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牛皮血癣:烟胶三钱,寒水石三钱,白矾二钱,花椒一钱半。为末,腊猪脂调搽。(《积德堂方》)消渴引饮:瓦窑突上黑煤,干似铁屎者,半斤。为末,入生姜四两,同捣,绢袋盛,水五升浸汁,每饮五合。(《圣济录》)胞衣不下:灶突后黑土三指撮,五更酒下。(陈藏器)

  纲目第七卷 土之一

  墨

  (宋《开宝》)【释名】乌金(《纲目》)、陈玄(《纲目》)、玄香(《纲目》)、乌玉 。

  时珍曰:古者以黑土为墨,故字从黑土。许慎《说文》云:墨,烟煤所成,土之类也,故从黑土。刘熙《释名》云:墨者,晦也。

  【集解】宗 曰:墨,松之烟也。世有以粟草灰伪为者,不可用;须松烟墨方可入药,唯远烟细者为佳,粗者不可用。今高丽国所 墨于中国,不知何物合,不宜入药。 延有石油,其烟甚浓,其煤可为墨,黑光如漆,不可入药。

  时珍曰:上墨,以松烟用 皮汁解胶和造,或加香药等物。今人多以窑突中墨烟,再三以麻油入内,用火烧过造墨,谓之墨烟;墨光虽黑,而非松烟矣,用者详之。石墨见石炭下。

  乌贼鱼腹中有墨,马之宝墨,各见本条。

  【气味】辛,温,无毒。

  【主治】止血,生肌肤,合金疮,治产后血运,崩中猝下血,醋磨服之。又止血痢,及小儿客忤,捣筛温水服之。又眯目物芒入目,点摩瞳子上(《开宝》)。利小便,通月经,治痈肿(时珍)。

  【发明】震亨曰:墨属金而有火,入药甚健,性又能止血。

  【附方】旧十,新六。

  吐血不止:金墨磨汁,同莱菔汁饮。或生地黄汁亦可。(《集简方》)衄血不止,眩冒欲死:浓墨汁滴入鼻中。(《梅师方》)热病衄血出数升者:取好墨为末,鸡子白丸梧子大。用生地黄汁下一、二十丸,少顷再服,仍以葱汁磨墨,滴入鼻内,即止。(《外台秘要》)大小便血:好墨细末二钱,阿胶化汤调服。热多者尤相宜。(寇氏《本草衍义》)猝淋不通:好墨(烧)一两,为末。每服一字,温水服之。(《普济方》)赤白下痢:姜墨丸:用干姜、好墨各五两。为末,醋浆和丸梧子大。

  每服三、四十丸,米饮下,日夜六、七服,愈。(《肘后方》)崩中漏下,青黄赤白,使人无子:好墨一钱,水服,日二服。(《肘后方》)堕胎血溢不止。墨三两(火烧醋淬三次,出火毒),没药一两。为末。每服二钱,醋汤下。

  (《普济方》)妇人难产:墨一寸,末之,水服立产。(《肘后方》)胎死腹中:新汲水磨金墨,服之。(《普济方》)胞衣不出,痛引腰脊:好墨,温酒服二钱。(《肘后方》)痈肿发背:醋磨浓墨涂四围,中以猪胆汁涂之,干又上,一夜即消。(赵氏方)客忤中恶:多于道间、门外得之,令人心腹绞痛,胀满,气冲心胸,不即治杀人。捣墨,水和服二钱。(《肘后方》)飞丝入目:磨浓墨点之,即出。(《千金方》)尘物入目:方同上。

  产后血运,心闷气绝:以丈夫小便研浓墨一升服。(《子母秘录》)

  纲目第七卷 土之一

  釜脐墨

  (《四声》)【释名】釜月中墨(《四声》)、铛墨(《开宝》)、釜煤(《纲目》)、釜 (《纲目》)、锅底墨。

  时珍曰:大者曰釜、曰锅,小者曰铛。

  【气味】辛,温,无毒。

  【主治】中恶蛊毒,吐血血运,以酒或水温服二钱。亦涂金疮,止血生肌(《开宝》)。

  消食积,舌肿喉痹口疮,阳毒发狂(时珍)。

  【发明】颂曰:古方治伤寒黑奴丸,用釜底墨、灶突墨、梁上尘三物同合诸药,为其功用相近耳。

  【附方】旧七,新六。

  猝心气痛:铛墨二钱,热小便调下。(《千金方》)中恶心痛:铛墨五钱,盐一钱。研匀,热水一盏调下。(《千金方》)转筋入腹:釜底墨末,和酒服一钱。(《肘后方》)霍乱吐下:锅底墨煤半钱,灶额上墨半钱,百沸汤一盏,急搅数千下,以碗覆之,通口服,一、二口立止。(《经验方》)吐血咯血:锅底墨炒过,研细,井华水服二钱,连进三服。(《济急方》)妇人逆产:以手中指取釜下墨,交画儿足下,即顺。(《千金方》)产血不下:锅底墨烟,热酒服二钱。(《生生编》)舌猝肿大:如猪脬状,满口,不治杀人。釜墨和酒涂之。(《千金方》)鼻气壅塞:水服釜墨一钱。(《千金方》)鼻中息肉:方同上,三、五日愈。(《普济方》)耳脓血:月下灰吹满耳,深入无苦,即自出。(《肘后方》)小儿口疮:釜底墨,时时搽之。(《普济方》)手搔疮肿作脓:用锅脐墨研细,清油调搽。(《简便方》)

  纲目第七卷 土之一

  百草霜

  (《纲目》)【释名】灶突墨(《纲目》)、灶额墨。

  时珍曰:此乃灶额及烟炉中墨烟也。其质轻细,故谓之霜。

  【气味】辛,温,无毒。

  【主治】消化积滞,入下食药中用(苏颂)。止上下诸血,妇人崩中带下、胎前产后诸病,伤寒阳毒发狂,黄胆,疟痢,噎膈,咽喉口舌一切诸疮(时珍)。

  【发明】时珍曰:百草霜、釜底墨、梁上倒挂尘,皆是烟气结成,但其体质有轻虚结实之异。重者归中下二焦,轻者入心肺之分。古方治阳毒发狂,黑奴丸,三者并用,而内有麻黄、大黄,亦是攻解三焦结热,兼取火化从治之义。其消积滞,亦是取其从化,故疸、膈、疟、痢诸病多用之。其治失血胎产诸病,虽是血见黑则止,亦不离从化之理。

  【附方】新二十。

  衄血不止:百草霜末吹之,立止也。

  衄血吐血:《刘长春经验方》:治吐血,及伤酒食醉饱,低头掬损肺脏,吐血汗血,口鼻妄行,但声未失者。用乡外人家百草霜末,糯米汤服二钱。一方:百草霜五钱,槐花末二两。

  每服二钱,茅根汤下。

  齿缝出血:百草霜末掺之,立止。(《集简方》)妇人崩中:百草霜二钱,狗胆汁拌匀,分作二服,当归酒下。(《经验方》)胎动下血,或胎已死。百草霜二钱,棕灰一钱,伏龙肝五钱。为末。每服一、二钱,白汤入酒及童尿调下。(笔峰《杂兴方》)胎前产后,逆生横生,瘦胎,产前产后虚损,月候不调,崩中。百草霜、白芷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童子小便、醋各少许调匀,热汤化服,不过二服。(《杜壬方》)妇人白带:百草霜一两,香金墨半两。研末。每服三钱,猪肝一叶,批开入药在内,纸裹煨熟,细嚼,温酒送之。(《永类方》)脏毒下血:百草霜五钱,以米汤调,露一夜,次早空心服。(邵真人《经验方》)暴作泻痢:百草霜末,米饮调下二钱。(《续十全方》)一切痢下:初起一服如神,名铁刷丸。百草霜三钱,金墨一钱,半夏七分,巴豆(煮)十四粒。研匀,黄蜡三钱,同香油化开,和成剂。量大小,每服三、五丸,或四、五十丸,姜汤下。(《 江方》)小儿积痢:驻车丸:用百草霜二钱,巴豆(煨去油)一钱。研匀,以飞罗面糊和丸绿豆大。

  每服三、五丸,赤痢,甘草汤下;白痢,米饮下;红白,姜汤下。(《全幼心鉴》)挟热下痢脓血:灶突中墨、黄连各一两。为末。每酒下二钱,日二服。(《圣惠方》)寒热疟疾:方见铅丹下。

  魇寐猝死:锅底墨,水灌二钱,并吹鼻。(《医说》)尸厥不醒,脉动如故:灶突墨弹丸,浆水和饮,仍针百会、足大趾、中趾甲侧。(《千金方》)咽中结块,不通水食,危困欲死:百草霜,蜜和丸芡子大。每新汲水化一丸灌下。甚者不过二丸,名百灵丸。(《普济方》)鼻疮脓臭:百草霜末,冷水服二钱。(《三因方》)白秃头疮:百草霜和猪脂涂之。(《简便方》)头疮诸疮:以醋汤洗净,百草霜入腻粉少许,生油调涂,立愈。(《证类本草》)瘭疽出汁,着手足肩背,累累如米。用灶突墨、灶屋尘、釜下土研匀。水一斗,煮三沸,取汁洗,日三、四度。(《外台秘要》)

  纲目第七卷 土之一

  梁上尘

  (《唐本草》)【释名】倒挂尘名乌龙尾(《纲目》)、烟珠。

  【修治】 曰:凡梁上尘,须去烟火大远,高堂殿上者,拂下,筛净末用。

  时珍曰:凡用倒挂尘,烧令烟尽,筛取末入药,雷氏所说,似是梁上灰尘,今人不见用。

  【气味】辛、苦,微寒,无毒。大明曰:平。

  【主治】腹痛,噎膈,中恶,鼻衄,小儿软疮(《唐本》)。食积,止金疮血出,齿龈出血(时珍)。

  【附方】旧七,新十二。

  翻胃吐食:梁上尘,黑驴尿调服之。(《集简方》)霍乱吐利:屋下倒挂尘,滚汤泡,澄清服,即止。(《卫生易简方》)小便不通:梁上尘二指撮,水服之。(《外台秘要》)大肠脱肛:乌龙尾即梁上尘,同鼠屎烧烟于桶内,坐上熏之。数次即不脱也。(《济急》)喉痹乳蛾:乌龙尾、枯矾、猪牙皂荚(以盐炒黄)等分。为末。或吹或点皆妙。(《孙氏集效方》)牙疼 鼻:壁上扫土,用盐炒过,为末。随左右 鼻。(《普济方》)鼻中息肉:梁尘吹之。(《普济方》)夜卧魇死:勿用火照,急取梁尘纳鼻中,即活。(《琐碎录》)猝自缢死:梁上尘如豆大,各纳一筒中,四人同时极力吹两耳及鼻中,即活。(《外台秘要》)经血不止:乌龙尾(炒烟尽)、荆芥穗各半两。为末。每服二钱,茶下。(《圣济录》)妇人胎动,日月未足欲产。梁上尘、灶突墨等分,酒服方寸匕。(《千金方》)横生逆产:梁上尘,酒服方寸匕。(《子母秘录》)妇人妒乳:醋和梁上尘涂之。(《千金方》)石痈不脓:梁上尘灰、葵根茎灰等分。用醋和敷之。(《千金翼》)发背肿痛:厨内倒吊尘,为末。以生葱极嫩心同捣膏敷之,留顶,一日一换,干则以水润之。(《濒湖集简方》)无名恶疮:梁上倒挂尘二条,韭地蚯蚓泥少许。生蜜和捻作饼如钱大,阴干,用蜜水调,频敷之。(杨起《简便方》)小儿头疮,浸淫成片:梁上尘和油瓶下滓,以皂荚汤洗后涂之。(《子母秘录》)小儿赤丹:屋尘和腊猪脂敷之。(《千金方》)老嗽不止:故茅屋上尘,年久着烟火者,和石黄、款冬花、妇人月经衣带为末,水和涂茅上待干,入竹筒中烧烟吸咽,无不瘥也。(陈藏器《本草》)

  纲目第七卷 土之一

  门臼尘

  (《纲目》)【主治】止金疮出血。又诸般毒疮,切蒜蘸擦,至出汗即消(时珍)。

  纲目第七卷 土之一

  寡妇床头尘土

  (《拾遗》)【主治】耳上月割疮,和油涂之(藏器)。

  纲目第七卷 土之一

  瓷瓯中白灰

  (《拾遗》)【集解】藏器曰:瓷器物初烧时,相隔皆以灰为泥,然后烧之。但看瓷里有灰,即收之备用。

  【主治】游肿,醋磨敷之(藏器)。

  纲目第七卷 土之一

  香炉灰

  (《纲目》)【主治】跌扑金刃伤损,罨之,止血生肌。香炉岸,主疥疮(时珍)。

  纲目第七卷 土之一

  锻灶灰

  (《别录》下品)【集解】弘景曰:此锻铁灶中灰尔,兼得铁力故也。

  【主治】症瘕坚积,去邪恶气(《别录》)。

  恭曰:疗暴症有效,古方二车丸中用之。

  【附方】新一。

  产后阴脱:铁炉中紫尘、羊脂,二味和匀,布裹炙热,熨推纳上。(《徐氏胎产方》)

  纲目第七卷 土之一

  冬灰

  (《本经》下品)【释名】宗 曰:诸灰一 面成,其体轻力劣;唯冬灰则经三、四月方撤炉,其灰既晓夕烧灼,其力全燥烈,而体益重故也。

  【集解】《别录》曰:冬灰,生方谷川泽。

  弘景曰:此即今浣衣黄灰尔,烧诸蒿藜积聚炼作之,性亦烈,荻灰尤烈。

  恭曰:冬灰本是藜灰,余草不真。又有青蒿灰、柃灰(一作苓字),乃烧木叶作。并入染家用,亦蚀恶肉。

  时珍曰:冬灰,乃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也。专指作蒿藜之灰,亦未必然。原本一名藜灰,生方谷川泽,殊为不通。此灰既不当言川泽,又岂独方谷乃有耶?今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发面令皙,治疮蚀恶肉,浸蓝靛染青色。

  【气味】辛,微温,有毒。

  【主治】去黑子、疣、息肉、疽,蚀疥瘙(《本经》)。

  煮豆食,大下水肿(苏恭)。醋和热灰,熨心腹冷气痛,及血气绞痛,冷即易(藏器)。

  治犬咬,热灰敷之。又治溺死、冻死,蚀诸痈疽恶肉(时珍)。

  【发明】时珍曰:古方治人溺水死,用灶中灰一石埋之,从头至足,唯露七孔,良久即苏。

  凡蝇溺水死,试以灰埋之,少顷即便活,甚验。盖灰性暖而能拔水也。

  【附方】新五。

  人溺水死:方见上。

  堕水冻死,只有微气者,勿以火炙,用布袋盛热灰,放在心头,冷即换,待眼开,以温酒与之。(《普济方》)阴冷疼闷,冷气入腹,肿满杀人:醋和热灰,频熨之。(《千金方》)汤火伤灼:饼炉中灰,麻油调敷。不得着水。

  仍避风。(寇氏《衍义》)犬咬伤人:苦酒和灰敷之,或热汤和之。(《千金方》)

  纲目第七卷 土之一

  石碱

  (《补遗》)【释名】灰碱、花碱。

  时珍曰:状如石类碱,故亦得碱名。

  【集解】时珍曰:石碱,出山东济宁诸处。彼人采蒿蓼之属,开窖浸水,漉起,晒干烧灰,以原水淋汁,每百引入粉面二、三斤,久则凝淀如石,连汁货之四方,浣衣发面,甚获利也。他处以灶灰淋浓汁,亦去垢发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