红、罂粟壳水泡去筋各二两,红豆七十粒。须择酒药内所用辣者,白颈蚯蚓七条炙,倭铅八两切薄片,匀七剂,每日一剂,瓦锅内煎汤,先熏后洗,以冷为度,晚重温药汤再洗,如此七日内禁房事。
坐板疮 甘蔗皮烧存性,香油调涂(家宝方)。
竹衣乖 经验广集:此药治竹衣乖,并无皮肤,脓血淋漓,赤剥杨梅,一切胎毒。用炉甘石童便四次)一两,黄柏(猪胆涂炙七次)、紫甘蔗皮烧存性、孩儿茶、赤石脂各五钱,绿豆粉炒七分,冰片五分,为末,先用麻油将鸡蛋黄煎黑,去黄候冷,调涂即愈。
卷八 果部下
猴闼子
宦游笔记:出临海深山茅草中,土名仙茅果,秋生冬实,樵人采食,并可磨粉,其性温补,然城市亦无食之者。纲目有猴骚子,形与此别。又临海出猴总子,一名土柿,每年九、十月间生,形与红柿同,皆非一物。临海异物志:猴闼子如指头大,味苦可食,他处所无。
性温,暖丹田,益五脏,健脾,增气力。
卷八 果部下
瓜子壳
传信方:治肠红,不论新久,三服全愈。用地榆炒黑一钱,白薇一钱五分,蒲黄炒黑一钱,桑白皮一钱五分,瓜子壳二两,煎汤代水。(不药良方:单用瓜子壳一味煎服,治肠风下血。)吐血 不药良方:瓜子壳一茶钟,煎汤一碗吃下,血即止。
卷八 果部下
蒲桃壳
止呃忒如神。
卷八 果部下
橙饼
同寿录有制橙饼法方:择半黄无伤损橙子(太青者性硬难酥),将小刀划成棱,入净水浸去酸涩水一、二天,每日须换水,待软取起,挤去核,再浸一、二天取起,将簪脚插入每缝,触碎内瓤,然后入锅用清水煎之,勿令焦,约有七、八分烂,取出,拌上洁白洋糖,须乘热即拌,即日晒之,待糖吃进,再掺再晒,令糖吃足,将干糖再塞入橙肚内,略压扁,入瓶贮用,亦可点汤服。
消顽痰,降气、和中开胃,宽膈健脾,解鱼蟹毒、醒酒。若气虚瘰 者勿服。
卷八 果部下
津符子
产缅甸,见千金方。
味苦平,性滑,主益心血,养肺金,止渴生津液,多食口爽,失滋味,安和五脏,久食轻身明目。
治断即愈
卷八 果部下
必思答
产回回国地,见忽必烈饮膳正要。
味甘无毒,治调中顺气,滋肺金,定喘急,久食利人。三阴疟百药不效,必思答三枚,酒一盏,煎半饮之,即止。
难产不下,或子死腹中,必思答七枚,酒煎服即下。又治胞衣不下。
卷八 果部下
黄皮果
广志:黄皮果状如金弹,六月熟,其浆酸甘,似葡萄。与荔枝并进,荔枝餍饫,以黄皮果解之。谚曰:饥食荔枝,饱食黄皮。纲目于果部附诸果条下,仅引海槎录云:出广西横州,状如楝子及小枣,味酸。至其功用并未之及焉,今依广志补之。
消食顺气,除暑热(广志)。酸平无毒,主呕逆痰水,胸膈满痛,蛔虫上攻心下痛(食物本草)敏按:广东琐语载果中有白蜡子,与黄皮果绝相似,而味尤胜。谚有云:黄皮白蜡,甜酸相广东通志:黄皮果大如龙眼,又名黄弹子,皮黄白,有微毛,瓤白如肪,有青核数枚,甚酸涩。食荔枝太多,用黄皮果解之。
卷八 果部下
甘剑子
状如巴榄子,仁附肉,有白靥,不可食,能发人病,北人呼为海胡桃。
味甘气烈,治脾胃虚寒食少,泄痢不止,形体 羸,泄下虚脱,百方不效。用甘剑子七枚,三服即止,再服调理药。
卷八 果部下
扬摇子
生闽越,其子生树皮中,体有脊形甚异,长四、五寸,味甘无毒。通百脉,强筋骨,和中益气,润肌肤,好颜色。花镜:此果长五寸,色青无核。临海异物志:扬摇有七脊,子生树皮中,其体虽异,味则无奇,长四、五寸,色青黄,味甘。
卷八 果部下
海梧子
出林邑,树似梧桐,色白,叶似青桐,子如栗,肥甘可食; 南方草木状:占城即林邑,产海梧子,与中国松子同,但结实肥大,形如小栗,三角肥甘,樽俎间佳果也。
味平无毒,利大肠、小肠,益智慧,开心胸,明耳目。
心下怔忡,夜多恶梦,健忘,每日空心食海梧子十数枚,月余自愈。
疝气囊大如斗,海梧子七个,烧灰服之,即愈。
卷八 果部下
木竹子
出广西,皮色形状如大枇杷,肉味甘美,秋冬实熟。味甘性平,治吐逆不食,关格闭拒不通,脾虚下陷,肛门坠脱不收;清热,凉大肠,去积血,利百脉,通调水脏,止渴生津,解暑,消酒,利耳目,治咳嗽上逆。
卷八 果部下
橹罟子
桂阳虞衡志:出广西,大如半升碗,数十房攒聚成球,每房有缝,冬生青,至夏红熟。
味甘,补脾胃,固元气,制伏亢阳,扶持衰土,壮精神,益血,宽痞消痰,解酒毒,止酒后发渴,利头目,开心益志。
妇人不孕,用橹罟子浸好酒内三日,日日饮之,百日有孕;又目生翳障,渐渐昏暗,视物不明,橹罟子浸白蜜内,每日连蜜啖一枚,一月即退。
卷八 果部下
子
出九真交趾,子如桃实,长寸余,二月开花,连着子,五月熟,色黄。盐藏食之,味酸如梅性凉平,清心润肺,止渴生津,制亢极之阳光,消炎蒸之暑气,又降三焦实火。治鼻中出血,又牙宣牙龈出血,用 子核连仁,烧存性,调水含咽即止。
卷八 果部下
罗晃子
出广西,夏熟,味如栗,状如橄榄,其皮七层,出横州者皮九层,剥至九层方见肉,故又名思恩府志:罗晃子俗名九层皮,形类蚕豆,可茹,味如煨栗,外有黑壳,连肉有皮九层,故性温,治脏腑生虫,及小儿食泥土腹痛,癣痞积硬。
养肝胆,明目去翳,止渴退热,解利风邪,消烦降火。翻胃吐食,或食下即吐,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用罗晃子七枚, 存性,每日酒调下方寸匕,服完为度,即愈。
腹中蛔虫上攻,心下痛欲死,面有白斑,用罗晃子、牵牛子各七枚,水煎服,虫自下。
卷八 果部下
夫编子
南方草木状:出交趾武平山谷中,三月开花,连着子,五、六月熟。入鸡、鱼、猪、鸭羹中;味最美,亦可盐食。味甘性平,主宁心志,养血脉,解暑渴,利水道,生津液,止逆气喘急,除烦清热,润肺,滋命门,益元气。骨蒸劳热、四肢瘦削如枯柴,用夫编子同白鸭烂煮,不用盐酱,日日啖之,吃鸭三头见效。
卷八 果部下
白缘子
出交趾,树高丈余,味甘美如胡桃。
味甘平,主润肺,止渴清热消食,祛风暑湿气。治疥癣及山岚瘴气所侵,变成 疟,寒热往来,头痛痰逆,足膝屈弱难行,寒湿邪气所侵,用白缘子一片,舂烂浸酒,日饮一次,月余全愈。
卷八 果部下
系弥子
广志:状圆而细,色赤如软枣,其味初苦后甘,可食,味平无毒。主益五脏,悦泽人面,去头面诸风。
产后痢疾不止,用系弥子一合,酒、水各一盏,煎八分,空心服下,片刻即效。
卷八 果部下
人面子
出海南,又出广中,树似含桃,子如桃实,春花夏实,至春方熟,蜜煎甘酸可食。其核两边俱似人面,耳目口鼻,无不毕具。
广志:人面子大如梅李,其核类人面,两目口鼻皆具;肉甘酸,宜为蜜煎;仁绝美,以点茶如梅花片,光泽可爱,茶之色香亦不变。以增城水东所产为佳,其核中仁摇之即脱去,他产则否。此树最宜沙土,沙土松易发,数岁即婆娑偃盖,山民植之以为利。味甘,性平无毒,醒酒解毒,治风毒着人,遍身疙瘩成疮,或痛或痒,食之即愈。
难产不下,产母手握人面子一个,单日右手握,双日左手握,即下。
岭南杂记:人面子煮肉及鸭,必用捶烂熬膏,甘酸益津。
卷八 果部下
四味果
出祁连山,木生如枣,剖以竹刀则甘,铁刀则苦,木刀则酸,芦刀则辛,行旅得之,能止饥味甘辛酸无毒,明目养肝,宁神定志,和胃进食,下气止咳。
肾虚腰痛,不能反侧,用四味果同狗腰子煮熟并食,每日一次,一月愈。
敏按:东方朔神异经云:南方大荒,有树名如何?结子味如饴,有核形如枣子,长五尺,围如长,金刀剖之则酸,芦刀剖之则辛;食之者地仙,不畏水火白刃。又启蒙记:如何随刀而改味?或曰:此即仙经所谓大枣,据此二说,即今四味果也。
卷八 果部下
千岁子
南方草木状:出交趾,蔓生,子在根下,须绿色,交加如织,一苞恒二百余颗,皮壳青黄色,壳中有实如栗,味亦如之,干则壳肉相离,撼之有声,如肉豆蔻。 关涵岭南随笔:千岁子多子根须,干则壳肉相离,撼之有声。
味甘平,主和中益胃,利肺,除热止渴,醒酒解暑。
小便闭塞,千岁子十数枚,打碎水煎,清饮下,即通利。
发背恶疮,千岁子不拘多少,捣烂如泥,调涂三次见效。
卷八 果部下
侯骚子
蔓生,大如鸡卵,味甘性冷,消酒轻身,王太仆曾献之,见酉阳杂俎。
甘寒无毒,食之不饥,延年强健,消酒除湿,治黄胆小便不利,溺如黄金色,口渴烦热,齿小儿重舌、木舌,侯骚子核烧灰擦之,或用蜜调涂亦可。
浮痈发背,侯骚子煎汤饮之,再捣涂之,大效。
卷八 果部下
仙掌子
乃仙人掌上所生子也粤语:仙人掌多依石壁而生,叶劲而长,若龃龉状,开花俨如凤形,子生花下,名曰凤栗,叶曰凤尾。 发苞外类芋,渠内攒瓣如珠,各擎子珠于掌,一枝一掌,自下而上,子自青赤而黄,有重壳,外浓内薄。熟其仁食之,味甜兼芡栗,可以延年,又名千岁子。此草可辟火,广人多植之堂侧。性宜沙土,恶肥腻。 明黄佐仙人掌赋序:仙人掌,奇草也。多贴石壁而生,惟罗浮黄龙金沙洞有之。叶劲而长,若龃龉状。发苞时,外类芋魁,内攒瓣如翠球,各擎子珠如掌然,青赤转黄,而有重壳,剖之,浓者在外如小椰,可为匕勺;薄者在里如银杏衣,而裹园肉煨食之,叶兼芡栗,可补诸虚,久服轻身延年,俗呼为千岁子,此与蔓生者名同物异也。 云南通志:仙人掌叶肥浓如掌,多刺,相接成枝,花名玉英,色红黄,实似山瓜,可食。
味甘性平,补脾健胃,益脚力,除久泻。
敏按:群芳谱仙人掌出自闽粤,非草非木,亦非果蔬,无枝无叶,又并无花,土中突发一片,与手掌无异。其肤色青绿,光润可观。掌上生米色细点,每年只生一叶于顶,今岁长在左,来岁则长在右,层累而上。植之家中,可镇水灾。如欲传种,取其一片切作三、四块,以肥土植之,自生全掌矣。近日两浙亦有,据所载当另是一种,与此全别,或名同物异欤。
卷八 果部下
酒杯藤子
出西域,藤大如臂,花坚硬可以酌酒,文章映澈,实大如指,味如豆蔻,食之消酒。相传张甘辛平无毒,消食下气,消酒止渴,辟邪疟,消痈肿,杀蛔虫。治尸蛀劳瘵,虫蛊瘰 ,瘿果成积,用酒杯藤子烧灰,糖拌,服下五、七钱自效。
饮酒过量成病,用酒杯藤子煎服,极验。
卷八 果部下
药果
关涵岭南随笔:药果似橙而味酸,可染红。
治哕。
卷八 果部下
子
出交趾合浦,藤缘树木,正月开花,四、五月熟如梨,赤如鸡冠,核如鱼鳞。
甘平无毒,主中恶气,飞尸邪蛊,心腹卒痛,狂邪鬼神,鬼疫疠疟,梦寐邪恶气,心神颠倒不宁,昏冒如痴;治惊痫恍惚,或言语不伦,歌笑不休,用 子核七枚,烧末,入朱砂少许,姜汤下方寸匕,自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