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品汇精要


狂走久服轻身通神明益寿(以上朱字神农本经)实消渴○花杀精物下水烧之致鬼(以上黑字

医所录)【名】员实 云英 天豆 马豆 (苗)羊石子草 臭草 草云母【苗】(图经曰)

高五六尺叶如槐而狭长枝上有刺花黄白色作荚实若麻子大黄黑色俗名马豆本经云十月采用今
当三月四月采苗五月六月采实恐过时则枯落也(唐本注云)丛生泽傍叶如苜蓿枝间微刺其实

如黍黄黑色似豆故名天豆【地】(图经曰)生河间川谷(蜀本图经云)今所在平泽中皆有之
(道
地)瀛州【时】(生)春生苗(采)三月四月取苗五月六月取实【收】曝干【用】子花【质】

黍米【色】子黄黑花黄白【味】辛苦【性】温散泄【气】气浓味薄阳中之阴【臭】朽【主】
消渴泄痢【制】(雷公云)凡使采得后粗捣相对拌浑颗橡实蒸一日后出用【治】(疗)(图经
曰)
治疟
卷之九草部上品之下
草之草
无毒 植生
王不留行(出神农本经)主金疮止血逐痛出刺除风痹内寒久服轻身耐老增寿(以上朱字

农本经)止心烦鼻衄痈疽恶疮 乳妇人难产(以上黑字名医所录)【名】禁宫花 剪金花 剪
金草【苗】(图经曰)苗茎俱青高七八寸以来根黄色如荠根叶尖如小匙头亦有似槐叶者四月

花黄紫色随茎而生如松子状又似猪蓝花俗谓之剪金草河北一种叶圆花红与此小别(蜀本图经
曰)叶似松蓝等花红白色子壳似酸浆实圆黑如黍粟【地】(图经曰)生泰山山谷及江浙河中

今近处皆有之(道地)成德军江宁府【时】(生)春生苗(采)二月八月取苗茎五月取实【收】

干【用】实【质】类酸浆实而圆黑【色】黑【味】苦甘【性】平泄【气】气之薄者阳中之阴
【臭】朽【主】金疮 乳【制】(雷公云)凡采得拌湿蒸从巳至未出却下浆水浸一宿至明出

干用之【治】(疗)(图经曰)除诸风痉(药性论云)去风毒通血脉(日华子云)治发背游风
风疹妇
人经
卷之九草部上品之下
草之草
无毒 丛生
鬼督邮主鬼疰卒忤中恶心腹邪气百精毒温疟疫疾强腰脚益膂力(名医所录)【名】独摇


【苗】(唐本注云)苗唯一茎叶生茎端若 (音伞)根如牛膝而细黑今人以徐长卿代之非也
(蜀
本云)徐长卿赤箭之类亦名鬼督邮但主治不同宜审用也又图经云茎似细箭竿高二以已下叶生
茎端状伞盖根横而不生须花生叶心黄白色【地】(唐本注云)所在有之【时】(生)春初生苗
(采)
二月
气之薄者阳中之阴【制】(雷公云)细锉捣用生甘草水煮一伏时漉出用
卷之九草部上品之下
草之走
无毒 蔓生
白花藤主虚劳风热酒渍服之(名医所录)【苗】(唐本注云)蔓生苗似野葛叶有细毛花白

根似牡丹骨柔皮白而浓凌冬不凋(雷公云)菜花藤真似白花藤只是味不同菜花藤味酸涩不堪

白花藤味甘为异也【地】(图经曰)生岭南交州广州平泽【时】(生)春生新叶(采)无时【收】
阴干【用】茎【色】白【味】苦甘【性】寒泄【气】气薄味浓阴也【臭】香【主】退虚热【制】
(雷公云)去根细锉阴干用之【解】诸药菜肉中毒【赝】菜花藤为伪
卷之九草部上品之下
草之走
无毒 蔓生
白花藤主虚劳风热酒渍服之(名医所录)【苗】(唐本注云)蔓生苗似野葛叶有细毛花白

根似牡丹骨柔皮白而浓凌冬不凋(雷公云)菜花藤真似白花藤只是味不同菜花藤味酸涩不堪

白花藤味甘为异也【地】(图经曰)生岭南交州广州平泽【时】(生)春生新叶(采)无时【收】
阴干【用】茎【色】白【味】苦甘【性】寒泄【气】气薄味浓阴也【臭】香【主】退虚热【制】
(雷公云)去根细锉阴干用之【解】诸药菜肉中毒【赝】菜花藤为伪
卷之九草部上品之下
草之走
无毒 蔓生
白花藤主虚劳风热酒渍服之(名医所录)【苗】(唐本注云)蔓生苗似野葛叶有细毛花白

根似牡丹骨柔皮白而浓凌冬不凋(雷公云)菜花藤真似白花藤只是味不同菜花藤味酸涩不堪

白花藤味甘为异也【地】(图经曰)生岭南交州广州平泽【时】(生)春生新叶(采)无时【收】
阴干【用】茎【色】白【味】苦甘【性】寒泄【气】气薄味浓阴也【臭】香【主】退虚热【制】
(雷公云)去根细锉阴干用之【解】诸药菜肉中毒【赝】菜花藤为伪
卷之九草部上品之下
草之走
无毒 蔓生
白花藤主虚劳风热酒渍服之(名医所录)【苗】(唐本注云)蔓生苗似野葛叶有细毛花白

根似牡丹骨柔皮白而浓凌冬不凋(雷公云)菜花藤真似白花藤只是味不同菜花藤味酸涩不堪

白花藤味甘为异也【地】(图经曰)生岭南交州广州平泽【时】(生)春生新叶(采)无时【收】
阴干【用】茎【色】白【味】苦甘【性】寒泄【气】气薄味浓阴也【臭】香【主】退虚热【制】
(雷公云)去根细锉阴干用之【解】诸药菜肉中毒【赝】菜花藤为伪
卷之十草部中品之上
草之走
无毒附汁叶花 蔓生
葛根(出神农本经)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葛谷主下痢十岁以上(以上

字神农本经)疗伤寒中风头痛解肌发表出汗开腠理疗金疮止痛胁风痛○生根汁大寒疗消渴伤
寒壮热○叶主金疮止血○花主消酒(以上黑字名医所录)【名】鸡齐根 鹿藿 黄斤 葛
【苗】(图经曰)春生苗引藤蔓长一二丈紫色叶颇似楸叶而青七月着花似豌豆花不结实根形

手臂紫黑色以入土深者为佳(唐本注云)葛谷即是实尔葛虽除毒其根入土五六寸以上者名葛
(胫也)服之令人吐以其有微毒也【地】(图经曰)生汶山川谷及成州海州今处处有之(道
地)
江浙南康庐陵【时】(生)春生苗(采)五月五日午时取根【收】曝干【用】根叶花谷汁【质】
形如手臂而长【色】皮紫黑肉白【味】甘【性】平缓【气】气味俱轻阳中之阴【臭】香【主】
止烦渴解肌热【行】足阳明经手阳明经【制】刮去皮或捣汁用【治】(疗)(药性论云)治天

上气呕逆开胃下食止烦渴熬屑治金疮(日华子云)去胸膈热心烦闷热狂止血痢通小肠排脓破

敷蛇虫啮(衍义曰)除中热酒渴(汤液本草云)益阳生津(图经曰)生根汁除 腰痛及金创
中风痉
欲死者灌之瘥○叶主金刃疮及山行伤刺血出不止(陶隐居云)生根汁解温病发热亦疗疟及疮
(唐本注云)汁主 狗啮○蔓烧灰主喉痹【合治】合黄芩黄连治大热解肌开腠理○汁合豉治

气头痛壮热○合藕汁治热毒下血或因吃热物发动者【解】野葛巴豆百药毒酒毒 箭毒食诸菜
中毒
卷之十草部中品之上
草之走
无毒 蔓生
葛粉主压丹石去烦热利大小便止渴小儿热痞以葛根浸捣汁饮之良(名医所录)【苗】(图
经曰)葛粉即葛根之所作也今人多食之甚益人(衍义曰)葛根澧鼎之间冬月取生葛以水中揉

粉澄块垛先煎汤使沸后擘成块下汤中良久色如胶其体甚韧彼人以此供茶盖取其甘美耳【地】
(图经曰)生汶山川谷今处处有之(道地)江浙尤多南康庐陵间最胜【时】(生)春生苗(采)
冬月
取根【收】曝干【用】粉【质】类豆粉而韧【色】白【味】甘【性】大寒【气】气之薄者阳
中之阴【臭】香【主】烦热止渴【行】足阳明经【制】以水中揉出成粉用【治】(疗)(陈藏
器云) 小儿热疮(别录云)中鸩毒瓦斯欲绝者灌之良【合治】合粟米疗胸中烦热或渴心燥○

糜饮治小儿壮热呕吐不住食惊痫○合蜜掺少生姜尤佳治中热酒渴疾有效【禁】多食行小便使
人利
卷之十草部中品之上
草之走
无毒 蔓生
栝蒌根(出神农本经)主消渴身热烦满大热补虚安中续绝伤(以上朱字神农本经)除肠
胃中
痼热八疸身面黄唇干口燥短气通月水止小便利○茎叶疗中热伤暑(以上黑字名医所录)【名】
地蒌泽菇【苗】(图经曰)三四月生苗引藤蔓叶如甜瓜叶作叉有细花七月开浅黄色似葫芦花

在花下生其根惟岁久入土深者为佳卤地生者有毒(陶隐居云)藤生状如土瓜而叶有叉根入土

七尺而大二三围者用之【地】(图经曰)生洪农山谷及山阴地皆有之(道地)衡州及均州陕
州者
最佳【时】(生)春生苗(采)二月八月取【收】曝三十日成【用】根坚实者佳【质】类白
药【色】
白【味】苦【性】寒泄【气】气薄味浓阴也【臭】腥【主】解热生津散肿消毒【助】枸杞为
之使【反】乌头畏牛膝干漆恶干姜【制】刮去皮锉碎用【治】(疗)(图经曰)止消渴(唐本

云)作粉退虚热(日华子云)通小肠排脓消肿毒生肌长肉消扑损瘀血治热狂时疾乳痈发背痔
疮疖(别录云)捣涂折伤重布裹之热除痛止【合治】为末合酽醋调涂治热游丹赤肿○生根捣

合蜜暖相合服治小儿发黄○水煮酿酒久服治耳聋○烧灰合米饮服治乳无汁
卷之十草部中品之上
草之走
无毒 蔓生
栝蒌实主胸痹悦泽人面(名医所录)【名】黄瓜 果裸 果 天瓜【苗】(图经曰)三

月生苗引藤于垣墙篱落及屋宇之上叶如甜瓜叶作叉有细花七月开浅黄色似葫芦花实在花下大
如拳有正而圆者有锐而长者生青至秋后熟赤黄色功用皆同(尔雅云)果裸之草其实名栝蒌即

所谓果 之实亦施于宇是也【地】(图经曰)生洪农山谷及山阴地今所在有之(道地)衡州
及均
州陕州者佳【时】(生)春生苗(采)十月取实【收】阴干【用】仁【质】类冬瓜仁而苍【色】
苍黄【味】苦【性】寒泄【气】气薄味浓阴也【臭】焦【主】消结痰散痈毒【助】枸杞为之
使【反】乌头畏牛膝干漆恶干姜【制】剥去壳及皮膜微炒【治】(疗)(日华子云)治面皱吐

肠风泻血赤白痢(名医别录云)头疼发热胸膈痛彻背及心腹痞满气不得通(补)(日华子云)
虚劳
口干润心肺【合治】合干葛粉银石器中炒热调服疗肺燥热渴大肠秘○合半夏熬膏为丸疗痰嗽
利胸膈○合白酒疗乳肿痛○合薤白白酒半夏疗卒患胸痹痛○汁合蜜朴硝疗时疾发黄心狂烦热
闷不认人者○合酒调服下乳汁
卷之十草部中品之上
草之草
无毒 植生
苦参(出神农本经)主心腹结气症瘕积聚黄胆溺有余沥逐水除痈肿补中明目止泪(以上

字神农本经)养肝胆气安五脏定志益精利九窍除伏热肠 止渴醒酒小便黄赤疗恶疮下部 平
胃气令人嗜食轻身(以上黑字名医所录)【名】水槐 地槐 菟槐 骄槐 虎麻 芩茎 陵



子河北生者无花子其根黄白色长五七寸粗细并生三五茎其叶青碎极似槐叶故曰水槐其味甚苦
谓之苦参也【地】(图经曰)出汝南山谷及田野间今近道处处皆有之(道地)成德军秦州邵
州【时
三月八
月十月取根实【收】曝干【用】根实【质】根如桑根实如小豆【色
】黄白【味】苦【性】寒泄【气】气薄味浓阴也【臭】腥【主】疮疹恶虫【助】玄参为之
使【反】藜芦恶贝母漏芦菟丝子【制】(雷公云)凡使不计多少先须用糯米浓泔汁浸一宿上

腥秽气并在水面上浮必须重重淘过即蒸从巳至申出晒干细锉用【治】(疗)(药性论云)去热

风皮肌烦燥生疮赤癞眉脱除大热嗜唾及腹中冷痛中恶腹痛体闷并去心腹积聚(日华子云)杀

虫(补)(唐本注云)饵实如槐子法久服轻身不老明目【合治】炒苦参带烟出为末合饭饮下
疗肠
风泻血并热痢○合酒清饮疗癞疾若觉痹即瘥【禁】久用揩齿伤肾使人腰疼
卷之十草部中品之上
草之草
无毒 植生
当归(出神农本经)主咳逆上气温疟寒热洗(音癣)在皮肤中妇人漏下绝子诸恶疮疡(音
羊)

金疮煮饮之(以上朱字神农本经)温中止痛除客血内塞中风 汗不出湿痹中恶客气虚冷补五

生肌肉(以上黑字名医所录)【名】干归 山蕲【苗】(图经曰)春生苗绿叶有三瓣七八月开

似莳萝浅紫色根黑黄色然苗有二种都类芎 而叶有大小为异茎梗比芎 甚卑下根亦二种大叶
名马尾当归细叶名蚕头当归大抵肉浓而不枯者为胜广雅云山蕲当归也似蕲而粗大说文云蕲草
也生山中者名薜又名山蕲然则当归芹类也在平地者名芹生山中而粗大者名当归也【地】(图
经曰)生陇西川谷今陕西诸郡及江宁府滁州皆有之(道地)以川蜀及陇西四阳文州宕州当州

州松州者最胜【时】(生)春生苗(采)二月八月取根【收】阴干【用】根多韧润者为好【质】
类前胡大而多尾【色】黑黄【味】甘辛【性】温散【气】气味俱轻阳也又云阳中微阴【臭】
香【主】诸血疮疡【行】手少阴经足太阴经厥阴经【助】酒为之使【反】畏菖蒲海藻牡蒙恶
茹湿面【制】去土酒洗焙用【治】(疗)(药性论云)止呕逆虚劳寒热破宿血女子崩中下血

胃冷止痢腹痛单煮汁饮治温疟主女人沥血腰痛并齿疼痛不可忍者患人虚冷加而用之(日华子
云)治一切风一切血破恶血及症癖(汤液本草云)除血刺痛(东垣云)头止血○身养血○稍
破血
○全活血(补)(药性论云)补诸虚不足(日华子云)补一切劳养新血【合治】合人参黄
能补血
○合大黄牵牛能破血
卷之十草部中品之上
草之草
无毒 丛生
麻黄(出神农本经)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症坚积

(以上朱字神农本经)五脏邪气缓急风胁痛字乳余疾止好唾通腠理疏伤寒头疼解肌泄邪恶气

赤黑斑毒(以上黑字名医所录)【名】龙沙卑 相卑盐【苗】(图经曰)春生苗至夏五月则长

一尺许稍上有黄花结实如百合瓣而小又似皂荚子味甘可啖皮红仁黑根紫赤色俗云有雌雄二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