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方切用


  卷八下 泻火门

  化阴煎

  治水亏阴涸,阳火有余。小便癃闭,淋浊疼痛等证。

  生地 熟地 牛膝 猪苓 泽泻 生黄柏 生知母(二钱) 绿豆(三钱) 龙胆草(一钱五分)至一二两亦

  卷八下 泻火门

  泻青丸

  (钱乙) 治肝火郁热,不能安卧,多惊多怒,筋痿不起,目赤肿痛。(肝属风木,木盛生火,故发热多甚于寅卯木旺之时。按之在肉之下,骨之上,为肝热。肝胆之经,行于两胁,风火干之,故卧不安。肝在志为怒,故多怒。肝虚胆怯,故多惊。肝主筋,逢热则纵,故痿。目为肝窍,热发于目,故肿痛。)方见卷六上祛风门肝者,将军之官,风淫火炽,不易平也。龙胆大黄,苦寒味浓,沉阴下行直入厥阴而散泻之而升痛目故肝剂,平肝经是摄求其春无可爱培之而为

  卷八下 泻火门

  人参泻肺汤

  治肺经积热,上喘咳嗽胸膈胀满,痰多,大便涩。

  人参 黄芩 栀子仁 枳壳 薄荷 甘草 连翘 杏仁(去皮尖) 桑白皮 大黄 桔梗 按人参。肺热反能伤肺,此清肺经积热,以人参泻肺立名,可见泻其肺热,必不可伤其肺气

  卷八下 泻火门

  泻白散

  (钱乙) 治肺火,皮肤蒸热。(肺主皮肤,轻按即得,重按全无,是热在皮毛。)洒淅寒热。(邪在肤腠。)日晡尤甚。(申酉时燥金正旺之时。)喘嗽气急。(肺苦气上逆。)桑白皮 地骨皮(各一钱) 甘草(五分) 粳米(百粒)桑白皮甘辛而寒,行水降火,泻肺气之有余。除痰止嗽,能利二便,而疗热渴。地骨皮寒泻热从火。

  加人参五味茯苓青皮陈皮,名加减泻白散。(东垣)治咳嗽喘急。呕吐加知母黄芩桔梗青皮陈加黄芩知嗌喉不利,寒,治气出为佐。桔梗

  卷八下 泻火门

  利膈散

  治脾肺大热,虚烦上壅,咽喉生疮。

  鸡苏叶 荆芥穗 防风 桔梗 牛蒡子(炒) 人参 甘草等分为末。每服二钱,不拘时沸汤按此方清上焦热,全用辛凉轻清之气,不杂苦寒降下之味。其见甚超,较凉膈散诸方为更胜

  卷八下 泻火门

  化肝煎

  治怒气伤肝,而因气逆动火,致为烦热胁痛动血等证。

  青皮 陈皮 白芍(二钱) 泽泻(如血见下部者以甘草代之。) 栀子(炒) 丹皮(一钱五分)分,如兼寒热者多者,勿用芍药

  卷八下 泻火门

  导赤散

  (钱乙) 治小肠有火,便赤淋痛,面赤狂躁,口糜舌疮,切牙口渴。(心与小肠相表里,心热则小肠亦热,故便赤淋痛。心属君火,是五脏六腑火之主。故诸经之热,皆应于心。面赤烦躁,切牙口渴,皆心热也。舌为心苗,若心火上炎,熏蒸于口,则口糜口疮。轻手按至皮毛之下,肌肉之上,则热,日中大甚,是热在血脉为心热。心火亢甚,小肠郁结不能通利者,此方主之。如治白浊沙淋等证,合逍遥散。)生地黄 木通 甘草梢 淡竹叶生地凉心血,竹叶清心气。(叶生竹上。故清上焦)木通降心火入小肠。(君火宜木通,相火淋痛之义糜,则

  卷八下 泻火门

  天门冬散

  治肺壅脑热,鼻干,大便秘涩。

  天门冬(去心皮) 桑白皮 升麻 大黄 枳壳(麸炒) 甘草 荆芥按此方药味较人参泻肺汤为少减,然用升麻,且升且降,以散上焦壅热,可取。

  卷八下 泻火门

  清胃散

  (东垣) 治胃有积热,上下牙痛,牵引头脑,满面发热。其牙喜寒恶热,或牙龈溃烂,或牙宣出血,或唇口颊腮肿痛。(足阳明胃脉,循鼻外,入上齿中,挟口,环唇,循颊车,上耳前,主上牙龈,喜寒饮而恶热。手阳明大肠脉,上颈,贯颊,入下齿,挟口,主下牙龈,喜热饮而恶寒。足阳明别络脑,故脑痛。阳明之脉营于面,故面热。二经热盛,故唇口齿颊病,面肿痛也。齿为骨,属肾,牙宣牙龈出血,或齿缝出血也,亦名齿衄,乃肾病。若血多而涌出不止,为阳明热盛,以阳明多气多血也。唇属脾胃大肠经,燥则干,热则裂,风则,寒则揭,若肿皴裂如蚕茧,名曰茧唇。唇吞者,肌肉之本也。人中平满者为唇反,唇反肉先死。)生地黄 牡丹皮 黄连 当归 升麻 一方加石膏。

  黄连泻心火,亦泻脾火。脾为心子,而与胃相表里者也。当归和血,生地丹皮凉血,以养阴新六郁而痛者,越鞠丸。中气虚而痛者,补中益气汤。思虑伤脾而痛者,归脾汤。肾经虚热而痛者,六味丸。肾经虚寒而痛者,还少丹,重则八味丸。甚属风热者,独活散茵陈散。风寒入脑者,羌活附子汤,当临时制宜。附独活散。独活羌活川芎防风各五钱,细辛荆芥薄荷生地各二钱。每服三钱。)

  卷八下 泻火门

  玉女煎

  治水亏火胜,六脉浮洪滑大。少阴不足,阳明有余,烦热干渴,头痛牙疼失血等证效如神。若大便溏泄者,大非所宜。

  生石膏(三五钱) 熟地(三五钱或一两) 麦冬(二钱) 知母 牛膝(一钱五分) 如火之盛极火不能降

  卷八下 泻火门

  泻黄散

  治脾胃伏火,口燥唇干,口疮口臭,烦渴易饥,热在肌肉。(口为脾窍,唇者脾之外候。

  口燥唇干,口疮口臭,皆属脾火。脾热故烦热易饥,病名中消,脾主肌肉,故热在肉按重按皆不热,不轻不重乃得之。遇夜尤甚者,为脾热实热,宜此汤及调胃承气。虚补中益气汤。按面上热,身前热,一身尽热,狂而妄言妄见,皆足阳明。肩背及热足踝后热,皆足太阳。口热舌干,中热而喘,足下热而痛,皆足少阴。肩上热,项似拔热若寒,皆手太阳。身热肤痛,手少阴,淋洒淅寒热,手太阴。掌中热,手太阴少阴热而筋纵不收,阴痿,足阳明厥阴。又曰:胃居脐上,胃热则脐以上热。肠居脐下,脐以下热。肝胆居胁,肝胆热则胁亦热。肺居胸背,肺热则胸背亦热。肾居腰,肾热热,可类推也。)防风(四两) 藿香(七钱) 山栀(炒黑一两) 石膏(五钱) 甘草(二两) 上末。微炒香。酒山栀清心肺之火,使屈曲下行,纵小便出。藿香理脾肺之气,去上焦壅热,辟恶调中。

  石膏又连垣曰类。

  钱乙泻黄散。白芷防风升麻枳壳黄芩(钱半)石斛(一钱二分)半夏(一钱)甘草(七分)治同前证皆阳明药,防中上之气。半火郁发之之义

  卷八下 泻火门

  地黄煎

  治积热地黄汁(四升三合) 茯神 知母 葳蕤(四两) 栝蒌根 生姜汁 鲜地骨皮 生麦冬汁 白上 咀,以水一斗零二升,先煮诸药,取汁三升,去渣。下竹沥地黄麦冬汁,缓火煎四五沸之。

  卷八下 泻火门

  左金丸

  (又名茱连丸)治肝胆郁火,左胁作痛,或胸胁痛不可忍,吞酸吐酸,筋疝痞结,酒湿发黄。(肝火盛则胁筋疝但得黄连(六两姜汁炒) 吴茱萸(一两盐水泡) 水丸。

  肝实则作痛,心者肝之子,实则泻其子,故用黄连泻心清火为君,使火不克金,金能制木,一热肝居于皆属能相何也?丹溪曰:吐酸与吞酸不同。吐酸,吐出酸水如醋。平时津液,随上升之气,郁而成积,湿中生热,故随木化,遂作酸味,非热而何。其有郁之久,伏于肠胃之间,咯不得上,咽不得下。肌表得风寒,则内热愈郁,而酸味刺心。肌表温暖,腠理开发,或得香热汤丸,汁液得行,亦可暂解,非寒而何。素问言热,言其体位。东垣言寒,言其末也。予当治吞酸,用黄连吴茱制炒,随时令迭为佐使。苍术茯苓为辅,蒸饼为丸吞之。仍教糖食蔬果自养,则病易安(丹溪之论,亦未畅尽。总之此证有热有寒,不可执一。)戴氏曰:房劳肾虚之人,胸未加炒芩苍术陈皮,亦名茱连丸,治同。加芍药等分为丸,名戊己丸,治热痢热泻。(热泻者子一青丸

  卷八下 泻火门

  约阴丸

  治妇人血海有热,经脉先期及过多者。或兼肾火,而带浊不止,及男妇大肠血热便证。

  当归 白术(炒) 白芍(酒炒) 生地 茯苓 地榆 黄芩 白石脂(醋 淬) 北五味 丹皮黄柏各等分

  卷八下 泻火门

  导赤各半汤

  (节庵) 治伤寒后,心下不硬,腹中不满,二便如常。身无寒热,渐变神昏不语睡中独语,目赤口干,不饮水,与粥则咽。不与勿思,形如醉人,名越经证。(伤寒不满,二便如常,病不在腑也。神昏睡语,不思食,形如醉人,此邪热传于手少阴心,心而逼肺也。邪热入里,故目赤舌干。邪热在阴,故不渴。此证自足而传手经,故曰越经黄连 黄芩 犀角 知母 山栀 滑石 麦冬 人参 甘草 茯神 加灯心姜枣煎。

  陈来章曰:热入心经,凉之以黄连犀角栀子。心热上逼于肺,清之以黄芩知母麦冬,泄之以者,

  卷八下 泻火门

  消毒犀角饮

  治大人小儿,内蕴邪热。痰涎壅甚,腮项结核,口舌生疮。及遍生疮疖,已溃宜服之。

  犀角(磨冲) 防风 荆芥穗(一钱) 鼠粘子(炒二钱) 炙甘草(一钱)按此方专清上焦蕴热,与利膈散略同,彼可多服,此可暂服尔。

  卷八下 泻火门

  莲子清心饮

  (局方) 治忧思抑郁,发热烦躁,或酒色过度。火盛克金,口苦咽干,渐成消渴精淋浊,过劳即发。四肢倦怠,五心烦热,夜静昼甚。及女人崩带(烦躁遗精淋浊者,而有热也。心火妄动,不能下交于肾,故元精失守也。过劳即发为劳淋,劳则动其心火昼偏热者,阳虚也。崩中,由损伤卫任,气血俱虚。经曰:阴虚阳搏谓之崩,由阴虚而之,血得热而妄行也。带者,病本于带脉而得名。赤属血,白属气。由阴虚阳竭,营气卫气下陷,或湿痰湿热蕴积而下流也。)石莲肉 人参 黄 茯苓 柴胡(三钱) 黄芩(炒) 地骨皮 麦冬 车前子 甘草(炙二参 甘草,所以补阳虚而泻火,(东垣曰:参 甘草,泻火之圣药。)助气化而达州都。

  (膀上焦

  卷八下 泻火门

  服蛮煎

  此方性味极清极轻,善入心肝二脏。行滞气,开郁结,通神明,养正除邪,大有奇生地 麦冬 白芍 石菖蒲 石斛 丹皮 茯神(二钱) 陈皮(一钱) 木通 知母(一钱五如痰胜多郁者,加贝母二钱。痰盛兼火者,加胆星一钱五分。阳明火盛,内热狂叫者,加石加人

  卷八下 泻火门

  普济消毒饮

  (东垣) 治大头天行,初觉憎寒体重,次传头面肿盛,口不能开,上喘,咽喉不口渴舌燥。(俗云:大头天行亲戚,不相访问,染者多不救。泰和间,多有病此者。医气加蓝根下之,稍缓,翌日如故。下之又缓,终莫能愈,渐至危笃。东垣视之曰:夫身以上,天之气也。身半以下,地之气也。此邪热客于心肺之间,上攻头面为肿盛。以承气泻胃中之实热,是为诛伐无过。病以适至其所为故。遂处此方,全活甚众,遂名普济消毒饮子。)黄芩(酒炒) 黄连(酒炒五钱) 陈皮(去白) 生甘草 元参 柴胡 桔梗(二钱)连翘 板之,或蜜拌为芩连苦寒,泻心肺之热为君。元参苦寒,橘红苦辛,甘草甘寒,泻火补气为臣。连翘薄荷鼠阳明书中

  卷八下 泻火门

  约营煎

  治血热便血,无论脾胃大小肠膀胱等证皆可用。

  生地 芍药 续断 地榆 黄芩 槐花 荆芥穗(炒焦) 乌梅(一个) 如火盛者,加栀子黄

  卷八下 泻火门

  紫雪

  (局方) 治内外烦热不解,狂易叫走,发斑发黄,口疮香港脚,瘴毒蛊毒,热毒药毒。

  黄金(百两) 寒水石 石膏 滑石 磁石(三斤。水煮。捣煎去渣。入后药。) 升麻元参并捣锉,入前药煎,不住手将柳木两二钱。研细入前药拌寒水石石膏滑石硝石,以泻诸经之火,而兼利水为君。磁石元参,以滋肺肾为臣。犀角羚角丹而

  卷八下 泻火门

  碧雪

  治一切积热,咽喉口舌生疮,心中烦躁,咽物妨闷,致咽闭壅塞。及天行时热,发狂昏愦。

  芒硝 朴硝 硝石 马牙硝 青黛 石膏 寒水石(研水飞) 甘草(等分) 将甘草煎汤二升候冷,即以小按此方仿紫雪之制,而不用黄金犀羚等贵重之药,亦为简便。

  卷八下 泻火门

  人参清肌散

  治午前潮热,气虚无汗。(热发午前,阳虚而阴火乘之也。火燥热郁,故无汗。经曰:阳气有余,为身热无汗。阴气有余,为多汗身寒。阴阳有余,则无汗而寒。按此有邪有余,阴阳和则无病,过中则皆病也。经又曰:阳盛生外热,阴盛生内寒。皆亢非真阴真阳盛也。)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炙) 半夏曲 当归 赤芍药 柴胡 干葛 加姜枣煎。四君以补除大热伤寒无前药各一两,加黄芩五钱,每服三钱。加姜枣煎,名人参散。(许叔微)治邪热客于经络,入脏合之

  卷八下 泻火门

  白术除湿汤

  (东垣) 治午后发热,背恶风,四肢沉困,小便色黄,又治汗后发热(午后发热在阴分,阳陷阴中也。背为阳,腹为阴。背恶寒者,阳不得伸也。脾主四肢,四肢沉困胜而脾不运也。小便黄,湿兼热也。汗后而热不退,或阴虚,或阳虚也。)人参 赤茯苓 甘草(炙) 柴胡(五钱) 白术(一两) 生地黄 地骨皮 知母 泽泻(七钱)阳陷阴中,热在血分,故以生地滋其少阴。而以知母地骨,泻血中之伏火也。柴胡升阳,以气

  卷八下 泻火门

  石膏散

  (外台) 治劳热骨蒸,四肥微瘦,有汗,脉长者。(此指劳热,因阳邪入里,传为骨蒸。令人先寒后热,渐成羸瘦者。有汗,胃实也。脉长,阳明证也。)石膏研细,每夕新汲水服方寸匕,取热退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