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本草易读
本草易读
赤斑变黑尿血,水煎服汁,食葱令尽,取汗。治妊娠伤寒。(第五。)
胎动下血,腰痛抢心,多煎服。未死即安,已死即下,未效再服。(第六。)
猝中恶死,急取葱心黄刺入鼻中,男左女右,鼻出血即醒。(第七。)
小儿猝死无故者,以葱白纳入下部及两鼻中,气通或嚏良。(第八。)
阴毒腹痛,厥逆唇青,卵缩脉欲绝,用净葱白一束,切扁烘热,安脐上,以熨斗火熨之,葱烂再易。手足温有汗则愈,再服四逆汤。若手足不温者不治。(第九。)
猝心急痛,牙关紧闭,以葱白捣膏,送入咽中。灌以香油四两,但得下咽即苏,虫化水而愈。(第十。)
霍乱烦躁不安,葱白二十枚,大枣二十枚,水煎服。(十一。)
虫咬心痛,葱白二寸,官粉二钱,捣丸服之立止。痛时唇青吐涎面白是也。(十二。)
腹皮麻痹,多食葱白自愈。(十三。)
大小便秘,捣葱白热敷小腹。(十四。)
小儿虚闭,葱白煎汤调蜜服,再以葱白染蜜入肛门。(十五。)
小儿不尿,大葱白四片,乳汁煎分服。(十六。)
肿毒尿闭,因肿毒未溃者,用葱白入香油煎黑,去葱白,取油敷肿处即通。(十七。)
阴囊肿痛,葱白、乳香捣涂之,即痛止肿消。又方,用煨葱入盐,杵如泥敷之。(十八。)
小便尿血,葱白一把,郁金一两,水煎分服。(十九。)
赤白下痢,葱白一把切细,合米粥日日食之。(二十。)
一切肿毒,大葱白取汁渍之,日四五次,肿即消。(二十一。)
疔疮,刺破,以葱白、生蜜杵敷两时,疔出以醋汤洗之。(二十二。)
骨折头破,蜜和葱白捣匀,浓封立效。(二十三。)
自缢垂死,葱心刺耳,鼻口出血可活。(二十四。)
水病足肿,葱叶煎水渍之,日三五次。(二十五。)
小便不通,葱白连叶捣烂,入蜜,敷外肾上。(二十六。)
疮伤风水肿毒,同干姜、黄柏水煎洗之。(二十七。)
蜘蛛咬疮,遍身生疮,葱叶一茎去尖,入蚯蚓一条,待化成水,取点咬处。(二十八。)
金疮血不止,捣葱炙热, 汁涂之即止。(二十九。)
本草易读卷六
薤白二百二十二
辛,苦,温,滑,无毒。入手阳明。助阳利窍,散血生肌,温中散结,定喘安胎。治泄痢下重,疗胸痹刺痛。金疮能愈,汤火亦消。
本草易读卷六
大蒜二百二十三
辛,温,有毒。健脾开胃,通窍辟恶,下气消谷,化肉消水。祛寒湿而解暑气,辟瘟疫而消止吐衄而除泻痢。
泄泻暴痢,捣敷两足心及脐中。(验方第一。)
噤口痢。同上。(第二。)
小儿痢。同上。(第三。)
肠毒下血,独头蒜煨捣,合黄连末丸服,米汤下。(第四。)
鼻血不止,服药不效,大蒜一,捣膏敷足心,左敷右,右敷左。(第五。)
牙痛虫痛,独头蒜切片,煨热熨痛处,转易之。(第六。)
鼻渊不止,切片敷足心,取效止。(第七。)
头风苦痛,研汁 鼻。(第八。)
产后中风,角弓反张,不语,用三十瓣,水煎灌之。(第九。)
金疮中风,大蒜一升,酒煎取汁,并服渣。(第十。)
妇人阴肿痒,煎汤洗之,效乃止。(十一。)
蜈蝎螫伤,独头蒜摩之即止。(十二。)
脚肚转筋,捣敷足心,令热即安,仍以冷水食一瓣。(十三。)
食蟹中毒,煎汁服之。(十四。)
面光发热如火,此蛇瘕也。服蒜浓汁一碗,吐蛇愈。(十五。)
本草易读卷六
白芥子二百二十四
杵末。
辛,温,无毒。通行经络,利气开痰,散肿止痛,温中和胃,发汗散寒。治喘嗽而疗胸满,止反胃而除香港脚,涂麻痹而敷毒肿,散损瘀而暖腰痛。芥菜子治同。
反胃上气,白芥子末,每酒下二钱。(验方第一。)
热痰烦晕,白芥子、黑芥子、甘遂、大戟、芒硝、朱砂丸豆大,每二十丸,姜水下。名白芥丸。(第二。)
冷痰痞满,黑芥子、白芥子、大戟、甘遂、胡椒、肉桂丸豆大,每十丸,姜水下。黑芥丸。(第三。)
小儿乳痞,白芥子为末,水合摊膏贴之。(第四。)
防痘入目,白芥子末,醋合敷足心。(第五。)
肿毒初起,为末醋合敷之。(第六。)
身体麻木,芥菜子末,醋合敷之。(第七。)
喉痹肿痛,黑芥子末,水合敷喉下。(第八。)
耳猝聋,黑芥子末。以乳汁合,绵包塞之。(第九。)
眉毛不生,黑芥子、生半夏为末,生姜自然汁合敷数次。(第十。)
霍乱吐泻,黑芥子为末,水合敷脐。(十一。)
反胃吐食,黑芥子末,酒下。(十二。)
上气呕吐,芥子末,蜜丸豆大,井水寅时下七丸,申时再下。(十三。)
脐上绞痛。同上。(十四。)
腰脊胀痛,黑芥子末,酒合贴之。(十五。)
走注风痛,黑芥子末,鸡子白敷之。(十六。)
一切痈肿,猪胆汁合黑芥子末敷之。(十七。)
痈肿热毒,黑芥子同柏叶捣敷。(十八。)
热毒瘰 ,黑芥子末醋合敷之,消即愈。(十九。)
妇人经闭腹痛,寒热,黑芥二两,每酒下二钱。(二十。)
阴症伤寒,腹痛厥逆,黑芥末水合敷脐上。(二十一。)
本草易读卷六
蔓荆子二百二十五
辛,苦,无毒。泻热解毒,利水明目。治黄胆腹胀,破症瘕积聚,敷疮痈甚良,除面亦效
本草易读卷六\蔓荆子二百二十五
蔓荆根
辛,甘,温,无毒。消毒下气,治嗽止渴。去心腹冷痛,消热毒风肿。
诸目不明,蔓荆子蒸熟,为散、为丸、作粥俱可。(验方第一。)
诸般黄胆,或末或取汁服。(第二。)
一切肿毒,捣敷之,根、子俱可。(第三。)
阴囊肿大,用根捣封之。(第四。)
本草易读卷六
芸薹子二百二十六
即薹菜。
辛,温,无毒。散血行滞,消肿开结。敷丹毒而平乳痈,疗金疮而治血痢。产后诸疾甚良,
本草易读卷六\芸薹子二百二十六
茎叶
辛,温,无毒。散瘀消肿,破症除结。捣涂疗游风丹肿,煮食治腰脚痹木,平乳痈而治瘭疽吹乳至效。
脏毒下血,芸薹子、炙草,每末水下二钱。(验方第一。)
头风作痛,薹子一分,大黄三分,为末 鼻。(第二。)
风热牙痛,薹子、白芥子、八角茴香为末 鼻,左右右左。(第三。)
伤损接骨,薹子一两,小黄米炒二合,龙骨少许,为末。醋合成膏,摊纸贴之。(第四。)
芸薹散
薹子炒 当归 肉桂 赤芍为末,每酒服二钱。治产后恶露不下,心腹刺痛甚。(诸方第一。)
追气丸
薹子 肉桂 良姜醋丸豆大,每醋下五六丸。治妇人血刺,小腹痛不可忍。亦可常服,补血破气。(第二。)
本草易读卷六
莱菔二百二十七
辛,甘,无毒。开痰止嗽,宽中下气,化食消积,止渴散瘀。治吞酸而止吐衄,除五淋而解白浊,涂打扑而敷汤火,制面毒而解酒毒。止噤口之下痢,洗香港脚之走痛,平肺痿之吐衄,疗烟熏之垂死。
本草易读卷六\莱菔二百二十七
莱菔子
炒研用。
辛,甘,无毒。下气定喘,消痰化食。利二便而除胀满,吐风痰而消肿毒,止气痛而发疮疹,平下痢而息后重。
食物吞酸,莱菔生食大效。(验方第一。)
反胃噎疾,莱菔蜜煎,细嚼咽。(第二。)
肺痿嗽血,莱菔同羊肉或鲫鱼,煮熟常服。(第三。)
噤口痢,莱菔片不拘新旧,染蜜含之,味淡再换,觉思食,以肉煮粥与食,不可过多。
又方,只用莱菔菜煎汤,不拘新旧,日日饮之。(第四。)
痢后腹痛。同上。(第五。)
大便下血,大莱菔皮烧,荷花叶烧,存性。生蒲黄,每末服一钱汤下。(第六。)
酒疾下血,大者二十枚,留青叶寸许,井水煮烂,入淡醋,空心任食。(第七。)
小便白浊,莱菔数枚,剜孔留盖,入吴茱萸,糯米饭上蒸熟,焙末丸豆大,每盐汤下五十丸。(第八。)
沙石诸淋痛甚,莱菔切片,蜜浸少时,炙干,再浸再炙,不可过焦,细嚼盐汤下,日三服。(第九。)
遍身浮肿,出子的莱菔同浮麦煎汤服。(第十。)
香港脚走痛,莱菔煎水洗之,仍以干莱菔末铺袜内。(十一。)
偏正头痛,莱菔取汁,仰卧,随左右注鼻中,神效。(十二。)
失音不语,取莱菔汁与姜汁同服。加五味子。(十三。)
满口烂疮,取莱菔汁,频漱吐涎。(十四。)
烟熏欲死,急取汁服。(十五。)
汤火伤,莱菔捣敷之,子亦可。(十六。)
打扑血瘀未破者,用莱菔或叶捣封之。(十七。)
喘嗽唾脓血,以莱菔子研细煎服。(十八。)
肺痰咳嗽,莱菔子末炒,沙糖合,丸芡实大,以绵包含咽甚妙。(十九。)
喘痰促,时发时止,莱菔子蒸熟,晒干为末,再姜汁浸蒸饼,丸绿豆大,每三十丸,口津咽下,日三。(二十。)
痰气喘急,莱菔子炒,皂角烧,姜汁合之,再炼蜜丸豆大,每汤下五十丸。(二十一。)
久嗽痰喘,莱菔子炒,杏仁为末,蒸饼丸绿豆大,每五丸,时时津咽。(二十二。)
高年气喘,莱菔子炒研,蜜丸豆大,每汤下五十丸。(二十三。)
宣吐风痰,莱菔子为末,温水服三钱,探吐。(二十四。)
小儿风寒,莱菔子生研为末,一钱,温葱酒服之,取汗大效。(二十五。)
风秘气秘,莱菔子炒末擂水,合皂角末二钱服,立通。(二十六。)
气胀气蛊,莱菔子研末,以水滤汁,浸浸以时久,炒干再浸再炒,凡七次,为末,每米饮下一钱,神效。(二十七。)
疹痘不出,莱菔子生研末,米饮下二钱。(二十八。)
本草易读卷六
生姜二百二十八
去皮则热,留皮则冷。秦椒为使。恶黄芩、黄连、天鼠屎。
辛,微温,无毒。入足阳明、太阴、厥阴,手太阴经。散寒发表,止呕开痰,解郁行血,除嗽下气。除鼻塞头痛之风寒,下胸壅胁满之结实。佐明胶熬,贴风湿痛痹;同半夏煎,下心腹急痛;并茶叶疗诸痢赤白;兼童便治诸中卒暴。通神明而除秽恶,疗狐臭而搽冻耳,医腹痛而平霍乱,散水气而消胀满。
本草易读卷六\生姜二百二十八
姜皮
辛,凉。和脾行水,治浮肿胀满。
诸痢赤白,同茶叶水煎,任意呷之。热痢留姜皮,冷痢去姜皮。(验方第一。)
一切诸中卒暴,取汁用童尿服即苏。(第二。)
疟疾寒热,姜四两取汁,露一宿,发日五更面北立饮,未止更作。(第三。)
寒热咳嗽初起,烧姜一角含之。(第四。)
小儿咳嗽,生姜四两,煎水浴之。(第五。)
干呕厥逆,频嚼之。(第六。)
呕哕心痞,生姜半斤水煎,半夏二两水煎,再合二汤同煎分服。(第七。)
反胃虚人,取汁作粥食。(第八。)
霍乱转筋入腹,捣三两,入酒煎服,以渣敷痛处。(第九。)
胸胁满痛,生姜二斤,捣渣留汁,炒热包温患处,冷再入汁炒再温,良久豁然矣。(第十。)
大便不通,削尖涂盐纳肛门。(十一。)
冷痢不止,生姜煨为末,同干姜末,入白面、醋合丸,水煮,粥下。(十二。)
湿热发黄,生姜时时周身搽之。(十三。)
舌上生苔,姜片时时搽之。(十四。)
满口烂疮,自然汁常漱之。(十五。)
牙痛,焙末与枯矾末同搽之。(十六。)
闪拗手足,同葱白捣烂,合面炒热封之。(十七。)
刀斧金疮,嚼敷勿动,次日生肉。(十八。)
腋下狐臭,姜汁常敷之。(十九。)
赤白癜风,生姜常搽。(二十。)
耳上冻疮,自然汁熬膏敷之。(二十一。)
生姜泻心汤
生姜 人参 甘草 大枣 干姜 半夏 黄芩 黄连治心下痞硬,胁下水气。腹中雷鸣,下痢干呕食臭。(诸方第一。)
生姜半夏汤
生姜 半夏治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哕不哕,心中愦然无奈者。(第二。)
本草易读卷六
干姜二百二十九
生逐寒而发表,炮除冷而守中。孕妇忌之。
辛,温,无毒。入足阳明、太阴、厥阴、手太阴经。逐寒祛湿,温经止血,定呕消痰,下气消食。治内寒之腹痛,疗缩筋之霍乱,止寒湿之呕利,回手足之厥逆。
姜附汤
干姜 附子治汗下后,昼躁夜静,脉沉无表,身无大热者。(诸方第一。)
柴胡桂姜汤
柴胡 黄芩 甘草 桂枝 蒌根 干姜 蛎粉治汗下后,胸胁满结,小便不利,往来寒热,渴而头汗出者。(第二。)
姜连芩参汤
干姜 黄芩 人参 黄连治病素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食入即吐者。(第三。)
本草易读卷六
芫荽二百三十
多食发痼疾,金疮、香港脚。
辛,温,无毒。起痘疹而辟恶气,通诸窍而发痼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