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本草品汇精要
本草品汇精要
热
疾(陈藏器云)羸瘦气急(汤液本草云)泻心火除脾胃中湿热治烦恶心郁热在中焦兀兀欲吐
心下
痞满主阳有余眼暴赤肿并诸疮疡及安蛔通寒格疗下焦虚坚肾又能令人终身不发斑疮煎黄连一
口儿生未出声时灌之大应已出声灌之斑虽出亦轻(别录云)以 咀八两用水七升煮五升去滓
适
寒温饮五合日三服疗卒心痛及伤寒病发豌豆疮未成脓者又为末敷小儿月蚀疮(补)(日华子
云)
五劳七伤益气【合治】合猪肚蒸为丸疗小儿疳气○以长三寸者三十枚秤重一两半龙骨如棋子
四枚重四分附子大者一枚干姜一两半胶一两半并切先以水五合著铜器中去火三寸煎沸便下着
生土上沸止又上水五合如此九上九下内诸药着火上沸辄下着土沸止又复九上九下度可得一升
顿服疗下痢不问冷热赤白谷滞休息久下之疾即愈○合青木香各等分同捣为末以白蜜丸如梧子
大空腹米饮下二三十丸日再如神其久冷人即煨熟大蒜作丸服○以末一大两合白羊子肝一具去
膜同于砂盆内研令极细众手捻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以暖浆水吞三七枚连作五剂瘥凡诸眼目疾及
障翳青盲皆主之○合当归芍药等分细切以雪水或甜水煎浓汁洗眼冷即再温甚益眼目但是风毒
赤目花翳等皆可疗之○末合乳汁浸点止目卒痒并痛煎之治目中百病○末合酒服方寸匕日三疗
妊妇因惊举重胎动出血○末合赤小豆末等分敷疗痔疾有头如鸡冠者即瘥【忌】猪肉冷水【解】
巴豆毒热毒
卷之八草部上品之中
草之走
无毒附地锦扶芳土鼓石血薜荔木莲 丽生
络石(出神农本经)主风热死肌痈伤口干舌焦痈肿不消喉舌肿不通水浆不下久服轻身明
目
润泽好颜色不老延年(以上朱字神农本经)大惊入腹除邪气养肾主腰髋(音宽)痛坚筋骨利
关节
通神(以上黑字名医所录)【名】石鲮 石蹉 略石 明石 领石 悬石 耐冬 石龙藤【苗】
(
以
石上生者良其在水上者随性而移薜荔木莲地锦石血皆其类也薜荔与此极相类但茎叶粗大如藤
状木莲更大如络石其实若莲房地锦味甘温无毒叶如鸭掌蔓着地上随节有根亦缘木石上石血极
与络石相类但叶头尖而赤耳扶芳藤味苦小温无毒山人取枫树上者为附枫藤亦如桑上寄生一名
滂藤小时如络石薜荔夤缘树木三五十年渐大枝叶蘩茂叶圆长二三寸浓若石苇生子似莲房中有
细子一年一熟一名木莲打破有白汁停久如漆土鼓藤味苦子味甘温无毒生林薄间作蔓绕草木叶
头尖子熟如珠碧色正圆小儿取藤于地打作鼓声李邕名为长春藤以上六种皆相类各有疗疾之功
故附于此【地】(图经曰)泰山川谷或石山之阴或高山岩上或宫寺及人家亭囿山石间在处有
之
【时】(生)春生苗(采)正月六月七月取【收】晒干【用】茎叶生于石上者为好【质】类
薜荔
而细小【色】青【味】苦【性】温微寒【气】味浓于气阴中之阳【臭】朽【主】疮疡喉痹【
助】杜仲牡丹为之使【反】畏贝母菖蒲恶铁落铁精【制】(雷公丸)凡采得后用粗布揩叶茎
上
毛用熟甘草水浸一伏时出切晒干任用【治】(疗)(唐本注云)汁洗蝮蛇疮服之去蛇毒心闷及
刀
斧伤敷之(陈藏器云)去一切风(别录云)喉痹咽喉寒喘息不通须臾欲绝(图经曰)薜荔治
背痈(
唐本注云)石血治产后血结(陈藏器云)地锦破老血产后血结妇人瘦损不能饮食腹中有块淋
沥
不尽赤白带下天行心闷○扶芳藤主一切血一切气一切冷其枫上者主血风及渴○木莲房破血○
土鼓藤主血风羸劣腹内诸冷血闷○木莲藤汁敷白癜 疡及风恶疥癣(补)(陈藏器云)暖腰
脚久
服延年去百病变白不老(图经曰)木莲壮阳道【解】杀孽毒
卷之八草部上品之中
草之走
无毒 散生
蒺藜子(出神农本经)主恶血破症结积聚喉痹乳难久服长肌肉明目轻身(以上朱字神农
本
经)身体风痒头痛咳逆伤肺肺痿止烦下气小儿头疮痈肿阴溃可作摩粉其叶主风痒可煮以浴(以
上黑字名医所录)【名】旁通 屈人 止行 休羽 升推茨【苗】(图经曰)蔓生细叶布地子
有三角刺人者是也又一种白蒺藜无刺绿叶细蔓绵布沙上七月开花黄紫色如豌豆花而小九月结
实作荚子便可采其实味甘而微腥褐绿色如蚕种子相类而差大又与马 子酷相似但马 子微大
不堪入药须细辨之【地】(图经曰)(蒺藜子)生冯翊平泽或道傍(沙苑蒺藜)生同州沙苑牧
马草
地最多【时】(生)二月四月苗(采)七八月取实(沙苑蒺藜)九月取实【收】曝干【用】
子【质】
(蒺藜子)状类菱角而细小有刺(沙苑蒺藜)形如蚕种子而大【色】白【味】苦辛【性】温
微寒
【气】气浓于味阳中之阴【臭】香【主】明目去风【助】乌头为之使【制】(雷公云)凡使
采
得后净拣择了蒸从午至酉出晒干于木臼中舂令皮上刺尽用酒拌再蒸从午至酉出晒干【治】(
疗)(图经曰)祛风明目痔漏阴汗妇人发乳带下(日华子云)奔豚肾气肺气胸膈满催生疗肿
毒及
水脏冷小便多止遗沥溺血(药性论云)白蒺藜去诸风 疡破宿血疗吐脓产难去燥热(补)(日
华
子云)益精止泄精(衍义曰)沙苑者补肾【合治】合蜜为丸服如胡豆二枚治卒中五尸日三服
愈
【禁】妊娠服之即堕胎【赝】马 子为伪
卷之八草部上品之中
草之木
无毒 植生
黄 (出神农本经)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 补虚小儿百病(以上朱字
神
农本经)妇人子脏风邪气逐五脏间恶血补丈夫虚损五劳羸瘦止渴腹痛泄痢益气利阴气生白水
者冷补其茎叶疗渴及筋挛痈肿疽疮(以上黑字名医所录)【名】戴椹 戴糁 独椹 芰草 蜀
脂百本 王孙【苗】(图经曰)根长二三尺独茎作叶生枝杆去地二三寸其叶扶疏作羊齿状
又
如蒺藜苗七月中开黄紫花其实作荚子长寸许其皮折之如绵谓之绵黄氏然有数种有白水 有赤
水有木 功用水 并同而力不及白水 木 短而理横人多以苜蓿根假作黄 折皮亦似绵颇
能乱真但苜蓿根坚而脆黄 至柔韧皮微黄褐色肉中白色此为异耳【地】(图经曰)蜀郡山谷
及
白水汉中今河东陕西州郡多有之(陶隐居云)出陇西叨阳黑水宕昌(道地)宪州原州华原宜
州宁
州【时】(生)春生苗(采)二月十月取根【收】阴干【用】根折之如绵者为好【质】类甘
草而
皮褐【色】皮黄肉白【味】甘【性】微温平缓【气】气之浓者纯阳【臭】微腥【主】补中益
气【行】手少阳经足太阴经足少阴经【反】恶白藓皮龟甲【制】(雷公云)去芦蒸槐砧上锉
用
或蜜炙生用亦可【治】(疗)(药性论云)去寒热客热(日华子云)破症瘕瘰 瘿赘肠风血崩
带下
赤白痢产前后一切病月候不匀消渴痰嗽及头风热毒赤目○白水 治血及烦闷骨蒸劳无汗则发
汗有汗则止汗(补)(药性论云)发背内补及虚喘肾衰耳聋补五脏(日华子云)壮筋骨长肉
补血
【合治】合防风煮汤熏风病脉沉口噤不语○合人参甘草退劳役发热○合白芷连翘排脓止痛消
毒○合防风补力愈大【禁】面黑人不可多服【赝】苜蓿根为伪
卷之八草部上品之中
草之草
无毒草苁蓉附 丛生
肉苁蓉(出神农本经)主五劳七伤补中除茎中寒热痛养五脏强阴益精气多子妇人症瘕久
服
轻身(以上朱字神农本经)除膀胱邪气腰痛止痢(以上黑字名医所录)【名】肉松蓉【苗】(图
经曰)旧说是野马遗沥落地所生今西人云大木间及土堑垣中多生此非游牝之所而乃有则知自
有种类耳或疑其初生于马沥后乃滋殖如茜根生于人血之类是也皮如松子有鳞甲苗下有一细匾
根长尺余然西羌来者肉浓而力紧为佳也采时掘取中央好者以绳穿至秋乃堪用又有一种草苁蓉
极相类但根茎圆紫色北来人多取刮去花压令匾以代肉者功力殊劣耳又下品有列当条云生山南
岩石上如藕根初生掘取亦名草苁蓉性温补男子疑即是此物今人鲜用故少有辩之者因附见于此
(陶隐居云)第一出陇西形匾广柔润多花而味甘次出北国者形短而少花巴东建平间者不如也
(日华子云)又有花苁蓉即是春抽苗者力较微耳【地】(图经曰)生河西山谷及代郡雁门今
陕西
州郡多有之(陶隐居云)河南巴东建平(道地)西羌陇西【时】(生)春生(采)三月五月
五日取根
【收】阴干【用】根肥润者为好【质】形似松塔而长软【色】紫【味】甘酸咸【性】温缓【气】
气浓
(疗)(药性论云)女人血崩带下阴痛(日华子云)男子泄精尿血遗沥(补)(药性论云)益
髓悦颜色
延年壮阳(日华子云)男绝阳不兴女绝阴不产润五脏长肌肉暖腰膝(汤液本草云)补命门相
火不
足【合治】合山芋羊肉作羹益人
卷之八草部上品之中
草之草
无毒 植生
防风(出神农本经)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痹烦满久服轻身
(以上朱字神农本经)胁痛胁风头面去来四肢挛急字乳金疮内痉○叶主中风热汗出(以上黑
字
名医所录)【名】铜芸 茴草 百枝 屏风 根 百蜚【苗】(图经曰)茎叶俱青绿色茎深
叶淡似青蒿而短小初时嫩紫作菜茹极爽口五月开细白花中心攒聚作大房似莳萝花实似胡荽而
大根土黄色与蜀葵根相类而润实其关中所产者轻虚多不及齐州者良又有石防风出河中府根如
蒿根而黄叶青花白五月开花六月采根亦疗头风眩痛又宋亳间及江东出一种防风其苗初春便生
嫩时红紫色彼人以作菜茹味甚佳然云动风气本经云叶主中风热汗出与此相反恐别是一种耳
【地】(图经曰)生沙苑川泽及邯郸上蔡同州解州河中府京东淮浙州郡皆有之(陶隐居云)
彭城
兰陵琅琊郁州(道地)齐州龙山者最善淄州兖州青州者尤佳【时】(生)初春生苗(采)二
月十月
取根【收】曝干【用】根头节坚如蚯蚓头实而脂润者为好【质】类沙参而细长【色】土黄【味】
甘辛【性】温散【气】气浓味薄阳也【臭】微香【主】祛风胜湿【行】足阳明经太阴经手太
阳经【反】恶干姜藜芦白蔹芫花【制】去芦洗净锉用【治】(疗)(日华子云)去三十六般风
气
赤眼止泪及瘫痪通利五脏关脉(药性论云)花主心腹痛四肢拘急行履不得经脉虚羸除骨节间
疼
痛(汤液本草云)治风通用泻肺实散头目中滞气除上焦风邪之仙药身去身半以上风邪稍去身
半
以下风邪又云去湿之仙药(补)(日华子云)男子一切劳劣补中益神五劳七伤羸损盗汗心烦
体重
能安神定志匀气脉【合治】合泽泻 本疗风○合当归芍药阳起石禹余粮疗妇人子脏风○合南
星童便疗破伤风【禁】又头者令人发狂又尾者发痼疾【解】杀附子毒
卷之八草部上品之中
草之草
无毒 丛生
蒲黄(出神农本经)主心腹膀胱寒热利小便止血消瘀血久服轻身益气力延年神仙(以上
朱
字神农本经)○蒲萼以涩肠止泄殊胜止泻血及血痢(以上黑字名医所录)【名】蒲捶 蒲厘
花
【苗】(图经曰)春初生嫩叶未出水时红白色茸茸然至夏抽梗于丛叶中花抱梗端如武士捧杵
故
俚俗谓蒲捶亦谓之蒲厘花黄即花中蕊屑也细若金粉当其欲开时有便取之市厘间亦采以蜜搜作
果食货卖甚益小儿医家又取
其粉下筛后有赤滓谓之蒲萼也【地】(图经曰)生河东及南海池泽
今处处有之(道地)泰州者为良【时】(生)春叶(采)夏取蕊【收】晒干【用】花中蕊屑
【质】
类松花【色】黄褐【味】甘【性】平缓【气】气浓于味阳中之阴【臭】香【主】诸血【制】
(雷公云)凡使须隔三重纸焙令色黄蒸半日再焙干用【治】(疗)(药性论云)通经脉止女子
崩中
不住痢血及鼻衄尿血利水道(日华子云)扑伤血闷排脓及疮疖妇人带下月候不匀血气心腹痛
妊
娠下血堕胎血晕血症儿枕急痛小便不通肠风泻血游风肿毒鼻洪吐血下乳血痢生用破血消肿炒
用补血止血(补)(日华子云)止泄精【禁】妊娠不可生用【赝】松黄黄蒿为伪
卷之八草部上品之中
草之草
无毒 丛生
香蒲主五脏心下邪气口中烂臭坚齿明目聪耳久服轻身耐老(神农本经)【名】睢醮【苗】
(图经曰)香蒲乃蒲黄苗也初生时取其中心入地大如匕柄白色者生啖之甘脆周礼以为菹者是
也
至夏抽茎于丛叶中其端花蕊有屑如金粉即蒲黄也(唐本注云)此甘蒲可作荐者用白为菹亦堪
蒸
食山南名此蒲为香蒲谓菖蒲为臭蒲也【地】(图经曰)生南海池泽今处处有之(道地)泰州
者良
【时】(生)春初(采)夏【收】晒干【用】根【质】类茭白而细【色】白【味】甘【性】
平缓
【气】气浓于味阳中之阴【臭】香【主】聪耳目
卷之八
二十种陈藏器余
捶胡根味甘寒无毒主润五脏止消渴除烦去热明目功用如麦门冬生江南川谷荫地苗如萱草
根似天门冬用去心○甜藤味甘寒无毒去热烦解毒调中气令人肥健又主剥马血毒入肉狂犬牛马
热黄捣绞取汁和米粉作糗饵食之甜美止泄捣叶汁敷蛇咬疮生江南山林下蔓如葛又有小叶尖长
气辛臭捣敷小儿腹除痞满闪癖○孟娘菜味苦小温无毒主妇人腹中血结羸瘦男子阴囊湿痒强阳
道令人健行不睡补虚去痔 瘰 瘿瘤作菜生四明诸山冬夏常有叶似升麻方茎山人取之为菜一
名孟母菜一名厄菜○吉祥草味甘温无毒主明目强记补心力生西国胡人将来也○地衣草味苦平
无毒主明目崔知悌方云服之令人目明地上衣如草生湿处是○郎耶草味苦平无毒主赤白久痢小
儿大腹痞满丹毒寒热取根茎服煮之生山泽间三四尺叶作雁齿如鬼针苗○地杨梅味辛平无毒主
赤白痢取茎子煎服生江东温湿地四五月有子似杨梅苗如蓑草也○茅膏菜味甘平无毒主赤白久
痢煮服之草高一尺生茅中叶有毛如油腻黏人手子作角中有小子也○錾菜味辛平无毒主破血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