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纲目第七卷 土之一

  白鳝泥

  (《纲目》)【主治】火带疮,水洗取泥炒研,香油调敷(时珍)。

  纲目第七卷 土之一

  猪槽上垢土

  (《拾遗》)【主治】难产,取一合和面半升,乌豆二十颗,煮汁服(藏器)。

  火焰丹毒,赤黑色,取槽下泥敷之,干又上(时珍)。

  纲目第七卷 土之一

  犬尿泥

  (《纲目》)【主治】妊娠伤寒,令子不落,涂腹上,干即易(时珍)。

  纲目第七卷 土之一

  驴尿泥

  (《拾遗》)【主治】蜘蛛咬敷之(藏器)。

  纲目第七卷 土之一

  尿坑泥

  (《纲目》)【主治】主蜂蝎诸虫咬,取涂之(时珍)。

  纲目第七卷 土之一

  粪坑底泥

  (《纲目》)【主治】发背诸恶疮,阴干为末,新水调敷,其痛立止(时珍)。

  【附方】新一。

  疔肿:粪下土、蝉蜕、全蝎等分。捣作钱大饼,香油煎滚,温服。以滓敷疮四围,疔自出也。(《圣济总录》)

  纲目第七卷 土之一

  檐溜下泥

  (《纲目》)【主治】猪咬、蜂螫、蚁叮、蛇伤毒,并取涂之。又和羊脂,涂肿毒、丹毒(时珍)。

  【附方】新一。

  蝎虿螫叮:蝎有雌雄:雄者痛在一处,以井底泥封之,干则易;雌者痛牵诸处,以瓦沟下泥封之。若无雨,以新汲水,从屋上淋下取泥。(《肘后方》)

  纲目第七卷 土之一

  田中泥

  (《纲目》)【主治】马蝗入人耳,取一盆枕耳边,闻气自出。人误吞马蝗入腹者,酒和一、二升服,当利出(时珍)。

  纲目第七卷 土之一

  井底泥

  (《证类》)【气味】至冷。

  【主治】涂汤火疮(《证类》)。疗妊娠热病,取敷心下及丹田,可护胎气(时珍)。

  【附方】新五。

  头风热痛:井底泥和大黄、芒硝末,敷之。(《千金方》)胎衣不下:井底泥,以鸡子大,井华水服,即下。(《集玄方》)卧忽不寤:勿以火照,但痛啮其踵及足拇趾甲际,而多唾其面,以井底泥涂其目,令人垂头入井中,呼其姓名,便苏也。(《肘后方》)小儿热疖:井底泥敷其四围。(《谈野翁方》)蜈蚣螫人:井底泥频敷之。(《千金方》)

  纲目第七卷 土之一

  乌爹泥

  (《纲目》)【释名】乌叠泥(《纲目》)、孩儿茶。

  时珍曰:乌爹,或作乌丁,皆番语,无正字。

  【集解】时珍曰:乌爹泥,出南番爪哇、暹罗、老挝诸国,今云南等地造之。云是细茶末入竹筒中,坚塞两头,埋污泥沟中,日久取出,捣汁熬制而成。其块小而润泽者,为上;块大而焦枯者,次之。

  【气味】苦、涩,平,无毒。

  【主治】清上膈热,化痰生津。涂金疮、一切诸疮,生肌定痛,止血收湿(时珍)。

  【附方】新八。

  鼻渊流水:孩儿茶末,吹之,良。(《本草权度》)牙疳口疮:孩儿茶、硼砂等分。为末搽之。《积德堂方》:治走马牙疳,用孩儿茶、雄黄、贝母等分。为末,米泔漱净搽之。

  下疳阴疮:外科用孩儿茶末,米泔洗净,敷之神效。或加胡黄连等分。《纂奇方》:孩儿茶一钱,珍珠一分,片脑半分,为末敷之。唐氏用孩儿茶一钱,轻粉一分,片脑一字。为末搽之。

  痔疮肿痛:孩儿茶、麝香为末,唾津调敷。(孙氏《集效方》)脱肛气热:孩儿茶二分,熊胆五分,片脑一分。为末,人乳搽肛上,热汁自下而肛收也。

  亦治痔疮。(董炳方)

  纲目第七卷 土之一

  弹丸土

  (《拾遗》)【主治】妇人难产,热酒服一钱(藏器)。

  纲目第七卷 土之一

  自然灰

  (《拾遗》)【集解】藏器曰:生南海畔,状如黄土,灰可浣衣。琉璃、玛瑙、玉石,以此灰埋之,即烂如泥,至易雕刻。

  【主治】白癜风、 疡风,重淋取汁,和醋敷之。以布揩破乃敷之,为疮勿怪(藏器)。

  纲目第七卷 土之一

  伏龙肝

  (《别录》下品)【释名】灶心土。

  弘景曰:此灶中对釜月下黄土也。以灶有神,故号为伏龙肝,并以迂隐其名尔。今人又用广州盐城屑,以疗漏血瘀血,亦是近月之土,盖得火烧之义也。

  曰:凡使,勿误用灶下土。其伏龙肝,是十年以来,灶额内火气积久自结,如赤色石,中黄,其形貌八棱,取得研细,以水飞过用。

  时珍曰:按《广济历》作灶忌日云:伏龙在不可移作。则伏龙者,乃灶神也。《后汉书》言:阴子方腊日晨炊而灶神见形。注云:宜市买猪肝泥灶,令妇孝。则伏龙肝之名义,又取此也。临安陈舆言:砌灶时,纳猪肝一具于土,俟其日久,与土为一,乃用之,始与名符。

  盖本于此。

  《独孤滔丹书》言:伏龙肝取经十年灶下,掘深一尺,有色如紫瓷者是真,可缩贺,伏丹砂。盖亦不知猪肝之义,而用灶下土以为之也。

  【气味】辛,微温,无毒。权曰:咸。大明曰:热,微毒。

  【主治】妇人崩中吐血,止咳逆血。醋调,涂痈肿毒瓦斯(《别录》)。止鼻洪,肠风带下,尿血泄精,催生下胞,及小儿夜啼(大明)。

  治心痛狂癫,风邪蛊毒,妊娠护胎,小儿脐疮重舌,风噤反胃,中恶猝魇,诸疮(时珍)。

  【附方】旧十六,新十七。

  猝中恶气:伏龙肝末,一鸡子大,水服取吐。(《千金方》)魇寐暴绝:灶心对锅底土,研末,水服二钱,更吹入鼻。(《千金方》)中风口噤不语,心烦恍惚,手足不随,或腹中痛满,或时绝而复苏。伏龙肝末五升。水八升,搅,澄清濯之。(《千金方》)狂癫谬乱不识人:伏龙肝末,水服方寸匕,日三服。(《千金方》)小儿夜啼:伏龙肝末二钱,朱砂一钱,麝香少许。为末,蜜丸绿豆大。每服五丸,桃符汤下。(《普济方》)小儿重舌:釜下土,和苦酒涂之。(《千金方》)重舌肿木:伏龙肝末,牛蒡汁调涂之。(《圣惠方》)冷热心痛:伏龙肝末,方寸匕,热以水温,冷以酒服。(《外台秘要》)反胃吐食:灶中土年久者,为末,米饮服三钱,经验。(《百一选方》)猝然咳嗽:釜月土一分,豉七分,捣丸梧桐子大。每饮下四十丸。(《肘后方》)吐血衄血:伏龙肝末半升。新汲水一升,淘汁,和蜜服。(《广利方》)吐血泻血心腹痛:伏龙肝、地垆土、多年烟壁土,等分,每服五钱,水二碗,煎一碗,澄清,空心服,白粥补之。(《普济方》)妇人血漏:伏龙肝半两,阿胶、蚕砂(炒)各一两。为末。每空肚酒服二、三钱,以知为度。(寇氏《衍义》)赤白带下,日久黄瘁,六脉微涩。伏龙肝(炒令烟尽)、棕榈灰、屋梁上尘(炒烟尽)等分。

  为末,入龙脑、麝香各少许,每服三钱,温酒或淡醋汤下。一年者,半月可安。(《大全方》)产后血气攻心痛,恶物不下:用灶中心土研末,酒服二钱,泻出恶物,立效。(《救急方》)妊娠热病:伏龙肝末一鸡子许,水调服之,仍以水和涂脐方寸,干又上。(《伤寒类要》)子死腹中,母气欲绝:伏龙肝末三钱,水调下。(《十全博救方》)横生逆产:灶中心对锅底土,细研。每服一钱,酒调,仍搽母脐中。(《救急方》)胞衣不下:灶下土一寸,醋调,纳脐中,续服甘草汤三、四合。(《产宝》)中诸蛊毒:伏龙肝末一鸡子大,水服取吐。(《千金方》)六畜肉毒:方同上。

  阴冷发闷,冷气入腹,肿满杀人。釜月下土,和鸡子白敷之。(《千金方》)男阴猝肿:方同上。

  诸腋狐臭:伏龙肝末,频敷之。(《千金方》)耳出汁:绵裹伏龙肝末塞之,日三易。(《圣济录》)小儿脐疮:伏龙肝末敷之。(《圣惠方》)小儿丹毒:多年灶下黄土末,和屋漏水敷之,新汲水亦可,鸡子白或油亦可,干即易。

  (《肘后方》)小儿热疖:釜下土、生椒末等分。醋和涂之。(《千金方》)疮久烂:灶内黄土(年久者,研细)、入黄柏、黄丹、赤石脂、轻粉(末)等分。清油调入,油绢中贴之。勿动,数日愈。纵痒,忍之良。(《济急方》)发背欲死:伏龙肝末,酒调,浓敷之。干即易,平乃止。(《千金》)一切痈肿:伏龙肝,以蒜和作泥,贴之,干再易。或鸡子黄和亦可。(《外台秘要》)杖疮肿痛:釜月下土为末,油和涂之,卧羊皮上,频涂。(《千金方》)灸疮肿痛:灶中黄土末,煮汁淋之。(《千金方》)

  纲目第七卷 土之一

  土墼

  (音急。《纲目》)【释名】煤赭。时珍曰:此是烧锻石窑中流结土渣也,轻虚而色赭。

  【主治】妇人鳖瘕,及头上诸疮。凡人生痰核如指大红肿者,为末,以菜子油调搽,其肿即消;或出脓,以膏药贴之(时珍)。

  【附方】新一。

  白秃腊梨:灰窑内烧过红土墼四两,百草霜一两,雄黄一两,胆矾六钱,榆皮三钱,轻粉一钱。为末,猪胆汁调,剃头后搽之,百发百中,神方也。(《陆氏积德堂方》)

  纲目第七卷 土之一

  坩锅

  (《纲目》)【释名】销金银锅。

  吴人收瓷器屑,碓舂为末,筛澄取粉,呼为滓粉,用胶水和剂作锅,以销金银者。

  【主治】偏坠疝气,研末,热酒调服二钱。又主炼眉疮、汤火疮,研末,入轻粉少许敷之。锅上黝,烂肉(时珍)。

  纲目第七卷 土之一

  砂锅

  (《纲目》)【集解】时珍曰:沙土埏埴烧成者。

  【主治】消积块黄肿,用年久者,研末,水飞过,作丸,每酒服五钱(时珍)。

  纲目第七卷 土之一

  白瓷器

  (《唐本草》)【集解】恭曰:定州者良,余皆不如。时珍曰:此以白土为坯,坯烧成者,古人以代白垩用。今饶州者,亦良。

  【气味】平,无毒。

  【主治】妇人带下白崩,止呕吐,破血止血。水磨,涂疮灭瘢(《唐本》)。

  研末,敷痈肿,可代针。又点目,去翳(时珍)。

  【附方】旧二,新七。鼻衄不止:定州白瓷细末,吹少许,立止。(《经验方》)吐血不止:上色白瓷器末二钱,皂荚子仁煎汤下,连服三服,即愈。(《圣济录》)小便淋痛:真定瓷器( 研)二两,生熟地黄末各一两。每用二钱,木通煎汤服。(《传信适用方》)一切 :处州瓷器为末。发时用二钱,以手指点津液蘸药,点舌下咽之,即效。(《普济方》)目生翳膜:用细料白瓷钟一个,大火 过,研末,纸筛,加雄黄二分,为末。早晚各点少许,不可多用,牛角簪拨出翳膜为妙。若红,用人退末点四角,即愈。(孙天仁《集效方》)身面白丹:白瓷瓦末,和猪脂涂之。(《梅师方》)赤黑丹疥,或痒或燥,不急治,遍身即死。白瓷末,猪脂和涂之。(《圣济录》)汤火伤灼:《多能鄙事》:用青瓷碗片为末,水飞过,和桐油敷,数次瘥。《活幼口议》:用景德镇瓷器打碎,埋灶内,炭火铺上,一夜取出,去火毒,为末,入黄丹少许敷之,立愈。

  纲目第七卷 土之一

  乌古瓦

  (《唐本草》)【集解】时珍曰:夏桀始以泥坯烧作瓦。

  【气味】甘,寒,无毒。

  【主治】以水煮及渍汁饮,止消渴,取屋上年深者良(《唐本》)。

  煎汤服,解人心中大热(甄权)。止小便,煎汁服(大明)。

  研末,涂汤火伤(藏器)。治折伤,接骨(时珍)。

  【附方】旧一,新六。

  暑月 死 屋上两畔瓦,热熨心头,冷即易之。(《千金方》)折伤筋骨:秘传神效散:治跌扑伤损,骨折骨碎,筋断,痛不可忍。此药极能理伤续断,累用累验。用路上墙脚下,往来人便溺处,久碎瓦片一块,洗净火 ,米醋淬五次,黄色为度,刀刮细末。每服三钱,好酒调下。在上食前,在下食后。不可以轻易而贱之,诚神方也。

  (邵以正真人经验方)汤火伤灼:取多年屋上吻兽为末,油和涂之,立效。(《儒门事亲方》)灸牙痛法:取土底年深,既古且润,三角瓦一块。令三姓童子,候星初出时,指第一星,下火于瓦上灸之。(《本草拾遗》)唇吻生疮:新瓦为末,生油调涂。(《集玄方》)瘢痕凸起:热瓦频熨之。(《千金方》)蜂虿螫伤:瓦摩其上,唾二七遍,置瓦于故处。(《千金》)

  纲目第七卷 土之一

  古砖

  (《拾遗》)【主治】哕气,水煮汁服之。久下白痢虚寒者,秋月小腹多冷者,并烧热,布裹坐之,令热气入腹,良。又治妇人五色带下,以面作煎饼七个,安于烧赤黄砖上,以黄栝蒌敷面上,安布两重,令患者坐之,令药气入腹熏之,当有虫出如蚕子,不过三、五度瘥(藏器)。

  【附方】新三。

  寒湿香港脚:砖烧红,以陈臭米泔水淬之,乘热布包三块,用膝夹住,绵被覆之,三、五次愈。(《扶寿方》)赤眼肿痛:新砖浸粪池中,年久取放阴处,生花刷下,入脑子和点之。(《普济方》)臀生湿疮:日以新砖坐之,能去湿气。(《集玄方》)

  纲目第七卷 土之一

  烟胶

  (《纲目》)【集解】时珍曰:此乃熏消牛皮灶上,及烧瓦窑上黑土也。

  【主治】头疮白秃,疥疮风癣,痒痛流水,取牛皮灶岸为末,麻油调涂。或和轻粉少许(时珍)。

  【附方】新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