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普济方针灸
普济方针灸
带脉
(在季肋下一寸八分。灸五壮。主妇人少腹坚痛。月水不通)。
五枢
(在带脉下三寸。一日在水道下一寸半。灸五壮。主男子阴疝。两丸上下入少腹痛。妇人下赤白。里急螈 )。
京门
(肾募也。一名气府。一名气俞。在监骨腰中季肋。本侠脊灸三壮。主 。
反折腰痛。不可久立俯仰。寒热腹 央央然。不得息。溢饮。水道不通。溺黄。少腹里急。重洞泄骨痹。痛引背也)。
维道
(一名外枢。在章门下五寸三分。足少阳带脉之会。灸三壮。主咳逆不止。
三焦有水气不能食)。
居
(在章门下八寸三分。监骨上陷者中。阳跷足少阳之会。灸三壮。主腰引痛少腹。在腹前两筋间。主肩前痛。与胸相引痛。臂里挛急。手不得上举至肩)。
后腋
(在腋后廉际两筋间。主腋外相引而痛。手臂拘挛急。不得上头)。
转谷
(在傍骨下二骨间陷者中。主胸胁支满。不欲食。谷入不化。呕吐复出。举腋取之)。
饮
(在食门下一寸骨间陷者中。主腹满胪胀。极痛引脐傍。腹鸣濯濯若中有水声。仰腹取之)。
应突
(在饮 下一寸。主饮食不入。腹中满。大便不得节。腹鸣泄注。仰腹取之)
胁堂
(在腋阴下二骨间陷者中。主胸胁支满。胪胀贲豚。噫哕喘逆。胆视目黄。
举腋取之)。
旁庭
(在胁堂下二骨间陷者中。举腋取之。灸三壮。主卒暴中飞尸遁。及胸胁支满。时上攻抢心。呕吐喘逆。咽干胁痛)。
始素
(在腋胁下廉下二寸骨陷者中。主胁下支满。腰痛引腹。筋挛难伸。阴气上缩。举臂取之。)
卷五 针灸门
十二经流注五脏六腑明堂
脾者。藏也。两旁四十八穴。出甲乙经。
脾出于隐白。隐白者。木也(在足大指端内侧。去爪甲角如韭叶。足太阴脉之所出也。
为井冬三月宜灸之)。流于大都。大都者。火也(在足大指本节后陷者中。足太阴脉之所溜也。
为荥。春三月宜灸之)。注于太白。太白者。土也(在足内侧核骨下陷者中。足太阴脉之所注也。为俞。夏三月宜灸之)。行于商丘。商丘者。金也(在足内踝上微前陷者中。足太阴脉之所行也。为经)。入于阴陵泉。阴陵泉者。水也(在膝下内侧辅骨下陷者中。伸足乃得之。足太阴脉之所入也。为合。秋三月宜灸之)。
隐白
(在足大指端内侧。去爪甲角如韭叶。灸三壮。主腹中有寒气。起则气喘。
热病衄血不止。烦心喜悲。腹胀逆息。热气足胫中寒。不得卧。气满胸中。肠热暴泄。仰息足下寒。膈中闷。呕吐不欲食饮。尸厥死不知人。脉动如故。饮渴。身体痛。多唾)。
大都
(在足大指本节后陷者中。灸三壮。主热病汗不出。厥。手足清。暴泄。厥心痛腹胀满。心久痛甚者。胃心痛也。疟不知所苦。大风逆气暴泄。四肢肿。湿则唏然寒。饥则心烦。饱则头目眩)。
太白
(在足内侧核骨下陷者中。灸三壮。主病先头重颊痛。烦冤身热。腰痛不可以俯仰。腹满两颔痛甚。暴泄若饥而不欲食。善噫热中。足清腹胀。食不化。若呕泄有脓血若呕无所出。先取三里。后取太白章门。厥心痛腹胀满。心尤痛甚者。胃心痛也。胸胁支满。腹中切痛。霍乱逆气。大便难。身重骨痿。若不相知。热病满闷不得卧。脾胀)。
公孙
(在大指本节之后一寸。别走阳明。太阴络也。灸三壮。主疟不嗜食。多寒热汗出。实则腹中切痛。厥。头面肿起。烦心狂饮不嗜卧。虚则鼓胀。腹中气大满。热痛不嗜饮霍乱)。
商丘
(在内踝微前下陷者中。灸三壮。主癫疾狂饮多食。喜笑不休。发于外。心中烦渴。疟寒。肠中痛。汗出腹满。向向不便。心下有寒痛。阴股内痛。气痈狐疝。走上下。
腹痛脾虚。令人病寒。不乐好太息。喉痹。寒热善呕。骨痹。烦满痫 。手足扰。癫疾。目昏口噤。溺黄。筋挛痛。病善厌梦者。绝子。厥。头面肿起。咳而泄。不欲食。痔疾。骨蚀管疽)。
漏谷
(在足内踝上六寸骨下陷者中。亦足太阴络。灸三壮。主腹中热。苦寒。肠鸣。
强欠。时内痛。心悲气逆。腹满腹胀。而气怏然引肘胁下。皆主之少腹胀急。小便不利。厥气上头癫)。
三阴交
(在内踝上三寸骨下陷者中。足太阴厥阴少阴之会。灸三壮。主足下热。
胫疼不能久立。湿痹不能行。腹中热。若寒膝内痛。心悲气逆腹满。小便不利。厥气上及巅。痹病者身重若饥。足厥不欲行。善掣脚下痛。虚则腹胀腹鸣溏泄。食饮不化。脾胃肌肉痛。出素问)。
地机
(一名脾舍。足太阴 。别走上一寸空。在膝下五寸。灸五壮。主 疝疮瘕腹中痛。藏痹)。
阴陵泉
(在膝下内侧辅骨下陷者中。伸足得之。灸三壮。主溏泄。谷不化。腹中气胀嗌。胁下满。腹中气嗌腹胀。喘逆不得卧。肾腰痛。不可俯仰。气癃尿黄。寒热不节。女子疝瘕。按之如以汤沃其股。内至膝。飧泄。妇人阴痛。少腹坚急痛重。不嗜食。心下满。寒中。小便不利。霍乱。痹痛)。
血海
(在膝下膑上内廉。白肉际二寸中。足太阴脉气所发。灸五壮。主妇人漏下苦血闭不通。气逆腹胀)。
箕门
(在鱼腹上越筋间。动脉应手。阴市内。足太阴脉气所发。一云在股上起筋间。灸三壮。主淋。遗溺。鼠鼷痛。小便难)。
期门
(肝募也。在第二肋端。不容傍一寸五分。上直两乳。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举臂取之。灸五壮。主妇人产余疾。食饮不下。胸胁支满。目眩足寒。小便难。心切痛。善噫恶闻酸臭。酸痹腹满。少腹尤痛。太息。贲豚。胁下气上下。胸中有热。目青而呕。霍乱泄痢。 。腹大坚不得息。咳嗽。胁下积聚。喘逆卧不安席。时寒热。心大坚。贲豚上下。
癃遗溺。鼠鼷痛。小便难而白。喑不能言)。
日月
肝募也。在期门下五分。灸五壮。主太息善悲。少腹有热。欲走多唾。言语不正。四支不收)。
腹哀
(在日月下一寸半。足太阴阴维之会。灸五壮。主便脓血。寒中不化。腹中痛)。
大横
(在腹哀下三寸。直脐傍足太阴阴维之会。灸五壮。主大风逆气。多寒善悲)
腹结
(一名肠窟。在大横下一寸三分。灸五壮。主绕脐痛抢心。膝寒泄痢)。
府舍
(在腹结下三寸。足太阴阴维之会。灸五壮。主疝瘕。髀中急痛循胁上下抢心。腹满积聚。厥逆霍乱)。
冲门
(一名慈宫。去大横五寸。在府舍横骨两端约中动脉。足太阴阴维之会。灸五壮。主寒气腹满。癃淫泺。身热。腹中积痛。阴疝。乳难。子上冲心)。
云门
(在巨骨下气户傍。各二寸陷者中。动脉应手。足太阴脉气所发。举臂取之灸五壮。主喉痹。胸中暴逆。先取冲脉。后取三里云门。皆泻之。咳喘不得息。不得卧。呼吸短气。索咽不得。胸中热。暴心腹痛。疝积。时发上冲心。肩痛不可举。引缺盆。脉代不至寸口。四逆脉鼓不能通)。
中府
(肺募也。一名膺中俞。在云门下一寸。一云一寸六分。乳上三肋间。动脉应手陷者中。足太阴之会。灸五壮。主肺系急。胸中痛。面青胸满。悒悒然呕胆。胸中热喘。逆气相追逐。多浊唾。不得息。肩背风汗出。面腹肿。膈中食噎不下食。喉痹。肩息肺胀。皮肤骨痛。寒热烦满)。
周荣
(在中府下一寸六分陷者中。足太阴脉气所发。仰而取之。灸五壮。主胸胁支满。不得俯仰。饮食不下咳喘唾脓血)。
胸乡
(在周荣下一寸六分陷者中。足太阴脉气所发。仰而取之。灸五壮。主胸胁支满。却引背痛卧不得转侧)。
天溪
(在胸乡下一寸六分陷者中。足太阴脉气所发。仰而取之。灸五壮。主胸中满痛。乳肿贲膺。咳逆上气。喉鸣有声)。
食窦
(在天溪下一寸六分陷者中。足太阴脉气所发。举臂取之。灸五壮。主胸胁满。膈间雷鸣 陆。常有水声)。
卷五 针灸门
十二经流注五脏六腑明堂
胃者。脾之腑也。两旁九十穴(并下一单穴。共九十一穴)。出甲乙经。
胃出于厉兑。厉兑者。金也(在足大指次指之端。去爪甲如韭叶。足阳明脉之所出也。
为井冬三月宜灸之)。流于内庭。内庭者。水也(在足大指次指外间陷者中。足阳明脉之所留也为荣。春三月宜灸之)。注于陷谷。陷谷者。木也(在足大指次指之间。本节后陷者中。去内庭二寸。足阳明脉之所注也。为俞。夏三月宜灸之)。过于冲阳(一名会骨。在足趺上五寸骨间动脉上。去陷谷三寸。足阳明脉之所过也。为原。春三月宜灸之)。行于解溪。解溪者火也(在冲阳后一寸半腕上陷者中。足阳明脉之所行也。为经)。入于三里。三里者。土也(在膝下三寸。 外廉足阳明脉之所入也。为合。秋三月宜灸之)。
厉兑
(在足大指次指之端。去爪甲如韭叶。灸一壮。主尸厥。口噤气绝。脉动如故。
其形无知。如中恶状。疟不嗜食。腹寒胀满。热病汗不出。鼽衄目眩前仆。面浮肿。足胫寒恶人与木音。喉痹龋齿恶风。鼻不利。多卧善惊)。
内庭
(在足大指次指外间陷者中。灸三壮。主四肢厥。手足闷者。使人久持之。
逆冷胫痛。腹胀满。皮肤痛。善伸数欠。恶人与木音。振寒。嗌中引痛。热病汗不出。下齿痛。
恶寒目急喘。恶寒栗。断口噤。僻不嗜食)。
陷谷
(在足大指次指之间。本节后陷者中。去内庭二寸。灸三壮。主热痢面目痈肿。龋齿。裂唇。善噫。腹痛胀满肠鸣。热病汗不出。水肿留饮。胸胁支满)。
冲阳
(一名会原。在足跗上五寸骨间动脉上。去陷谷二寸。灸三壮。主皮先寒。
热病汗不出。口热痛胃脘痛。时寒热皆主之。齿龋痛。腹大不嗜食。振寒而欠。狂妄而行。登高而歌。弃衣而走。足下缓失。履不收。面浮肿)。
解溪
(在足冲阳后一寸半腕上陷者中。灸三壮。主热病汗不出。善噫。腹胀满。
胃热论言风水面浮肿。颜黑。厥气上冲。腹胀大。下重。疟螈 惊。股膝 肿。转筋。头眩痛。
癫疾。厥寒热欠。烦满悲泣出。狂易见鬼与火。霍乱。风从头至足。面目赤。口痛啮舌。足大指转伤。下车桎地适臂。指端伤为筋痹)。
丰隆
(足阳明络也。在外踝上八寸。下廉 外廉陷者中。灸三壮。主厥逆胸痛如刺。
腹中切痛。大小便涩难。厥头痛。面浮肿烦心。狂见鬼。善笑不休。发于外有所大喜。喉痹不能言)。
巨虚下廉
(足阳明与小肠合。在上廉下三寸。灸三壮。主少腹痛。飧泄出糜。次指间热。若脉陷寒热。身痛唇干。不得汗出。毛发焦。脱肉少气。内有热不欲动摇。泄脓血。腰引少腹痛。暴惊。狂言非常。女子乳痈。惊痹。胫肿。足跗不收。跟疼痛)。
条口
(在下廉上一寸。足阳明脉气所发。灸五壮。主胫寒不得卧。胫痛疼。足缓失履。湿痹。足下热。不能久立)。
巨虚上廉
(足阳明与大肠合。在三里下三寸。灸三壮。主飧泄。大肠痛。狂妄善走。
大肠有热。肠鸣腹满。侠脐痛。食不化。喘不能行立。胸胁支满。恶闻人木音。风水面肿甄权云。主大气不足。偏风香港脚。腿脚不随)。
三里
(在膝下三寸 外廉。灸三壮。主阳厥。凄凄而寒。少腹坚。头痛。胫股酸腹痛消中。小便不利。善哕 中有寒。腹中寒。胀满。善噫恶。闻食臭。胃气不足。肠鸣腹痛泄利食不化。心下胀。热病汗不出。喜呕吐。苦癃 。身反折。口噤喉痹。不能言。寒热阴气不足。热中。消谷善饥。腹热身烦。狂言。胸中瘀血。胸胁支满。膈痛不能久立。膝痿寒水。腹胀皮肿。乳痈有热。五脏六腑。胀。狂歌妄言怒恐。恶人与火。骂詈。霍乱。遗矢失气)。
犊鼻
(在膝膑下 上骨侠解大筋中。足阳明脉气所发。灸三壮。主犊鼻肿。先熨去之。其赤坚勿攻。攻者死。膝中痛不仁。难跪起。诸肿节溃者。死。不溃可疗也)。
梁邱
(足阳明 。在膝上二寸两筋间。灸三壮。主大惊乳痛。胫苦膝痹。不能曲伸。不可以行)。
阴市
(一名阴鼎。在膝上三寸。伏兔下。若拜而取之。足阳明脉气所发。不可灸)。
伏兔
(在膝上六寸。起肉。足阳明脉气所发也。禁不宜灸)。
髀关
(在膝上伏兔后交分中。灸三壮。主膝寒痹不仁。痿痹。不得屈伸)。
承泣
(一名溪穴。一名面 。在目下七分。直目瞳子、跷脉任脉足阳明之会。甄权云在眼下八分。禁不宜灸。无问多少。三日以后。眼下大如拳。息肉长桃许大。至三十日即定。百日都不见物。或如升大。目不明。泪出。目眩瞢瞳子痒。远视KT KT 。昏夜无所见。目动。与项口参相引 僻。口不能语言)。
四白
(在目下一寸。足阳明脉气所发。灸七壮。主目痛口僻。泪出目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