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明医指掌
明医指掌
瘿
五瘿,破结散。男女项下瘿,不分久近,神效开结散。项下结核如梅、李,不消,以大蜘蛛不拘多少,酒浸研烂,酒调,临卧服。五瘿,用昆布一两,切碎,醋浸,徐徐咽下自消。
破结散治五瘿。
海蛤(三分) 通草(三分) 昆布(三分) 海藻(三分,洗) 胆草(三分) 枯矾(三分) 松萝(三分)
麦面(四分) 半夏(二分) 贝母(二分)
末之,酒调服,日三次,忌鲫鱼、猪肉。
神效开结散沉香(二钱) 木香(三钱) 陈皮(四两) 珍珠(四十九颗,炒,内泥封口) 海藻(二钱) 猪厌肉子(生雄猪项,红色,四十九个,瓦上焙干)
末之,服二钱。
瘤
治瘤大如拳,小如粟,或软或硬,无药可疗,不可骤用针破,用南星膏。一切瘿瘤,不问新久,昆布丸。
南星膏治头面生瘤,大如拳,小如枣,不知痛痒。
大南星(一个)
为末,醋调如膏,以针轻刺患处,令气透,然后敷之,南星若得新鲜者尤佳。
昆布丸治一切瘿瘤,不拘久近。
昆布(洗一两,小麦醋煮干) 海藻(一两,小麦醋煮干)
末之,蜜丸弹子大,每一丸噙化下。
卷八 外科
瘰马刀证九
【歌】项颐结核名为 ,胸胁间生是马刀。手足少阳经络部,久成遗漏速当消。
【论】夫瘰 之病者,即古谓九漏也。形状不一,生颈项者曰瘰 ,生乳腋者曰马刀,累累然结核,大小无定,发作寒热,脓水溃漏,其根在脏腑。盖肝主野狼漏,胃主鼠漏,大肠主蝼蝈漏,脾主蜂漏,肺主蚍蜉漏,心主蛴螬漏,胆主蜉蛆漏,肾主瘰 漏,小肠主转脉漏。一本漏作 ,原其所自,多因寒暑不调,或饮食乖节,遂致气血壅结而成也。巢氏所载决其死生者:但反其目而视其中,有赤脉从上下贯瞳子者死,不下贯者可治。
治之大法,以祛风热,溃坚结,消痰降火,则肿消而核散,决不致溃漏之地也。
瘰
瘰 或破或不破,升麻调经汤。不破,坚硬如石,散肿溃坚汤,结核肿痛,皂子仁丸、连翘散。
升麻调经汤升麻(八钱) 生黄芩(四钱) 葛根(三钱) 胆草(三钱) 三棱(三钱,酒炒) 桔梗(三钱) 酒黄芩(三钱) 连翘(三钱) 甘草(三钱,炙) 黄连(三钱) 广术(三钱) 当归(三钱) 白芍药(三钱)
知母(一两) 黄柏(一两)
每服半两,水煎服,卧须略使足高于首,药可入膈。
散肿溃坚汤柴胡(四钱) 升麻(二钱) 胆草(酒炒,三钱) 栝蒌根(三钱) 黄柏(酒炒,三钱) 知母(酒炒,三钱) 昆布(五钱) 广术(酒炒,二钱) 三棱(酒炒,二钱) 连翘(三钱) 白芍药(二钱,酒炒) 归尾(酒洗,五钱) 葛根(二钱)
每服六钱,煎服如前法。
皂子仁丸治瘰结核。
皂子仁(一升) 玄参(一两) 连翘(一两)
水五升,慢火熬,水尽为度,捣烂,蜜丸弹子大,噙化。
连翘散治瘰 马刀。
连翘(一斤) 瞿麦(一斤) 大黄(三两) 甘草(二两)
每服五钱,水煎服。十日后于临泣穴灸二七壮(穴在目上直入发际五分陷中,)再服药至六十日愈。
马刀
耳下至缺盆,肩上为马刀,溃坚汤、见前。连翘散坚汤。
连翘散坚汤柴胡(一两二钱) 木瓜根(一两) 胆草(酒炒,一两) 连翘(一两) 芍药(酒炒,一两) 当归(酒洗,一两) 生黄芩(七钱) 酒黄芩(七钱) 广术(酒炒,五钱) 三棱(五钱)
炙甘草(三钱) 黄连(酒沙,一钱) 苍术(一钱)
服法如前升麻调经汤。
卷八 外科
疮疡疥癣证十
【歌】疮疡痛痒皆心火,疥癣多缘血热生。干湿两端分湿热,轻扬发散郁须伸。
【论】经云:诸痛痒疮疡,皆属心火。盖疮者,疥癣之总名,疡者,有头小疮也。《原病式》云:热甚则灼而为疮,溃而为脓水,犹谷、肉、果、菜,热极则腐而为污水也。又云:热胜于阴,则为疮疡。然疥有五:干疥、湿疥、虫疥、沙疮、脓窠疮之别。干者以开郁为主,湿者以燥湿为主,虫疥以退热杀虫为主,沙疮以活血清心为主,脓窠以治热燥湿为主。癣亦有五:风癣、顽癣、湿癣、马癣、牛皮癣之别,皆由肺受邪毒,运于四肢,以生肉蠹。治之之法,不过清热驱湿,疏风散郁,凉血杀虫之剂,治之无不效。虽然疥癣皮肤之恙,非心腹之疾,不足为患,久而不已,元气因而亏损,以致 羸者多矣。
疥疮
干疥,开郁为主,吴茱萸散敷,或黄连、大黄末猪胆调敷。湿疥,一上散。沙疮,剪草散。脓窠,三黄散。
吴茱萸散干疥用之。
吴茱萸(二钱) 白矾(二钱,枯) 寒水石(二钱五分) 蛇床子(三钱) 黄柏(一钱) 大黄(一钱)
硫黄(一钱) 樟脑(五分) 轻粉(五分) 槟榔(一个)
末之,油调敷。
一上散治湿疥雄黄(三钱五分) 寒水石(一两) 白胶香(一两) 黑狗脊(一两) 蛇床子(一两) 枯白矾(五钱)
黄连(五钱) 吴茱萸(三钱) 硫黄(三钱) 斑蝥(十四个,去翅、足)
末之,和匀,洗疮令汤透去痂,用蜡脂油调,手中心擦热,鼻中嗅二、三次,却擦上,一上即愈。
剪草散治沙疮。
寒水石(二钱) 芜荑(二钱) 剪草(一钱) 枯白矾(一钱) 吴茱萸(一钱) 黄柏(一钱) 苍术(五分) 浓朴(五分) 雄黄(五分) 蛇床子(三钱) 轻粉(二钱)
末之,香油调,敷患处。
三黄散治脓窠芜荑(半两) 枯白矾(半两) 软石膏(半两) 大黄(半两) 樟脑(半两) 贯众(一两) 蛇床子(一两) 硫黄(二钱五分) 雄黄(二钱五分)
末之,油调敷。
诸疮癣
干癣,羊蹄根汁调腻粉涂之;又,野狼巴草、川槿皮、海桐皮末之,河水调敷;或白胶香末入轻粉少许,油调擦之,铁锈油调涂之。头疮,黄丹、轻粉、枯白矾等分,油调敷。甲疽疮,绿矾散。月蚀疮,胡粉散。上疳疮,轻粉散。下疳疮,炉甘石散;或灯心灰入轻粉少许干贴;或熊胆、片脑、轻粉等分,末之,贴。大带疮,百合根研烂,频敷。火丹疮,遍身赤肿痛,寒水石、石膏各三两,黄柏、甘草各一两,末之,巴蕉汁调敷。征肤疮,遍身如鱼目,无脓,升麻煎百沸,入蜜二匙,鹅翎蘸敷。 疮及杖疮,翠玉膏。汤火疮,白蛤壳 存性,研末,油调搽极效;或保生救苦散、黑白散。
绿矾散治甲疽疮。
绿矾(炒,五钱) 芦荟(生,一钱) 麝香(一字)
研极细,以小绢袋盛药,纳指于袋中,扎定,瘥,去之。
胡粉散治月蚀疮。
胡粉(炒,一钱) 枯白矾(一钱) 黄丹(炒,一钱) 黄连(一钱) 轻粉(一钱) 胭脂(五分) 麝香(少许)
末之,洗疮净,拭干敷之。干者,油调敷。
轻粉散治上疳。
黄柏(蜜炙,三钱) 密陀僧(三钱) 黄丹(三钱) 高末茶(三钱) 轻粉(三钱) 乳香(三钱) 麝香(少许)
末之,葱汤洗疮净,此药敷之。
炉甘石散治下疳。
炉甘石(一两六钱) 黄连(八钱)
用砂罐内煮,去黄连,晒干细研,入片脑半钱同研,敷患处。
翠玉膏治 疮。
沥青(一两) 黄蜡(二钱) 铜绿(二钱) 没药(一钱)
上,将铜绿末入油调匀,将黄蜡火上熔开,下铜绿搅匀,入没药匀,倾河水盆内扯匀,油纸裹,用时口噙水洗了,旋捻作饼子,贴疮,纸封,三日一易。
隔纸膏治 疮,不问久近,虽腐烂至骨,此药神效。
龙骨( ,三钱) 铅粉(三钱) 铅丹(三钱)
末之,香油或桐油调,用油纸夹隔贴之,次日又翻过贴,洗净后方可贴。
保生救苦散治火烧、汤烫或热油烙及脱肌肉者。
寒水石(三钱) 大黄(三钱) 黄柏(三钱)
上为末,香油调,涂患处。如湿烂,干掺之。
黑白散治汤烫、火烧烂去肌肉见骨者。
百草霜(三钱) 轻粉(一钱五分)
为末,狗油调,搽患处。
卷八 外科
痔漏证十一
【歌】气血脉肠牝牡虫,七般痔状要精通。或因风湿侵于外,醉饱过伤热蕴中。
【论】经云: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 为痔。盖人之脏腑本虚,外伤风湿,内蕴热毒,醉饱交接,多欲自戕,以故气血坠下,结聚肛门,宿滞不散,冲突为痔,故古人有七痔之目。牡痔者,肛边发,露肉珠,状如鼠乳,时时滴溃脓血。牝痔者,肛边生疮,肿痛出血,其头反陷入。脉痔者,肠口频频发 ,且疼且痒,出血淋漓。肠痔者,肠内结核,有血,寒热往来,登圊脱肛。血痔者,每遇大便,清血随下不止。虫痔者,肛门浸淫湿烂,内有蛲虫蚀其肠为疮。气痔者,大便难,强力努之则肛出不收。此七痔之状虽殊,大抵以解热、凉血、顺气为主。盖热则血伤,血伤则经滞,经滞则气不运,气与血俱滞,乘虚而坠入大肠,所以为痔。凡诸痔久不愈,必至穿肠而为漏,此因痔而成漏也,当凉血宽大肠自愈。亦有外伤四气,内窘七情,与夫饮食乖常,染触蠢动含灵之毒,未有不变为 疮,穿孔一深,脓汁不尽,得冷而风邪并之,涓涓而成漏矣。盖漏者,诸之溃也。诸痿者,如野狼 、暴 、蚁 、蝼蝈 、砒蜉 、蜂 、蛴螬 、蜉蛆 、转筋 、瘰 之类。
《内经》云: 即漏也。所谓漏者,以其穿孔而流脓水与血水,象缸瓮之漏孔故也。 者,如虫豸之穿蠹蛀孔也。如《巢氏病源》所谓十 、三十六 之说,名虽不同,其理一也,不必悉举。大抵漏有新久,新者带鲜红,或微肿,或小核。久者上槁,白肉黑烂,淫虫恶臭生焉。丹溪云:漏疮先须服补养血气药,外用附子饼按疮上,以艾炷灸之,直至肉平为效。
诸痔疮
痔疮专以凉血为主,参 槐角汤。痔及肠风下血脱肛,槐角丸。翻花痔,荆芥、朴硝煎汤洗,次用木鳖子、郁金末入龙脑敷;或以熊胆、片脑和匀贴之;或以米醋沃烧红新砖熏之,日三、五次。
参 槐角丸人参(一钱五分) 黄 (一钱五分) 生地黄(一钱) 川芎(一钱) 当归(一钱二分) 升麻(一钱)
条芩(一钱,炒) 枳壳(一钱,炒) 黄连(一钱,炒) 槐角(一钱)
锉一剂,水煎服。
槐角丸治诸痔及肠风。
槐角(一两) 防风(五钱,去芦) 地榆(五钱) 当归(五钱) 枳壳(五钱) 黄芩(五钱)
末之,丸,米汤下。
诸漏疮
漏有三十六种,名状极多,而治法则一。丹溪云:漏须大补气血,人参、白术、黄 、川芎、当归为主,佐以刺 、蛇蜕、牛角 、蜂房之类,大剂服之。外用附子末,以人津唾和作饼,如钱浓,放疮上,以艾灸之,令微热,但略觉有微痛即止,每日三、四次,逐次换药饼,直灸至肉平为效。一人原有痔,又于肛边生一块,皮浓肿痛作脓,就在痔孔中出者,当作食积注下治之,黄连散。
黄连散痔漏仙方。
黄连(三钱) 阿魏(三钱) 神曲(三钱) 山楂(三钱) 桃仁(三钱) 连翘(三钱) 槐角(三钱)
犀角(三钱)
末之,以少许置掌中,时时舐之,津液咽下。如消,止后服。
卷九
妇人科
一切众疾与男子同,惟经水、带下、血崩、胎产等证不同,故古人另立妇人科以别之。
卷九 妇人科
经候一
【歌】妇人天癸有常经,血满冲任匝月行。不及期来知是热,过期血少自分明。若然色淡因痰滞,热极多来紫黑形。气滞临行先作痛,虚时行过腹中疼。去多不住加凉血,来少无疼大补荣。经闭要推虚实候,血枯气隔热痰因。
【论】夫经者,常也。然冲、任二脉,为经脉之海,血气之行,外循经络,内荣脏腑,气血调适,营运不息,一月之间,冲任血溢而行。经云:月事以时下,此常经也。其或太过不及,或多或寡,或紫或淡,则失其常候而为之病也,故有虚、实、冷、热之殊。善治者,必审其因而调之,复令充其元气,以复其初,斯无病患也。
按:褚氏云:女人天癸既至,逾十年无男子合,则不调。未逾十年,思男子合,亦不调。不调则旧血不出,新血误行,或渍而入骨,或变而为肿。寇氏亦云:室女经闭成劳者,多由积想在心故也。王节斋曰:妇室经脉不行,多因脾胃伤损,不可便作经闭血凝轻用通经破血之药。遇有此证,便须审其脾胃如何,若因饮食劳倦损伤脾胃,少食恶食,泄泻疼痛;或因误服汗、下攻克之药,伤其中气,以致血少而不行者,只宜补养脾胃,用白术为君,茯苓、芍药为臣,佐以黄 、甘草、陈皮、麦芽、川芎、当归、柴胡等药,脾旺则能生血,而经自行矣。又有饮食停滞,致损脾胃者,亦宜消食补脾。若脾胃无病,果有血块凝结者,方宜行血通经。
【脉】经曰:寸关调如故,而尺脉绝不至者,月水不利,当患少腹引腰痛,气滞上攻胸臆也。
寸口脉浮而弱,浮则为虚,弱则无血。
关脉沉,主月水不利,腹胀满。
尺脉滑,血气实,妇人经脉不利。
少阴脉弱而微,微则血少,弱则发热。
虚
经候行过而作痛者,血气俱虚也,八珍汤。经水过期而行,血不足也,四物汤加黄 、陈皮。经水不调而血色淡黄者,血少也,四物汤加人参、黄 、香附,腹中痛再加蕲艾、阿胶。血气受伤,或生育多而瘦弱,经闭不行,四物汤加桃仁、红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