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本草品汇精要
本草品汇精要
草之走
无毒 蔓生
女葳主风寒洒洒霍乱泄痢肠鸣游气上下无常惊痫寒热百病出汗李氏本草云止下消食(名
医所录)【名】蔓楚【苗】(唐本注云)蔓生叶似白蔹花白子细荆襄之间名为蔓楚是也【地】
(唐
本
味】辛【性】温散【气】气之浓者阳也【臭】香【主】霍乱惊痫【制】(雷公云)凡使去头
并
白蕊槐砧上锉拌豆淋酒蒸从巳至未出晒令干用
卷之十一草部中品之中
草之草
无毒 丛生
石香 主调中温胃止霍乱吐泻心腹胀满脐腹痛肠鸣(名医所录)【名】石苏【苗】(图经
曰)苗叶类萱草根似石菖蒲生山岩石缝中(衍义曰)石香 处处有之不必山岩石缝中但山中
临
水附崖处或有之九月十月尚有花【地】(图经曰)生蜀郡陵荣资简州及南中今处处有之【时】
(生)春生苗(采)二月八月取茎【收】阴干【用】茎花实【色】青绿【味】辛【性】温散
【气】
气之
卷之十一草部中品之中
草之草
无毒 丛生
艾叶主灸百病可作煎止下痢吐血下部 疮妇人漏血利阴气生肌肉辟风寒使人有子(名医
所录)【名】冰台 医草【苗】(图经曰)初春布地生苗茎类蒿而叶背白甚香灸百病尤胜用之
以苗短者为佳【地】(图经曰)生田野今处处有之(道地)蕲州明州【时】(生)春生苗(采)
三月
三日五月五日取叶【收】曝干作煎勿令见风【用】叶实【质】类菊叶而背白有毛【色】青白
【味】苦【性】微温泄【气】味浓于气阴中之阳【臭】香【主】灸百病止崩血【制】去枝梗
揉如絮用【治】(疗)(图经曰)生捣汁止心腹恶气熟用塌金疮及中风掣痛不仁不随(陶隐居
云)
止伤血并杀蛔虫(唐本注云)主下血及脓血痢(药性论云)止崩血安胎除腹痛○实主明目并
一切
鬼气(日华子云)叶止霍乱转筋并心痛鼻洪及带下(汤液本草云)温胃(别录云)治伤寒时
气温病
头痛壮热脉盛煮服(补)(图经曰)补虚羸(日华子云)实壮阳助水脏强腰膝暖子宫【合治】
合醋
煎疗癣及赤白痢下并脏痔泻血○实合干姜末蜜丸如梧桐子大服疗一切冷气鬼邪毒瓦斯最去恶气
卷之十一草部中品之中
草之草
无毒 植生
鼠粘子主明目补中除风伤○根茎疗伤寒寒热汗出中风面肿消渴热中逐水久服轻身耐老
(名医所录)【名】牛蒡子 恶实(根) 蝙蝠刺 牛菜【苗】(图经曰)叶如芋而长实似葡
萄核
而褐色外壳如栗 小而多刺鼠过之则缀惹之不可脱故谓鼠粘子亦如羊负来之义也根有极大者
作菜茹益人(衍义曰)恶实是子也今谓之牛蒡子在萼中萼上有细钩多至百十未去萼时又谓之
鼠
粘子根长一二尺粗如拇指谓之牛菜本为一物而根实之名不同耳【地】(图经曰)生鲁山平泽
今
处处有之(道地)蜀州【时】(生)春生叶夏结实(采)秋后取子冬月取根【收】曝干【用】
根实
茎【质】实类柏子而匾【色】黑褐【味】辛【性】平散【气】气之薄者阳中之阴【臭】香【主】
咽喉痛疮疡毒【行】通十二经脉【制】(雷公云)用子净拣勿令有杂子凡用以酒拌蒸待上有
白
霜拭去焙干别捣如粉入药○用根以竹刀或荆刀刮去皮去蒸曝之【治】(疗)(唐本注云)子除
诸
风症瘕冷气吞一枚可出痈疽头○根主牙齿疼痛劳疟脚缓弱风毒痈疽咳嗽伤肺肺痈疝瘕积血(
药性论云)根主面目烦闷四肢不健通十二经脉洗五脏恶气(陈藏器云)子消风毒肿诸 ○叶
捣
敷杖疮不脓辟风(汤液本草云)子利咽膈润肺散气(别录云)子散肢节筋骨烦热毒○根捣汁
疗时
气余热不退烦躁发渴四肢无力不能饮食○茎叶取汁夏月多浴去皮间习习如虫行风洗了慎风少
时并消一切肿毒(补)(药性论云)根作菜食令人身轻【合治】子末浸酒任性服多少除诸风
明目
利腰脚○合马蔺子疗喉痹○合荆芥穗等分疗疮 将出如疮疹巳出服之亦妙○合浮萍薄荷等分
疗皮肤风热遍身生瘾疹○合荆芥炙甘草疗风壅痰涎多唾咽膈不利○根捣汁合蜜服疗中暴风
○茎叶捣取浓汁合无灰酒盐花 火煎成膏摩疗风头及脑掣痛不可禁者亦主时行头痛【禁】用
根
卷之十一草部中品之中
草之走
无毒 浮生
水萍(出神农本经)主暴热身痒下水气胜酒长须发主消渴久服轻身(以上朱字神农本经)
下
气以沐浴生毛发(以上黑字名医所录)【名】水花 水白 水藓 菜【苗】(图经曰)此是
水
中大萍叶圆阔寸许叶下有一点如水沫名 菜尔雅谓之苹其大者曰 季春始生可糁蒸以为茹也
苏恭云此有三种大者曰 中者曰荇菜即下条之凫葵小者曰浮萍即沟渠间生者是也(高供奉歌
曰)不在山兮不在岸采我之时七月半选甚瘫风与痪风些小微风都不 豆淋酒内下三丸铁 头
上也出汗【地】(图经曰)生雷泽池泽今处处溪涧水间皆有之【时】(生)春生(采)三月七
月取
【收】曝干【用】叶【质】类凫葵【色】青绿【味】辛酸【性】寒散【气】气薄味浓阴中之
阳【臭】腥【主】消水肿利小便【制】为末或捣汁用【治】(疗)(图经曰)恶疾遍身疮浓煮
汁
渍浴之(日华子云)治毒风热疾热狂 肿毒汤火疮风疹(陈藏器云)小萍子末敷面 亦可敷
热疮
又为膏长发【合治】合栝蒌人乳为丸止消渴○为末合酒服除中毒○合鸡子清贴发背毒肿 热
赤烂○浮萍草一两以四月十五日者合麻黄去节根桂心附子炮裂去脐皮各半两捣筛每服二钱以
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不拘时和滓服治时行热病汗出乃瘥【解】蛇咬毒入腹捣绞汁饮
之
卷之十一草部中品之中
草之走
无毒 蔓生
王瓜(出神农本经)主消渴内痹瘀血月闭寒热酸疼益气愈聋(以上朱字神农本经)疗诸
邪气
热结鼠 散痈肿留血妇人带下不通下乳汁止小便数不禁逐四肢骨节中水疗马骨刺人疮(以上
黑字名医所录)【名】土瓜 老鸦瓜 葵(与暌同)菇(与姑同) 钩菇【苗】(图经曰)月
令云
四月王瓜生即此也蔓生叶似栝蒌圆无叉缺有刺如毛五月开黄花花下结子如弹丸而长生青熟赤
根似葛细而多糁谓之土瓜根北间者其实累累相连大如枣皮黄肉白苗叶都相似但根状不同耳
(衍义曰)王瓜体如栝蒌其壳径寸一种长二寸许上微圆下尖长七八月间熟红赤色壳中子如螳
螂
头者今人又谓之赤雹子其根即土瓜根也于细根上又生淡黄根三五相连如大指许根与子两用
【地】(图经曰)生鲁地平泽田野及人家墙垣间今处处有之【时】(生)四月生苗(采)三月
取根
七八月取实【收】阴干【用】根实叶【质】实类栝蒌实而小长根类葛细而多糁【色】红【味】
苦【性】寒泄【气】味浓于气阴也【臭】腥【制】锉碎用【治】(疗)(唐本注云)王瓜除黄
疸
破血(药性论云)子主虫毒并小便数遗不禁(日华子云)子润心肺除黄病生用肺痿吐血肠风
泻血
赤白痢炒用○根主通血脉天行热疾酒黄病壮热心烦闷吐痰痰疟排脓热劳扑损消瘀血破症癖落
胎(陈藏器云)王瓜主蛊毒小儿闪癖痞满并疟○根及叶捣绞汁服当吐下宜少进之有小毒故也
(别录云)土瓜根主小便不通及关格生捣根取汁以少水解之筒中吹下部取通【合治】土瓜根
末
合酒服下乳汁每服一钱日三【禁】妊娠不可服
卷之十一草部中品之中
草之草
无毒 植生
地榆(出神农本经)主妇人乳 痛七伤带下病止痛除恶肉止汗疗金疮(以上朱字神农本
经)
止
豉
【苗】(图经曰)宿根生苗布地茎直高三四尺对分出叶叶似榆少狭细长作锯齿状青色七月开
花
如椹子紫黑色又如豉故名玉豉根外黑里红似柳根其叶山人乏茗时采之作饮【地】(图经曰)
生
桐柏冤句山谷及平原川泽今处处有之(道地)江宁府衡州【时】(生)三月生苗(采)二月
八月取
根【收】曝干【用】根如绵软者为好【质】类续断而肥【色】黑【味】苦甘酸【性】微寒收
【气】味浓于气阴也【臭】腥【主】月经不止肠风泻血【助】得发良【反】恶麦门冬【制】
去芦锉碎【治】(疗)(图经曰)止小儿疳痢煮之如饴糖服之便愈(唐本注云)除带十二病孔
氏音
义云一曰多赤二曰多白三曰月水不通四曰阴蚀五曰子脏坚六曰子门僻七曰合阴阳患痛八曰小
腹寒痛九曰子门闭十曰子宫冷十一曰梦与鬼交十二曰五脏不定(药性论云)除产后余瘀疹痛
七伤愈金疮止血痢蚀脓(日华子云)排脓止吐血鼻洪月经不止血崩产前后诸血疾及赤白痢水
泻
浓煎止肠风【合治】合鼠尾草疗下血二十年者等分水煎服【禁】虚寒人及水泻白痢者不可轻
用【解】捣根汁饮之解毒蛇螫人 犬咬伤之毒
卷之十一草部中品之中
草之草
无毒 植生
大蓟主女子赤白沃安胎止吐血衄鼻令人肥健(名医所录)【名】刺蓟 山牛蒡【苗】(衍
义曰)大小蓟皆相似花如髻但大蓟高三四尺叶皱小蓟高一二尺许叶不皱以此为异○谨按本经
大小蓟混名同条然大蓟生山谷而小蓟生平泽二蓟茎叶相似比小蓟但肥大耳以功力言之则有殊
也二物皆能破血大蓟破血之外亦疗痈肿而小蓟专主血疾不能消痈肿也【地】(图经曰)旧不
着
所出州土今处处有之(道地)蓟州山谷【时】(生)二月生苗(采)四月取苗九月取根【收】
阴干
【用】根苗花叶【质】类红蓝花【色】青【味】苦【性】平泄【气】味浓气薄阴中之阳【臭】
香【主】诸血疮肿【制】锉碎用【治】(疗)(图经曰)消痈肿(药性论云)止崩中下血(别
录云)
根煮汁服治阴冷渐渐冷气入阴囊肿满夜疼闷不得眠(补)(日华子云)滋养下气【合治】叶
汁合
酒并小便疗肠痈腹脏瘀血血晕扑损○合盐研窨敷恶疮疥癣【忌】犯铁器
卷之十一草部中品之中
草之草
无毒 植生
小蓟根主养精保血(名医所录)【名】青刺蓟千针草【苗】(图经曰)苗高一二尺许叶多
刺
心中出花头如红蓝花而青紫色北人呼为千针草初生二三寸时并根作茹食之甚美然小蓟力微只
可退热不似大蓟能补养下气也(衍义曰)山野人取为蔬甚适用虽有微芒亦不能害人【地】(图
经曰)旧不着所出州土今处处有之(陶隐居云)田野甚多(唐本注云)生平泽(别录云)北
地者为
胜(道地)冀州【时】(生)二月生苗五月开花(采)四月取苗九月取根【收】阴干【用】
根苗叶
【质】类红蓝花而短小【色】青【味】甘【性】温缓【气】气之浓者阳也【臭】香【主】诸
血【制】锉碎用【治】(疗)(图经曰)根汁止吐血衄血下血(唐本注云)破血(日华子云)
根除热
毒风并胸膈烦闷开胃下食退热○苗生研汁服去烦热(陈藏器云)破宿血止新血暴下血血崩金
疮
出血等小蓟绞取汁温服(别录云)作菜煮食之除风热○根主崩中又女子月候伤过○叶主封金
疮
血不止取汁服疗夏月热烦闷不止并心热吐血又鼻窒塞不通(补)(日华子云)根益虚损【合
治】
作煎和糖合金疮及蜘蛛蛇蝎毒○捣汁合蜜少许疗乳石发动壅热心闷吐血○捣汁合酒服或末以
水调服三钱治九窍出血【忌】犯铁器
卷之十一草部中品之中
草之草
无毒附石帆水松马藻 水生
海藻(出神农本经)主瘿瘤气颈下核破散结气痈肿症瘕坚气腹中上下鸣下十二水肿(以
上
朱字神农本经)疗皮间积聚暴溃留气热结利小便(以上黑字名医所录)【名】落首 KT
海萝【苗】(图经曰)叶似KT (音薤)生海中根着水底石上黑色如乱发而粗大类水藻谓之
大
叶藻一种如短马尾者生浅水细而黑色海人以绳系腰没水下则得之二种不分功状总谓之海藻者
由其皆生于海其味咸能软坚之义也若诗所谓于以采藻于彼行潦陆机云藻水草也生水底亦有二
种一种叶如鸡苏茎似筋长四五尺一种茎如钗股叶如蓬蒿谓之聚藻二藻但能作茹而已非海
中所生者其味未必咸其功未必同也又有石帆平无毒生海屿石上状如柏梗高尺许如筋紫色无叶
见风渐硬色如漆其华离楼相贯连死则浮水中人于海边得之稀有见其生者水松其形似松出南海
交趾又有马藻大寒生水上如马齿相连者是也三物各有疗疾之功故并附之【地】(图经曰)生
东
海池泽今出登莱诸州海中皆有之【时】(生)无时(采)七月七日取【收】曝干【用】
茎叶【质】类水藻而细【色】黑【味】咸【性】寒软【气】气薄味浓阴也【臭】腥【主】散
痈瘰溃坚肿【反】甘草【制】(雷公云)凡使先须用生乌豆并紫贝天葵同蒸一伏时候晒干用
之
【治】(疗)(图经曰)治水 (药性论云)辟百邪鬼魅除气疾急满去疝气下坠疼痛核肿腹中
雷鸣
幽幽作声(孟诜云)起
豚气(陶隐居云)水松疗溪毒(陈藏器云)马藻大寒捣敷小儿赤白游疹火焱热疮绞汁服去暴
热热
痢止渴○石帆主妇人血结月闭石淋【合治】合酒渍数日稍稍饮之疗颔下瘰 如梅李并疗颈下
卒结囊欲成瘿【禁】北人不可多食食之倍生诸病妊娠亦不可服○水松食之生水肿
卷之十一草部中品之中
草之草
无毒 植生
泽兰(出神农本经)主乳妇内衄中风余疾大腹水肿身面四肢浮肿骨节中水金疮痈肿疮脓
(以上朱字神农本经)产后金疮内塞(以上黑字名医所录)【名】虎兰 龙枣 虎蒲 水香
【苗】
(图经曰)根紫黑色似粟根二月生苗高二三尺茎干青紫色作四棱叶生相对如薄荷微香七月开
花
带紫白色萼通紫色亦似薄荷花荆湖岭南人家多种之寿州出者无花子与兰草大抵相类但兰草生
水旁无枝干叶光润根小紫而泽兰生水泽中及下湿地叶尖微有毛不光润方茎紫节(雷公云)使
须
分别大泽兰形叶圆根青黄生血调气与荣合小者迥别【地】(图经曰)生汝南诸大泽傍今荆随
寿
蜀州河中府皆有之(道地)徐州梧州【时】(生)春生苗(采)三月三日取茎叶【收】阴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