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令采奇


  五行统论生旺

  孟冬金病。木生。火绝。水土临官。 仲冬金死。木沐浴。火胎。水土旺。 季冬金墓。木冠带。火养。水土衰。

  五行分阴阳析论生旺

  孟冬庚金病。辛金沐浴。甲木生。乙木死。丙火戊土绝。丁火己土胎。 【 壬官癸旺】 仲冬庚金死。辛金生甲木沐浴。乙木病。丙火戊土胎。丁火己土绝 【 壬旺癸官】 季冬庚金墓。辛金养。甲木冠带。乙木衰。丙火戊土养。丁火己土墓。 【 壬襄冠带】 冬三月。戊寅。己卯。癸酉。未戌。及壬丙。戊丁。亥戊癸。辛巳日。俱宜炼丹。冬三月卧。头须向北。有所利益。

  十月令

  孝经纬曰。霜降后。十五日斗指干。为立冬。太阳尚在卯。躔大火之次。表影长一丈五寸二分。后十五日。斗指亥。为小雪。天地积阴。湿则为雨。寒则为雪。时言小雪者。寒未甚而雪未大也。太阳始过寅。躔析木之次。表影长一丈一尺五寸一分。日月亦会于析木之津。小雪。乃十月中气。斗指亥。从此月之中气而定建也。亥者何。史云。亥者。该也。言阳气藏于下。故该也。说文亥。荄也。有微阳气起接盛阴。而万物之荄皆动也。晋乐志曰。亥。劾也。言时阴气劾杀万物也。命曰孟冬。曰上冬。曰开冬。曰小春。曰阳月。曰艮月。西京杂记又曰阴月。曰坤月。曰大章。曰畅月。曰大素。曰大渊献。是月也气属六阴。月卦名坤。坤。顺也。以服健为正。故君子当安于正。以顺时也。气卦名干律应应锺锺。动也。又聚也。言万物应阳而动。转成其功。复聚藏也。八音石。八风不周。日躔尾。东方之宿。燕之分野。昏危中。旦七星中。立冬日。即云闭日。立冬节。水始冰。次五日。地始冻。后五日。雉入水为蜃。小雪气。虹藏不见次五日。天气上腾。地气下降。后五日。闭而成冬。天子居玄堂左个。乘玄辂。驾铁骊。载玄旗。衣黑衣。服玄玉。食黍与彘。彘水属也。其器宏以弇。宏。大。弇。深。象冬闭藏也。当立冬先三日。太史谒曰。某日立冬。天子乃斋。当立冬日。夜漏未尽五刻。天子率三公九卿大夫。京都百官。皆衣皂衣。迎冬于北郊。还乃赏死事。恤孤寡。命太卜祷祠龟策占兆。审卦吉凶。天子始裘。令百官谨盖藏。命有司循行积聚无有不敛。坯城郭戒门闾修楗闭慎关钥固封强□边境。完要塞。谨关梁。塞蹊径。饬丧纪辨衣裳审棺椁之厚薄。营丘垄之大小。贵贱有等。工师效功。陈祭器。按度程。无作淫巧以荡上心。必工致为上。物勒工名。以考其成。有不当者。必行其罪。以穷其情。乃大饮蒸。祈来年于天宗。大割牲。祀公社及门闾。腊先祖五祀。劳农夫以休息之。命将讲武。肄射御角力。命水渔师。收水泉池泽之赋。毋侵削兆民。为天子敛怨于下。其有若此者。行罪无赦。司民掌登万民之数。自生齿以上。皆书于版。辨其国中与都鄙。及其郊野。异其男女。岁登下其死生。及三年大比。以万民之数。诏司寇。司寇及孟冬。祀司民之日。献其数于王。王拜受之。登于天府。内府司会。冢宰二之以赞王治。复命有司祭司寒于北郊。祭司中司命司人司禄干国西北。傥行春令。则冻闭不密。地气发泄。民多流亡。行夏令。则国多暴风。隆冬不寒蛰虫复出。行秋令。则霜雪不时。小兵时起。土地侵削。

  十月逐日杂记

  初一日。曰十朔。曰阳朔曰暖炉节。曰民岁腊亦曰四始日。拜冬颁历。行乡饮酒礼。此日忌交易裁衣。南粤志。闽中风俗。十月一日。皆作糯餈。或作京饨。以祀先祖。亦告冬之意。 东皇太帝生辰。峡人十月一日。多以蒸褁为节物。荆楚人。多食燋糟。或作燋糖。故杜诗云。蒸褁如千室。燋糟萃一拌。兹辰南国重。旧俗自相欢。 马元阳天师飞升。苏续志。十月朔。翰林旧赐对衣红锦袍。

  淳化二年。代以细花盘。雕锦袍一。丞相加一等。程氏遗书。十月朔。拜坟。感霜露也。寒食。则又从常礼祭之。饮食则称家有无 王长真人降。 梦华录。十月朔有司进暖炉炭民间置酒。炙脔肉于胪中。团坐饮啖谓之暖炉会。 都城士庶。皆出城飨坟。禁中车马朝陵。如寒食节。 又城市内外。于九月下旬。即买寒衣靴鞋巾帽衣段。以□十月朔日烧献。 永陵孝洁肃皇后忌辰。嘉靖七年。○初二日。延庆节。 虚静张天师诞。 下元周真君诞。 宪宗纯皇帝诞。正统十二年。 初三龙聚日。三茅真君诞。○初四。虞卿真人降现。○初五。三会斋日。达磨祖师生日。 又谓五信风日。○初六。天曹诸司。五岳五帝诞辰。亦注生籍日。○初七。干明节。○初八日。南方火德星君诞。亦上帝酷杀日。而此月丁巳。亦是不宜会客。宜斋戒。 又东岳府君朝天日。○初十庆成节。唐文宗生。 又曰天宁节。宋徽宗生。 西天王降。○十四日。马练师乘青骡升仙。此日忌交易裁衣。○十五日。锺离仙翁飞升。 行?鱼岳真人升仙。 神烈吴真君同弟子四人飞升。 正一旨要云。下元三品解厄水官。 九江水帝。 十二河源。溪谷大神。晹谷神王。水府灵官。主禄百司。同下人间。检察善恶。校定罪福。上诣 天阙进呈。 水府生天会。 东岳府君朝天日。 苏子瞻后游赤壁日。○十六日。东华紫府少阳帝君上升。 又天仓开日。○十八日。献陵诚孝昭皇后忌辰。正统七年。 玄帝申时下降。○十九又东岳府君朝天日。 云笈七签曰。二十日。忌水陆远行。○二十一日。太明节。梁太祖生。○二十二日。龙会。东岳府君朝玉皇日。○二十三。天兴节。唐代宗生日。 会庆节。宋孝宗生日。○二十四日。保生天尊降。○二十五日。老君度函谷关。时周元王十月二十五也。此日不宜问疾。○二十七日。北极紫微太帝星降。立冬后十日。为入液。至小雪为出液。得雨谓之液雨。亦曰药雨。百虫饮此则蛰。至明年春二月。雷鸣时启蛰。唐史。十月丙申。有星犯昴。韦见素言于帝曰。禄山将死矣。帝曰。日月可知乎。见素曰。福应有德。祸应在刑。昴金忌火。行当火位。昴之中昏。此其时也。既死其月。亦死其日。明年正月甲寅。禄山其殪乎。 酉阳杂俎。洛城华林园内。有冬桃。十月始熟。形如括蒌。食之解劳。亦名王母桃。 崔希直。十月初雨雪。遇老父于门。献松花酒。老父曰。花酒无味。乃于怀中取丸药置酒中。令其饮之。味极香美。后问于太师曰。此葛真人第三子药。乃千岁公醪也。

  九国志。吴杨渭。十二年冬十月。浚东塘之杨林江。水出火。可以燃物。 开元遗事。李白于便殿对明皇面撰诏诰。时十月大寒笔冻。莫能书字。帝敕宫妃十人。侍白左右。执牙笔呵之。白遂取而书。其受圣眷也如此。 承宫。字子少。避地于象阴山。耕种禾黍。及冬得熟。人有认之者。宫不争。推与之。 高祖记。汉元年冬十月。五星聚东井。东井秦之分野。五星所在。其下当有圣人。以义取天下者。 太公金匮曰。夏桀之时。以十月发民凿山穿陵。以通河。民谏曰。孟冬凿山穿陵。是泄天之气。发地之藏。天子失道。后必有败。桀杀之。期年岑山崩为大泽。汤率诸侯伐。 卫宏大夫奇字序。秦始皇。密令人种瓜于骊山硎谷中。温处。瓜实。使人上书曰。瓜冬实。有诏下博士诸生说之。人人各异。则皆使往视之。而为伏机。诸儒生皆至。方相难不决。因发机。从上填之以土。皆压焉。 孟冬命有司秫稻必齐。曲櫱必时。湛秽必洁。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火齐必得。兼用六物。庶无差忒。 楚语。百姓夫妇。拣择令辰。奉其牺牲。敬其齐盛。洁其粪除。禋其酒醴。帅其子姓。道其顺词。以昭祀其先祖。

  ○十月二日。异俗作糯米京团。并列果酒。以祀先告冬。 玄枢经曰。自立冬十月节后。天道东行。修造出行。宜向东吉。月厌在丑。月杀在戌。天德在乙。月德在甲。月合在巳。月空在庚甲巳庚上宜修造取土。生气在酉。坐卧又宜向西时日不宜用亥字犯月建不吉。○初四日。勿加罪责人。故刑官罢刑。天府大忌。

  调摄

  孙真人曰。十月心肺气弱肾气强盛。宜省咸增甘。以养心气。毋伤筋骨。勿泄皮肤。勿妄针炙。以其时。血涩津液不行也。 孟冬十月节。运主阳明五气。足厥阴。肝风木。每日丑寅二时正坐。头左右顾。两手左右。托三五度叩齿吐内咽液如数。 小雪十月中。运主大阳终气。足厥阴。肝风木。每日丑寅二时正坐。一手按膝。一手挽肘。左右争力。各三五度。吐内叩齿咽液如数。 孟冬之月。天地闭藏。水冻地圻。蚤卧晚起。必候天晓使至温畅。无泄大汗。勿犯冰冻。温养神气。此月宜服寒衣。伸足卧。则一身俱暖。 夜卧宜被盖。覆足用暖。睡觉睁目转睛。可出心气。永无眼疾。 此月宜暖足。不宜戴暖帽。使脑受冻。则无眩晕之疾。 白云忌曰。此月忌食猪肉。发宿疾。且亥为猪肖。宜忌。勿食猪肾。 十月肾旺不令死气入肾。 千金方曰。十月勿食椒。损心伤血脉。勿食韭。令人多涕唾。勿食霜打熟菜。令人面无光。勿食葱。勿以梨搅热酒饮。令人头旋。勿食獐肉动气。勿食熊肉伤神。此月只宜食芋。初八日宜沐浴。○初十日。宜拔白。又谓之阴毒日。戒夫妇入房。○十三日。宜拔白。○十四日。取枸(木巳)煎汤沐浴。令人光泽。不病不老。○十六日。天仓开日。○十八日鸡初鸣时沐浴。令人长寿。 是月夜长内热。少食温软之物。食讫摇动令消。不尔。则成脚疾。 真诰曰。是月上巳日。取槐子吞之。每服二十一粒。去百病。多服则长生通神。盖槐乃虚星之精也。 圣惠方曰。是月上亥日。面向东采枸(木巳)二升。以好酒五升。于滋瓶内浸二十一日开封。又捣生地黄汁三升。搅匀同浸。以纸三重密封其口。候至立春前三日。开瓶空心暖饮一杯。至立春后。髭鬓皆黑。补精益气。轻身耐老。忌食萝卜芜荑。或食宜用壬癸日。 养生录。是月采枸(木巳)红熟者。去蒂。净水洗沥干砂盆内。烂研。以细布榨汁。去滓。不用。沉清一宿。去清水。若天气稍暖。更不待经宿。入磁石器中。漫熬成膏。勿令黏底。候少稠。即以新磁瓶盛之。蜡封勿令透气。每日蚤朝。温酒下二大匙。夜卧再服。百日身轻气壮。耳目聪明。须发乌黑。是月宜进枣汤。其方取大枣除皮。核中破之。以文武火日反复炙令香。然后煮作汤用。 法天生意云。此月是纯阴用事。夫妇宜戒容止。犯者减寿。朔朢日减十年。晦一年。上下弦。减五年。庚申甲子本命。减一年。初九牛魁初降。犯者百日中恶。初十夜西天王降。犯者一年死。二十八人神在阴。宜忌

  占候

  立冬之日。水不冰。是为阴负。地不冻。咎征之验雉不入大水。国多淫妇。小雪之日。虹不藏。妇不专一。天气不上腾。地气不下降。君臣相嫉。不塞闭而成冬。母后淫佚。 黄帝占。十月日食。朝有奸臣。冬旱。六畜贵。鱼盐贵 月食。主秋谷贵。鱼盐贵。 月无光。六畜贵。 西北干风名不周。京房曰。四时暴风起西北。天下大饥。有盗贼。人流亡。日月失色。地动。人多病。疽疥疠恶疮疫死。 立冬日。西北风。主来年大熟。 冬甲子雨。飞沙千里。 朔日风雨主旱。来年夏多水。芝麻贵十倍。三日风雨。芝麻贵五倍。来年麻不收。 立冬□。主多鱼。雨。主无鱼。冬前霜。主来年蚤禾好。冬后霜。主来年晚禾好。 虹以十月出。主麻贵。及五月谷贵。 出西方。稻贵。一出一倍。再出再倍。三出三倍。四出四倍。五出五倍。流民千里。 以立冬四十六日内。出正北。贯坎中。冬少雨。春多水灾。冬三月出西方。青云覆之。春雨调和。白云覆之。春多狂风。黑云覆之。春多雨水。 冬雷震惊。万物不成。虫不藏。兵起。 冬雨雹。臣逆命。大臣殃。 冬星坠。其国忧。 月内雾。谓之沫雾。主来年水大。二百单五日见。须看雾着水面则轻离水面则重。谚云。十月里沫露。塘瀊。十一月沫露。塘干。

  ○十六日。谓之寒婆生日。晴。主冬暖。 庚戌辛亥日雷。正月米贵。壬寅癸卯日雨。主来年春谷贵。 冬雷。主人多死。所起之乡。骸骨盈野。夜雷尤甚。○十月朔日立冬。主有灾异。晴则一冬多晴。雨则一冬多雨。又多阴寒。 值小雪。有东风。主春米贱。西风。主春米贵。

  十一月令

  孝经纬曰。小雪后十五日。斗指壬。为大雪。言积阴栗烈。至此而雪大矣。太阳尚在寅。躔析木之次。表影长一丈二尺五寸。后十五日斗指子。为冬至。又曰长至。曰三至。谓阴之极至。阳气始至。日行南至。又谓之三极。昼漏极短。去极极远。晷影极长。冬至日。则斗北中绳。阴气极。阳气萌。故曰冬至为德。时阳已起而反。大寒者何。盖阳气始起。阴气推而毕上。故大寒也。太阳始过丑。躔星纪之次。表影长一丈二尺三寸。日月亦会于星纪。日道发南。去极弥远。其影弥长。远长之极。冬乃至焉。冬至乃十一月中气。斗指子。故月建子。从十一月中气而定建也。子者何。汉律历志曰。阴阳合德。气锺于子。化生万物者也。白虎通曰。子。孳也。孳孳无已。谓阴气至此。万物萌孳于下也。命曰仲冬。曰畅月。曰周月。曰复月。曰黄锺月。曰辜月。曰天泉月。六帖曰。广寒月。曰困敦月。是月也。阴阳争诸生荡。一阳始生。用历管吹灰以候气。日短至而复长。月卦名复。复。反也。阴助于下。以顺上行之义也。气卦名坎。律应黄锺白虎通曰。黄。中央之色。锺。助也。言阳气动于黄泉之下。欲养万物也。是为天统。八音革。八风广漠。日躔斗。北方之宿。吴之分野。昏东壁中。旦轸中。大雪。冰益壮。地始圻。鹖鴠不鸣。次五日。虎始交。后五日。芸始生。荔挺出。冬至气。蚯蚓结。次五日。麋角解。后五日。水泉动。天子居玄堂太庙。乘玄辂。驾铁骊。载玄旗。衣黑衣。服玄玉。食黍与彘。器宏以弇。命乐师习乐舞。□牲醴。祭天于圜丘。命有司土事无作。无发盖藏。起大众。以发天地之房。命阉尹申宫令。审门闾。谨房室。必重闭省妇事。毋得淫。虽有贵戚近习。毋有不禁。命大酋。秫稻必齐。曲櫱必时。湛炽必洁。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火齐必得。兼用六物。大酋监之。毋令差忒。复命有司。祀四海大川。名原渊泽井泉。是月农有不收敛积聚者。马牛畜牲。有放佚者。取之不诘。山林薮泽。有能取蔬食田猎禽?者。野虞教道之。其有相侵夺者。罪无赦。伐林木。取箭竹。罢官之无事。去器之无用。涂阙廷门。筑囹圄。以助天地之闭藏。故冬至前后十日。闭关。谢事。傥行春令。则蝗虫为败。水泉咸竭。民多疾厉。行夏令。则其国乃旱。雾气冥冥。雷乃发声。行秋令。则天时雨汁。瓜匏不成。国有大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