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针灸

  治脐下绞痛。穴关元。灸百壮。
  治疝绕脐。穴脐中 石门治疝绕脐痛。穴脐中 石门 天枢治脐中积气。穴蠡沟治男子元脏发动。脐下痛不可忍。穴刺任脉气海一穴。次针足太阴经三阴交二穴立愈。
  
  卷十三 针灸门
  膺痛
  治胸胁满膺痛。穴玉堂治胸膺骨疼。穴玉堂 紫宫治乳肿贲膺。穴太溪
  卷十三 针灸门
  胸胁痛
  治胸胁相引。不得倾侧(资生经)。穴本神 颅息治胸胁胀切痛。穴太白治胸胁痛。穴阳辅治胸胁痛无常处。腰胁相引急痛。穴环跳 至阴治胸胁中痛。穴大包治胸痛如刺。穴丰隆 丘墟治胸胁满心痛。穴期门。灸随年壮治胸下满痛。穴乳根 中灸百壮治胸痹心痛。穴天井治胸膺痛。穴太渊治胸中痛。穴肺俞 云门 中府 隐白 期门 魂门 大陵治胸痛口热。胸中痛引腰背。心下呕逆。面无滋润。穴期门灸随年壮。少冲。
  治胸背急。胸中膨膨。穴经渠 丘墟治胸满痛。乳肿贲膺。咳逆上气。喉中作声。穴太溪治咳引胸痛。穴肝俞治胸痛。穴少冲 中府治胸胁支满。痛引胸中。咳逆上气。喉中作声。喘不能言。穴华盖治胸胁支满。胸膺骨疼。饮食不下。呕逆上气烦心。穴紫宫治胸满不得喘息。胸膺骨疼。呕吐寒痰。上气烦心。穴玉堂治胸中引痛。及心下烦闷。逆气里急。及支满不嗜食。并数咳健忘。穴幽门治厥逆。胸痛如刺。腹切痛。气刺不可忍。穴丰隆治胸痹逆气。寒厥善哕呕。饮水咳嗽。烦怒不得卧。穴太渊治胸痹引背时寒。穴间使治胸胁支满不得息。穴临泣治痹走背胸不得息。穴鱼际治胸满背痛。穴浮白治胸中痛。穴俞府治胸痹心痛不得息。痛无常处。穴临泣治胸痛。穴廉泉 中府治胸胁不能转侧。及胸胁满。穴胆俞治胸胁满痛不得息。穴丘墟治胸胁小腹痛。穴下廉治胸胁痛。穴大包治两胁急痛。穴肝俞 脾俞 志室治胁支急痛。穴支沟治胁下坚痛。穴中脘 承满治胁痛不得息。穴腕骨 阳谷治胁痛不得卧 胸满喘无所出。穴胆俞 章门治胁痛咳逆。穴窍阴治短气。胁痛心烦。穴尺泽 少泽治胁下胀。穴关元 期门 少商治胁下满痛。穴极泉治胁痛。穴膈俞 中膂俞 窍阴 阳谷 颅囟治两胁急痛。穴肝俞治胁下痛不得息。穴腕骨治胁满引小腹痛。穴肾俞治飧泄。腹胁痛满。狂走。夹脐腹痛。食不化。喘息不能行。穴上廉治腹胁痛连脊。手足厥冷。穴太溪疗胸胁彻背痛。穴云门治胁膈痛。穴三里治胸胁痛。穴华盖治胸中痰病。穴束骨。灸随年壮。
  治胁卒痛如打(出肘后方)穴以绳横度两乳中间。屈绳从乳。横度以趋痛胁下。灸绳下屈处三十壮。便愈。
  治两胁引痛。穴肾俞治胸痹。灸胸堂治胸下满痛。膺肿。穴乳根治胸胁痛不可忍。穴刺期门(针入四分可灸七壮)。次针章门(针入六分。可灸七壮。至七七壮)。行间。丘墟。涌泉。
  
  卷十三 针灸门
  膈痛
  疗膈气(资生经)。穴承满 乳根疗胸膈闷。咳嗽气短。喉鸣。穴 中疗膈痛。穴膈俞疗胸膈气满。穴商阳疗胸膈满闷。穴临泣(足临泣)疗胸中膈。气聚痛好吐。穴厥阴俞 灸随年壮。
  治膈中不利。穴隐白 巨阙治腹中雷鸣。察察隐隐。常有水声。穴食窦治胸膈中气。穴阙俞 灸随年壮。
  治胸膈烦满。穴天池治膈气呕吐涎沫。穴 中治膈胃寒痰。穴率谷 膈俞治气哽。穴扶突疗气鲠鲠。穴天突疗噎。穴章门治胸胁支满噎塞。穴中庭治食噎不下。胸喘息胀。穴大钟治胸中气噎。穴关冲 天突治胸中如塞。及聚气成干噎。穴 中治膈气不下食。噎病。穴乳根疗久疟。背气满闷。胸中气噎。穴疗善噎。穴神堂 中府治膈中不利。穴巨阙治五噎。
  黄帝问岐伯曰。凡人患噎疾。百味珍馔不能食者。灸何穴而立得其愈。岐伯答曰。夫人噎病有五般。一曰气噎。二曰忧噎。三曰食噎。四曰劳噎。五曰思噎。此皆由阴阳不和。三焦膈绝。津液不利。故令气膈不调。成噎疾。
  治气噎。灸 中治忧噎。灸心俞治食噎。灸乳根治劳噎。灸膈俞治思噎。灸天府治五噎。黄瘅。醋心多唾。呕吐不止。刺任脉天突一穴。在结喉下一寸宛宛中。阴维任脉之会。针入五分。留三呼。得气即泻。次针足少阴经通关二穴。在中脘穴两傍。同身寸之相去各五分。用长针针入八分。左捻针。能进饮食。右捻针。能和脾胃。许氏云。此穴一针四效。
  凡下针后良久。先脾磨食。觉针动为一效。次针破病根。肠中作声为二效。次觉流入膀胱为三效。然后觉气流行入腰后肾堂间。为四效矣。
  治五膈气喘息不止。刺任脉中脘一穴。一名太仓。胃之募也。经云。腑会太仓。在上脘穴下一寸。当脐上蔽骨下当中是也。手太阳足阳明所生。任脉之会。上纪者。中脘也。用毫针针入八分。次针足厥阴经期门二穴。凡刺腹部诸俞穴。气虚人内息大七八口。下入丹田。闭气刺之。
  治结气胸中膈气。扁鹊曰。第四椎下两傍各一寸半。名厥阴俞。灸随年壮。
  
  卷十三 针灸门
  背痛
  治胸背急。及胸中膨膨(资生经)。穴经渠 丘墟治背痛引头。穴附分治脊强。背尻骨重。穴昆仑治背恶寒痛。脊强。难俯仰。穴膈关 秩边 京骨治背痛恶寒。脊强俯仰难。食饮不下。呕哕多涎唾胸噎闷。穴膈俞。
  治胸背痛。恶风寒。食不下呕吐。及胸胁胀满。穴意舍治背膊痛。胸中瘀血。肩背不得屈伸而痛。穴巨骨治背膊痛。穴魄户治背脊强急。穴神堂治胸背急。穴气户治气注背膊拘急。穴大椎治胸背拘急。穴承筋治胸背相引痛。穴不容治胸背拘急。胸满膨膨。穴经渠治痹走胸背痛。穴鱼际治背痹闷。肩膊间急痛。背气不能引顾。咳逆上喘。穴魄户治背中气上下行。脊背腹痛。穴胃俞治背痛俯仰不得。穴志室治背痛。穴巨阙(灸) 胸堂(灸)治背偻如龟背。生时被客风拍着脊骨。达于髓所致。穴肺俞 心俞 膈俞(各灸三壮)治温疟寒疟。背闷气满。腹胀气眩。及胸中痛引腰背。穴治胸背寒栗。穴列缺治胸胁彻背痛。穴云门王氏云。背疼。因作劳所致。技艺之人。与士女刻苦者。多有此患(士之书学。女之针指。
  皆刻苦而成背痛矣)。色劳者。亦患之。晋之景公是也。惟膏肓为要穴。予尝于膏肓之侧。
  去脊骨四寸半。隐隐微痛。按之则痛甚。谩以小艾灸三壮即不疼。他日复连肩上疼。却灸肩疼处而愈。方知千金方之阿是穴犹信云(予每遇热膏肓穴。所多出冷汗数年矣。因灸而愈)。
  治肩臂急痛手不上头。灸肩外头。近后以手按之宛宛凹处。灸七壮便愈(此是劳家病。
  宜检风条中)。
  
  卷十三 针灸门
  肩背酸痛
  治肩背不举(资生经)。穴浮白疗肩背连胸痛。不可俯仰 穴神堂治肩背急。引缺盆痛 穴商阳治温疟肩背痛。穴治肩背痛。穴中府治肩背急。穴附分治肩痛胸腹满。洒淅寒热。肩背急。穴神堂治肩背急。腰脊强不得俯仰。穴三焦俞治肩背颈项痛。穴涌泉治肩背痛。穴天牖 缺盆 神道 大杼 天突 水道 巨骨治肩背寒痉。肩胛内廉痛。穴膈俞 京门 尺泽治肩背痛欲折 穴天柱疗肩痛 穴肝俞治肩痛周痹气注肩膊拘急疼闷痛 穴曲垣治肩背热痛。而寒至肘。又疗肩痛发寒热。引项强。穴肩井治颈项不得顾。肩膊闷。两手不得向头。或因扑伤。穴肩外俞治肩痛不能举。穴云门 秉风治肩中热痛。穴肩贞治肩胛痛。穴天宗治肩痛。引项不得顾。穴天窗疗膊胛小指痛。穴前谷疗肩欲折。穴养老疗肩不举。不能衣带。穴青灵疗肩重不举。穴肩治肩痛欲折。穴养老 天柱治肩痛不可屈伸。穴天井治肩重痛不举。穴曲池 天治肩痛不能摇动。穴巨骨治肩胛痛。而寒至肘。穴肩外俞治肩腋前痛。与胸相引。穴前腋治肩 痛。穴后溪治肩肘痛引颈项急。寒热。缺盆中痛。汗不出。胸中烦闷。穴天治厥逆肩臂不举。穴章门治肩重不能举臂肘。穴肩治肩背不得屈伸。穴巨骨治肩引胸臂急。穴居治寒热肩肿。引胛中痛。臂酸无力。穴疗肩臂酸重。穴支沟治肩臂酸重。穴关冲治肩臂疼。穴腕骨治肩重臂痛。穴天宗治肩背寒栗。少气不足以息。寒厥。交两手而惊。凡实则肩背热。背汗出。四肢暴肿。
  虚则肩寒栗。气不足以息 穴列缺治颈项及肩背痛。穴天井治腰背痛。灸三焦俞治背膊急。穴大椎治背痛身热。穴下焦俞治肩肿不得顾。穴气舍王氏云。肩背酸疼。诸家针灸论之详矣。当随病证针灸之。或背上先疼。遂牵引肩上疼者。
  乃是膏肓为患。千金外台固云。按之自觉牵引于肩中是也。当灸膏肓俞。则肩背自不疼矣。
  予尝患肩背痛。已。灸膏肓俞。其痛犹未已。遂灸肩井三壮而愈。以此知虽灸膏肓。而他处亦不可不灸云。
  
  卷十三 针灸门
  肩痹痛
  治肩痛痿痹不仁。不能屈伸。肩肉麻木(资生经)。穴天井治肩胛周痹。穴曲垣治肩中热痛。头不可顾。穴肩贞 肩 关冲治肩重痛不举。穴曲池 天治肩不举。不得衣带。穴清冷渊 阳谷治肘痛引肩。不得屈伸。穴天井治肩痹。穴肩外俞王氏云。两肩头冷痛。尤不可忽。予屡见将中风人臂骨脱臼。不与肩相连接。多有治不愈者要之。才觉肩上冷疼。必先灸肩 等穴。毋使至于此极可也。予中年每遇寒月。肩上多冷常以手心抚摩之。夜卧则多以被拥之。仅能不冷。后灸肩 方免此患。盖肩 系两手之安否。环跳系两足之安否。不可不灸也。
  
  卷十三 针灸门
  臂痛
  治肘臂偏细(资生经)。穴曲池治臂细无力酸疼。臂冷而缓。穴肩澹寮方云。唐甄权以母病与弟立言习医。隋开皇初为秘书正字。后除鲁州刺史。库狄钦苦患风。手不得引。诸医莫能疗。权曰。但将弓箭向垛。一针可以射矣。针其肩 一穴。应时而愈。唐贞观中。一百三岁。太宗幸其家。视其饮食。访以药性。因授朝散大夫。赐几杖衣服其修撰脉经针法。明堂铜人图一卷。至今行用焉(唐史)。
  治臂肿痛。屈伸难。穴间使治肩重不举。臂痛。穴肩治肩中热。指臂痛。穴扁骨即肩治臂肿。穴乳根治臂内廉痛。穴太渊治腰引小腹痛。肩引胸臂挛急。手臂不得举至肩背。穴居治臂痛不得举。穴臂 肘治臂痛。穴听宫治臂厥痛。穴孔最可针治臂腕外侧痛不举。穴阳谷治臂不得举。穴液门 前谷治因折伤。手腕捉物不得。肩臂痛不举。穴阳池治臂肘厥寒。穴极泉治 纵。肩臂不举。不得带衣。穴清冷渊治肩欲折。臂如拔。臂痛不能自上下。穴养老治臂酸无力。穴治厥逆肩臂不举。穴章门治肩臂不能屈伸而痛。穴巨骨治臂痛不得举。气肿痉痛。穴 会治手臂挛急。穴肩治风痹手臂不举。穴尺泽 肩贞治痿臂 穴合谷治臂不举。穴阳谷治臂痛。穴天宗 五里治臂急。穴后溪治臂不伸。穴窍阴 腕骨治臂不仁。穴附分治臂不举。穴巨骨 前谷治臂不及头。穴尺泽 关冲 外关 窍阴治臂挛急手不上举。穴前腋治臂挛颜色焦枯。劳气失精。肩臂痛不得上头。穴肩 (百壮) 少海 神门。
  治臂痛手痛。穴液门治臂痛。穴肩 天宗 阳谷治臂重痛肘挛。穴前谷 后溪 阳谷治臂内廉痛。穴太渊 经渠治臂腕急。腕外侧痛。腕如拔。穴腕骨 曲池 前谷 阳谷治肩臂痛。穴腕骨 天宗治手臂身热。穴列缺治臂痛 穴后溪 手三里 曲池治肩膊疼痛不可忍。刺足少阳经肩井穴。手阳明经肩 穴。次曲池穴。得气先泻后补之灸亦大良。可三壮。
  治臂细无力。手不得向头。穴臂 肩治臂痛。穴少海 乳根 听宫治肘臂酸疼。穴中渚 孔最 支正 肘治臂痿不仁。穴天井 外关 曲池
  卷十三 针灸门
  腋痛
  治胸满。缺盆中及腋下肿。马刀。阳痿善啮唇。天牖中肿。淫泺 酸。目眩。枕骨合颅痛。洒淅振寒(资生经)。穴足临泣治腋拘挛。暴脉急引胁痛。穴治股腋挛急。穴少府治肘腋肿。小腹痛。穴少海治肩臂酸重。胁腋痛。四肢不举。穴支沟治肘挛。腋胁下痛。四肢不举。穴支沟治腋下肿。穴天池 胆俞 委阳 阳辅治掌中热。腋肿肘挛。穴间使治腋下肿。穴地五会 阳辅 申脉 委阳 天池 临泣 侠溪治肘挛腋肿。穴太陵治腋下肿。胸中满。穴临泣治腋下肿。痿厥。坐不能起。髀枢中痛。目生翳膜。腿 酸。转筋卒疝。小腹坚。寒热颈肿 穴丘墟治腋下肿。寒热颈肿。穴丘墟 阳跷治腋肿。穴承筋王氏云。腋下肿痛。最不可忽。予屡见患疮疖人。腋下或发疮有至于不可救者。可不早治之乎。
  治腋下臭(出海上方)。先以炭煤擦之。却洗去。有黑点处。乃孔也。以艾灸之去根。
  
  卷十三 针灸门
  肘痛
  治肘挛(资生经)。穴前谷 后溪 阳谷 鱼际 灵道治肘挛腋肿。柱满。穴大陵治腋挛。穴中膂俞治肘中疼。穴曲池治肘节痹。臂酸重。腋急痛。肘难屈伸。穴曲池 腕骨 会 支沟 肘治肘痛。穴中冲治肘疼不能自带衣。穴关冲治肘内廉痛。穴间使治肘痛时寒。穴曲池 三里 关冲 中渚 阳谷 尺泽。
  治肘寒。穴肩外俞治臂肘外后廉痛。穴天宗治肩肘痛。穴天治肘节风痹。臂痛不可屈伸。挛急。肘臂酸重。麻痹不仁。穴肘治肘挛支满。穴鱼际治肘挛。穴灵道 尺泽 少海治惊掣肘臂不举。穴支正 内关 阳溪治臂肘厥寒。穴极泉治手臂肘挛急。不伸。穴窍阴 手三里治臂肘不仁。穴附分治偏枯。臂肘不得屈伸。穴腕骨治臂肘挛急。穴后溪治臂肘痛。穴五里 天井 下廉治肘中痛。穴冲阳 曲池治肘挛支满。喉中焦干渴。颈上气。穴鱼际治肘臂酸重。屈伸难。穴偏历 三里治肘臂酸痛。穴中渚治肘痛。穴太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