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品汇精要

八月
结实江南人家种此辟蛇【地】(图经曰)出雍州川谷及上党道边江淮亦有之(道地)宁州秦

【时】(生)春生苗(采)十月九月取实【收】阴干【用】子叶【质】类艾蒿【色】青【味】

【性】微寒微温泄【气】味浓于气阴中之阳【臭】香【主】瘀血囊湿【助】荆实薏苡仁为之
使【制】为末或煮汁【治】(疗)(图经曰) 折瘀血打扑损煮汁服(药性论云)男子阴痿不
起心
腹胀满能消瘀血(日华子云)腰脚重痛膀胱疼骨节烦痛不下食(陶隐居云)种之辟蛇(别录
云)诸
瘀血不散变成痈捣汁服(补)(药性论云)益气(日华子云)明目
卷之八草部上品之中
草之草
无毒 植生
菥(音锡) (音觅)子(出神农本经)主明目目痛泪出除痹补五脏益精光久服轻身不
老(以
上朱字神农本经)疗心腹腰痛(以上黑字名医所录)【名】 菥 大蕺 马辛 大荠【苗】(图
经曰)菥 大荠郭璞云似荠细叶俗呼之曰老荠苏恭亦云是大荠又云然菥 味辛大荠味甘陈藏


实叶皆似芥一名狗荠大抵二物皆荠类故人多不能细分乃尔致疑也【地】(图经曰)生咸阳川

及道傍今处处有之【时】(生)春生苗(采)四月五月取子【收】曝干【用】子【质】类葶
苈而
匾大【色】淡黄【味】辛【性】微温散【气】气之浓者阳也【臭】焦【主】肝热明目【助】
得荆实细辛良【反】恶干姜苦参【制】捣碎用【治】(疗)(名医别录云)为细末疗眼热痛泪

止欲卧时用铜箸点眼中当有热泪及恶物出并去 肉【合治】以苦参为使能治肝家积聚眼目赤

卷之八草部上品之中
草之草
无毒 丛生
蓍实主益气充肌肤明目聪慧先知久服不饥不老轻身(神农本经)【苗】(图经曰)其生如

作丛高五六尺一本一二十茎至多者三五十茎生便条直所以异于众蒿也秋后有花出于枝端红紫
色形如菊今医家亦稀用其茎为筮以问鬼神知吉凶故圣人赞之谓之神物史记龟策传曰龟千岁乃
游于莲叶之上蓍百茎共一根又其所生兽无虎野狼虫无毒螫刘向云龟千年而灵蓍百年而一本生百
茎又楮先生云蓍生满百茎者其下必有神龟守之其上常有青云覆之传曰天下和平王道得而蓍茎
长丈其丛生满百茎方今世取蓍者不能中古法度不能得满百茎长丈者取八十茎以上蓍长八尺即
难得也好用卦者取满六十茎以上长满六尺者即可用矣今蔡州所生者皆不言如此然则此类其神
物也故不常有【地】(图经曰)出少室山谷今蔡州上蔡县白龟祠傍(唐本注云)所在有之【时】
(生)无时(采)八月九月取实【收】晒干【用】实坚泽者为好【质】茎如KT 萧实类粟
米【色】
苍黄【味】苦酸【性】平缓【气】味浓于气阴中之阳【臭】香【主】明目益气【赝】楮实为

卷之八草部上品之中
草之木
无毒 寄生
赤芝主胸中结益心气补中增慧智不忘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神农本经)【名】丹芝【苗】


黑青者然紫芝最多非五芝之类但芝自难得纵获一二岂得终久服耶(陶隐居云)按郡县无高夏

恐是山名尔此六芝皆是仙草之类俗所稀见族种甚多形色环异并载芝草图中今俗所用紫芝此是
朽树木株上所生状如木 (音软)名为紫芝(尔雅云) (音囚)芝释曰瑞草名也一岁三华
为为
芝论衡云芝生于土土气和故芝草生瑞命礼曰王者仁慈则芝草生是也【地】(图经曰)生霍山
卷之八草部上品之中
草之木
无毒 寄生
黑芝主癃(音隆)利水道益肾气通九窍聪察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神农本经)【名】
玄芝
【地】(图经曰)生常山【时】(生)无时(采)六月八月取【质】类泽漆【色】黑【味】咸
【性】

制】水洗锉碎或为末用【合治】合麻子仁白瓜子牡桂共益人
卷之八草部上品之中
草之木
无毒 寄生
青芝主明目补肝气安精魂仁恕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神农本经)【名】龙芝【地】(图
经曰)生泰山【时】(生)无时(采)六月八月取【质】类翠羽【色】青【味】酸【性】平
泄【气】

】水洗锉碎或为末用【合治】合麻子仁白瓜子牡桂共益人
卷之八草部上品之中
草之木
无毒 寄生
白芝主咳逆上气益肺气通利口鼻强志意勇悍安魄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神农本经)
【名】玉芝【地】(图经曰)生华山【时】(生)无时(采)六月八月取【质】类截肪【色】
白【味】
辛【性】平散【气】气之薄者阳中之阴【臭】朽【助】山药为之使得发良【反】畏扁青茵陈

卷之八草部上品之中
草之木
无毒 寄生
黄芝主心腹五邪益脾气安神忠信和乐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神农本经)【名】金芝【地】

黄【
味】甘【性】平缓【气】气之薄者阳中之阴【臭】朽【助】山药为之使得发良【反】畏扁青
茵陈蒿恶常山【制】水洗锉碎或为末用【治】合麻子仁白瓜子牡桂共益人
卷之八草部上品之中
草之木
无毒 寄生
紫芝主耳聋利关节保神益精气坚筋骨好颜色久服轻身不老延年神仙(神农本经)【名】

芝【地】(图经曰)生高夏山谷【时】(生)无时(采)六月八月取【收】阴干【用】鲜明润
泽者
为佳【质】类木 【色】紫【味】甘【性】温【气】气味俱浓阳也【臭】朽【主】疗痔疾【助

寿
【合治】合麻子仁白瓜子牡桂共益人
卷之八草部上品之中
草之草
无毒 丛生
卷柏(出神农本经)主五脏邪气女人阴中寒热痛症瘕血闭无子久服轻身和颜色(以上朱

神农本经)止咳逆治脱肛散淋结头中风眩痿蹶强阴益精(名医所录)【名】万岁 豹足 求

交时【地】(图经曰)卷柏生常山山谷间今关陕沂兖诸州亦有之宿根紫色多须春生苗似柏叶

细碎拳挛如鸡足青黄色高三五寸无花子多生石上五月七月采阴干去下近石有沙土处用之考之
范子云卷柏出三辅(建康记云)出建康【时】(生)春生苗(采)五月七月取根【收】阴干
【用】
细碎拳挛者为好【质】形如鸡足而拳屈【色】青黄【味】辛甘【性】温平微寒【气】气浓味
薄阳中之阴【臭】香【主】生破血炙止血【制】去石沙土【治】(疗)(药性论云)月经不通

疰鬼疰腹痛去百邪鬼魅(日华子云)镇心中邪啼泣消面 头风暖水藏
卷之八草部上品之中
草之草
无毒 植生
蓝实(出神农本经)主解诸毒杀蛊 (音其小儿鬼也)疰鬼螫毒久服头不白轻身(以上
朱字
神农本经)○叶汁杀百药毒解野狼毒射罔毒其茎叶可以染青(以上黑字名医所录)【名】(实)

蓝子(叶)蓼蓝 马蓝 吴蓝 菘蓝 槐蓝【苗】(图经曰)苗高二三尺许叶似水蓼花红白
色实
亦若蓼实而大黑色蓝有数种有木蓝出岭南不入药有松蓝可以为淀者亦名马蓝尔雅所谓 马蓝
是也有蓼蓝但可染碧而不堪作淀即医方所用者也又福州有一种马蓝四时俱有叶类苦益菜又江
宁有一种吴蓝二三月内生如蒿状叶青花白此二种虽不类而俱有蓝名古方多用吴蓝者或恐是此
故并附之(衍义曰)蓝实即大蓝实也谓之蓼蓝非是尔雅所说是解诸药等毒不可阙也实与叶两

注不解实只解蓝叶为未尽经所说尽矣蓝一本而有数色刮竹青绿云碧青蓝黄岂非青出于蓝而青
于蓝者也生叶汁解药毒此即大叶蓝又非蓼蓝也蓼蓝但堪揉汁染翠碧其花成长穗细小浅红色为
别【地】(图经曰)出河内平泽福州太原庐陵南康江宁今处处有之【时】(生)三月四月(采)

月六月取实【收】曝干【用】实叶【质】(实)类蓼子(叶)类水蓼【色】(实)黑(叶)青
【味】
苦【性】寒泄【气】气薄味浓阴中之阳【臭】腥【主】益心力解毒【制】(叶)捣汁用【治】
(疗)(图经曰)吴蓝去热解毒止吐血(陶隐居云)汁涂五心止烦闷及蜂螫毒(唐本注云)
木蓝子消
毒肿○蓼蓝汁去热毒(药性论云)蓝实利五脏调六腑利关节治经络中结气使人健少睡○汁止

烦躁(日华子云)吴蓝除天行热狂疔疮游风热毒肿毒风疹去烦止渴杀疳金疮血闷虫蛇伤毒刺

洪吐血排脓寒热头痛赤眼产后血晕小儿壮热热疳(陈藏器云)槐蓝淀敷热疮○滓敷小儿秃疮

肿初作○甘蓝食之去热黄○青布天行烦毒小儿寒热丹毒并水渍取汁饮烧作黑灰敷恶疮经年不
瘥者及敷灸疮止血令不中风(别录云)唇上生疮连年不瘥者以八月蓝叶一斤捣汁洗瘥○虎伤

疮以青布紧卷烧一头内竹筒中射疮口令烟熏入疮瘥(补)(药性论云)填骨髓明耳目益心力
【合
治】马蓝焙捣为末合酒服钱匕治妇人败血○大蓝汁合雄黄麝香细末点蜘蛛咬处即瘥○蓝合鼠
屎两头尖者二七枚水五升煮取二升尽服之温覆取汗治阴阳易病身体重小腹急热上冲胸头重不
能举 膝胫拘急欲死者【解】毒药毒箭金石药毒野狼毒射罔毒蛊毒槐蓝解诸毒青皮解诸物毒
卷之八草部上品之中
草之草
青黛主解诸药毒小儿诸热惊痫发热天行头痛寒热并水研服之亦摩敷热疮恶肿金疮下血蛇
犬等毒染淀亦堪敷热恶肿蛇虺螫毒(名医所录)【苗】谨按青黛出于蓝也其种人家园圃莳之

似蓼夏采得以水渍缸瓮中日搅令沫旋结水面取起晒干入药或云一种出波斯国者今不复见之
【地】(图经曰)出波斯国今太原庐陵南康处处有之【时】(生)春生苗(采)夏取叶【收】
晒干
【用】轻浮者为好【色】青【味】咸【性】寒软【气】气薄味浓阴也【臭】腥【主】杀虫解
毒【制】研细用【治】(疗)(陈藏器云)小儿丹热和水服之
卷之八草部上品之中
草之草
无毒 丛生

芎 (出神农本经)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金疮妇人血闭无子(以上朱字神农本
经)
除脑中冷动面上游风去来目泪出多涕唾忽忽如醉诸寒冷气心腹坚痛中恶卒急肿痛胁风痛温中
内寒(以上黑字名医所录)【名】胡 香果【苗】(图经曰)芎 即蘼芜根也其苗四月五月间

叶似芹胡荽蛇床辈作丛而茎细七月八月开白花根坚瘦黄黑色关中出者俗呼为京芎并通用惟贵
形块重实作雀脑状者谓之雀脑芎此最有力也(吴氏云)叶香细青黑文赤如 本冬夏丛生五月

赤七月实黑茎端两叶根有节似马衔状(衍义曰)今出川中大块其里色白不油嚼之惟辛甘者佳

种不入药止可为末煎汤沐浴此药今人所用最多头面风不可阙也然须以他药佐之【地】(图经
曰)生武功川谷斜谷西岭及关中秦州山阴泰山(道地)蜀川者为胜【时】(生)四月五月生
苗(采)
九月十月取根【收】曝干【用】根如雀脑者佳【质】形类马衔而成块【色】黑赤【味】辛【性】
温散【气】气之浓者阳也【臭】香【主】头风脑痛【行】手足厥阴经手足少阳经【助】白芷
为之使【反】畏黄连【制】水洗去土锉用【治】(疗)(图经曰)叶作香饮止泄泻(陶隐居云)
齿
根血出者含之瘥(药性论云)主腰脚软弱半身不遂及胞衣不出腹内冷痛(日华子云)除一切
风一
切气一切血一切劳损调众脉破症结消宿血养新血长肉止鼻洪吐血及溺血痔 脑痈发背瘰 瘿
赘疮疥排脓消瘀血(汤液本草云)补血主血虚头痛之圣药散肝经之风上行头目下行血海○贯

治少阳经苦头痛(补)(日华子云)五劳七伤壮筋骨【合治】合当归等分水二盏煎一盏服治
妇人
数月胎不动○末一匙合艾汤调如妇人经水三月不行服此验腹内微动者是胎○锉一两合酒一盏
煎五分去滓入生地黄汁二合煎三沸食前分二服疗妇人血崩昼夜不止【禁】久服则走散真气
卷之八草部上品之中
草之草
无毒 丛生
蘼芜(出神农本经)主咳逆定惊气辟邪恶除蛊毒鬼疰去三虫久服通神(以上朱字神农本
经)
主身中老风头中久风风眩(以上黑字名医所录)【名】薇芜 江蓠 蕲 【苗】(图经曰)蘼

即芎 苗也其苗四五月生叶似芹及胡荽蛇床辈作丛而茎细七八月开白花亦入药用淮南子所谓
夫乱人者芎 之与 本蛇床之与蘼芜是也其叶倍香或莳于园庭则分馨满径故江东蜀人采其叶
作饮香也【地】(图经曰)雍州川泽及冤句(道地)今关陕蜀川江东山中皆有之【时】(生)
春生
苗(采)四月五月取叶【收】曝干【用】叶花【质】类蛇床叶【色】叶青花白【味】辛【性】
温散【气】气之浓者阳也【臭】香【主】祛风眩【治】(疗)(图经曰)止泄泻
卷之八草部上品之中
草之草
无毒 丛生
黄连(出神农本经)主热气目痛 伤泣出明目肠 腹痛下痢妇人阴中肿痛久服令人不忘
(以上朱字神农本经)五脏冷热久下泄 脓血止消渴大惊除水利骨调胃浓肠益胆疗口疮(以

黑字名医所录)【名】王连支连【苗】(图经曰)苗高尺许一茎生三叶叶似甘菊四月开黄花六
月结实似芹子而黄江左一种根若连珠其苗经冬不凋叶似小雉尾草正月开花作细穗淡白微黄色
其根于六七月后始坚实也【地】(图经曰)生巫阳山谷及泰山今江湖荆夔州郡亦有之(陶隐

云)生临海诸县者不佳(别录云)歙州处州者次之(道地)出宣城秦地及杭州柳州蜀道澧州
东阳
新安诸县者最胜【时】(生)春生苗四月开花(采)二月八月取【收】曝干【用】根连珠九
节者
为好【质】类巴戟【色】黄【味】苦【性】微寒泄【气】味浓气薄阴中之阳【臭】焦【主】
泻心火消痞满【行】手少阴经【助】黄芩龙骨理石为之使【反】畏款冬花恶菊花白藓皮白僵
蚕芫花玄参胜乌头【制】去须生用酒炒上行【治】(疗)(陶隐居云)止下痢及渴(药性论云)

儿疳虫赤眼昏痛镇肝去热毒(日华子云)止心腹痛惊悸烦躁润心肺长肉止血并疮疥盗汗天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