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方切用


  姜桂湿剂门中在肺咳制用炙甘草汤,此补虚劳也。与补阴虚火热不同,故肺痿有寒热之异。)

  卷八上 润燥门

  清燥救肺汤

  治诸气 郁,诸痿喘呕。

  二桑叶(经霜者。得金气而柔顺不凋,取之为君,去枝梗。三钱。) 石膏(禀清肃之气,极胡麻仁(枇杷叶(一生地黄,热喻嘉言曰:诸气 郁之属于肺者,属于肺之燥也。而古今治气郁之方,用辛香行气,绝无一以喘也。

  内经即约不肺仿

  卷八上 润燥门

  通幽汤

  (东垣) 治幽门不通,上冲吸门,噎塞不开,气不得下,大便艰难,名曰下脘不通,治在幽门。(下脘即幽门,胃之下口也。人身上下有七门,皆下冲上也。幽门上冲吸门,吸门即会厌,气喉上掩饮食者也。冲其吸入之气,不得下归肝肾,为阴火所拒,故膈噎不通。

  浊阴不得下降,而大便干燥不行。胃之湿与阴火,俱在其中,则腹胀作矣。治在幽门,使幽门通利,泄其阴火,润其燥血,生其新血,则幽门通,吸门亦不受邪,膈噎得开,胀满俱去矣。是浊阴得下归地也。)当归身 升麻 桃仁(研) 红花 甘草(炙) 原生地 原熟地 或加槟榔当归二地,滋阴以养血,桃仁红花,润燥而行血,槟榔下坠而破气滞。加升麻者,天地之道垣曰饱劳便以桃仁酒制大黄通之。风燥者,以麻仁加大黄利之。气塞者,郁李仁杏仁皂角仁润之。不可概用牵牛巴豆之类下之,损其津液。暂得通快,燥结愈甚,遂成不救。)加大黄麻仁,名当归润肠汤,治同。

  卷八上 润燥门

  济川煎

  凡病涉虚损,而大便闭结不通,则硝黄攻击等剂,必不可用。若势有不得不通者,主之,此用通于补之剂也。

  当归(三五钱) 牛膝(二钱) 肉苁蓉(酒洗去咸。二三钱。) 泽泻(一钱五分) 升麻(五七加黄芩,

  卷八上 润燥门

  润肠丸

  (东垣) 治肠胃有伏火,大便秘涩。全不思食,风结血结。(风结即风秘,由风搏脏,传于大肠。或素有风病者,亦多秘。气秘,由气不升降。血秘,由亡血血虚,津液不热秘,由大肠热结。冷秘,由冷气横于肠胃,凝阴固结,津液不通,非燥粪也。仲景曰浮而数,能食。不大便者,此为实,名曰阳结。脉沉而迟,不能食。身体重,大便反硬曰阴结。李东垣曰:实秘热秘,即阳结也,宜散之。虚秘冷秘,即阴结也,宜温之。)大黄 归尾 羌活(五钱) 桃仁(研) 大麻仁(去壳一两)蜜丸。一方有防风。风湿加秦艽皂归尾桃仁,润燥活血,羌活搜风散邪,大黄破结通幽,麻仁滑肠利窍。血和风疏,肠胃得润用枳是也加防风皂角仁,蜜丸,名活血润燥丸,治同。(皂角得湿则滑,湿滑则燥结自除)去羌活,加等分蜜丸

  卷八上 润燥门

  决津煎

  治妇人血虚经滞,不能流畅而痛极者,当以水济水。若江河一决,而积垢皆去,宜汤,随证加减主之。此用补为泻之神剂也。

  当归(三五钱或一两) 泽泻(一钱五分) 肉桂(一二三钱) 熟地(二三钱或五七钱。或不用可。如气滞而如小腹不暖而弥佳。如气虚

  卷八上 润燥门

  韭汁牛乳饮

  (丹溪) 治胃脘有死血,干燥枯槁,食下作痛,翻胃便秘。(胃脘有死血者,嗜辛,躁暴多怒,积久而成瘀热也。枯槁者,血聚则肝气燥,燥热故槁也。瘀血阻碍,故作痛,翻胃而吐出也。瘀血不去,则新血不生,故肠枯而便秘。膈噎翻胃,多因气血两胃槁胃冷而成。饮可下而食不下,槁在吸门,即喉间之会厌也。食下胃脘痛,须臾吐出在贲门,胃之上口也,此上焦名噎。食下良久吐出,槁在幽门,胃之下口也,此中焦名朝食暮吐,槁在阑门,小肠下口也,此下焦名翻胃。又有寒痰,瘀血,食积,壅塞胃口或补,或消,或润,宜随病施治。)韭菜汁 牛乳 等分。时时呷之。有痰阻者,加姜汁。一方去牛乳,加陈酒,治血膈尤捷。

  矣。

  呕,朱乳不如少服药,饮牛乳,加韭汁,或姜汁,或陈酒为佳。)

  卷八上 润燥门

  活血润燥生津汤

  (丹溪) 治内燥,津液枯少。

  当归 白芍 熟地黄(一钱) 天冬 麦冬 栝蒌(八分) 桃仁(研) 红花(五分)归芍地黄滋阴养血,栝蒌二冬,润燥生津,桃仁红花,活血去瘀。凡阴虚血燥而兼瘀滞者,

  卷八上 润燥门

  甘露饮

  治胸中客热,牙宣口气,齿龈肿烂,时出脓血,吐血衄血。目睑垂重,常欲合闭。或即饥烦治脾短,生地 熟地 天冬 麦冬 石斛 茵陈 黄芩 枳壳 枇杷叶 甘草 一方加桂苓,名桂苓此方创自洁古老人,朱丹溪以为此心肺胃三经药也。主治胸中客热,口臭齿烂,心烦咽痛等可治则以(按此方以固本丸为主,而加入他药。原因胃中湿热下流归坎,则水源浊泛,故见证如此。

  犹未水木丹溪去枇加知附小甘露饮,山栀黄芩生地升麻桔梗茵陈石斛甘草,治脾劳实热,身体面目悉黄,舌干,咽

  卷八上 润燥门

  消渴方

  (丹溪) 治渴证胃热,善消水谷。

  (渴而多饮为上消,肺热也。多食善饥为中消,胃热也。渴而小便数有膏为下消,肾热也。

  黄口必以清其热。血分渴者,喜饮热水,宜甘温酸剂,以滋其阴。上轻,中重,下危。如上中平,则不传下。肾消,小便甜者为重。水生于甘,而死于咸。小便本咸而反甘,是生气泄,脾气下陷入肾中。为土克水也,多死。)黄连 天花粉 生地汁 藕汁 牛乳 将黄连花粉为末。调服,或加姜汁蜂蜜为膏,噙化。

  卷八上 润燥门

  地黄引子

  (易简) 治消渴烦躁,咽干面赤,肾火上炎。

  人参 黄 (蜜炙) 甘草(炙) 生地黄 熟地黄 天冬 麦冬 枇杷叶(蜜炙) 石斛泽泻此方生津补血,润燥止渴,佐以泽泻枳壳,疏导二腑。

  (泽泻泻膀胱之火,枳壳宽大肠之气。)使小腑清利,则心火下降。(心与小肠相为表里。

  经其渴自止矣。(喻嘉言曰:人参白虎汤,专治气分燥热,此汤专治血分燥热。竹叶黄 汤,兼治气血燥热,宜辨证而择用之。附竹叶黄 汤,淡竹叶生地黄各二钱。当归川芎芍药麦冬炒黄芩人参黄 甘草半夏 石膏各一钱。治消渴气血两虚,兼有胃火者。)

  卷八上 润燥门

  治久嗽方

  (千金) 润肺散寒。(白蜜滑能润肺,生姜辛能散寒。)白蜜(一斤) 生姜(二斤取汁) 先秤铜铫知斤两讫,纳蜜姜汁,微火熬令姜汁尽,唯有蜜斤知母止嗽时嚼服,

  卷八上 润燥门

  琼玉膏

  (申先生) 治干咳嗽。(有声无痰,谓之干咳,缘肺肾津枯所致。若火郁其痰而干咳者,当用升发之药,如逍遥散之类,随用滋阴之剂收功。)地黄(四斤) 茯苓(十二两) 人参(六两) 白蜜(二斤) 先将地黄熬汁去渣,入蜜炼稠,再地黄滋阴生水。水能制火。白蜜甘凉性润。润能去燥。气为水母。土为金母。故用参苓补土

  卷八上 润燥门

  麻仁苏子粥

  (本事方) 治老人风秘。(许叔微曰:一妇年八十四,忽腹痛头痛,恶心不食。

  议补脾治风,清利头目。服药难愈,全不进食,其家忧惶。予辨前药皆误,此是老人风脏腑壅滞,聚于胸中,则腹胀恶心,不思饮食,上至于巅,则头痛不青也。令作此粥,而气泄,不结烘如椒者十余枚,渐得通利,不药而愈矣。)及产后大便不通。(妇人产后种疾,郁冒则多汗,多汗则大便不通,故难于用药。)大麻仁 紫苏子 等分。洗净合研,再用水研,取汁煮粥。

  麻仁阳明正药,滑阳润燥,利便除风。苏子兼走太阴,润肺通肠,和血下气。行而不峻,缓

  卷八上 润燥门

  桑白皮等汁十味煎

  (许仁则) 治气嗽经久,将成肺痿。乍寒乍热,唾涕稠粘。喘息气上,唇有唾血者。渐觉瘦悴,小便赤少,色败毛耸。此亦成蒸。及久嗽成肺痈,唾悉成少。

  桑白皮(一升) 地骨皮(三升。二味合煎。取汁三升。) 生地汁(五升) 生麦冬汁(二升)麦冬生地葛根竹涩姜手,煎如饴糖。夜卧冬补肺生津,地骨退膏补土以生金,地汁

  卷八上 润燥门

  滋燥养营汤

  治炎烁肺金,血虚外燥,皮肤皴揭,筋急爪枯,或大便风秘。(肺主皮毛,肝肝血不足,风热胜而筋燥,故外见皮毛枯槁,肌肤燥痒,内有筋急便秘之证。)当归(酒洗二钱) 生地黄 熟地黄 芍药(炒) 黄芩(酒炒) 秦艽(一钱) 防风甘草(五火而益血为臣润。)又秦艽能剂则补阴血为佐

  卷八上 润燥门

  白茯苓丸

  治肾消,因中消之后,胃热入肾,消烁肾脂。令肾枯燥,遂致此疾。两腿渐细,力。(肾消即下消,乃上消中消之传变,饮一溲二,溲如膏油。王注曰:肺主气,气则气能管束津液,其精微者,荣养筋骨血脉,余者为溲。肺病则津液无气管摄,而精随溲下如膏油也。)茯苓 黄连 花粉 萆 熟地黄 覆盆子 人参 元参(一两) 蛇床子(七钱五分)鸡茯苓降心火而交肺肾,连清脾火而泻心。石斛平胃热而涩肾,熟地元参生肾水,覆盆蛇床固而止渴,毋乃心地

  卷八上 润燥门

  文蛤散

  本文云,渴欲饮水不止者,文蛤散主之。

  文蛤一味杵为散。以沸汤五合,和服方寸匙。

  金匮于小溲微觉不利,蚤用文蛤一味治之。方书从不录用,讵知软坚之品,非劫阴即伤阴。

  之表

  卷八上 润燥门

  黄汤

  (本事方) 治心中烦躁,不生津液,不思饮食。

  黄 熟地黄 芍药 五味子 麦冬 天冬 人参 甘草 茯苓 加姜枣乌梅煎。

  黄 人参补气,熟地芍药补血。乌梅五味,敛耗生津。天冬麦冬,泻火补水。茯苓淡以利湿

  卷八上 润燥门

  宣明黄汤

  治心移寒于肺,为肺消,饮少溲多,当补肺平心。

  黄 (三两) 五味子 人参 麦门冬 桑白皮(二两) 枸杞子 熟地黄(两半) 为末。每服

  卷八上 润燥门

  宣明麦门冬饮子

  治心移热于肺,传为膈消,胸满心烦,精神短少。

  人参 茯神 麦门冬 五味子 生地黄甘草(炙) 知母 葛根 栝蒌根(等分) 咀。

  每服五喻嘉言曰:宣明二方,为内经心移寒移热两证,各出其治。一种苦心,非不可嘉。然移寒移必泻正

  卷八上 润燥门

  易老门冬饮子

  治老弱虚人大渴。

  人参 枸杞子 白茯苓 甘草 五味子 麦门冬 加姜煎。

  喻嘉言曰:按易老方,即变宣明麦冬饮子,去生地知母葛根,加枸杞也。方下不言心移热于无过

  卷八上 润燥门

  猪膏汤

  治过劳四肢,筋液耗竭,数数转筋,爪甲皆痛,不能久立,名曰筋极。(肝主筋,六极之一也。经曰: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筋骨过劳,耗其津液,不能荣养急而筋数转也。爪甲者,筋之余,筋属木,犹木枯则枝叶皆萎也。不能久立,筋衰不也。)猪脂 姜汁(二升) 酒(五合) 先将猪脂姜汁,熬取三升,再入酒,分三服。

  津竭筋枯,非草木之药卒能责效。猪脂润能养筋,姜汁辛能润燥,酒和血而性善行,取易达除姜汁,加金银花,煮酒饮,治疮疥,最良。

  卷八上 润燥门

  猪膏发煎

  (金匮) 治诸黄,令病从小便出。

  猪膏(半斤) 乱发(如鸡子大三枚) 二味和煎,发消药成,分再服。

  徐忠可曰:此为黄胆之谷气实者设也。肾为胃关,胃家谷气实,则气闭而肾燥。故以猪膏润注又腹大如鼓,百药不效。用猪膏四两,发灰四两,一剂而愈。仲景岂欺我哉。

  卷八上 润燥门

  人参白虎汤

  原治太阳中喝,汗出恶寒,身热而渴。

  卷八上 润燥门

  竹叶石膏汤

  治虚烦燥渴。

  以上二方俱见卷八下泻火门喻嘉言曰:按此二方,治火热伤其肺胃,清热救渴之良剂也。故消渴病之在上焦者,必取用而饮津门亦不传下消矣。三消皆可用,予实不敢信其然也。乃至三因之石子荠 汤,洁古之清凉饮子。

  俱从此方增入他药,引入他脏。全失急救肺胃之意,此后贤之所以为后贤耶。

  卷八上 润燥门

  甘麦大枣汤

  (金匮) 治妇人脏燥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亦补脾气。(妇人血室受积而郁久为热,则脏为之燥。灵枢曰:一阴主关,关至阖折,则肝气绝而喜悲,则知乘肝,为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病从血来,故见阴象也。灵枢曰:胃病善伸数欠颜则知燥气侵胃,为欠伸。但使肝气津润,君火不亢,则脏阴不燥,何致乘肝侵胃。今令悲伤欠伸,其肝阴之热可知,心肺之热亦可知,故以甘麦大枣汤主之。)甘草(三钱) 小麦(一升) 大枣(十枚) 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小麦能和肝阴之客热,而养心液,且有消烦利溲止汗之功,故以之为君。甘草泻心火而和胃主,

  卷八下

  泻火门

  (内经至真要大论所列病机,凡言火者五,言热者四,似皆谓之火也。然诸病之见于诸篇者悉病于篇为真之不甚则之元病在为病急烈又何难哉。惟虚病为最者,正以大肠之火。山栀此不可。黄芩清之火,善除骨蒸梨汁贝母,解上清肝肾大肠之火泻诸经之浮火,元胡黄连,泻五脏之火,泽泻车前子,泻阳明诸经实热滋心肾不交,已若尽之。然

  卷八下 泻火门

  黄连解毒汤

  (相传此方为太仓公火剂,而崔氏治刘护军,又云其自制者。) 治一切火热,表盛,狂躁烦心。(邪入于阳则狂,心为热所扰则烦,躁则烦之甚也。)口燥咽干。(火盛大热干呕。(热毒上逆。)错语不眠。(热昏其神,崔尚书曰:胃有燥屎,令人错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