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是斋百一选方
是斋百一选方
[卷之八 第十一门] 治牙痛
曾府判茂昭说。
巴豆(一枚,去壳并膜)淡豆豉(一枚)上同研烂,每用针头许,以连纸裹安痛处立止,不可太多,亦不可令侵龈,恐能损肉。
又方,香白芷(太平州道地者,不知多少)朱砂(十分白芷之一,别研)上为细末,入朱砂拌匀,炼蜜丸如大樱桃大,每用一丸,擦痛处立止。庐州郭医传云,渠亲曾取屡效,尽胜它药。此药乃濠梁一村妇人,以医延师母夫人者,仓猝不用朱砂及蜜亦可,其功只在香白芷耳。赵从简府判所用只白芷、细辛二味等分,亦每作效!
[卷之八 第十一门] 立效散
治牙疼,立效散。
零陵香(净洗,软火炙燥)荜茇(洗,切碎,火炊上炒燥)上二味等分为末,先以炭一块为细末,揩痛处,连牙床并揩净,以药擦痛处,老人风牙疼,小儿疳牙、走马疳等悉治之。
[卷之八 第十一门] 治牙痛
诸药不效者,汉阳章教授方。
芫花碾为细末,擦痛处令热,立定。
[卷之八 第十一门] 治牙宣
赤土、荆芥同为细末,揩齿上,以荆芥汤漱。
[卷之八 第十一门] 治齿衄
以苦竹叶浓煎漱口,又糟茄片切,新瓦上爆,令干黑色,为末敷之。
又方,《泊宅编》云:一士人无故舌出血,仍有小穴,名医耿隅者曰,此名血衄,炒槐花敷之而愈。
[卷之八 第十一门] 治齿不生
雌乌鸡粪雄乌鸡粪(以二鸡各畜之,收粪)旧鞋底麻底尤佳上三物等分,烧灰存性,研细,入麝香同研,敷于齿龈上。李莫安抚女子退齿,逾年不生,甚以为遂生。
[卷之八 第十一门] 治口气
香白芷(七钱)甘草(五寸)上为细末,食后,井华水调下一钱。
[卷之八 第十一门] 治口疮
朴硝(一钱)寒水石(南人谓之软石膏者,火过,一两)上同研极细,入少朱砂和,令桃红色敷,咽下不妨,如嫌味苦,加甘草细末。
[卷之八 第十一门] 赴筵散
又方,赴筵散。
黄柏(蜜涂,炙紫色)滑石(研,各半两)五味子(小嫩者,一两)上三味为末,拌匀,每服半钱许,干掺疮上,良久便可以饭食,俱无妨碍,甚奇。
[卷之八 第十一门] 治老人、虚人、小儿口疮咽痛
地龙(去土,炒)吴茱萸(去浮者,炒)上等分为末,米醋入生面调涂足心。吴内翰之孙,初生而患口疮,用此方神效!
[卷之八 第十一门] 治口疮牙痛
华阴细辛根,极辣者,为末,敷之。
[卷之八 第十一门] 治口疮
野蔷薇根洗净,浓煎,俟冷漱灌,吐出,不须咽,数次即愈。
[卷之八 第十一门] 治口疮
梅秀方。
原蚕蛾末敷之。
[卷之八 第十一门] 治口疮
张方。
五味子(去蛀末,拣净,不拘多少)螺儿青(十分五倍子之一)上为细末,拌匀,白口疮,先以汁漱口了,敷药;赤口疮,先以淡醋汤漱口了。敷药。
[卷之八 第十一门] 治口疮
蔡司理方。
白矾(别研,为末)黄柏(去黑皮,用蜜炙,焙干)上以黄柏末一钱,白矾末半钱,二味和匀,每用药少许敷之,先吐去苦水,如药力尽,再敷少许。唐仲举母用黄柏皮末、青黛等分,拌匀敷之,吐去涎,再敷即愈!又方,傅公实传。
五味子生甘草(各一两)麦门冬青苗(取四寸许,秤四两,焙干)上为细末,蜜调涂舌上。若以蜜丸如鸡头大,含化亦得。麦门冬须取去近根一寸许白者,只用青苗,却将近根白者漱灌。
[卷之八 第十一门] 青黛散
治齿漏疳出,脓水不止青黛散。
青黛梧桐泪胡黄连芦荟(各半两)虾蟆(一枚,烧灰)麝香(一分)上同为末,研匀,每用半钱,敷于患处。
[卷之八 第十一门] 麝香散
治齿漏疳虫蚀,齿龈臭烂麝香散。
麝香青矾(烧赤)黄矾(烧赤)白矾(烧枯,各一分)芦荟(半分)虾蟆(半两,烧灰)上同于乳钵内细研为散,先以绵拭龈上,恶血出,即用湿纸片子掺药贴。二方出《圣惠》三十四卷,富次律女年数岁,齿上忽生一黑点,后数日,龈烂成走马疳,用前方即愈,自后屡有奇效!
[卷之八 第十一门] 正舌散
治中风、舌本强难转、语言不正神妙!蝎梢(去毒,一分)茯神(木切,微炒,一两)龙脑薄荷(焙干,二两)上同为细末,每服一、二钱,温酒调下,或以擦牙颊间亦得。
[卷之八 第十一门] 治舌肿胀
一味好硼砂为细末,用薄批生姜蘸药,揩舌肿处,少时即退!
[卷之八 第十一门] 治重舌上戴妨碍
新真蒲黄罗细,数敷之,吐去,又敷,立消。李莫安抚内子,夜半忽不能言,烛之,乃舌下生一舌上戴,急取《外台》,检得此方,五、七敷即愈。
[卷之八 第十一门] 治重舌
禹锡侄。
五灵脂(一两,去砂石,为细末)上用米醋一大碗,同煎逐旋,漱口立安。
[卷之八 第十一门] 治失音
从彦文亲服取效!槐花新瓦上炒香熟,三更后床上仰卧,随意食之,亦治咯血。
[卷之八 第十一门] 治噎
溪口王省干择中传。
以萝卜浓煎汤,如熟水饮之。
[卷之八 第十一门] 治男子妇人气噎病
立僧正方。
鸡素子(两枚,和宿食用,湿纸裹,黄泥固济,炭火内烧,烟断时取出,去黄泥,素子内物不可去分毫)木香丁香沉香(各一钱)上四味同为细末,用煮枣去皮核,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下。
[卷之九] 第十二门
头目头痛目疾眼风头风酒粉刺面药鼻痔目睛伤
[卷之九 第十二门] 如神丸
治头痛无药可疗如神丸。
光明硫黄硝(各一两,同研极细)上水丸指头大,空心腊茶嚼下一丸,如神。陈州怀医用此药,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中暑者,冰水服下,咽,即洒然;伤冷,即以艾汤下。
[卷之九 第十二门] 都梁丸
王定国因被风吹,项背拘急,头目昏眩,太阳并脑俱痛,自山阳舟至泗州求医,杨吉老既诊,脉即与药一弹丸,便服,王因疑话,经一时再作,并进两丸,病若失去。王甚喜,问为何药,答曰:公如道得其中一味,即传此方。王思索良久,自川芎、防风之类,凡举数种,皆非,但一味白芷耳。王益神之。此药初无名,王曰:是药处自都梁名人,可名都梁丸也。大治诸风眩晕,妇人产前产后,乍伤风邪,头目昏重,及血风头痛,服之令人目明。凡沐浴后服一、二粒甚佳。暴寒乍暖,神思不清,伤寒头目昏晕,并宜服之。
香白芷(大块,择白色新洁者,先以棕刷刷去尘土,用沸汤泡洗四、五遍)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多用荆芥点腊茶细嚼下,食后。常服诸无所忌,只干嚼咽亦可。
[卷之九 第十二门] 治偏正头疼
雄黄(透明者,细研)华阴细辛(等分)上同为细末,先口中含水或温汤令满口,随左右以药搐鼻。
[卷之九 第十二门] 点头散
治偏正头痛。
川芎(二两,生)香附子(去毛,四两,炒)上为细末,每服一钱,好茶清调下,常服可除根。
[卷之九 第十二门] 神效麝香散
治偏正头痛,夹脑风,连眉项颈上彻腮顶疼痛不可忍者神效麝香散。
草乌头(用大者,炮裂,去皮脐尖,锉如麻豆大,入盐再炒焦黄)华阴细辛(去土,各二两)草茶(四两,微碾,勿令细)上为细末,每服一大钱,茶清调下,临卧或食后服之。
[卷之九 第十二门] 洗眼药
钱太师方。
黄连当归赤芍药(等分,洗净)上捣,罗为细末,每用半钱,沸汤化匀,澄清洗,温热随意,用之甚妙!
[卷之九 第十二门] 退翳散
治目内翳障,或疮疹后余毒不散,孙盈仲云:凡患疮疹,不可食鸡鸭子,必生翳膜。钱季华之女年数岁,疮疹后两眼皆生翳,只服此药,各退白膜三重,瞳子方了然也。
真蛤粉(别研细)谷精草(生,令为细末,各一两)上二味同一处拌匀,每服二钱。用生猪肝一片,三指大,批开,掺药在上,卷定,再用麻线扎之,浓米泔一碗,煮肝熟为度,取出放冷,食后临卧细嚼,却用原煮肝米泔送下,忌一切毒物。
[卷之九 第十二门] 治暴赤眼
黄连、杏仁同研,水调滤汁,调轻粉点之,汤上顿热,或冷洗皆可。
[卷之九 第十二门] 芎菊散
薄荷(二两)菊花甘草川芎(各一两)防风(七钱重)白芷(半两)上为细末,食后茶少许,沸汤点服。如伤风,用酒调服,其效尤速!
[卷之九 第十二门] 治赤目后暴翳
孙盈仲方。淮西韩参议丸修亲曾用,一日退两翳。
鹅不食草塞鼻中立瘥。
又方,独生鼓槌头草以绵裹塞鼻。
[卷之九 第十二门] 攻毒散
治风毒上攻,两眼暴赤肿,隐涩难开,初发便洗。
干姜(不以多少,洗净)上一件咀,每用二钱,以薄绵紧裹,沸汤泡,乘热洗之,如冷,再烫更洗。
[卷之九 第十二门] 明上膏
冀州郭家明上膏,治远年日近,不睹光明,内外障眼,攀睛瘀肉,连脸赤烂,隐涩难开。
怕日羞明,推眵有泪,视物茫茫,时见黑花,或脸生风粟,或翳膜侵睛,时发痒疼,并皆治疗。此药神妙无比,不可尽述。兼治口疮,涂之立愈,吉宰曾合甚奇。
白沙蜜(一斤)黄丹(四两)砂(别研)乳香(别研)青盐(别研)轻粉(别研)硼砂(石井泉石云母石(各一两)黄连(去须)乌贼鱼骨(各半两)上件药于净室中,不得令鸡犬妇人见,用银石器内慢火先炒黄丹,令紫色,次下蜜,候熬得沫散,其色皆紫,次入腊月雪水三升,再熬二十余沸,将其余药碾成末,一处同熬,用筋滴在指甲上成珠,不散为度,以浓纸三张铺在筲箕内,倾药在纸上,滤过,再用瓶子盛,放在新水内浸三昼夜,去火毒,其水日一易之,看病眼轻重,临晚用筋蘸药,点大头,以眼涩为度。若治内障眼,用面水和成条,捏作圈子,临睡置眼上,倾药在内,如此用之,一月见效。
[卷之九 第十二门] 咒偷针眼
已结赤肿,未成脓者,神验!取患人衣衫角,以手紧捻,定于所患眼大上,之,每一即念一声云:移甚底移橛眼,如此一气念七遍,七讫,即随声就手捻,令紧打一结,结定,自然便退,直候眼安方解。切在志诚,不须令病患知咒语,或欲自咒自移亦可。
[卷之九 第十二门] 五退散
治眼疾五退散,治内障得效。
龙蜕(蛇皮)蝉蜕凤凰蜕(乌鸡卵壳)佛蜕(蚕纸)人蜕(男子退发)上等分,不以多少,一处同烧作灰,研为细末,每服一钱,用熟猪肝吃,不拘时候,日进三服。
[卷之九 第十二门] 金水膏
钱寿叔施此药,亲见数人两目浓翳皆磨去,甚妙!乳香(研)砂(研)白矾(飞过研,各半字)当归(半钱)黄连(一钱,去须)白沙蜜(上件药,除蜜外先研令极细,却同蜜一处拌匀,入新竹筒内,用油纸数重,以线紧扎,勿令水入,于净锅内用水煮,自早至午,水干则添,取出,倾药,以绵绢滤去滓,入净器中,埋地上一宿,取出点之,点毕,以温水洗。眼翳薄者,点三、五次,即随药下。点药筋用金为之最妙。多点则取效尤速。亦见《陆氏续方》,叙述颇详。
[卷之九 第十二门] 五生散
治目赤,去头风,退昏,钱文子传。
天雄附子尖(各半两)防风天南星川续断(并生用,各一两)上为饮子,每服二钱重,水一盏半,生姜七片,酒少许,煎至六分,食后温服。因头风而病目者,服之必效!
[卷之九 第十二门] 如神饼子
治目生翳膜。
乌鱼骨(去皮,细研)木贼(去节,为末)朱砂(水飞,各一钱)南硼砂(四皂子大,细研上四味同研三千遍,汤溶蜡少许,以柳枝子搅四十九遍,入脑子少许,更多尤妙,于五月五日合丸作饼子,如此○大,每用一饼子临卧安于目内,来早以净水于盏内洗,自见取下者,病也。临卧再用,一饼子可使三次。
眼药,旧日京师太庙相对铁汤瓶家方。
蕤仁(细研,竹纸裹,压去油)芜苡仁(新者,细研,竹纸裹,压去油,二件各四十九粒)透明硼砂(如指大,细研,如磨翳多用之,赤目少用之)生龙脑(如硼砂大,细研,少上四味同研匀,将砂将沙糖如指大先筛极细,须夹绢筛过,与前药再研?银瓷盒子收之,以铜筋点,凡眼中百疾皆治之。
[卷之九 第十二门] 伤寒后青盲日近者可治
仙灵脾(一两)淡豆豉(四十九粒)上二味水一碗半煎至一碗,露冷,令病患顿饮之,即瘥。
[卷之九 第十二门] 治赤眼后生翳膜
兰香子洗净晒干,每用一粒,以箸点大头,闭目即觉药在目内团圆旋转,药力过即不转,须臾,自随眵泪出。若翳膜在上如鱼眼然,再易一粒,以病退为度。庐州彭知录名大辩,蕃遂传得,屡以治人。
唐丞相李恭公扈从,在蜀中日患眼,或涩,或生翳膜,或即疼痛,或见黑花如豆大,累累数十不断,或见如飞虫翅羽,百方治之不效。僧知深云:相公此病缘受风毒,夫五脏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母能令子实,子能令母虚,肾是肝之母,今肾受风毒,故令肝虚,肝虚则目中恍惚,五脏亦然。香港脚,消中,消渴,诸风等皆由肾虚也,地黄丸悉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