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针灸

  亦云治遗溺也。太溪。中封。然谷。太白。大都。跗阳。行间。大敦。隐白。涌泉。凡此诸穴。各一百壮。腹背两脚。凡四十七处。其肾俞。腰目。关元。水道。此可灸三十壮。五日一报之。各得一百五十壮佳。涌泉一处。可灸十壮。大敦隐白行间此处可灸三壮。余者悉七壮。皆五日一报之。满三灸止。若灸诸阴而不愈。宜灸诸阳。在脚表。并灸肺俞募。按流注孔穴壮数。如灸阴家法。
  治男子妇人血结胸。面赤大燥。口干消渴。胸中疼痛不可忍者。刺足厥阴经之期门二穴王氏云。凡消渴经百日以上。不得灸刺。灸刺则于疮上漏脓不歇。遂致痈疽羸瘦而死。
  亦忌误针。若误针。则所饮之水。皆于疮中变成脓水而出。若水出不止者。必死。慎之慎之。初得患者。可如方刺之。
  诸气类
  卷十三 针灸门
  咳逆上气
  治咳逆上气。喘息呕沫(资生经)。穴天容治肺寒热。呼吸不得卧。咳逆上气。呕沫。喘气相追逐。穴魄户 中府治咳逆上气。喘暴不能言。穴天突 华盖治咳逆上气。喘不得息。穴俞府 神藏治咳逆上气。喘急。掌中热。穴经渠治咳逆上气。咽中鸣喘。及咽喉鸣喝喘息。穴扶突治咳喘。又主卒咳逆上气。穴曲泽。出血立已治咳逆上气。心烦。穴紫宫 玉堂 太溪治咳逆上气。涎出多唾。穴 中 石门治咳逆上气。涎出多唾。呼吸喘悸。坐不中席。穴 中 云门治咳逆上气。呼吸多唾浊沫脓血。穴库房 中府 周荣 尺泽治咳逆上气。瘤瘿。喉痹咽肿。颈项强。穴气舍治咳逆上气。咽喉壅塞。呼吸短气。喘息不得。穴水突治逆气喘吐。心痛留结。胸中烦闷。穴厥阴俞治背膊痛。咳逆上气。呕吐烦满。穴魄户治咳逆上气。喘息。喉如水鸡鸣。穴扶突治上气咳逆。穴库房 屋翳 膏肓俞治吐逆上气。穴太溪 中府治咳逆上气。胸中噎喉。中如水鸡声。胸中气鲠鲠。穴天突治一切气。及疗五脏气逆上攻。穴气海治咳嗽上气。数欠。穴经渠治逆气数咳。穴幽门治短气。心痹。悲怒逆气。狂惕。胃气逆。穴鱼际治呕吐上气。心痛身肿。穴建里治逆气呕逆。牙痛。留结胸满。穴厥阴俞治身寒热。咳逆上气。呕吐血。穴石门治胸胁满。咳逆上气。呼吸不得息。穴库房治呕逆上气 穴建里治喘逆上气。穴气户(凡上气。多有服吐药得瘥。亦有针灸得除者。宜深体悟之)。
  治上气。咳嗽短气。气满食不下。穴肺募。灸五十壮。
  治上气。咳逆短气。风劳百病。穴肩井。灸二百壮。
  治上气短气咳逆。胸背痛。穴风门。灸百壮。
  治上气。咳逆短气。胸满多唾。恶冷痰。穴肺俞。灸五十壮。
  治上气。气闭咳逆。咽冷声破。喉肿痛。穴天突。灸五十壮。
  治上气胸满。短气咳逆。穴云门。灸五十壮。
  治上气咳逆。胸痹背痛。穴胸堂。灸百壮。不宜针。
  治上气咳逆。穴膻中。灸五十壮(又云灸三壮)。
  治上气咳逆。胸满短气。牵背痛。穴巨阙 期门灸各五十壮。
  治逆气。虚劳寒损。忧恚。筋骨挛痛。心中咳逆。泄注。腹满。喉痹。颈项强。肠痔。
  逆气痔血。阴急。鼻衄。骨痛。大小便涩。鼻中干。烦满。狂走。易气。凡二十二病。穴绝骨皆灸五十壮。
  治上气。冷发。腹中雷鸣。转叫。呕逆不食。穴太冲。灸不限壮数。从痛至不痛。从不痛至痛止。
  治上气厥逆。穴胸堂。灸百壮。
  治呕吐上气。穴尺泽。灸七壮。
  治上气。穴肩俞治上气喘不得息。穴天府治上气喉鸣。阳气大逆。上满于胸中。 胀肩息。穴天池 天容治大气逆上。喘鸣。坐卧不得息。穴天容治上气胸满。穴廉泉治咳嗽上气。穴天井治咳嗽上气。喘息呕沫。穴廉泉治呕逆上气。穴风门治上气呕吐。支满脊强。寒热不嗜食。汗不出。穴肺俞治上气。穴玉堂治上气冲心。穴云门治上气呕吐。肠中大热。不得安卧。腹有逆气上攻。心腹胀满。淫泺。穴气冲治呕逆。气上胸胁彻背痛。穴云门治咳嗽上气。穴天突 膻中 天池 解溪 肩中俞治不能食。胸中满。膈上逆气闷热。穴心俞。灸二七壮。小儿减之。
  治咳逆上气。喘息呕沫。齿噤。穴天容 廉泉 魄户 气舍 扶突治咳逆上气。及喘逆。卧不安席。胸胁积聚。穴期门治逆气腹中雷鸣。相遂食不化。穴太仓灸七壮。
  治上气 穴三里。二穴各灸三壮。
  外台秘要云。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穴。令人气上。两眼昏暗。三里所以下气也。
  治热劳上气喘满。腰背强痛。穴刺肺俞二穴(针入五分。留七呼。可灸百壮即止)。次针尺泽二穴。
  治咳逆上气(资生经)。穴魄户 气舍 期门
  卷十三 针灸门
  少气
  治喘呼少气(资生经)。穴然谷治脏气不足。穴上廉治胃气不足。穴三里治脏气虚惫。真气不足。一切气疾不瘥者。皆灸之。穴气海治膀胱气。穴少府治少气。穴少冲 步廊 间使 肾俞 大钟治少气难言。穴至阴治少气不足。穴神门治短气。穴小肠俞。鱼际。大陵。肝俞治胸满短气。穴膺窗治癫疾短气。穴行间治胸满短气。不得汗。穴手太阴。皆针补以出汗。
  治短气。穴涌泉治短气不得息。不能言。穴膻中。华盖治膈。上下不通。呼吸少气喘息。穴步廊 阴都治大气不得息。穴大包治咳嗽少气。喘息呕沫。噤齿。穴廉泉治气短不安。穴风门治短气不食。穴肝俞治腹胀少气。穴三里伏兔。
  治短气。穴肝俞治短气。穴肩井。灸二百壮。
  治短气不得语。穴天井。灸百壮。大椎或灸随年壮。肺俞。肝俞。尺泽。或各灸百壮。
  手小指第四指间交脉上。或灸七壮。或手十指头各十壮。
  治少年房事多。短气。穴鸠尾头。灸五十壮。又盐灸脐孔中二七壮。
  治乏气。穴第五椎下。灸随年壮。
  治短气。空灸巨阙治短气。穴云门 风门 热府 肺募 巨阙 期门治少气。穴巨阙 解溪 然谷 尺泽治少气。穴巨阙治心腹满。吐逆短气。痰闷食难下。不消。穴胆俞治心痛如锥刀刺。气结。穴膈俞。灸七壮治气结。穴太仓。灸百壮。
  治结聚留饮。穴通谷治心腹诸病。坚满烦痛。忧郁结气。寒冷霍乱。心痛吐下。食不消。肠鸣泄利。穴太仓灸百壮。
  治结气囊里。针药所不及。穴肓募。灸随年壮。
  治五脏六腑。心腹满。腰背痛。饮食吐逆。寒热往来。小便不利。羸瘦少气。穴三焦俞灸随年壮。
  治卒乏气。气不复报。肩息。穴右度手拇指。折度心下。灸三壮瘥。
  治寒中少气。穴间使
  卷十三 针灸门
  咳逆
  治咳逆(资生经)。穴然谷 天泉 陷谷 胸堂 章门 曲泉 天突 云门 肺俞 临泣肩井 风门 行间治咳逆不止。穴维道治咳逆寒热发。穴太陵治咳逆喘。穴太陵 少商治咳逆胸满。喘不得息。穴太渊治咳逆多吐。穴三里治肺系急。咳辄胸痛。穴中府治咳而胸满。穴前谷治喜咳。穴经渠 行间治咳。干呕烦满。穴侠白治咳面赤而热 穴支沟治咳唾善噫。咳气无所出。穴三里 太白 章门 孔最 天泉 太溪 行间 俞府 神封腹结 少商治咳逆。穴浮白治咳引两胁。急痛不得息。转侧难。撅胁下与脊相引而反折目上视。目眩循眉头痛。惊狂鼻衄。起则目KT KT 。目生白翳。咳引胸中痛。寒疝。小腹痛。唾血短气。及治咳逆两胁满闷。
  穴肝俞治咳引尻痛。穴鱼际治胁痛。咳逆不得息。穴窍阴治咳逆疝积。胸满不得喘息。穴浮白治咳逆烦心。不得卧。穴太渊治咳逆。穴乳下一指许。与乳相直骨间陷中。妇人即屈乳头度之。乳头尽处是穴。炷如小豆许。灸三壮。男左女右。只一处。火到肌即瘥。良方云。族中有霍乱吐利。垂困忽发咳逆。
  遂至危殆。与 延陈中裕。病伤寒咳逆气甚之属。皆一灸而愈。故凡伤寒及久病。得咳逆皆为恶候。投药不效者。灸之必瘥。若不瘥。则多不救。
  王氏云。咳病有十。曰风咳。寒咳。支咳。胆咳。厥阴咳。与五脏咳。千金载其刺法详矣。
  而伤寒咳为恶证。施秘监尊人。患伤寒咳甚。医告技穷。施捡灸经。于结喉下灸三壮即瘥。
  盖天突穴也。神哉神哉。
  治一切咳逆不止(济生拔粹方)。男左女右。乳下黑尽处。一韭叶许。灸三壮。甚者二七壮。
  治咳而胸满。喘息。卒咳逆逆气。穴曲泽。出血立已。
  
  卷十三 针灸门
  贲豚气
  治贲豚腹肿(资生经)。穴章门。灸百壮。
  治贲豚(又云卒厥逆上气。气攻两胁。心下痛满。奄奄欲死。此为贲豚气走急。作汤浸两手足。频频易之)。穴气海。期门。关元。各灸百壮。
  治贲豚抢心。不得息。穴中极。灸五十壮。
  治贲豚上下。腹中与腰相引痛 穴中府。灸百壮。
  治贲豚。穴期门 阴交 石门治贲豚上下。穴四满。灸二七壮。
  治贲豚腹肿。穴章门治贲豚气上。腹胀痛茎肿。先引腰。后引小腹腰 小腹坚痛。下引阴中。不得小便。两丸骞。穴石门治贲豚上气。腹胀肩痛。引阴中不得小便。两丸骞。穴阴交治贲豚上气。穴章门 石门 阴交治贲豚胀疝。穴天枢治贲豚。卵上入引缩茎痛。穴归来治气疝烦呕。面肿贲豚。穴天枢治心中烦。贲豚气胀满。不能食。穴上脘治贲豚气胀不能食。穴巨阙治因读书得贲豚气。上攻伏梁。心下状如覆杯。寒癖结气。穴中脘。
  治小腹贲豚。穴归来治贲豚抢心。甚则不得息。恍惚尸厥。穴中极治贲豚寒气入小腹。时欲呕。溺血小便黄。腹泄不止。穴关元治贲豚腹坚。穴气海治贲豚。穴期门治贲豚上下引脊痛。穴气海治伏梁气。状如覆杯。穴上脘治伏梁气。穴中脘治息贲(肺之积曰息贲。在右胁之下。大如杯)。穴期门 缺盆 鸠尾
  卷十三 针灸门
  膀胱气
  治膀胱气。癖疝瘕气。膀胱气痛状如雷声。积聚(资生经)。穴章门岐伯治膀胱气攻冲两胁时。脐下鸣。阴卵入腹。灸脐下六寸。两傍各寸六分。三七壮。
  治膀胱气攻两胁。及膀胱冷。灸之如肾虚法。穴五枢治膀胱三焦津液少。大小肠寒热。或三焦寒热。穴灸小肠俞。五十壮。
  治三焦膀胱寒热。灸水道。随年壮。
  治小腹满。引阴中痛。腰背及膀胱有寒。三焦结热。小便不利。穴水道。
  千金云。气冲主 。明堂云。气冲疗 疝。是 疝。即 也必用方云。治水 。偏大上下不定。疼不可忍。俗呼为膀胱气。是膀胱气。即 疝也。然太仓公诊命妇人云。疝气客于膀胱难于前后。泄而溺赤。亦不可便认膀胱气。为疝气矣。
  
  卷十三 针灸门
  腹痛
  治腹胀胃脘暴痛。及腹积聚。肌肉痛(资生经)。穴膈俞 阴谷治腹中积聚。时切痛。穴商曲治寒气胀满。腹中积痛。癃。淫泺。穴冲门治腹癖切痛。穴四满治腹中尽痛。穴天枢 外陵治腹痛喘暴满。穴昆仑治腹厥痛。穴复留治腹中满。暴痛汗出。穴巨阙 上脘 石门 阴跷治腹中相引痛。穴太溪治胸痛如刺。腹若刀切痛。穴丰隆治腹皮痛搔痒。穴鸠尾治腹切痛。穴肓俞治身热腹痛。穴气冲治腹中热痛。穴中极治腹痛而热。上注心。心下胀满。穴行间治腹肿不能食。肠坚腹痛。胃胀不调。大便坚硬。穴水分治腹肿。穴大杼治寒热腹痛。雷鸣气逆。心痛。穴肾俞治腹强急不得食。腹痛如刀刺。两胁积气膨膨。穴不容治腹 刺痛。穴上脘治腹痛。穴太白 温溜 三里 陷谷治大便脓血。寒中。食不化。腹中痛。穴腹哀治腹痛。不下食。穴鱼际治大腹寒疝。大便燥。腹切痛。穴肓俞治腹胁气胀。穴地机治腹痛心如悬。下引脐腹痛。穴外陵治腹痛。六腑之气寒。谷不转。不嗜食。小便赤。腹坚硬。癖块。脐上厥气动。日渐瘦穴下脘治腹痛不嗜食。穴脾俞治腹痛欲泄。穴三焦俞治腹痛不嗜食。穴膀胱俞治腹痛。穴胃俞治腹中甚痛作脓。穴中脘治腹有逆气。上攻心腹胀满。上抢心痛。不得息。气冲腰痛不得俯仰。穴气冲。灸七壮炷如大麦。禁针。次针三里二穴而愈。
  治小腹疝气游方行五脏。腹中切痛(资生经)。穴气海
  卷十三 针灸门
  小腹痛
  治小腹偏痛。呕逆嗜卧(资生经)。穴阴跷治小腹痛。积聚坚如石。小便不利。失精绝子。面 。穴中极治小腹痛。穴肾俞 复溜 中封 承筋 承山 大敦 阴包治小腹坚痛。下引阴中。穴石门 商丘治小腹拘急痛。穴石门 水分治风入腹中小腹痛。穴涌泉治小腹热而偏痛。穴太溪治小腹痛。穴肝俞 小肠俞 蠡沟 照海 下廉 丘墟 中都治腰引小腹痛。穴太冲治小腹痛。穴五枢治小腹疝气痛。穴脐中治小腹痛。穴复留 中封 肾俞 承筋 大敦治小腹热而偏痛。穴关元 委中 照海 太溪治小腹疼痛不可忍者。穴刺任脉关元一穴。次针足阳明经三里二穴
  卷十三 针灸门
  脐痛
  治脐下块如覆杯(资生经)。穴中极治脐下 痛。小便涩赤。不觉遗沥。小便处痛状如散火。溺血。暴疝痛。脐下结血。状如覆杯。转胞不得。穴关元治脐下 痛。穴阴交治绕脐痛。穴中封 水分 神阙治痛引脐中。穴曲泉王氏云。旧苦脐中痛。则欲溏泻。常以手中指按之少止。或正泻下。亦按之则不痛。他日灸脐中。遂不痛矣。后又尝溏痢不已。灸之则止。
  治凡脐痛者。灸神阙治气游走夹脐急。穴关门治脐下厥气动。穴下脘治脐下冷气上冲心。血结成块状。如覆杯。小便赤涩。穴气海治绕脐腹痛。上抢心腹。寒热泄利。咳逆。穴腹结治夹脐切痛。时上冲心。烦满。呕吐霍乱。冷气脐痛。冬感寒脐痛。穴天枢治心如悬。下引脐腹痛。穴外陵治夹脐腹痛。穴上廉治脐下切痛。穴四满治水肿。绕脐腹痛。穴水分治绕脐搅痛。穴天枢灸百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