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是斋百一选方
是斋百一选方
[卷之六 第八门] 百中散
治一切痢,不问赤白,或一日之间一、二百行,只一服便疏,再二三服即愈。魏不罂粟壳(去上下蒂顶鬲,切成片子,蜜炒令赤色,净秤)浓朴(各三斤,去粗皮,净秤,用生姜汁淹一宿,炙令姜汁尽为度)上为细末,每服二,三钱,米饮调下。忌生冷油腻鱼毒物三日。汤寿资通判所传与此同,云极有功效!
[卷之六 第八门] 泄痢
《夷坚甲志》云,虞丞相自渠州被召,途中冒暑得疾泄痢,连月梦壁间有韵语药方一纸,读草作汤;服之安乐,别作治疗,医家大错。如方服之遂愈。
[卷之六 第八门] 回生散
治霍乱吐泻,但一点胃气存者,服之无不回生。
陈皮(去白)藿香叶(去土)上等分,粗末,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七分,温服,不拘时候。
[卷之六 第八门] 治霍乱
蒋签判云:行在一家专货此药。
藿香叶乌药香附子(炒,各半两)甘草(二寸半,炙)上为粗末,水一大盏,煎至七分,温服,甚妙!
[卷之六 第八门] 大交泰丹
治霍乱大交泰丹,见第九伤寒卷中,杨氏方云,治霍乱吐痢,辅先生甚奇此药,合以施人。
[卷之六 第八门] 治风秘
钱知阁传,王嗣康方。
阿胶麸炒,研为细末,煎服三钱,气实者加木香,最宜老人。
[卷之六 第八门] 宽气汤
利三焦,顺脏腑,治大便多秘。孙盈仲传,吕子浓右司阁中服之有效。
香附子(六两,须新砂盆内打,令净洁,焙干秤)乌药(二两,去心取肉秤,用真天台者)缩砂仁(一两)甘草(一两一分,炒)上为细末,每服一大钱,浓煎橘皮汤下,不以时候。此方官局小乌沉汤加缩砂仁,分两不同。
[卷之六 第八门] 治老人、虚人大便不通
葱白三寸,水煎,候葱熟不用,入阿胶一片,溶开温服。吴内翰母夫人曾服得效!
[卷之六 第八门] 治风秘
攒宫有一老人,患八、九日不通,有木匠授以此方,只一服便见效。
不蛀皂角,当中取一寸许,去黑皮,以沸汤半盏泡,上用盏盖定,候通口服之,先办少粥,通后即食。
[卷之六 第八门] 治老人,虚人小便不通
吴内翰方。
琥珀研如粉,人参汤调下一钱。只陈彦修侍郎服验。
[卷之六 第八门] 治腹胀,小便不通
栝蒌不拘多少,焙干,碾为细末,每服三钱重,热酒调下,不能饮者,以米饮调下,频进数服,以通为度。绍兴刘驻泊汝翼云:魏KT知明州时,宅库之妻患此疾垂殆,随行御医某人治
[卷之六 第八门] 治大小便不通
颜尚书方,屡试有验。
连根葱一茎,不得洗,淡豆豉二十一粒,盐一捻,生姜一块胡桃大,同研,令烂沙,温填脐内,以绢帛缚定,良久即通。
[卷之六 第八门] 治腹肚胀痛,脏腑秘涩
俞教授药方。
苍术浓朴(姜汁炙)陈皮(各一两)生好硫黄(二两,用萝卜煎沸汤浴三、二次)上件捣罗为细末,浸,蒸饼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用三、五十丸,日两服,米饮下。
[卷之六 第八门] 治伏暑暴泻
兼去暑毒。赵从简亲服立效。
枇杷叶(去毛)生姜(湿称)罂粟壳(去穣蒂,各三钱)上三味细切,用水二大盏,蜜一合,酒半合,粟米百余粒,同煎至一盏以下,温服,一服即愈。
[卷之六 第八门] 谷神散
治夏月暴泻。
楮实(青者,蒸一次,晒干,用一斤)甘草(一两,炙)陈仓米(一升)干姜(一两)上为细末,饭饮调下。
[卷之六 第八门] 治夏秋间暑泻不止
以理中汤下驻车丸。
[卷之六 第八门] 治赤痢
章教授方。
煎四物汤下驻车丸,病甚者驻车丸一贴只作一服。
[卷之六 第八门] 枣附丸
治脏寒滑泄,不思饮食,华宫使传。
用正坐大附子一枚,干枣半斤,同于银石器中慢火煮,上留水两指,水干旋添汤,煮二、三捣为细末,别煮枣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米饮空心服。患滑泄垂死者,皆获康愈。
[卷之六 第八门] 王连丸
治脾积下痢,蛊痢同。
木香诃子(连核,各半两)黄连(一斤,炒紫色)上为细末,研粳米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百丸,米饮下,空心食前,日进二服。
[卷之六 第八门] 真人养脏汤
治一切痢同。
丁香木香肉豆蔻(面裹煨,去面)当归(洗去芦)白茯苓(去黑皮)罂粟壳(去顶蒂,炙)人参(去芦,各一两二钱半)拣草(一两,炙)乌梅肉(二钱半)酸石榴皮陈皮(去姜(炮裂)阿胶(蛤粉炒上一十九味,碾为细末,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通口服,食前二服,滓再作一服。
[卷之六 第八门] 木香煮散
治泻不止神效木香煮散。
木香茱萸(各二两,去枝梗)甘草(半两,炙)罂粟壳(四两,去顶蒂鬲,蜜炙)上件咀,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稍温服,食前。
[卷之七] 第九门
伤寒感冒中暑
[卷之七 第九门] 百解散
治伤寒头痛,肢体沉重,恶寒发热,痰逆咳嗽,困倦少力及偏正头疼。此药专解截伤寒,常服清神爽气,瘟疫瘴疠不生,龚子治方。
防风(去芦)麻黄(去根节,各三两半)白芷白芍药(各二两)川乌(半两,炮,去皮脐)上为细末,每服二钱,葱茶或腊茶点服,不拘时候,煎服亦可(原版“荆芥”下有“六两”二字)。
[卷之七 第九门] 顺解散
治伤寒,凡初受疾,未分阴阳表里,皆可服之,史仲华传。
苍术(半斤)本(水浸)桔梗甘草防风独活(各四两)浓朴陈皮(各二两)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生姜七片,水一盏半,煎八分,去滓温服。
祭酒林谦之说,韶州医人刘从周云,盛夏发热,有伤寒冒暑二证,若热有进退,则为冒暑;
[卷之七 第九门] 冲和散
治寒温不节,将摄失宜,或乍暖脱衣,盛热饮冷,或坐卧当风,居处暴露,或风雨冲冒霜冷,凌晨早出,呼吸冷气,或久晴暴暖,忽变阴寒,或久雨积寒,致生阴湿。
候,皆为邪疠侵伤肌肤,入于腠理,使人身体沉重,肢节酸疼,项背拘急,头目不清声重,伸欠泪出,气壅上盛,咽咳不利,胸膈凝滞,饮食不入,凡此之证,若不便行伏留经络,传变不已,此药治之。姜侍郎方,其子数度宰清流,传与赵学谕货之,其苍术(六十两)荆芥穗(三十两)甘草(十二两半)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热服,不计时候,并滓再煎。才觉伤风,及觉劳倦,即须服之,不问虚实,老幼,悉皆主治。
[卷之七 第九门] 截伤寒
不问阴阳,决有神效。蒋签名盖传。
干姜干葛白芷甘草上等分,末之,干姜减少不妨,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八分,入姜枣同煎,不以时候,服了不出风,被覆睡少时,汗出即愈!
[卷之七 第九门] 圣僧散
治疫气及一切伤寒,不拘轻重圣僧散。
吴白芷(半斤,洗了,阴干,细切)甘草(四两,生切)上并为细末,每服二钱,生姜三片,枣子一枚擘破,葱白三寸,水一大盏,煎至六分,热服,衣被以盖之,汗出即瘥,如人行五里久,又进一服,以正邪气。
[卷之七 第九门] 破证夺命丹
治伤寒阴阳二证不明,或投药错误,致患人困重垂死,七日以后皆可服,传者一。
好人参一两,去芦,薄切,水一大升,银石器内煎至一盏,新水沉之,取冷,一服而尽,汗不自它出,只在鼻梁尖上涓涓如水,是其应也,妙甚。苏韬光云:侍郎方丈尝以救数十人,余宰清流日车申屠行父之子妇,产后病时疫二十余日,已成坏证,偶见闻,因劝其一
[卷之七 第九门] 保真汤
治伤寒疫气,不拘阴阳证,但初觉不快,连进三服立愈。葛丞相镂板印施甚妙。
苍术(切作骰子块,米泔水浸一宿,控干,用麦麸和炒,候麸赤色为度,次用新粗布袋筒,去麸皮,取净,一斤本(净洗,日干)川芎(不见火,各四两)甘草(二两,炙)上四味切为粗末,每服三大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煎至八分,去滓热服。
[卷之七 第九门] 治伤寒感冒
不问阴阳证,初觉即服甚效。赵从简方。
苍术(米泔浸一宿,焙干称,一两)大菖蒲(半两,切)甘草(二钱半,炙)上咀,每服五大钱,葱白三寸,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热服,微汗即愈!
[卷之七 第九门] 普救散
治伤寒,不问阴阳表里,但三日以前皆可服。王叔咸方。
甘草(四两)生姜(二斤,切作片子)苍术(一斤,切削术尤佳)上三味淹拌罨一宿,次日焙干,碾为粗末,每服半两,葱白二、三寸,水一碗半,煎至八分一碗,去滓,热服,不拘时候。如头痛,加香白芷;腹痛,加香附子,汗出即愈。
[卷之七 第九门] 大交泰丹
治阴阳二毒,伤寒,或因下早亡阳,或致结伏胸膈,四肢厥冷,脉息俱无,心或因冷物伤脾,夹脐注痛,生硬入胃,中满痞塞,及发潮热,并治翻胃哕逆,霍乱吐泻,小肠癖,胁肋气痛,但是阴阳不顺,恶候伤寒,并皆治之。每服一粒,炭火内通赤,良久取出,放冷,细研如粉,米饮一盏,煎至七分,温服,不拘时候,隔半时辰,再进一服甚效如神。兼治小儿疮疹倒压,根据法服半粒即愈。
金星石银星石代赭石太阴玄精石云母石(白色成片子者)禹余粮石桂府滑石(以上同入瓮瓶子内,炭火半秤,火耗一半,取出放冷,研为细末,糯米粥为丸,如弹子大,候干,根据前法服。寒水石南人谓之软石膏。一方加麦饭石一两。
[卷之七 第九门] 神术散
治四时温疫,头痛项强,发热憎寒,身体疼痛,及伤风鼻塞声重,咳嗽发昏,并皆治之。
苍术(五两,米泔浸一宿)本(去土)白芷羌活(去芦)细辛(去叶、土)甘草(炙)川芎(各一两)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三片,葱白三寸,同煎至七分,温服,不拘时候。
或作粗末煎服尤快。微觉伤风鼻塞,只用葱茶调下。一方苍术半斤去皮,川芎三两,本去苗、土,洗,三两,甘草炙二两,细辛去苗一两。
[卷之七 第九门] 治身热头痛昏重
未辨阴阳、夹食、伤寒,伤暑等疾。
陈橘皮(水洗,不去白,二两)生姜(捶碎,不去皮,四两)上以水四碗,煎至一碗半,每服一盏,通口并服。吕侍讲希哲居和州,岁疫,服者多安。
吴内翰家用之数,效!
[卷之七 第九门] 神授太乙散
治四时气令不正,瘟疫妄行,人多疾病,此药不问阴阳两感,风寒湿痹,并皆川升麻白芍药紫苏叶香附子干葛香白芷陈皮川芎青皮甘草上等分为粗末,每服三大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煎至八分,去滓,通口服,不以时候,连进二服。如发热头痛,加连须葱白三寸同煎;如中满气噎,加枳壳数片,产妇、婴儿、老
[卷之七 第九门] 治坏证伤寒
病十余日之后,过经,已下已汗,而未愈者。庐州郭医名羽云,渠义父李助教善方脉,尝合以治四、五人皆安。其方得于天台一僧,用药甚异,或谓其效在兜红娘子二七枚,去头翅足,细研大枣二枚,剥取肉,同研令烂,丸如理中丸大,以白水煎服,先头目,次遍身,觉微微有汗,然后服小建中汤加黄者,病瘥即能记此说,未尝敢用,不可不录,以俟名医问之。
[卷之七 第九门] 沃雪汤
解利,四时伤寒,时行瘟疫,风湿,阴阳两感,表证未解,身体壮热疼痛,恶风声鼻塞头痛,四肢项颈烦倦,又治雾湿瘴气,触冒寒邪。此药温和表里,适顺阴阳,老幼皆可服,才觉吹着,连进二服立瘥。章滁州茂深方。
苍术(八两,去皮)浓朴(四两,去皮)当归(洗)川芎白芍药防风橘皮(去白)葛上咀,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卷之七 第九门] 香芎散
治伤风感寒,发散表邪。胡氏方,庐州郭医云,屡用得效。
香附子(去毛,炒,六两)本(去芦,四两)川芎(切)橘皮(去白,各二两)甘草(一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三片,煎七分,温服无时。
[卷之七 第九门] 救疫神方
《夷坚庚志》十四卷,靖康二年春太学事。
黑豆(二合,炒令香熟)甘草(二寸,炒黄)上以水二盏,煎至一半,时时呷之,是时因疫发肿者,服之无不效。
[卷之七 第九门] 神术煮散
治感寒,凡人寒则伤荣,血为荣,风则伤卫,气为卫,故治伤寒,当用当归之类苍术(六两)当归浓朴(姜制,各二两)人参(一两)白芍药川芎陈皮(各半两)上咀,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枣二枚,煎至八分,去滓食前热服。
[卷之七 第九门] 二姓不传散
苍术(七两,以竹篮水中洗净,不须去皮)干葛(三两半)甘草(一两七钱半)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八分服。若细切葱头与茶同点,见效尤速,酒调亦得。
[卷之七 第九门] 伤寒鼻塞,出清涕不已
香白芷(一两)荆芥(一钱重)上为末,腊茶清调服,如不用荆芥,薄荷一钱亦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