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普济本事方
普济本事方
上细末,炼蜜丸如鸡头大。绵裹一丸含化,食后日夜三服。
卷第三 膀胱疝气小肠精漏
念珠丸
治膀胱疝气,外肾肿胀,痛不可忍。
乳香(乳钵坐水盆中,研) 砂(各三钱,飞) 黄蜡(一两)
上乳香研细, 砂同研匀,熔蜡和丸,分作一百单八,以线穿之,露一夕,次日用蛤粉为衣,旋取一粒,用乳香汤吞下。
顷年有人货疝气药,肩上担人我二字,以为招目,日货数千,有一国医多金得之,用之良验。
卷第三 膀胱疝气小肠精漏
砂丸
木香 沉香 巴豆肉(全者,各一两) 铜青(半两,研) 青皮(二两,不去皮)
砂(一分,研)
上前二香、青皮三味细锉,同巴豆漫火炒,令紫色为度,去巴豆,为末,入青砂二味研匀,蒸饼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七丸至十丸,盐汤吞下,日二三服,空心食前服。
卷第三 膀胱疝气小肠精漏
金铃丸
治膀胱肿硬,牵引疼痛,及治小肠气阴囊肿,毛间水出。
金铃子(肉,五两) 茴香(炒) 马兰花(炒) 菟丝子(酒浸,曝干,用纸条子同碾) 海蛤破故纸(炒香) 海带(净洗,各三两) 木香 丁香(各一两)
上细末,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温酒盐汤下,空心食前服。
治小便难,小肠胀,不急治杀人。
上用葱白三斤,细锉炒令热,以帕子裹,分作两处,更替熨脐下即通。
卷第三 膀胱疝气小肠精漏
茴香散
治膀胱气痛。
茴香(炒) 蓬莪术 金铃子肉 京三棱(各一两,二味炮熟锉) 甘草(半两,炙)
上细末。每服二钱,热酒调下,强幼安云,每发痛甚连日,只一二服立定。
顷在徽城日,歙尉宋荀甫,膀胱气作疼不可忍,医者以刚剂与之,疼愈甚,小便不通三日矣,脐下虚胀,心闷。予因候之,见其面赤黑,脉洪大。予曰:投热药太过,阴阳痞塞,气不得通。为之奈何?宋尉尚手持四神丹数粒,云:医者谓痛不止,更服之。予曰:若服此定毙。后无悔,渠恳求治。予适有五苓散一两许,分三服,易其名,用连须葱一茎,茴香一撮盐一钱,水一盏半,煎七分,令接续三服,中夜下小便如墨汁者一二升,脐下宽得睡。翌日诊之,脉已平矣,续用 砂丸与之,数日瘥。大抵此疾因虚得之,不可以虚而骤补药。《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留而不去,其病则实。故必先涤所蓄之邪,然后补之,是以诸方多借巴豆气者,谓此也。
治遗精梦漏,关锁不固,金锁丹。(亦名茴香丸)
卷第三 膀胱疝气小肠精漏
金锁丹
舶上茴香(炒) 葫芦巴 破故纸(炒香) 白龙骨(以上各一两) 木香(一两半) 胡桃肉(三七个,研) 羊石子(三对,破开,盐半两擦炙熟,研如泥)
上五味为末,下二味同研成膏,和酒浸蒸饼杵熟,丸如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温酒下。
卷第三 膀胱疝气小肠精漏
清心丸
治经络热,梦漏,心忪恍惚,膈热。
黄柏皮(一两)
上为细末。用生脑子一钱,同研匀,炼蜜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浓煎麦门冬汤下。大智禅师方,梦遗不可全作虚冷,亦有经络热而得之。
卷第三 膀胱疝气小肠精漏
猪苓丸
上用半夏一两,破如豆大,用木猪苓四两,先将一半炒半夏黄色不令焦,地上出火毒,半日,取半夏为末,糊丸如梧子大,候干,更再用前猪苓末二两,炒微裂,同用不泄沙瓶养之,空心温酒盐汤下三四十丸,常服于申未间,冷酒下。
此药治梦遗,梦遗有数种,下元虚惫,精不禁者,宜服茴香丸;年壮气盛,久节淫欲,经络壅滞者,宜服清心丸;有情欲动中,经所谓所愿不得,名曰白淫,宜《良方》茯苓散。
正如瓶中煎汤,气盛盈溢者,如瓶中汤沸而溢,欲动心邪者,如瓶之倾侧而出,虚惫不禁者,如作强之官,伎巧出焉。又曰:肾气藏精,盖肾能摄精气以生育人伦者也,或敛或散,皆主于肾,今也肾气闭,则一身之精气无所管摄,故妄行而出不时也。猪苓丸一方,正为此设,此古方也。今盛行于时,而人多莫测其用药之意。盖半夏有利性,而猪苓导水,盖导肾气使通之意也。予药囊中尝贮此药,缓急以与人,三五服皆随手而验。林监丞庇民,亦数服而愈。
卷第三 膀胱疝气小肠精漏
《良方》茯苓散
坚白茯苓不以多少,为细末,每服五钱,温水调下,空心食前临卧时服,一日四五服。
卷外
顺气木香散 治气不升降,呕逆恶心,胸膈痞满,胁肋胀闷,及酒食所伤,噫气吞酸,心脾刺痛,大便不调,面黄肌瘦,不思饮食,兼疗妇人血气刺痛,及一切冷气绕脐撮痛。
良姜(去芦,炒) 干姜(炮) 茴香(炒) 陈皮(去白) 缩砂 肉桂(去粗皮,不见火)
丁皮(不见火) 桔梗(去芦,炒) 浓朴(去粗皮,姜制) 苍术(米泔浸) 甘草(炙,各等分)
去干姜、丁皮、浓朴,加香附子、青皮,曰和气散。
上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三片,枣二枚,同煎八分,稍热服,不拘时候,或入盐少许,沸汤点服。常服宽中和胃。
卷第四 翻胃呕吐霍乱
附子散
治翻胃。
附子一枚极大者,坐于砖上,四面着火,渐渐逼热,淬入生姜自然汁中,再用火逼,再淬,约尽姜汁半碗,焙干末之,每服二钱,水一盏,粟米少许,同煎七分,不过三服。
卷第四 翻胃呕吐霍乱
鲫鱼散
大鲫鱼一个,去肠留胆,纳绿矾末,填满缝口,以炭火炙令黄干,为末,每服一钱,陈米饮调下,日三服。
卷第四 翻胃呕吐霍乱
枇杷叶散
定呕吐利膈。
枇杷叶(去毛) 人参(去芦,各一分) 茯苓(去皮,半两) 茅根(二分) 半夏(三分,汤浸七次)
上细锉。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七片,漫火煎至七分去滓,入槟榔末半钱,和匀服之。庞老方
卷第四 翻胃呕吐霍乱
白术散
食后多吐,欲作翻胃。
泽泻 白术 茯苓(去皮,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汤调温服。
卷第四 翻胃呕吐霍乱
竹茹汤
治胃热呕吐。
干葛(三两) 甘草(三分,炙) 半夏(三分,姜汁半盏,浆水一升煮,耗半)
上粗末。每服五钱,水二盏,生姜三片,竹茹一弹大,枣一个,同煎至一盏,去滓温服胃热者,手足心热。政和中一宗人病伤寒,得汗身凉,数日忽呕吐,药与饮食俱不下,医者皆进丁香、藿香、滑石等药,下咽即吐。予曰:此正汗后余热留胃脘,孙兆竹茹汤政相当尔。亟治药与之,实时愈。《良方》槐花散亦相类。
卷第四 翻胃呕吐霍乱
槐花散
治热吐。
皂角(去皮,烧令烟绝) 白矾(熬) 槐花(炒黄黑色) 甘草(炙)
上四味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白汤调下。喜与李使君曾病呕,每食讫辄吐,如此两月,服翻胃药愈甚,或谓有痰饮,投半夏旋复之类,亦皆不验,幕下药判官授此方,服之即瘥。又有一老青衣久病呕,与服之又瘥。大凡吐多是膈热,热且生涎,此药能化胃膈热涎,特有殊效。
卷第四 翻胃呕吐霍乱
青金丹
治霍乱吐泻不止及转筋,诸药不效者,一粒治一人。
硫黄(一两,研) 水银(八钱)
上二味,铫子内炒,柳木篦子不住搅匀,更以柳枝蘸冷醋频频洒,候如铁色,法如青金块方成,刮下再研如粉,留少半为散,余以粽子尖三个,醋约半盏,研稀稠得所,成膏和丸,如鸡头大,朱砂为衣。每服一丸,煎丁香汤磨化下,热服,如服散子,丁香汤调下一钱。
伤寒阴阳乘伏,用龙脑冷水磨下,日二三服。
卷第四 翻胃呕吐霍乱
香灵丸
治呕吐不止。
丁香 好辰砂(研飞,各六钱) 五灵脂(拣如鼠屎者,淘去沙石,日干,四钱)
上香脂先细末,后入砂,再研匀,狗胆或猪胆为丸,如鸡头大,每服一丸,生姜橘皮汤磨下。
卷第四 脏腑泄滑及诸痢
鞠丸
治脾胃中风湿,脏腑泄滑。
芎 神曲(碎炒) 白术 附子(炮,去皮脐,各等分)
上为细末,用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米饮下。
左氏述,楚子围萧,萧将溃,申叔展告还无社,曰:有麦曲乎?有山鞠 乎?鞠 、芎也。意欲令逃水中以避祸,是知芎 能除湿,予尝加术附以制方,治脾湿而泄者,万无不中。此药亦治飧泄。《素问》云:春伤于风,夏必飧泄,飧泄者,食谷不化。盖春木旺时,肝生风邪,淫于脾经,至夏饮冷当风,故多飧泄。此药尤宜。
卷第四 脏腑泄滑及诸痢
陈曲丸
磨积止泄痢,治心腹冷痛。
陈曲(一两半) 干姜(炮) 官桂(不见火) 白术 浓朴(去粗皮,姜汁炙) 人参(去芦)
上细末,炼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酒或淡醋汤下,空心食前,日二服,发时不时增数。
卷第四 脏腑泄滑及诸痢
木香丸
治冷气下泻。
木香(半两) 川乌(生去皮尖,一两)
上细末,醋糊丸如梧子大。陈皮醋汤下三五十丸。
卷第四 脏腑泄滑及诸痢
温脾汤
治痼冷在肠胃间,连年腹痛泄泻,休作无时,服诸热药不效,宜先取去,然后调治易瘥,不可畏虚以养病也。
浓朴(去粗皮,姜制) 干姜(炮) 甘草 桂心(去皮,不见火) 附子(生,去皮脐,各半两) 大黄(生,四钱,碎切,汤一盏渍半日,搦去滓,煎汤时,和滓下)
上细锉,水二升半,煎八合后,下大黄汁再煎六合,服,自夜至晓令尽,不快,食前更以干姜丸佐之。
卷第四 脏腑泄滑及诸痢
干姜丸
干姜(炮) 巴豆(去心,炒黄,研) 大黄(湿纸裹,甑上蒸) 人参(各一钱,去芦)
上除巴豆,余为末,同研,炼蜜丸如梧子大。服前汤时用汤吞下一丸,米饮亦得。
有人因忧愁中伤,食结积在肠胃,故发吐利,自后至暑月,稍伤则发,暴下数日不已。
《玉函》云:下利至隔年月日不期而发者,此为有积,宜下之。只用温脾汤尤佳,如难取,可佐以干姜丸,后服白术散。
卷第四 脏腑泄滑及诸痢
白术散
白术 木香 附子(炮,去皮脐) 人参(去芦,各等分)
上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三片,枣一个,煎六分,温服。
卷第四 脏腑泄滑及诸痢
灵砂丹
治积痢。
砂(一分) 朱砂(一分,并研极细)
上另用黄蜡半两,巴豆三七粒,去壳皮膜,同于银石器内重汤煮一伏时,候巴豆紫色为度,去二七粒,只将一七粒与前来二味同再研极匀,再熔蜡匮药,每旋丸绿豆大。每服三丸至五丸,水泻生姜汤下,白痢艾汤,赤白痢乌梅汤,服时须极空腹。服毕一时,方可吃食,临卧尤佳,次食淡粥一日。疟疾,乳香汤面东服,不发日晚间服。
此药不动气,服之泻者止,痢者断,疼者愈,有积者内化,亦不动脏腑。大凡痢有沉积者,不先去其积,虽安暂安,后必为害。尝记陈侍郎泾仲,庚戌秋过仪真求诊。初不觉有疾,及诊视,则肝脉沉弦,附骨取则牢。予曰:病在左胁有血积,必发痛。陈曰:诚如是。前此守九江被召,冒暑涉长江,暨抵行朝,血痢已数日矣。急欲登对,医者以刚剂燥之,虽得止数日,脐下一块大如杯,不旬日如碗大,发则不可忍。故急请官祠以归,为之奈何?予曰:积痢不可强止,故血结于脐胁下,非抵当丸不可。渠疑而不肯服,次年竟以此终。抵当丸在第九卷中。
卷第四 脏腑泄滑及诸痢
木香散
治诸痢。
木香(半两,用黄连半两各锉,同炒用) 甘草(一两,炙) 罂粟壳(半两,生姜半两,碎,同炒)
上细末,入麝少许研匀,陈米饮下二钱。佛智和尚传云:在关中尝合以济人,治血痢尤奇。
卷第四 脏腑泄滑及诸痢
五味子散
治肾泄。
五味子(二两,拣) 吴茱萸(半两,细粒绿色者)
上二味同炒香熟为度,细末。每服二钱,陈米饮下。
顷年有一亲识,每五更初欲晓时,必溏痢一次,如是数月。有人云:此名肾泄,肾感阴气而然,得此方服之而愈。
卷第四 脏腑泄滑及诸痢
诃子丸
治脾胃不和,泄泻不止,诸药不效。
诃子(去核) 川姜(炮) 肉豆蔻 龙骨 木香 赤石脂 附子(炮,去皮脐)
上并等分为细末,糊丸如梧子大。每服四十丸,米饮下。
卷第四 虚热风壅喉闭清利头目
利膈汤
治虚烦上盛,脾肺有热,咽喉生疮。
鸡苏叶 荆芥穗 桔梗(炒) 防风(去钗股) 牛蒡子(隔纸炒) 甘草(各一两,炙) 人参(半两,去芦)
上细末。每服一钱,沸汤点服。如咽痛口疮甚者,加僵蚕一两。国医都君予方
卷第四 虚热风壅喉闭清利头目
川芎散
治风盛膈壅,鼻塞清涕,热气攻眼,下泪多眵,齿间紧急,作偏头疼。
川芎(洗) 柴胡(去苗,洗,各一两) 半夏曲 甘草(炙) 甘菊 细辛(去叶) 人参(去芦) 前胡(去苗,洗) 防风(去钗股,各半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