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方歌括


  按原注云春伤于风。邪气流连。至夏发为餐泄。至长夏发为洞泄。○阴生于午。至未为甚。长夏之时。脾土当旺。脾为阴中之至阴。故阴气盛。阴气既盛。则生内寒而洞泄矣。

  卷下 滑可去着

  四神丸

  治脾肾双虚。子后作泻。不思食。不化食。肾水受时于子。弱土。不能禁制故子后每泻。

  四神故纸与吴萸。肉蔻除油五味须。大枣须同姜煮烂。(破故纸四两酒浸炒。吴萸一两盐水炒。肉豆蔻二两面裹煨。五味子三两炒。大枣四十九枚。生姜四两同煎。枣烂去姜。捣枣柯韵伯曰。泻利为腹疾。而腹为三阴之都会。一脏不调。便能泻利。故三阴下利。仲景各为立方以主之。大阴有理中四逆。厥阴有乌梅丸白头翁汤。少阴有桃花真武猪苓猪肤四逆汤散白通通脉等剂。可谓曲尽病情。诸法备美。然只为一脏立法。若三脏相关。久留不痊。

  如子后作泻一症。犹未之及也。夫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因阳气当至而不至。

  虚邪得以留而不去。故作泻于黎明。其由有四。一为脾虚不能制水。一为肾虚不能行水。

  故二神丸。君补骨脂之辛燥者。入肾以制水。佐肉豆蔻之辛温者。入脾以暖土。丸以枣肉。

  又辛甘发散为阳也。一为命门火衰不能生土。一为少阳气虚无以发陈。故五味子散。君五味子之酸温。以收坎宫耗散之火。少火生气以培土也。佐吴茱萸之辛温。以顺肝木欲散之势。

  为水气开滋生之路。以奉春生也。此四者。病因虽异。而见症则同。皆水亢为害。二神丸是承制之剂。五味散是化生之剂也。二方理不同。而用则同。故可互用以助效。亦可合用以建功。合为四神丸。是制生之剂也。制生则化。久泄自瘳矣。称曰四神。比理中八味二丸较速欤。

  卷下 滑可去着

  金锁固精丸

  金锁固精芡实研。莲须龙牡蒺藜连。又将莲粉为糊合。梦泄多遗久服蠲。(芡实蒸。莲蕊须沙苑蒺藜。炒各二两。龙骨酥炙。牡蛎盐水煮一日夜。 粉各三两。莲子粉为糊丸。盐汤或酒下。)

  陈修园曰。此方汇集药品。毫无意义。即市中摇铃辈店上买药辈。亦能制造。张景岳新方。亦多类此。若辈喜为平稳而说之。修园不阿好也。

  卷下 滑可去着

  封髓丹

  治梦遗失。及与鬼交。

  妄梦遗精封髓丹。砂仁黄柏草和丸。(砂仁一两。黄柏二两。炙甘草七钱。蜜丸每服三钱。淡盐汤送下。一本用肉苁蓉五钱。切片洗淡。酒浸一宿次日煎三四沸食。前送下。)大封大固春长在。巧夺先天造化立。

  陈修园曰。此方。庸医每疑其偏寒少补而不敢用。而不知大封大固之妙。实夺造化之权。

  视金锁固精。奚啻天渊之隔。宝鉴合三才汤料。名为三才封髓丸。则。板。实。不。灵。矣。

  赵羽皇方论最妙。宜熟读之。赵羽皇曰。经云。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又曰。

  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盖肾为悭脏。多虚少实。因肝木为子偏喜疏泄母气。厥阴之火一动。精即随之外溢。况肝又藏魂。神魂不摄。宜其夜卧思交。精泄之症出矣。封髓丹为固精之要药。方用黄柏为君。以其味性苦寒。苦能坚肾。肾职得坚。则阴水不虞其泛溢。寒。

  能。清。肃。秋令一至。则龙火不至于奋阳。水火交摄。精有不安其位者乎。佐以甘草。以甘能缓急。泻诸火与肝火之内烦。且能使水土合为一家。以妙封藏之固。若缩砂者。以其味辛性温。善能入肾。肾之所恶在燥。而润之者惟辛。缩砂通三焦。达津液能纳五脏六腑之精。

  而归于肾。肾家之气纳。肾中之髓自藏矣。

  卷下 滑可去着

  真人养脏汤

  真人养脏(汤罗谦甫)木香诃。粟壳当归肉蔻科。术芍桂参甘草共。脱肛久痢即安和。

  (诃子面裹煨。一两二钱。罂粟壳去蒂蜜炙三两六钱。肉豆蔻面裹煨。五钱。当归白术炒。白芍酒炒。人参各六钱。木香二两四钱。桂八钱。生甘草一两八钱。每服四钱。脏寒甚。加附子。

  宜方无当归。一方有干姜。)

  肛脱由于虚寒。参术甘草以补其虚。官桂豆蔻以温其寒。木香调气。当归和血。芍药以止痛。诃子粟壳以止脱。

  陈修园曰。此汇药治病。市医得意之方。修园独以为否。然用木香之多。则。涩。而。

  不。郁。亦是见解超处。

  ○湿可润燥

  卷下 滑可去着

  清燥救肺汤

  主治诸气 郁。诸痿喘呕。

  救肺汤中参草麻。石膏胶杏麦枇杷。经霜收下干桑叶。解郁滋干效可夸。(经霜桑叶三钱石膏 二钱五分。甘草黑脂麻。各一钱。人参杏仁去皮尖。各七分。真阿胶八分。枇杷叶去毛。蜜炙一片。麦冬一钱二分。水煎热服。痰多加贝母。血枯加生地。热甚加犀角。羚羊角。)

  陈修园曰。喻嘉言制此方。自注云诸气 郁之属于肺者。属于肺之燥也。诸痿喘呕之属于上者。亦属于肺之燥也。古人以辛香之品解郁。固非燥症所宜。即用芩连泻火之品。而苦先入心。反从火化。又非所宜也。喻氏宗缪仲醇甘凉滋润之法。制出此方。名曰清燥。实以滋水。即易所谓润万物者。莫润乎水是也。名曰救肺。实以补胃。以胃土为肺金之母也。

  最妙是人参一味。仲景于咳嗽症去之者。以其不宜于风寒水饮之咳嗽也。昔医不读本草经。

  疑仲景之法而试用之。用之增剧。遂有肺热还伤肺之说。以人参为肺热之禁药。不知人参为肺寒之禁药。为肺热肺燥之良药也。扁鹊云。损其肺者益其气。舍人参之甘寒何以泻壮火。

  而益气哉。

  卷下 滑可去着

  琼玉膏

  琼玉膏中生地黄。参苓白蜜炼膏尝。肺枯干咳虚劳症。金水相滋效倍彰。(鲜生地四斤。

  取汁一斤。同白蜜二斤熬沸。用绢滤过。将茯苓十二两。人参三两。各研末。入前汁和匀。

  以瓷瓶用纸十数层。加箬叶封瓶口。入沙锅内。以长流水淹瓶颈桑柴火煮三昼夜。取出绢纸扎口。以蜡封固悬井中一日。取起仍煮半日。汤调服。)

  陈修园曰。人参甘寒柔润。补助肺气。然肺本恶寒。凡咳嗽多属形寒饮冷。得寒润滋补之药。必增其咳。昔医误认为温寒之性。故有肺热还伤肺之说。不知肺合皮毛。凡咳嗽从风寒外伤而起。宜用干姜五味细辛之类加减。忌用人参之寒。然肺为脏腑之华盖。脏腑之火。

  不得水制。上刑肺金。致肺燥干咳。有声无痰与寒饮作嗽者不同。正宜用人参之润而滋燥。

  人参之寒以制热。琼玉膏所以神效无比也。昔医凡清燥之方。必用人参。可知其长于养津液也。

  卷下 滑可去着

  生脉散

  (治热伤元气。气短倦怠。口干出汗。)

  生脉冬味与参施。暑热刑金脉不支。若认脉虚通共剂。操刀之咎属伊芳谁。(人参五分。

  麦冬八分。五味子九分。水煎服。)

  陈修园曰。脉。资始于肾。资生于胃而会于肺。仲景于手足冷脉微欲绝症。取通脉四逆汤。以扶少阴之真阳。于心下悸脉结代。取复脉汤。以滋阳明之津液。皆救危之方也。孙真人制生脉散。为暑热伤肺。肺伤则脉渐虚散为足虑。宜于未伤之前。取人参麦冬之甘润。五味子之酸敛。无病之时。预服以保之。除暑月之外。不可以此为例也。今人惑于生脉之名。

  凡脉绝之证。每投立死。亦孙真人命名不正之贻祸也。一本作参麦散。较妥。

  ○燥可去湿

  卷下 滑可去着

  神木汤

  主治三时外感。寒邪内伤生冷而发热。及脾泄肠风。

  术防甘草湿家尝。(苍术三钱。防风二钱。甘草一钱。加葱白生姜同煎。据云无汗用苍术。以代麻黄汤。有汗用白术。以代桂枝汤。)神术名汤得意方。自说法超麻桂上。可知全未梦陈修园曰。仲景麻桂及葛根柴胡等汤。步步是法。而大旨在养津液三字。王海藏此方。燥烈伤阴。先涸汗源。多致留邪发热。正与仲景法相反。据云用代麻桂诸汤。平稳可法。其实贻祸匪轻也。须知此方与三阳之症无涉。惟大阴之风湿可用。内经谓春伤于风。邪气流连而洞泄。至夏而餐泄肠 者。宜此燥剂。否则不可沾唇。

  卷下 滑可去着

  平胃散

  治湿淫于内。脾胃不能克制有积饮痞隔中满者。

  平胃散用朴陈皮。苍术合甘四味宜。(苍术泔浸二钱。浓朴姜汁炒陈皮甘草炙各一钱。

  姜枣煎。)除湿宽胸驱瘴疠。调和胃气此方施。

  柯韵伯曰。内经以土运太过曰敦阜。其病腹满。不及曰卑监。其病留满痞塞。张仲景制三承气汤。调胃土之敦阜。李东垣制平胃散。平胃土之卑监也。培其卑而使之乎。非削卑之谓也。苍术苦温运脾。长于发汗。迅于除湿。故以为君。浓朴色赤苦温。能助少火以生气。故以为臣。湿因于气滞。故以行气之陈皮为佐。脾得补而健运。故以补脾之甘草为使。名曰平胃。实所以调脾欤。

  卷下 滑可去着

  五皮散

  五皮饮用五般皮。陈茯姜桑大腹奇。(陈皮茯苓皮姜皮桑白皮大腹皮。)或用五加易桑白。

  脾虚肤胀此方宜。(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故水肿。半身以上宜汗。半身以下宜利小便。此方于泻水之中。仍寓调补之意。皆用皮者。水溢皮肤。以皮行皮也。)

  陈修园曰。此方出华元化中藏经。颇有意义。宜审其寒热虚实。而加寒温补泻之品。

  卷下 滑可去着

  二陈汤

  治肥盛之人。湿痰为患。痰喘胀满。

  二陈汤用夏和陈。益以茯苓甘草臣。(半夏二钱。陈皮一钱。茯苓三钱炙。甘草八分。

  加姜陈修园曰。此方为祛痰之通剂也。痰之本。水也。茯苓制水以治其本。痰之动。湿也。

  茯苓渗湿以镇其动。方中只此一味。是治痰正药。其余半夏降逆。陈皮顺气。甘草调中。皆取之以为茯苓之佐使耳。故仲景书。凡痰多者俱加茯苓。呕者。俱加半夏。古圣不易之法也。

  今人不穷古训。以半夏为祛痰之专品。仿稀涎散之法。制以明矾。致降逆之品。反为涌吐。

  堪发一叹。以此方为三阳解表之剂。服之留邪生热。至死不悟。余于真方桂枝汤下已详言之。

  兹不复赘。

  卷下 滑可去着

  萆厘清饮

  萆 厘清主石蒲。草梢乌药智仁俱。(乌药益智仁石菖蒲萆 各等分。甘草梢减半。)煎成又入盐些少。(加盐少许。)淋浊流连数服驱。(遗精。白浊。)

  汪 庵曰。萆 能泄厥阴阳明湿热。去浊厘清。乌药疏逆气而止便数。益智固脾肾而开郁此以疏泄为禁止者也。

  卷下 滑可去着

  肾着汤

  治寒湿腰痛。如带五千钱。此带豚为病。名曰肾着。

  腰痛如带五千钱。肾着汤方岂偶然。甘草茯苓姜与术。长沙老法谱新编。(甘草二钱。

  白术干姜茯苓各四钱。水煎服。即金匮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但分两多少不同。)

  陈修园曰。带脉为病。腰溶溶如坐水中。此寒湿之邪。不在肾之中脏。而在肾之外腑。

  故其治。不在温肾而散寒。而在燠土以胜水。若用桂附。则反伤肾之阴矣。

  卷下 滑可去着

  一味白术酒

  治伤湿身尽痛。

  即白术一两。酒煎服。不能饮者以水代之。按神农本草经云。白术气味甘温无毒。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疽。止汗除热消食。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原文只此三十四字。

  陈修园曰。白术主治风寒湿三者。今而成痹。而除湿之功。则更大焉。死肌者。湿邪侵肌肉而麻木不仁也。痉者。湿流关节而筋劲急也。疸者。湿乘脾土肌肉发黄也。湿久郁而为热。湿热交蒸。故自汗而热发也。脾受湿则失其健运之常。故食不能消也。白术性能燥湿。

  所以主之。作煎饵三字。先圣另提。大费苦心以白术之功在燥。而所以妙处。在于多脂。多脂则燥中有润。张隐庵解云。土有湿气。始能灌溉四旁。如地得雨露。始能发生万物。今以生术削去皮。急火炙令热。名为煎饵。遵法修治。则味甘而质润。土气和平。故久服有轻身延年不饥之效。后人用土炒燥。大失经旨。叶天士临症指南。竟用水漂炒黑。是徒用白术之名也。不得不附辩于此。

  ○寒能胜热

  卷下 滑可去着

  泻白散

  泻白甘桑地骨皮。再加粳米四般宜。(桑白皮地骨皮各一钱。甘草五分。粳米百粒。○KT云桑皮泻肺火。地骨退虚热。甘草补土生金。粳米和中清肺。李时珍曰。此泻肺诸方之准纯也。)

  秋伤燥令成痰嗽。火气乘金此法奇。

  季楚重曰。火热伤气。救肺之治有三。伤寒邪热侮肺。用白虎汤除烦。此治其标。内症虚火烁金。用生脉散益阴。此治其本。若夫正气不伤。郁火又甚。则泻白散之清肺调中。标本兼治。又补二方之不及也。

  卷下 滑可去着

  甘露饮

  治胃中湿热。包黄溺赤。口疮吐血衄血。

  甘露二冬二地均。(天冬。麦冬。生地。熟地。)枇杷芩枳(黄芩。枳壳。枇杷叶。)斛茵伦。(石斛。茵陈。)合和甘草平虚热。(等分煎温服。)口烂龈糜吐衄珍。

  陈修园曰。足阳明胃为燥土。喜润而恶燥。喜降而恶升。故以二冬二地石斛甘草之润以补之。枇杷枳壳之降以顺之。若用连柏之苦。则增其燥。若用 术之补。则虑其升。即有湿热。用一味黄芩以折之。一味茵陈以渗之。足矣。盖以阳明之治。最重在养津液二字。此方二地二冬等药。即猪苓汤用阿胶以育阴意也。茵陈汤芩之折热而去湿。即猪苓汤中之用滑泽以除垢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