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附方】旧二,新一十四。

  补骨脂丸:治下元虚败,脚手沉重,夜多盗汗,纵欲所致。此药壮筋骨,益元气。补骨脂四两(炒香),菟丝子四两(酒蒸),胡桃肉一两(去皮),乳香、没药、沉香各研二钱半,炼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空心盐汤、温酒任下。自夏至起冬至止,日一服。此乃唐宣宗时,张寿太尉知广州,得方于南番人。有诗云:三年时节向边隅,人信方知药力殊。夺得春光来在手,青娥休笑白髭须。(《和剂方》)男女虚劳:男子女人五劳七伤,下元久冷,一切风病,四肢疼痛,驻颜壮气,乌髭须。

  补骨脂一斤,酒浸一宿,晒干,却用乌油麻一升和炒,令麻子声绝,簸去,只取补骨脂为末,醋煮面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空心温酒、盐汤任下。(《经验后方》)肾虚腰痛:《经验后方》:用破故纸一两,炒为末,温酒服三钱,神妙。或加木香一钱。

  《和剂局方》青娥丸:治肾气虚弱,风冷乘之,或血气相搏,腰痛如折,俯仰不利,或因劳役伤肾,或卑湿伤腰,或损坠堕伤,或风寒客搏,或气滞不散,皆令腰痛,或腰间如物重坠。

  用破故纸(酒浸炒)一斤,杜仲(去皮姜汁浸炒)一斤,胡桃肉(去皮)二十个,为末,以蒜捣膏一两,和丸梧子大,每空心温酒服二十丸。妇人淡醋汤下。常服壮筋骨,活血脉,乌髭须,益颜色。

  妊娠腰痛:通气散:用破故纸二两,炒香为末。先嚼胡桃肉半个,空心温酒调下二钱。

  此药神妙。(《妇人良方》)定心补肾:养血返精丸:破故纸(炒)二两,白茯苓一两(为末),没药五钱,以无灰酒浸高一指,煮化和末,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白汤下。昔有人服此,至老不衰。盖故纸补肾,茯苓补心,没药养血,三者既壮,自然身安。(《朱氏集验方》):精气不固:破故纸、青盐等分同炒为末。每服二钱,米饮下。(《三因方》)小便无度,肾气虚寒。破故纸十两(酒蒸),茴香十两(盐炒),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服百丸,盐酒下。或以末糁猪肾煨食之。(《普济方》)小儿遗尿,膀胱冷也。夜属阴,故小便不禁。破故纸炒为末,每夜热汤服五分。(《婴童百问》)玉茎不痿,精滑无歇,时时如针刺,捏之则脆,此名肾漏。用破故纸、韭子各一两,为末。每用三钱,水二盏,煎六分服,日三次,愈则止。

  (夏子益《奇方》)脾肾虚泻:二神丸:用破故纸(炒)半斤,肉豆蔻(生用)四两,为末,肥枣肉研膏,和丸梧子大,每空心米饮服五、七十丸。《本事方》:加木香二两,名三神丸。

  水泻久痢:破故纸(炒)一两,粟壳(炙)四两,为末,炼蜜丸弹子大。每服一丸,姜、枣同水煎服。(《百一选方》)牙痛日久肾虚也。补骨脂二两,青盐半两,炒研擦之。(《御药院方》)风虫牙痛,上连头脑。补骨脂(炒)半两,乳香二钱半。为末擦之。或为丸塞孔内。

  自用有效。(《传信适用方》)打坠腰痛,瘀血凝滞。破故纸(炒)、茴香(炒)、辣桂等分,为末,每热酒服二钱。故纸主腰痛行血。(《直指方》)

  草部卷十四 草之三

  姜黄

  (《唐本草》)【释名】【集解】恭曰:姜黄根叶都似郁金。其花春生于根,与苗并出,入夏花烂无子。根有黄、青、白三色。其作之方法,与郁金同。西戎人谓之生异耳。

  藏器曰:姜黄真者,是经种三年以上老姜,能生花。花在根际,一如 荷。根节坚硬,气味辛辣。种姜处有之,终是难得。西番亦有来者。与郁金、 药相似。如苏恭所说,即是药而非姜黄。又言姜黄是 ,郁金是胡 。如此则三物无别,递相连名,总称为 ,则功状当不殊。而今郁金味苦寒,色赤,主马热病;姜黄味辛温,色黄; 味苦色青。三物不同,所用各别。

  大明曰:海南生者,即蓬莪术;江南生者,即为姜黄。

  颂曰:姜黄今江、广、蜀川多有之。叶青绿,长一、二尺许,阔三、四寸,有斜纹如红蕉叶而小。花红白色,至中秋渐凋。春末方生,其花先生,次方生叶,不结实。根盘屈黄色,类生姜而圆,有节。八月采根,片切曝干。蜀人以治气胀,及产后败血攻心,甚验。蛮人生啖,云可以祛邪辟恶。按郁金、姜黄、术药三物相近,苏恭不能分别,乃如一物。陈藏器以色味色味分别三物,又言姜黄是三年老姜所生。近年汴都多种姜,往往有姜黄生卖乃是老姜。市人买啖,云治气为最。大方亦时用之。又有廉姜,亦是其类,而自是一物。

  时珍曰:近时以扁如干姜形者,为片子姜黄;圆如蝉腹形者,为蝉肚郁金,并可浸水染色。术形虽似郁金,而色不黄也。

  根

  【气味】辛、苦,大寒,无毒。

  藏器曰:辛少苦多,性热不冷。云大寒,误矣。

  【主治】心腹结积疰忤,下气破血,除风热,消痈肿,功力烈于郁金(《唐本》)。治症瘕血块,通月经,治扑损瘀血,止暴风痛冷气,下食(大明)。祛邪辟恶,治气胀,产后败血攻心(苏颂)。治风痹臂痛(时【发明】时珍曰:姜黄、郁金、术药三物,形状功用皆相近。但郁金入心治血;而姜黄兼入脾,兼治气;术药则入肝,兼治气中之血,为不同尔。古方五痹汤用片子姜黄,治风寒湿气手臂痛。戴原礼《要诀》云:片子姜黄能入手臂治痛,其兼理血中之气可知。

  【附方】旧二,新二。

  心痛难忍 姜黄一两,桂三两。为末。醋汤服一钱。(《经验后方》)胎寒腹痛,啼哭吐乳,大便泻青,状若惊搐,出冷汗。姜黄一钱,没药、木香、乳香二钱。为末,蜜丸芡子大。

  每服一丸,钩藤煎汤化下。(《和剂方》)产后血痛有块。用姜黄、桂心等分,为末,酒服方寸匕。血下尽即愈。(昝殷《产宝》)

  草部卷十四 草之三

  郁金

  (《唐本草》)【释名】马术。

  震亨曰:郁金无香而性轻扬,能致达酒气于高远。古人用治郁遏不能升者,恐命名因此也。

  时珍曰:酒和郁鬯,昔人言是大秦国所产郁金花香,惟郑樵《通志》言即是此郁金。其大秦三代时未通中国,安得有此草?罗愿《尔雅翼》亦云是此根,和酒令黄如金,故谓之黄流。其说并通。此根形状皆似莪术【集解】恭曰:郁金生蜀地及西戎。苗似姜黄,花白质红,末秋出茎心而无实。其根黄赤,取四畔子根去皮火干,马药用之,破血而补,胡人谓之马术。岭南者有实似小豆蔻,不堪啖。

  颂曰:今广南、江西州郡亦有之,然不及蜀中者佳。四月初生苗似姜黄,如苏恭所说。

  宗 曰:郁金不香。今人将染妇人衣最鲜明,而不耐日炙,微有郁金之气。

  时珍曰:郁金有二:郁金香是用花,见本条;此是用根者。其苗如姜,其根大小如指头,长者寸许,体圆有横纹如蝉腹状,外黄内赤。人以浸水染色,亦微有香气。

  根

  【气味】辛、苦,寒,无毒。

  元素曰:气味俱浓,纯阴。

  独孤滔曰:灰可结砂子。

  【主治】血积下气,生肌止血,破恶血,血淋尿血,金疮(《唐本》)。单用,治女人宿血气心痛,冷气结聚,温醋摩服之。亦治马胀(甄权)。凉心(元素)。治阳毒入胃,下血频痛(李杲)。治血气心腹痛,产后败血冲心欲死,失心颠狂蛊毒(时珍)。

  【发明】震亨曰:郁金,属火、属土与水,其性轻扬上行,治吐血衄血,唾血血腥,及经脉逆行,并宜郁金末加韭汁、姜汁、童尿同服,其血自清。痰中带血者,加竹沥。又鼻血上行者,郁金、韭汁加四物汤服之。

  时珍曰:郁金入心及包络,治血病。《经验方》治失心颠狂,用真郁金七两,明矾三两,为末,薄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有妇人颠狂十年,至人授此。初服心胸间有物脱去,神气洒然,再服而苏。此惊忧痰血络聚心窍所致。郁金入心去恶血,明矾化顽痰故也。

  庞安常《伤寒论》云:斑豆始有白泡,忽搐入腹,渐作紫黑色,无脓,日夜叫乱者。郁金一枚,甘草二钱半,水半碗煮干,去甘草,切片焙研为末,入真脑子(炒)半钱。每用一钱,以生猪血五七滴,新汲水调下。不过二服,甚者毒瓦斯从手足心出,如痈状乃瘥。此乃五死一生之候也。又《范石湖文集》云:岭南有挑生之害。于饮食中行厌胜法,鱼肉能反生于人腹中,而人以死,则阴役其家。初得觉胸腹痛,次日刺人,十日则生在腹中也。凡胸膈痛,即用升麻或胆矾吐之。若膈下痛,急以米汤调郁金末二钱服,即泻出恶物。或合升麻、郁金服之,不吐则下。李巽岩侍郎为雷州推官,鞫狱得此方,活人甚多也。

  【附方】旧三,新十。

  失心颠狂:方见发明下。

  痘毒入心:方见发明下。厥心气痛不可忍。郁金、附子、干姜等分,为末,醋糊丸梧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三十丸,男酒女醋下。(《奇效方》)产后心痛,血气上冲欲死。郁金(烧存性,为末)二钱,米醋一呷,调灌即苏。(《袖珍方》)自汗不止:郁金末,卧时调涂于乳上。(《集简方》)衄血吐血:川郁金为末,井水服二钱。甚者再服。(黎居士《易简方》)阳毒下血,热气入胃,痛不可忍。郁金五大个,牛黄一皂荚子。为散。每服用醋浆水一盏,同煎三沸,温服。

  (孙用和《秘宝方》)尿血不定:郁金末一两,葱白一握,水一盏,煎至三合,温服,日三服。(《经验方》)风痰壅滞:郁金一分,藜芦十分,为末。每服一字,温浆水调下。仍以浆水一盏漱口,以食压之。(《经验后方》)挑生蛊毒:方见发明下。

  中砒霜毒:郁金末二钱。入蜜少许,冷水调服。(《事林广记》)痔疮肿痛:郁金末,水调涂之,即消。(《医方摘要》)耳内作痛:郁金末一钱,水调,倾入耳内,急倾出之。(《圣济总录》)

  草部卷十四 草之三

  蓬莪术

  (音述。宋《开宝》)【释名】 药。

  【集解】志曰:蓬莪术生西戎及广南诸州。叶似 荷,子似干椹,术在根下并生,一好一恶,恶者有毒。西戎人取之,先放羊食,羊不食者弃之。

  藏器曰:一名蓬莪,黑色;二名 ,黄色;三名波杀,味甘,大明曰:即南中姜黄根也。海南生者名蓬莪术。

  颂曰:今江浙或有之,三月生苗,在田野中。其茎如钱大,高二、三尺。叶青白色,长一、二尺,大五寸以来,颇类 荷。五月有花作穗,黄色,头微紫。根如生姜,而术在根下,似鸡鸭

  根

  【修治】 曰:凡使,于砂盆中以醋磨令尽,然后于火畔颂曰:此物极坚硬,难捣治,用时热灰火中煨令透,乘热捣之,即碎如粉。

  时珍曰:今人多以醋炒或煮熟入药,取其引入血分也。

  【气味】苦、辛,温,无毒。

  大明曰:得酒、醋良。

  【主治】心腹痛,中恶疰忤鬼气,霍乱冷气,吐酸水,解毒,食饮不消,酒研服之。又疗妇人血气结积,丈夫奔豚(《开宝》)。破 癖冷气,以酒醋磨服(甄权)。治一切气,开胃消食,通月经,消瘀血,止扑损痛下血,及内损恶血(大明)。通肝经聚血(好古)。

  【发明】颂曰:蓬莪术,古方不见用者。今医家治积聚诸气,为最要之药。与荆三棱同用之良,妇人药中亦多使。

  好古曰:蓬莪色黑,破气中之血,入气药发诸香。虽为泄剂,亦能益气,故孙尚药用治气短不能接续,及大小七香丸、集香丸、诸汤散多用此也。又为肝经血分药。

  时珍曰:郁金入心,专治血分之病;姜黄入脾,兼治血中之气;术入肝,治气中之血,稍为不同。按王执中《资生经》云:执中久患心脾疼,服醒脾药反胀。用耆域所载蓬莪术面裹炮熟研末,以水与酒醋煎服,立愈。盖此药能破气中之血也。

  【附方】旧二,新六。

  一切冷气,抢心切痛,发即欲死。久患心腹痛时发者,此可绝根。蓬莪术二两(醋煮),木香一两(煨)。为末。每服半钱,淡醋汤下。(《卫生家宝方》)小肠脏气,非时痛不可忍。

  蓬莪术研末,空心葱酒服一钱。(杨子建《护命方》)妇人血气,游走作痛,及腰痛。蓬莪术、干漆二两,为末,酒服二钱。腰痛,核桃酒下。(《普济方》)小儿盘肠内钓痛。以莪术半两,用阿魏一钱,化水浸一日夜,焙研。每服一字,紫苏汤下。(《保小儿气痛:蓬莪术炮熟为末。热酒服一大钱。(《十全博救方》)上气喘急:蓬莪术五钱,酒一盏半,煎八分服。(《保生方》)气短不接:正元散:治气不接续,兼治滑泄,及小便数。王丞相服之有验。用蓬莪术一两,金铃子(去核)一两,为末,入蓬砂一钱,炼过研细。每服二钱,温酒或盐汤空心服。

  (孙用和《秘宝方》)去滓,入牛黄两粟大,服之,甚效也。(《保幼大全》)浑身燎泡:方见荆三棱。

  草部卷十四 草之三

  荆三棱

  (宋《开宝》)【校正】并入《开宝》草三棱。

  【释名】京三棱(《开宝》)、草三棱(《开宝》)、鸡爪三棱(《开宝》)、黑三棱(《图经》)、石三棱。颂曰:三棱,叶有三棱也。生荆楚地,故名荆三棱以着其地。《开宝本草》作京者误矣。又出草三棱条,云即鸡爪三棱,生蜀地。二月、八月采之。其实一类,随形命名尔,故并见之。

  【集解】藏器曰:三棱总有三、四种。京三棱,黄色体重,状若鲫鱼而小。又有黑三棱,状如乌梅而稍大,体轻有须,相连蔓延,作漆色,蜀人以织为器,一名 者,是也。疗体并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