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月令采奇
月令采奇
地黄酒方
肥地黄。竹刀剉细一大升。捣烂。白糯米五升炒熟。曲一升。须六月六日造。右三件。于盆中熟揉令匀。纳不津器中。泥封。春夏三七日。秋冬五七日。满开有一盏绿水。是其精英。宜先酌饮之。余以生布绞取汁贮之。若稀饧。极甘美。常服大能补益人。
治对喉疮方
菉豆。令未破阳孩子口嚼绵。以好蜂蜜交合。糊在疮上。立愈。 又方。以山枣核烧炭存性。研末将点灯盏底油带。拌合糊疮。立愈。
月令采奇卷之三
晋江县学司训粤人李一楫纂
师匪莪何乔远
友邦(王□)?韦国贤
申甫郑维岳
叔贤唐时兴
仲先陈文进
季弢黄文照
舅悌何九云仝校阅
中央土令
土居中央。寄旺于四时。各分十八日。共七十二日。金木水火。亦各七十二日。土于四时。无在而无不在。无定位。无专气无卦名。而附于辰戌丑未之末。未在火金之间。又居一岁之中。土为火之子。为金之母。故揭中央土一令于未申之间。以完四时五行之序。其日戊巳。其帝黄帝。乘坤艮。执绳司下土。其神后土。其虫裸。其律借黄钟。其音宫。其色黄。其数五。其味甘。其臭香。祀中溜。祭先心。天子居明堂大室。乘大辂。驾黄(马□)。载黄旗。衣黄衣。服黄玉。食稷与牛。其器圆以揜。命令各从四时。此时人身之脾。乃坤之气。土之精也脾。裨也。裨助胃气。为心之子。为肺之母。外通眉阙。口为之官。为消谷之府。如转磨焉。脾不转。则食不消。故卫生君子。宜少思屏虑。不为利争。不与物竞。恬和清虚。顺坤之德。嗜味必节。以全其生。宜食软热之物。以养脾气。切勿食脾。勿食羊血。禁食酸味。以顺其气。逆之则脾肾受邪。土木相克。百病生矣。
秋季总叙
何谓秋。礼记曰。西方曰秋。盖西乃收物之方。斗指西。天下皆秋。尚书大传曰。西方。鲜方也。鲜。讯也。讯者。始入之貌。始入何以云秋。秋者。愁也。言万物成象。虞秋至而愁也。又聚也。肃也。万物莫不礼肃。敬之至也。太元经曰。物皆成象而聚也。西之义何。汉律历志曰。西者。迁也。阴气迁落。万物(韦焦)敛。乃成熟也。管子曰。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秋三月。日行西陆。循白道。曰辰德。其气阴阴生金。立秋金相。秋分金旺。故 【 盛德】 在金。万物成实。谓之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万物夏长。华实以成。是收物之府。配以圣人之书。而三王之世如之。其天曰旻。谓愍物之凋零也。其时之总名。曰三秋。曰九秋。□□□□□□□□□□一月三十日为三秋。故三月有九秋也。又曰素秋。曰商秋。曰冥秋。曰高商。曰白藏。曰收成。风曰商风曰商飙。曰凄风。曰高风。曰素风。曰凉风。曰清风。曰蓼风。曰激风。曰悲风。曰迅商。景曰朗景。曰澄景。曰清景。曰明景。曰晨景。辰曰凄辰。霜辰。节曰素节。商节。高节。草曰衰草。白草。木曰衰林。霜柯。曰霜条。曰疏木。曰疏林。其日干曰庚辛。郑氏曰庚之为言更也。辛之为言新也。日之行西从白道。成熟万物。月为之佐。万物皆肃然更改。秀实新成。人因以为日名焉。支曰申酉。其帝少皞。执矩司秋。其神蓐收。乘兑驭物。五音商。其色白。其虫毛。其数九。其性义。其情哀。其味辛。其臭腥。祀主门。祭先肝。秋三月同也。当秋时。禁无赦过释罪缓刑。秋不禁。则奸邪不胜此时金旺肺属金为白帝神。居脏之上。对胸。若覆盖焉。故曰华盖。肺。勃也。言其气勃郁也。六叶两耳。为脾之子。为肾之母。下有七魄。名曰尸狗。伏尸。雀阴。吞贼。非毒。除秽。辟臭。鼻为之官。大肠为之府。上通至脑。下通至脾。为呼吸之根源。为传从之宫殿。故卫生君子。当审时节宣。养肺以安七魄。饮食之味。宜减辛增酸。以养肝气。肺金旺。忌克肝木也。肺盛则宜用呬以泄之。无□而哂。惧不祥也。盖秋三月。六气一十八候。皆□收敛之令。人当收敛其心。勿为发扬驰逞。立秋后。稍宜和平调摄。蚤卧蚤起。与鸡俱兴。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
金匮要略曰。三秋不可食肺。 养生论曰秋初夏未热气酷甚。不可脱衣裸体。贪取凉风。或令人扇风。夜露手足。此中风之原也。切宜戒之。秋三月。卧时头宜向西。利益不小。 本草曰。入秋小腹多冷。宜用古时砖煮汁热服之。傥痛。用热砖熨肚三五次。即瘥。 书曰。秋气燥。宜食麻以润之。使不躁。禁寒饮食禁蚤服寒衣。又曰。立秋日。不宜沐浴。八月朢后少寒。宜用微火暖足。勿令下冷。 摄生方曰。秋当清晨睡觉时。闭目叩齿三十六通咽下津液。以两手搓热手心慰眼。三秋行此。极能明目。养生书曰。秋谷初熟。不宜与老人先食。食之多发宿疾。 管子曰。秋三月。以庚辛之日发五政。一政曰禁博塞二政曰。无见五兵之刃。三政曰。慎旅农。趍聚收。四政曰。补缺塞坼。修垣墙谨门闾。五政曰。敬时五谷之皆入也。 尚书曰。寅饯纳日。平秩西成。大传曰。天子以秋命王公将帅。选士厉兵。以征不义。决狱讼。断刑罚。趍收敛。以顺天道。以佐秋杀。
五行统论生旺
孟秋。金临官。木绝。火病水土生。 仲秋金旺。木胎。火死。水土沐浴。 季秋金衰。木养。火墓。水土冠带。
五行分阴阳析论生旺
孟秋。庚金临官。辛金旺。甲木绝。乙木胎。丙火戊土病。丁火己土沐浴。壬水生。癸水死。 仲秋庚金旺。辛金临。官。甲木胎。乙木绝。丙火戊土死。丁火己土生。壬水沐浴。癸水病。 季秋庚金衰。辛金冠带。甲木养。乙木墓。丙火戊土墓。丁火己土养。壬水冠带。癸水衰。 三礼义宗云。周祫以秋者何。万物新成。可以奉荐宗庙。故合先祖之神而祭之。所以祫宜在秋也。
七月令
孝经纬曰。大暑后十五日。斗指坤。为立秋。秋。揫也物于此而揫敛也。太阳尚在午。躔鹑火之次。表影长四尺五寸七分。后十五日。斗指申。为处暑言渎暑将退。伏而潜处也。太阳过巳躔鹑尾之次表影长五尺五寸五分。日月亦会于鹑尾。处暑。乃七月中气。斗指申。故月建申。从此月中气而定建也。申者何。志云。坚于申。史言阴用事。申贼万物也。晋乐志曰。申者。身也。成也。言万物身体皆成也。命曰孟秋曰首秋。曰上秋。曰肇秋。曰兰秋。又曰相月。曰兰月。曰涒滩。又名大晋。是月也。龙火西颓。梧落一叶。气属三阴。月卦名否。否。塞也。天地闭塞。阴阳不交时也。气卦名坤。律应夷则。夷。伤。则。法也。言金气始肃。万物于此凋伤。犹被刑戮之法也。八音属土。八风凉。日次翌。南方之宿。楚之分野。昏建星中。旦毕中。立秋节。凉风至。次五日。白露降。后五日。寒蝉鸣。处暑气。鹰乃祭鸟。次五日。天地始肃。不可以嬴。后五日。禾乃登。天子居总章左个。乘戎路。驾白骆。载白旗衣白衣。服白玉。食麻与犬。其器廉以深。当立秋日。夜漏未尽三刻。京都百官。皆衣白絁皂。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迎秋于西郊。还乃赏军帅。遣使者。赍束帛以赐武官。命将厉兵。简练桀俊。专任有功。以征不义。诘诛暴慢。以明好恶。顺彼远方。始用刑戮。命有司修法制。缮囹圄。具桎梏。禁止奸。慎罪邪。决讼狱。务搏执。戮有罪。断刑罚。趣收敛。以顺天道。以佐秋杀。农乃升谷。天子尝新。先荐寝庙。命百官始收敛完堤防。谨壅塞。备水潦。修宫室。补城郭。无割上地。行重币。出大使。傥行冬令。则阴气大胜。介虫败谷。戎兵乃来。行春令。则其国乃旱。阳气复还。五谷不实。行夏令。则国多大灾。寒热不节。民多疟疾。
七月逐日杂记
○初一日。先天节。圣祖天尊诞。 太上老君登太极朝元始。 桐柏真人。与许远受真。 又曰四始日。杨公忌。不宜问疾。○初四。长陵仁孝文皇后忌。○初五曰。三会日。宜建斋醮。○初七。玄天平旦降。太平寇真君太师降。 浮丘昭应真人生。乃地府庆会之辰。曰道德腊。曰鹤驾日。 周处风土记。七夕洒扫庭除。露施几筵。设酒脯时果。散香粉。候河鼓织女。言此二星当会。守夜者。咸怀私愿。傥见天汉中。有奕奕正白气。复耀五色。即有征应。见即下拜。乞富。乞寿。乞子。三年乃得。惟得乞一。不得兼求。 荆楚岁时记。七夕为牛女聚会之辰。戴德云。此日织女东向。盖言星也石氏星经云。牵牛。名天关。佐肋期云。织女神名收阴。天官书云。是天帝外孙。傅玄拟天问云。七夕牛女会天河。即其事也。牵牛。主关梁。织女则主□果。
开元中。帝与妃子。每至七夕。在华清宫宴。宫女各以蜘蛛内之小金盒子中。至晓开视。蛛丝稀密。以为得巧之多寡。民间效焉。 荆楚岁时记。七夕妇人。结楼穿七孔针。或以金银(金俞)石为针。陈□果于庭。以乞巧。蜘蛛网密者巧多。稀者巧少。 世说。郝隆七月七日。见邻人皆曝晒衣物。隆乃仰卧。曝腹于庭。曰。我曝腹中书耳。 淮南子云。乌鹊填河而渡织女。风俗记云。织女七夕渡河。使鹊为桥。故古诗云。寂然香灭后。鹊散渡桥空。 王子乔即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凰声。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山。三十余年。求之不得。偶见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头。其家至是日候。果乘白鹤于山头。望之不可即。举手谢时人而去。 神仙感遇集云。郭子仪。从军沙漠间。因入京催军食。回至银州。夜见左右皆赤光。仰视空中。軿车绣幄。中有一美女。坐床。垂足。自天而下。子仪祝云。今夕是七月七。必是织女降临愿赐长寿富贵女笑曰。大富贵。亦寿考。言讫冉冉升天。犹正视子仪。良久而隐。后立功贵显。大历初。镇河中。疾甚。三军忧惧。子仪谓御医。及幕宾王延昌等曰。吾此疾未到衰殒。因话其事。众称贺。后九十余薨。
○初七日雨。曰洗车雨。初八日雨。曰洒泪雨。初七晚。女子以五色丝线穿九孔针。向月穿过者。曰得巧。 世王传。窦后少小头秃。不为家人所齿。遇七夕。人皆看织女。独不许出。乃有神光照室。为后瑞。 汉武内传。元封元年四月戊辰。帝闲居承华殿斋。东方朔。董仲舒在侧。忽见一青衣女子曰。我墉宫玉女王子登也。王母遣来语帝。七月七日。王母渐来。帝于其日乃修除宫掖。燔百和之香。张云锦之帷。燃九华之灯。列玉门之枣。蒲萄之酒。以候云驾。忽见西南云起。郁郁然直来趋宫。有顷。王母乘紫云之辇。驾九色斑龙。二侍女扶上殿。头结太华之髻。戴太真晨缨之冠。履玄璚采凤之舄。视之可年三十许。自设天厨珍妙非常。○七日忌想恶事。 景帝王皇后。梦日入怀。以七月七日生武帝于猗兰殿。 唐史。穆宗即位之初。诏曰。七月七日。是朕载诞之辰。其日命妇百僚。宜于光顺门进门参贺。朕于门内。与百寮相见。明日又敕受贺。 唐六典中尚署。七月七日。进七孔金钿针。
总仙集。王远。字方平。东海人。得道。老君赐以七转变景灵符位为一真真人。尝以七月七日。过蔡经家。仙从奕奕。如大将军。教蔡经尸解法。如过狗窦。经忽身热。因失其尸。 唐百官志。织染署。七月七日发抒。 云笈七签曰。此日曝皮裘可辟蛀。 秘阁闲话。蔡州丁氏女。精于女工。每七夕祷以酒果。忽见流星坠筵中。明日□上有金梭自是巧思日进。○初九日。诸煞交会日。○十二日。上帝酷杀日。而此月甲寅亦是。不宜会客。宜斋戒。 此日忌裁衣交易。○十三日。大埶至菩萨生。 王灵舆真人飞升。 昭陵孝安皇后忌隆庆帝后。○十四日。寇莱公准生。○十五日。太上老君。同元始天尊会集。降福世间。 修行记云。此日乃大庆之辰。 山元地官。勾搜众人。分别善恶。以其日作玄都大献于玉京山。以世间奇异好妙。幢幡宝盖。供养之具。精膳饮食。献诸众圣。道士于其日。讲诵真经。十方大圣。高咏灵篇。正一要旨。云九地灵官。名山洞府。神仙兵马。同下人间。校定罪福。
盂兰盆经。目连比丘。见其亡母。生饿鬼中。即以钵盛饭往饷其母。食未入口。化成灰炭。遂不得食。目连大嘂。驰还白佛。佛言汝母罪重。非汝一人奈何。须作盂兰大会。至七月十五。以百味五果着盆中。供养十方大德。而后得食。目连白佛。凡弟子孝顺者。以应分盂兰盆供养。佛言大善。后世因之。广为华饰。乃至刻木削竹。饴腊剪彩。模花叶之形。极工巧之至。 人间家庙。亦以此日祭祖荐新 苏东坡游赤壁。即此日也。 东京梦华记中元先数日市买冥器鞋袜幞头帽子。金犀假带。五彩衣。以竹结棚。高五六尺。如灯楼状。谓之盂兰盆。挂冥钱衣服于上。中元日。备素食。以供养祖先。城外有坟。则往拜扫。禁中亦出车马诣道院谒坟。本院官。给祠部十道。设大会焚钱山。祭军阵亡殁。设孤魂道场。○十八日。太真西王母圣诞。 韦真人处元升仙。 长陵成祖文皇帝忌日。永乐二十二年。 周太祖亦此日生○十九日。力吉祥国圣母化生。 太岁至德武光殷元帅诞。○二十日诸煞交会日。○二十一日。普庵祖师诞。 上元唐真人生。○二十二日。陈希夷先生成仙。○二十四日。龙树王生辰。○二十五日。通天护国嘉应侯生。 康王生辰。 景佑真君生辰。睢阳大将张巡也。○二十七日。神会交杀日。○二十八日。永寿节。 ○二十九日。天皇真人。授轩辕皇帝秘经之日。杨公忌曰。此日不宜问疾。○三十日。地藏王生。 杭州志。中元盂兰盆斋。纲目特书示讥。而国朝于是节设□祭。盖因民俗以均惠幽冥。政之大者。 裴德容云。汉授御史。多于立秋日。盖以风霜已严。鹰隼始击也。玄枢经曰。此月天道北行。作事出行。宜向北吉。月厌在辰。月杀在未。天德在癸。月德在壬。月合在丁。月空在丙。丙丁壬方。宜修造取土。生气在午。坐卧宜向正南。用时日。不宜用申字。犯月建不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