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品汇精要

【用】
茎叶【质】状如薄荷【色】青紫【味】苦甘【性】微温泄【气】气浓味薄阳中之阴【臭】微
香【主】养血气去虚肿【助】防己为之使【制】(雷公云)凡修事细锉以绢袋盛悬于屋南畔

上令干用【治】(疗)(药性论云)治产后肚腹痛血气衰冷成劳瘦羸又除通身面目大肿并妇人

沥腰痛(日华子云)通九窍利关脉破宿血消症瘕产前产后百病通小肠长肉生肌消扑损瘀血治

洪吐血头风目痛妇人劳瘦丈夫面黄(别录云)小儿蓐疮嚼泽兰心封上
卷之十一草部中品之中
草之草
无毒附紫菜 水生
昆布主十二种水肿瘿瘤聚结气 疮(名医所录)【苗】(陶隐居云)生南海叶如手大似薄

紫色出高丽 作绳索如卷麻而黄黑色柔韧可食(海药云)生东海水中其草顺流而生新罗者黄

色叶细胡人采得搓之为索又有一种紫菜附石生南海上正青取干之则紫色而亦有疗疾之功故附
于此【地】(图经曰)生东海今亦出登莱诸州(陶隐居云)出高丽及南海有之【时】(生)无
时(采)
无时【收】阴干【用】叶【质】类紫菜而匾浓【色】紫赤【味】咸【性】寒软【气】味浓于
气阴也【臭】腥【主】散瘿瘰溃坚肿【制】(雷公云)凡使先同弊甑 煮去咸味焙细锉用每

事一斤用甑 大小十个同昆布细锉二味各一处下东流水从巳煮至亥水旋添勿令少【治】(疗)

药性论云)利水道去面肿并恶疮鼠 (陈藏器云)阴 含之咽汁○紫菜味甘寒主下热烦多食
令人腹痛发气吐白沫饮少热醋消之【合治】捣末合醋浸含之咽津治瘿气结核瘰瘰肿硬【
久服瘦人妊娠亦不可服
卷之十一草部中品之中
草之走
无毒附木防己 蔓生
防己(出神农本经)主风寒温疟热气诸痫除邪利大小便(以上朱字神农本经)疗水肿风
肿去
膀胱热伤寒寒热邪气中风手脚挛急止泄散痈肿恶结诸蜗疥癣虫疮通腠理利九窍(以上黑字名
医所录)【名】离解【苗】(图经曰)汉中出者苗叶小类牵牛茎梗甚嫩折其茎一头吹之气从中
贯如木通类截断有纹如车辐色黄坚实而香它处者青白虚软及有腥气皮皱上有丁足子名木防己
不任用也【地】(图经曰)生兴化军黔中宜都建平华州(道地)汉中为胜【时】(生)春生叶
(采)
二月八月取根【收】阴干【用】根大而有粉者为好【质】类木通黄实而香【色】黄【味】辛
苦【性】平温泄【气】气薄味浓阴中之阳【臭】香【主】利窍渗湿【行】十二经【助】殷孽
为之使【反】汉防己畏萆 恶细辛○木防己畏女菀卤咸【制】(雷公云)凡用与车前根相对

蒸半日后出晒去车前草根细锉之【治】(疗)(陶隐居云)疗风水气(药性论云)祛湿风口面


手足疼散留痰主肺气嗽喘○木防己治男子肢节中风毒风不语及散结气壅肿温疟风水肿【合
治】合
卷之十一草部中品之中
草之草
无毒 植生
天麻主诸风湿痹四肢拘挛小儿风痫惊气利腰膝强筋力久服益气轻身长年(名医所录)
【名】定风草 龙皮 赤箭脂【苗】(图经曰)春生苗初出若芍药独抽一茎直上高三二尺如

竿状青赤色故名赤箭脂茎中空依半以上贴茎微有尖小叶稍头生成穗开花结子如豆粒大其子至
夏不落却透虚入茎中潜生土内其根形如黄瓜连生一二十枚大者有重半斤或五六两其皮黄白色
(陶隐居云)茎端结实状若续随子至叶枯时子黄熟其根连一二十枚如天门冬之类亦如芦菔大

不定彼人多生啖或蜜渍为果或蒸煮食之【地】(图经曰)出郓州利州泰山崂山诸山今京东京
西
湖南淮南州郡亦有之(道地)邵州郓州者佳【时】(生)春生苗(采)二月三月五月八月取
根【收】
曝干【用】根白而明净者为好【质】类黄瓜而微小【色】黄白【味】辛【性】平散【气】气
之薄者阳中之阴【臭】香【主】诸风眩晕【制】初取得去芦乘润刮去皮蒸之曝干用【治】(疗)

药性论云)治冷气 痹瘫痪不遂语多恍惚多惊失志(日华子云)杀鬼疰蛊毒通血脉关窍(陈

器云)疗热毒痈肿(别录云)主诸毒恶气支满寒疝下血○子去热气(补)(日华子云)助阳
气五劳
七伤【禁】御风草缘与天麻相似只是根茎有斑叶皆白有青点使御风草根若与天麻同用即令人
有肠结之患
卷之十一草部中品之中
草之草
无毒 丛生
高良姜主暴冷胃中冷逆霍乱腹痛(名医所录)【苗】(图经曰)春生茎叶如姜苗而大高一

尺许花红紫色如山姜(陶隐居云)形气与杜若相似生岭南者形大虚软江左者细紧亦不甚辛其

一也【地】(陶隐居云)出高良郡今岭南诸州及黔蜀皆有之(道地)儋州雷州【时】(生)春
生苗
(采)二月三月取根【收】曝干【用】根【质】类菖蒲而坚【色】赤【味】辛【性】大温【气】
气之浓者阳也【臭】香【主】心腹冷痛【制】锉碎用【治】(疗)(药性论云)治腹久冷胃气

呕吐祛风破气腹冷气痛及风冷痹弱并下气冷逆冲心腹痛吐泻(日华子云)治转筋泻痢反胃呕

消食(陈藏器云)益声好颜色【合治】为末合米饮调服治心脾痛以一钱匕立止【解】酒毒
卷之十一草部中品之中
草之草
唐本云有小毒 丛生
百部根主咳嗽上气(名医所录)【名】婆妇草【苗】(图经曰)春生苗作藤蔓叶大而尖长

似竹叶面青色而光根下作撮如芋子一撮十五六枚黄白色(陶隐居云)其根数十相连似天门冬

苦强(博物志云)九真有一种草似百部但长大耳悬火上令干夜取四五寸短切含咽汁勿令人知

暴嗽甚良名为嗽药恐其土肥润处是以长大为异(雷公云)忽有一窠自有八十三条者号曰地仙

若修事饵之寿可千岁【地】(图经曰)旧不着所出州土今江湖淮陕齐鲁州郡皆有之(道地)
衡州
滁州陕州【时】(生)春生苗(采)二月三月八月取根【收】曝干【用】根肥润者佳【质】
类天
门冬而细小【色】黄白【味】苦甘【性】微寒【气】气浓味薄阳中之阴【臭】腥【主】益肺
气【制】(雷公云)凡用竹刀劈破去心酒浸一宿漉出焙干用之或生用亦可【治】(疗)(药性

云)治肺热上气咳逆(日华子云)疗疳蛔传尸骨蒸劳杀蛔虫寸白蛲虫并治一切树木蛀 (补)
(药
性论云)润肺【合治】汁合生姜汁煎服二合疗合猝嗽○炙合酒浸空腹饮去虫蚕咬兼疥癣疮【赝】

卷之十一草部中品之中
草之草
无毒 丛生
茴香子主诸 霍乱及蛇伤(名医所录)【名】 (音怀)香子【苗】(图经云)三月生叶
似老
胡荽极疏细作丛至五月高三四尺七月生花头如伞盖黄色结实如麦而小青色北人呼为土茴香者
是今人家园圃种之甚多(衍义曰)茴香叶似老胡荽此误矣胡荽叶如蛇床茴香徒有叶之名但散

丝发特异诸草其枝上时有大青虫形如蚕亦治小肠气甚良【地】(图经曰)本经不载所出今交
广
诸蕃及近郡皆有之(道地)简州【时】(生)春生叶(采)八月九月取实【收】阴干【用】
实【色】

经足太阳经少阴经【助】得酒良【制】微炒捣碎用【治】(疗)(图经曰)除恶毒痈肿或连阴

间疼痛急挛牵入小腹不可忍一宿则杀人者用茴香苗叶捣取汁服之其滓以贴肿上冬间根亦可用

心腹
中不安取茎叶煮食之即瘥(日华子云)茴香子除干湿香港脚开胃下食及膀胱痛阴疼(衍义曰)
茴香
子疗膀胱肿痛调和胃气并小肠气【合治】茴香子合生姜同捣令匀净器内湿纸盖一宿次以银石
器中文武火炒令黄焦为末酒丸桐子大服十丸茶酒下理脾胃进食○生捣茎叶汁合热酒等分服之
疗卒肾气冲胁如刀刺痛喘息不得亦理小肠气
卷之十一草部中品之中
草之草
无毒 丛生
款冬花(出神农本经)主咳逆上气善喘喉痹诸惊痫寒热邪气(以上朱字神农本经)消渴
喘息
呼吸(以上黑字名医所录)【名】橐吾 颗冻 虎须 菟奚 氐冬 钻冻【苗】(图经曰)根

色茎青叶紫似萆 十二月开黄花青紫萼去土一二寸初出如菊花萼通直而肥实无子即陶隐居所
谓出高丽百济者近此类也又有红花者叶如荷而斗直大者容一升小者容数合俗呼为蜂斗叶又名
水斗叶即唐注所谓大如葵而丛生者是也(衍义曰)百草中惟此罔顾冰雪最先春也世又谓之钻

虽在冰雪之下至时亦生芽春时人或采以代蔬入药须微见花者良如巳芬芳则都无力也今人又多
使如箸头者恐未有花耳【地】(图经曰)出常山山谷及上党水傍今关中亦有之(唐本注云)
雍州
南山溪水华州山谷涧间(道地)晋州潞州耀州秦州【时】(生)春生苗(采)十一月取花【收】


香【主】温肺止嗽【助】杏仁为之使得紫菀良【反】畏贝母辛荑麻黄黄 黄芩黄连青葙恶皂
荚硝石玄参【制】(雷公云)凡采得须去向里裹花蕊壳并向里实如粟零壳者并枝叶用以甘草

浸一宿却取款冬花叶相拌KT 一夜临用时去两件拌者晒干用【治】(疗)(药性论云)清肺

心促急热乏劳咳连连不绝涕唾稠粘肺痈吐脓(日华子云)润心肺除烦消痰肺痿吐血心虚惊悸

肝明目及中风等疾(衍义曰)有人病嗽多日或教以燃款冬花三两枚于无风处以笔管吸其烟满

则咽之数日效(补)(日华子云)益五脏补劳劣
卷之十一草部中品之中
草之草
无毒 植生
红蓝花主产后血晕口噤腹内恶血不尽绞痛胎死腹中并酒煮服亦主虫毒下血堪作胭脂○苗
生捣碎敷游肿○子吞数颗主天行疮子不出○胭脂主小儿 耳滴耳中(名医所录)【名】红花




红但叶颇似蓝故有蓝名耳博物志云此种乃张骞使西域所得也【地】(图经曰)出梁汉及西域

仓魏亦种之(道地)镇江【时】(生)春生苗(采)五六月取花【收】曝干【用】花实【质】
类小
蓟蕊【色】红【味】辛甘苦【性】温散【气】气浓于味阳中之阴【臭】香【主】破血【治】
(疗)(图经曰)花绞汁服主妇人产晕欲绝者并产后血病及喉痹壅塞不通白子主女子中风血
热烦
渴(唐本注云)花主口噤不语血结产后诸疾(别录云)花疗一切肿○子疗产后中风烦渴【合
治】
以二钱半合酒一大升煎强半顿服疗六十二种风兼腹内血气刺痛○五钱为末合酒二中盏煎取一
盏并服如口噤斡开灌之治产后血晕心闷气绝○新者三两合无灰酒童便各半升煮一大盏冷服疗
血晕绝不识人烦闷者
卷之十一草部中品之中
草之草
无毒附鸡爪三棱石三棱 植生
京三棱主老癖症瘕结块俗传昔人患症癖死遗言令开腹取之得病块干硬如石纹理有五色人
谓异物窃取削成刀柄后因以刀刈三棱柄消成水乃知此可疗症癖也(名医所录)【苗】(图经
曰)
春生苗高三四尺似茭蒲叶皆三棱五六月开花似莎草黄紫色霜降后采根削去皮须黄色形扁长如
小鲫鱼状体重者佳多生浅水旁或陂泽中其根初生成块如附子大或有扁者傍生一根又成块亦出
苗其不出苗只生细根钩屈如爪者谓之鸡爪三棱又不生细根者谓之黑三棱大小不常其色黑状似
乌梅而稍大有须相连蔓延体轻去皮即白三者本一物但力有刚柔各适其用因其形为名如乌头乌
喙云母云华之类本非两物也河中府又有石三棱根黄白色形如 股叶绿色如蒲苗高及尺叶上亦
有三棱四月开花白色如红蓼花五月采根亦消积气一说三棱生于荆楚字当作荆以着其地本经作
京非也今世都不复有三棱所用皆淮南红蒲根耳秦州尤多举世皆用之虽世医不以为谬盖流习既
久用根者不识其苗采药者莫究其用因缘差失不复更辨今红蒲根至坚重刻削而成莫知形体又叶
扁茎圆不复有三棱处不知何缘名三棱也今三棱皆独有二根傍引而无直下者其形大体亦多如鲫
鱼状也【地】(图经曰)旧不着所出地土今河陕江淮荆襄间皆有之(道地)随州荆州【时】(生)
春生苗(采)五月取根【收】曝干【用】根体重者佳【质】形扁如鲫鱼【色】黄【味】苦【性】
平泄【气】味浓于气阴中之阳【臭】朽【主】消瘀血破积气【制】火炮去皮须【治】(疗)(日
华子云)治妇人血不调心腹痛消恶血通月经除气胀消扑损瘀血产后腹痛血晕并宿血不下(汤

本草云)破血中之气及破积气(别录云)煎汁洗奶下乳汁【合治】取汁合米面为羹粥治小儿

癖与乳母食每日取一枣大与小儿食凡小儿十岁以下及新生百日无问痫热无辜 癖并治之
【禁】
卷之十一草部中品之中
草之草
无毒附 药 丛生
姜黄主心腹结积疰忤下气破血除风热消痈肿功力烈于郁金(名医所录)【苗】(图经曰)

长一二尺许阔三四寸青绿色有斜纹如红蕉叶而小花红白色至中秋渐凋春末复生其花先生次方
生叶不结实根盘屈黄色类生姜而圆有节或云真者是经种三年以上老姜能生花花在根际一如
荷根节坚硬气味辛辣种姜处有之按郁金姜黄 药三物相近苏恭不细辩所说乃如一物陈藏器解
纷云 味苦色青姜黄味辛温色黄郁金味苦寒色赤三物不同所用全别【地】(图经曰)旧不载

出州郡今江广蜀川多有之(道地)宜州澧州【时】(生)春生苗(采)八月取根【收】曝干
【用】
根【质】类生姜圆而有节【色】黄【味】辛苦【性】大寒又云温【气】气浓味薄阳中之阴【臭】
香【主】散疮疡消积气【制】锉碎用【治】(疗)(图经曰)消气胀及产后败血攻心甚验生啖

以祛邪辟恶(日华子云)除症瘕血块痈肿通月经消扑损瘀血并肿毒止暴风痛冷气下食(唐本

云) 主恶气疰忤心痛血气结积(别录云)疮癣初生或始痛痒为末敷之【合治】以一两合桂
三两为末醋汤下一钱匕疗心痛
卷之十一草部中品之中
草之草
无毒附根 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