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医指掌


  桔梗汤治热肿喉痹,饮水妨碍,言语不出。

  桔梗(一钱,去芦) 甘草(一钱,生用) 连翘仁(一钱) 山栀子仁(炒黑,一钱) 薄荷叶(一钱) 生黄芩(一钱)

  水二钟,竹叶十片,煎服。

  牛蒡子散治风热上壅,咽喉肿痛,时疫毒瓦斯所致。

  玄参(一钱) 升麻(一钱) 桔梗(去芦,一钱) 牛蒡子(研,一钱) 犀角(镑碎,一钱) 黄芩(生用,一钱) 木通(一钱) 生甘草(一钱)

  上锉,一剂,水二盏,生姜三片,煎八分,徐徐细咽下。

  射干汤治咽喉因风热壅盛疼痛难进水饮。

  射干(五钱) 升麻(五钱) 牙硝(三钱五分) 马勃(三钱五分)

  煎服。

  解毒雄黄丸治缠喉风急证,双蛾肿痛,汤药不下。

  雄黄(一两) 巴豆(十四粒。去壳,去油) 郁金(一钱)

  末之,醋糊丸绿豆大,热茶汤送下七丸,吐出顽涎即苏,大效。如牙关紧闭,以物斡开灌之,起死回生。

  如圣金锭咽喉急闭,腮颔肿痛,双、单乳蛾,重舌、木舌。

  硫黄(研,三钱) 川芎(三钱) 腊茶(三钱) 薄荷叶(三钱) 川乌(泡,三钱) 硝石(五钱) 生地黄(五钱)

  末之,用生葱汁拌匀为锭如指大,每用一锭,先以凉水灌漱,次嚼薄荷叶五、七片,却用药同嚼极烂,以井花水下。甚者连进三锭,并口内噙化之。

  麝香朱砂丸治咽喉肿闭,舌根肿痛,勺饮难进。

  马蹄硝(七钱) 铅白霜(三钱) 龙脑(三钱) 寒水石(烧,一斤) 硼砂(三两) 麝香(二钱) 朱砂(一两五钱) 甘草(十两,另自熬膏)

  研细,甘草膏丸梧子大,朱砂为衣,每噙化一、二丸。

  二圣散治缠喉风、急喉痹,牙关紧急,痰涎壅盛。

  胆矾(二钱五分) 白僵蚕(炒去丝,五钱)

  末之,少许吹入喉中。

  吹喉散治三焦火热,口舌生疮,咽喉肿痛,汤水不入。

  蒲黄(一两) 青黛(一两) 盆硝(二两) 薄荷汁(一钟,和匀前药。)

  用瓷罐盛,慢火熬干,研细,每半钱,吹喉内,涎出妙。

  密钥匙治一切风热咽喉闭塞,口噤不开,牙关紧急。

  朴硝(一两) 大黄(一钱) 雄黄(五钱)

  末之,吹入喉内。

  通关散(方见中风条下。)

  千两金丸大治喉风,不问阴阳、内外危急恶证。

  蚵 草(半两) 铜青(半两) 大黄(半两) 牙硝(半两)

  末之,以白梅肉捣烂和匀,作二十丸,丝绵裹噙化。

  咽喉阴证

  疫疠病,夏寒变及非时暴寒少阴证,脉微细而沉,自汗咽痛不利,名肾伤寒,半夏桂甘汤或苦酒汤。脏寒咽闭吞吐不利,蜜附子。

  半夏桂甘汤治疫疠夏为寒变,及感非时暴寒之证。

  半夏(二钱) 桂枝(二钱) 甘草(二钱) 姜(三片)

  水煎服。

  黄 芍药桂枝苦酒汤治肾伤寒脉沉咽痛自汗。

  黄 (五钱) 芍药(三钱) 桂枝(三钱)

  水煎,苦酒和服。

  三因蜜附子治脏寒喉闭吞吐不利。

  大附子(一个,去皮脐,切作大片,蜜炙令黄)

  每含一片,味尽再易。

  咽喉痰证

  一切缠喉风证,牙关紧急,痰涎壅盛者,必用吐法搅去痰即宽。用珠子草,(俗名五爪龙草)取根捣入陈米醋调灌下,用牙皂、桐油、鹅翎探吐,或千两金丸、二圣散、白矾散、一字散选而用之。吐痰后服甘桔汤甚妙。

  千两金丸二圣散(俱见前咽喉热证条内。)

  白矾散吹急喉痹、缠喉风人事不省,牙关紧闭。

  白矾(三钱) 巴豆(二粒,去壳,研)

  将矾于铫内慢火熬化为水,置巴豆于内,候干去巴豆,取矾研末,每用少许,吹入喉中,顽痰出立愈。

  一字散治时气缠喉风,牙关紧急,水谷不下,人事不省。

  白矾(飞过,一钱) 藜芦(一钱五分) 雄黄(一钱五分) 全蝎梢(一钱五分) 猪牙皂荚(去皮、弦,一钱半)

  末之,每用一豆大,鼻内搐之。

  甘桔汤(方见咳嗽条下。)

  卷八 杂科

  口齿证二

  【歌】齿牙由是骨之余,齿豁须知肾气虚。龈断动摇生肿痛,阳明风湿热寒殊。口为脾窍能知味,臭恶应知热在脾。口舌生疮心壅热,究其虚实病根除。

  【论】夫齿者,肾之标,骨之余也。口者,脾之窍。舌者,心之苗。诸经多会于口齿,齿为手足阳明之所过。上齿隶于坤土,足阳明胃脉贯络也,止而不动,喜寒饮而恶热饮。下龈属手阳明大肠脉贯络也,嚼物动而不休,喜热饮而恶寒饮,故为病不一。热甚则动摇,龈断袒脱作痛不已也,虚则齿豁焦槁而摇落,所疗不同。

  故有恶寒作痛者;有恶热作痛者;有恶寒又恶热作痛者;有恶寒饮少热饮多而作痛者;有牙齿动摇作痛者;有齿袒作痛者;有齿为疳所蚀缺少,血出为痛者;有齿肿龈宣为痛者;有脾胃中有风邪,但觉风而作痛者;有牙齿为虫所蚀缺少而色变作痛者;有胃中气少,不能御于寒,袒露其齿而作痛者;有齿痛而臭秽不可近者。其痛非一,治疗各异,当究其经络虚实,寒热之候调之。口舌生疮臭恶者,心脾之热也;唇口肿胀 动者,风热为患也。各审其证而治之,无不验也。

  【脉】齿痛肾虚,尺虚而大。火盛尺洪,疏摇豁坏。右寸关数,或洪而弦,此属肠胃,风热多涎。

  齿病

  因服热药,上下齿疼不可忍,引头脑痛,满面发热,喜寒恶热,清胃汤。阳明受风,引烟熏之。热烦颊车连口唇肿痛,犀角升麻散。大寒犯脑连齿痛,白芷散、梧桐泪散。牙痛不可忍,姜黄散、羊胫灰散。肾虚齿黑烂肿痛,安肾丸、牢牙散。虫牙,天仙子烧烟,竹筒抵牙引烟熏之,或砂糖丸塞。风蛀牙痛,腮颔浮肿,细辛散、立效散、玉池散选用。

  清胃汤(方见火证条下。)

  犀角升麻汤治阳明受风热,口唇颊车连牙肿痛。

  犀角(镑碎,七钱) 升麻(五钱) 防风(去芦,五钱) 羌活(去芦,五钱) 川芎(五钱) 白芷(五钱) 黄芩(三钱) 白附子(一钱五分) 甘草(一钱五分)

  每服七钱,水二钟,煎一钟,食后漱服。

  白芷散大寒犯脑,牙齿疼痛。

  羌活(八分,去芦) 麻黄(一钱,去节) 黄 (一钱) 草豆蔻(一钱,炒) 升麻(八分) 吴茱萸(一钱) 白芷(一钱) 当归(一钱) 熟地黄(五分) 本(三分) 桂枝(二分半)

  末之,漱净擦齿。

  梧桐泪散治阳明风热,齿龈攻注肿痛烦闷。

  梧桐泪(五钱) 石胆矾(五钱) 黄矾(五钱) 芦荟(五钱) 升麻(五钱)

  血余( ,三钱) 麝香(三钱) 朱砂(二钱五分) 细辛(二钱五分) 当归(二钱五分) 川芎(二钱五分) 牛膝(二钱五分)

  末之,先以甘草汤漱口,后用药敷之,尝用擦牙效。

  姜黄散治一切风热、虫蛀牙齿疼痛不可忍。

  姜黄(一钱) 细辛(一钱) 白芷(一钱)

  末之,擦患处,须臾吐涎,盐汤漱口,极效。

  羊胫灰散治牙齿疼痛难忍,用之擦齿立止,神效。

  地骨皮(五钱) 羊胫灰(五钱) 石膏(五钱, ) 升麻(五钱)

  共为末,擦齿上。

  安肾丸肾虚牙齿疼痛。

  苁蓉(酒浸,一两) 白术(一两) 干山药(一两) 桃仁(去皮、尖,炒,一两) 石斛(一两) 萆(一两) 川乌(去皮,一两) 补骨脂(炒,一两) 白蒺藜(炒,去刺,一两) 巴戟(去皮、心,一两)

  蜜丸,盐汤下。

  牢牙散注颜补肾,牢牙固齿。

  青盐(七钱) 细辛(七钱) 当归(酒洗,一两) 川芎(一两)

  末之,每用少许,清晨擦牙漱满口,连药咽之即愈。

  砂糖丸治虫蛀牙齿疼痛不休,此药神效。

  矿灰(不拘多少)

  末之,砂糖和丸,如米粒大,塞蛀孔中。

  细辛散治风蛀牙疼,腮颔肿胀。

  荆芥穗(一两) 细辛(一两) 砂仁(五钱) 白芷(二两) 川椒(二两,去目) 草乌(二两) 鹤虱(五钱) 猪牙皂角(五钱) 荜茇(五钱)

  末之,每用少许,频擦患处。

  立效散治一切牙齿疼痛。

  川椒(一两,去目) 露蜂房(一两) 青盐(一两)

  水煎,漱口即愈。

  玉池散治风蛀牙疼,肿痒动摇,溃烂宣露出血,口气。

  地骨皮(八分) 白芷(八分) 升麻(七分) 防风(去芦,七分) 细辛(七分) 川芎(七分) 槐花(一钱) 当归(一钱) 本(七分) 甘草(六分)

  为末,每用一字擦之即止。或痛甚,取二钱,水一钟半,黑豆半合,姜三片,煎服。

  口病

  口疮,阴阳散敷之。口舌生疮,桃花散,内服甘桔汤。内热口疮及咽喉肿痛,升麻汤。口疮烂臭,赴筵散、黄丹散。口热臭气,芎芷散。唇口 动或生核,薏苡仁汤。口舌生疮,冰柏丸。

  阴阳散口舌生疮,疼痛臭烂,用之即效,如神药也。

  干姜(五钱) 黄连(五钱)

  末之,干掺舌上。

  桃花散治证同前。

  玄胡索(一两) 黄柏(五钱) 黄连(五钱) 青黛(二钱) 密陀僧(二钱)

  末之,用竹管吹入口内。

  甘桔汤(方见咳嗽条下。)

  升麻汤治上膈热毒,口舌生疮,咽喉肿痛。

  升麻(八分) 白芍药(一钱) 人参(一钱,去芦) 桔梗(一钱,去芦) 干葛(一钱) 甘草(一钱)

  姜三片,水二盏,食后频服。

  赴筵散治口疮舌烂,臭秽不可近。

  铜绿(一两) 白芷(一两)

  末之,掺于舌上,温醋漱之。

  黄丹散治满口疮烂。

  黄丹(一两) 蜜(一两)

  盏盛甑内蒸一伏时,鹅翎刷上。

  芎芷散(方见头痛条下。)

  薏苡仁汤治风热在脾,唇口 动,或结核浮肿。

  赤小豆(三钱) 防己(三钱) 甘草(三钱) 薏苡仁(三钱)

  上锉,每服七钱,生姜三片,水二盏,煎八分,食远服。

  冰柏丸治口疮。

  片脑(一钱) 薄荷(二钱) 黄柏(二钱) 硼砂(二钱)

  末之,生蜜丸弹子大,每用一丸,噙化。

  唇舌病

  舌忽然肿硬如石,血出如涌泉,蒲黄散。舌衄、齿衄,必胜散。舌疮,绿云散。舌连喉痛,薄荷煎。茧唇,黄柏散。脾经风热燥烈,金色泻黄饮。

  蒲黄散治舌上出血。

  海螵蛸(一钱) 蒲黄(一钱,炒)

  末之,干掺舌上。

  必胜散治舌衄、齿衄。

  蒲黄(炒,一钱) 螺青(一钱)

  掺舌上,盐汤漱。

  绿云散治口舌疮烂。

  黄柏(蜜炙,五钱) 青黛(一钱)

  末之,掺于患处。

  薄荷煎治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痰涎壅盛。

  薄荷(二钱) 甘草(一钱) 川芎(二钱) 片脑(五分)

  末之,蜜和成剂,随意嚼服。

  黄柏散治茧唇。

  黄柏皮(二两) 五倍子(二钱,为末) 密陀僧(二钱,为末) 甘草(二钱,为末)

  三味为末涂柏上,炙干,刮片贴唇上。

  金色泻黄饮白芷(二钱) 升麻(二钱) 枳壳(炒,二钱) 黄芩(炒,二钱) 防风(去芦,二钱) 半夏(二钱) 石斛(二钱) 甘草(一钱)

  分作二帖,每帖加生姜三片,食后服。

  卷八 杂科

  鼻证三

  【歌】鼻窍应知与肺通,鼻 血热准头红。鼻疮鼻痔皆因热,热结从教发鼻痈。鼽衄根据经从火治,鼻渊浊涕脑流空。鼻中 肉能填窍,鼻塞风寒与热攻。

  【论】夫鼻为肺之窍,所以司嗅也。鼻 ,赤鼻也,由饮酒血热熏肺,外遇风寒,血凝不散而赤色。亦有不饮自赤者,肺风血热故也。鼻疮、鼻痔、鼻痈者,皆肺热所致,但有浅深之不同。日久不已,结成 肉,如枣塞滞鼻中,气息不通,不知香臭。丹溪云:胃中有食积热痰流注,故浊气凝结而生 肉也。鼽者,鼻流清水也。衄者,鼻流血也。《原病式》云:皆以为属少阴君火之病。鼻渊者,浊涕流下不止,如彼水泉。《内经》云:胆移热于脑,则辛 鼻渊,传为衄蔑瞑目,故得之气厥也。鼻塞者,有外伤风寒鼻塞流涕者;有风热壅盛郁于肺而鼻塞声重者。凡此之类,皆鼻病也,故并及之。

  【脉】右寸洪数,鼻衄鼻 。左寸浮缓,鼻涕风邪。

  鼻塞

  鼻塞外感证及内火炽盛证。(俱详伤风条下。)鼻塞不闻香臭,通草膏主之。

  通草膏治鼻塞。

  通草(一钱) 附子(炮,一钱) 细辛(一钱)

  蜜丸,绵裹塞鼻。

  鼻疮痈

  鼻中生疮,辛夷为末,入麝香、冰片少许,绵裹塞鼻中,或枇杷叶拭去毛煎汤调消风散(方见咳嗽。)服。

  鼻痈有 肉,不闻香臭,通草膏。(见前。)鼻痔,以瓜蒂甘遂丸塞之。

  瓜蒂甘遂丸瓜蒂(二钱) 甘遂(二钱) 枯白矾(二钱五分) 螺青(二钱五分) 草乌(二钱五分)

  末之,芝麻油搜合,硬不可烂,旋丸,纳鼻孔中,到痔上,其痔化为臭水,皆烂下。

  鼻鼽衄

  鼻鼽者,鼻中流水不止,千金细辛膏。肺热鼻塞流清水,抑金散。鼻衄证。(详见血证衄血条下。)

  千金细辛膏黑附子(炮,去皮、脐,一钱五分) 川椒(去目,炒,一钱五分) 川芎(一钱五分) 细辛(一钱五分) 干姜(一钱五分) 吴茱萸(一钱五分) 桂心(三钱五分) 皂角(一钱二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