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易读


  疹痘不快,芫荽二两切,酒煎沃之,候冷口含遍 之,勿 头面。(验方第一。)

  野芫荽,

  本草易读卷六

  茴香二百三十一

  炒黄用。小茴性平,理气开胃,祛蝇辟臭。大茴性热,多食伤目发疮。

  辛,平,无毒。入足少阴肾,手太阳小肠。调中止痛,开胃下气。理疝气而疗腰痛,补命门胁下刺痛,小茴同枳壳炒末。盐酒汤下。(验方第一。)

  疝气入肾炒熨之。(第二。)

  绕脐冲心,小肠气也。炒末酒下。或同半夏、枳壳煎。(第三。)

  偏坠卵肿,小茴三钱,附子一钱,木香一钱,台参一钱,没药一钱,乳香一钱,水煎服。

  加荔核。(第四。)

  五般噎疾,小茴、陈皮、青皮、莪术、炙草、拣砂、肉桂、生姜炭、白芷、胡椒、半夏、阿魏、辰砂,每嚼咽二丸,醋后下。有内积兼脉沉滞者宜之。兼治九种心痛。(第五。)

  本草易读卷六

  马齿苋二百三十二

  马踏菜。

  酸,寒,无毒。散瘀消肿,利肠滑胎,解毒通淋,祛风杀虫。止诸痢赤白,破血癖症瘕。

  一悉医。

  诸气不调,煮粥食之。(验方第一。)

  筋骨疼痛,马齿苋干鲜俱可,用数斤,五加皮、苍术数两,水煎汤洗。急用葱、姜捣烂,冲热汤数碗服之。取汗,痛立止也。(第二。)

  产后虚汗,取汁服,干者亦可。(第三。)

  产后血痢,腹痛便癃,取汁入蜜合,水煎服。(第四。)

  小儿血痢。同上。(第五。)

  肛门肿痛,捣煎熏洗。(第六。)

  赤白带下,马齿苋取汁,鸡子白二枚,先温令热,乃下苋汁,微温顿饮之。不止再作。

  (第七。)

  腹中白虫,水煮马齿苋一碗,入盐、醋空腹食之。白虫尽出也。(第八。)

  风牙肿痛,嚼汁渍之,即日消肿。(第九。)

  耳内外恶疮,头疮、黄水疮。同黄柏为末敷之。(第十。)

  小儿脐疮,久不瘥者,烧末敷之。(十一。)

  疔疮肿毒,同锻石为末,鸡子清合敷。(十二。)

  疮久不瘥积年者,捣封之,取汁煎稠亦可敷。(十三。)

  毛虫螫人赤痛,捣封之。(十四。)

  马苋膏

  本草易读卷六

  蒲公英二百三十三

  波波丁。

  甘,平,无毒。足少阴药也。

  乳痈红肿,同净花捣烂水煎服。兼外敷亦良。(验方第一。)

  多年恶疮,捣敷。(第二。)

  蛇伤肿毒。同上。(第三。)

  本草易读卷六

  山药二百三十四

  薯蓣。

  甘,平,无毒。入手足太阴。补中益气,助肾强阴,聪耳明目,镇心安神,健脾立胃。

  止腰痛而补心神,除泻痢而化痰涎;长肌肉而强筋骨,除泄精而起健忘。甚涂痈疮,最消肿硬。

  下痢噤口,半生半炒为末,每米饮下二钱。(验方第一。)

  肿毒初起,鲜山药、蓖麻子、糯米水研敷之。(第二。)

  项后结核,或毒肿硬痛,同蓖麻子研贴之。(第三。)

  手足冻疮,磨泥敷之。(第四。)

  无比山药丸

  本草易读卷六

  百合二百三十五

  甘,平,无毒。清热止嗽,润肺宁心。利二便而除浮肿,止涕泪而消痞满。治伤寒之百合,疗胁乳之痈肿。最除邪魅,亦解癫惊。

  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欲食不食,欲卧不卧,欲行不行,如寒不寒,如热不热,口苦溺赤,得药则剧,如有神灵者,心常默然,六脉微数。

  处处有之。根如大蒜,味甘美可食。又有二种与百合相似,其根味颇苦,不堪入药。盖叶短而阔,微似竹叶,白花四垂者,百合也。叶长而狭,尖如柳叶,红花,不四垂者,山丹也,俗名红合。叶似山丹而大,红花带黄四垂,上有黑斑点,子先结在枝叶间者,卷丹也,俗名倒垂莲。

  百合变热,同南滑末服。(验方第一。)

  百合变渴,煎百合汤浴之。(第二。)

  百合腹满,炒末水服。(第三。)

  肺病吐血,煮食。(第四。)

  肺痈烦嗽,蜜合蒸软。时时含一片,咽津。(第五。)

  百合知母汤

  百合 知母水煎服。治百合病,发汗后者。(诸方第一。)

  滑石代赭汤

  百合 滑石 代赭石煎服。治百合病,下之后者。(第二。)

  百合地黄汤

  百合 生地水煎服。百合病不经吐下者。(第三。)

  本草易读卷六

  黄茄根及茎叶二百三十六

  甘,寒,无毒。散瘀消肿。洗冻疮皴裂,治血淋血痢。

  本草易读卷六\黄茄根及茎叶二百三十六

  黄茄子

  甘,寒,无毒。散血止痛。

  肠风下血,经霜茄子烧末,每酒下二钱。(验方第一。)

  久患下血,老茄子三枚,湿纸包煨熟,以酒沃之,封闭三日取饮。(第二。)

  磕扑青肿,切片煨末,酒下二钱,神效。(第三。)

  热毒疮肿,用一枚,切去二分,去瓤二分,似罐子形,合疮上即消也。如已生脓,再用取瘥。(第四。)

  虫牙痛,烧末搽之。(第五。)

  一切牙痛,茄花干之,烧末敷之立止。(第六。)

  血淋痛,陈茄叶为末,每酒下二钱。(第七。)

  肠风下血,同上,米饮下。(第八。)

  久痢不止,茄根烧末,榴皮为末,沙糖水下。(第九。)

  牙痛取牙,茄科以马尿浸三日,晒炒为末,用药点牙即落。(第十。)

  夏月趾肿不能行,茄根日日煎洗。(十一。)

  本草易读卷六

  苦瓠子瓤二百三十七

  苦,寒,有小毒。逐水通尿。消水肿浮肿,疗鼻塞黄胆。消诸痈疽,兼疗恶疮。

  黄胆肿满,取瓤如枣许,以童尿浸一时。取酸枣大,纳两鼻中,深吸气,黄水出愈。(验方第一。)

  急黄病,苦瓠一枚,开孔,以水煮之,搅取汁,滴入鼻,取黄水愈。(第二。)

  水肿腹满,头面洪大。取瓤捻丸如豆大,以面包煮一沸,空心服七枚,午时当出水,忌咸物百日。又方取瓤炒末,每日粥服。(第三。)

  通身水肿,取瓤膜炒二两,葶苈子五分,捣丸豆大,每五丸,日三。又同大枣丸服,每三丸。

  又小鲜瓠拧子,水煎发汗。(第四。)

  石水腹肿四肢瘦,同杏仁炒,丸豆大,每十丸,日三。(第五。)

  水蛊洪肿,用瓤一枚,水煎至可丸,如豆大,每米饮下十丸。(第六。)

  尿闭肿急,用子三十粒,土狗三个,炒末冷水下。(第七。)

  风痰头痛,取膜汁,以苇管灌鼻,气冲脑门,出恶涎即愈。干者浸汁亦效。以子为末吹入亦效。(第八。)

  赤崩白崩,陈瓢、莲房同炒末,每水下二钱。(第九。)

  汤火伤,陈瓢烧灰敷之。(第十。)

  本草易读卷六

  冬瓜二百三十八

  甘,寒,无毒。利小便而止渴,消肿胀而逐水。除心胸烦热,解热毒痈肿。

  本草易读卷六\冬瓜二百三十八

  冬瓜

  甘,平,无毒。泽面除 ,润肌耐饥,祛烦解忧,补肝明目。

  消渴不止,冬瓜一枚,烧熟绞汁饮之。(验方第一。)

  诸般渴痢,肢肿口燥,泥包煨熟,取汁服。(第二。)

  小儿渴痢,冬瓜取汁服。(第三。)

  一切水气肿喘,冬瓜一枚去瓤,以赤小豆填满,泥纸固济,糯、粳糠煨熟,取出焙末丸服,瓜子汤下。(第四。)

  水病危急,冬瓜任意生食之,神效。(第五。)

  发背欲死,冬瓜截去头,合疮上,瓜烂再截去。更合之,瓜未尽,疮已小愈矣。乃用膏贴之。(第六。)

  痔疮肿痛,冬瓜煎汤洗之。(第七。)

  面黑令白,冬瓜一枚,竹刀去皮切片,酒水煮烂,去渣熬成膏,以瓶收之,每夜涂之。

  (第八。)

  明目悦颜,瓜仁净仁丸服。(第九。) 男子白浊,瓜子仁炒末,每米饮服五钱。(第十。)

  白带。同上。(十一。)

  本草易读卷六\冬瓜二百三十八

  黄瓜

  甘,寒,有小毒。清热解渴,利水发疮。

  小儿热痢,嫩黄瓜同蜜食之。(验方第一。)

  水病肚胀,肢肿,黄瓜一枚切开,连子入醋煮一半至烂,空心两半俱食之。(第二。)

  本草易读卷六

  丝瓜二百三十九

  霜后者佳。丝瓜子最泻大便。

  甘,平,无毒。凉血解毒,祛风化痰,下乳消肿,发痘退热。

  痘出不快,老丝瓜烧末,砂糖水下。(验方第一。)

  痈疽不敛,捣取汁频涂之。(第二。)

  肺热面疮,同皂角烧末,油合敷。(第三。)

  玉茎疮溃,取汁同五倍子末搽之。(第四。)

  手足冻疮,烧末同猪脂合敷。(第五。)

  肠风下血,霜后干丝瓜,烧末酒服。(第六。)

  下血危笃,烧,同槐花共末,每米饮下二钱。(第七。)

  酒痢脓血,烧末酒下。(第八。)

  崩血不止,同棕烧末,盐酒下。(第九。)

  乳胀不通,烧末酒下出汗。(第十。)

  腹痛,绕脐冲心,小肠气也。烧末酒下。(十一。)

  腰痛不止,用子仁烧末酒下,以渣敷之。又取根烧末酒下。(十二。)

  化痰止嗽,烧末,枣肉丸弹大,每酒下一丸。(十三。)

  风虫牙痛,霜丝瓜烧末搽之。(十四。)

  小儿浮肿,同灯草、葱白煎服,煎洗之。(十五。)

  偏坠,丝瓜叶、鸡子壳共烧末酒下。(十六。)

  刀疮神药,古锻石、新锻石、丝瓜根叶、韭菜根等分,捣千下作饼阴干,为末搽之。止血定痛生肌如神。(十七。)

  鼻流臭黄,丝瓜藤烧末酒下。(十八。)

  本草易读卷六

  甘李根白皮二百四十

  取东行者,去外皮,炙黄用。种类甚多。

  大寒,无毒。入足厥阴肝经。下肝气之奔冲,清风木之郁热。止消渴而除烦逆,断痢疾而收奔豚汤 甘草 半夏 生姜 生葛 川芎 当归 白芍 李根白皮 黄芩治奔豚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诸方第一。)

  本草易读卷六

  杏仁二百四十一

  汤浸去皮尖炒黄,用去双仁者。恶黄芩、黄 、葛根。治风寒亦有连皮尖用者,取

  其发散。

  甘,苦,温,有小毒。入手太阴肺。止嗽下气,清肺除热,润肠散结,杀虫疗疮。去头面之风邪,利胸膈之气逆。止心下之痛烦,平肺逆之喘急。奔豚惊痫悉疗,金疮香港脚亦治。

  咳逆上气,炒研入蜜熬膏,食前含化。(验方第一。)

  咳嗽寒热,脉弦紧,用童尿浸数日,研膏,再入童尿,煎膏服。(第二。)

  头面风肿,捣膏同鸡子黄敷帛上,浓裹之,干再上,七次愈。(第三。)

  小儿冬日寒嗽,杏仁、苏叶水煎。(第四。)

  本草易读卷六\杏仁二百四十一

  巴旦杏仁

  甘,平,无毒。止嗽下气。消心腹逆闷。

  茯苓杏仁甘草汤

  茯苓 杏仁 甘草治胸痹塞短气。诸方第一。

  本草易读卷六

  乌梅二百四十二

  去核炒用。

  酸,涩,微寒,无毒。入足厥阴肝。下气退热,除呕杀蛔。止燥渴而泄烦满,平久嗽而住渴痢,清痰涎而消肿痛,蚀恶肉而点黑痣。收二便之下血,除偏风之不仁;松霍乱之转筋,开痰厥之牙关。

  生汉中川谷。五月采实。襄汉、川蜀、江湖、淮岭皆有之。树、叶皆似杏,采梅实半黄者,以烟熏之为乌梅。取青大者,以盐汁渍之,日晒夜渍,十日则成白梅,主治略同。

  诸疮 肉,乌梅肉烧末敷之。(验方第一。)

  渴痢,水煎代茶饮。(第二。)

  痢脓血,净肉烧末,每米汤下二钱。(第三。)

  久痢不止,净肉二十枚,水煎服。(第四。)

  大便血,净肉三两,烧末醋煎,米汤丸服。(第五。)

  小便尿血。同上。(第六。)

  崩血不止,净肉烧末米饮下。(第七。)

  蛔虫上行,退场门鼻,煎汤服且含之。(第八。)

  心腹胀痛,短气欲绝,净肉二七枚煎沸,纳铜钱二七枚煎服。(第九。)

  久嗽不已,净肉炒,蜜粟壳同炒末,蜜汤下。(第十。)

  金疮折伤,烧末敷之,白者亦可。(十一。)

  白梅同用。

  乌梅丸

  乌梅 人参 细辛 桂枝 附子 黄柏 当归 川椒 黄连 干姜治厥阴病,气上冲胸,心痛热,消渴,食即烦生而吐蛔。(诸方第一。)

  本草易读卷六

  桃仁二百四十三

  去双仁者。行血祛瘀,宜连皮尖生用。活血润燥,甘,苦,辛,平,无毒。入厥阴肝。破血行瘀,除症消瘕,通经润燥,止咳下气。治心腹之疼痛,开心下之坚硬,疗阴中之肿痒,杀下部之虫 ,断妇人之崩漏,缩小儿之卵 。

  产后百病,制桃仁一千二百粒,熬捣细入酒,研如粥,纳瓶中封固,入汤中煮一伏时,每酒下一两良。(验方第一。)

  唇干裂痛,捣合猪脂敷。(第二。)

  虫风牙痛,针刺一枚,灯上烧烟出吹灭,安疼上咬,五六次愈矣。(第三。)

  妇人阴肿,烧末敷之。(第四。)

  妇人阴痒,杵烂绵包塞之。(第五。)

  男子阴肿且痒,炒末酒下,仍外敷之。(第六。)

  小儿卵 。同上。(第七。)

  人好魇寐,桃仁熬去皮尖,三七枚,以小便服之。(第八。)

  桃仁承气汤

  桃仁 甘草 桂枝 大黄 芒硝治少腹急结,其人如狂。(诸方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