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急救广生集
急救广生集
二从头上起红肿痛,用赤小豆末、鸡子清调搽。
三从面起赤肿,用灶心土、鸡子清调搽。
四从背起赤点,用桑白皮为末,羊脂调涂。
五从两臂起赤肿黄色,用柳木烧灰,水调涂。
六从两肋起虚肿,用生铁屑和猪粪调涂。
七从脐上起黄肿,用槟榔末,米醋调涂。
八从两足赤肿,用乳香末,羊脂调涂。
九从两脚赤白点,用猪槽下土,麻油调涂。
十从阴上起黄肿,用屋漏处土,羊脂调涂。(《王肯堂方》)
卷九 外治补遗
辟鬼法
中恶天吊者,为恶鬼之气所中。两目上突吊起,而不能下,因胎气不足,精神失守,虚之所在,鬼邪得以犯之。其症面白带青,或如土色,目睛上视,口吐白沫,手足拘挛,身冷如冰。似乎惊风,而实非惊风。用苍术、檀香、沉香、麝香、安息香之类,近儿旁周遭烧之。香烟如雾,鬼不能存。俟儿稍苏,以桃叶汤浴之。(同上)
卷九 外治补遗
肚大筋青坚如铁石
用独囊蒜切片,置于脐之上下左右,离五分地,将艾灸二壮即消。(《幼科铁镜》)
卷九 外治补遗
病
以红纱袋盛夜明砂佩之。(《直指方》)
卷九 外治补遗
缺唇
小儿缺唇及幼女扯环耳断,用针将缺处两边轻轻划破,以黄丹、白矾各等分为末,掺上即能生肌,神效。(《古香堂抄本》)
卷九 外治补遗
疹
生芝麻(一撮) 葱头(一握) 各捣烂,置铜盆内。令儿坐上,被围住,滚水冲入盆内,热气熏蒸。虽危笃者,立时发出,可保万全,百试百效。(同上)
卷九 外治补遗
痘毒
用扁藤焙燥研末,菜油调涂效。(同上)一方,用经霜黄豆根,同蚕豆荚壳为末,油调敷亦效。(同上)
卷九 外治补遗
痘毒已破
百草霜 铅粉 和匀,油调搽之。(同上)
卷九 外治补遗
冻疮
尿出虫 末,敷上立愈。(同上)
卷九 外治补遗
口中百病
鹅口口疮,重 不能吮乳,及咽喉肿塞,一切热毒,用黄连、黄柏(各末,八分)、雄黄、青黛、火硝(各二分)、牛黄、冰片,硼砂、朱砂(各一分)共研极细末,每用少许,吹入口内即愈。(《说约》)
卷九 外治补遗
龟胸
小儿心胸高如覆掌,由肺热胀满之故。宜灸两乳。离乳寸半之上,两行三骨间六处,各灸三壮。春夏从下灸起,秋冬从上灸起。(同上)
卷九 外治补遗
龟背
风入督脉,背脊受伤,背高如龟,宜用灸。肺 穴在三椎下两旁各一寸半。心 穴在五椎下两旁各一寸半。膈 穴在七椎下两旁各一寸半。六处穴各灸三壮。以小儿中指节为一寸,艾柱如小枣大。(《圣惠方》)一方,用龟尿点骨节上,亦可取效。(《笔峰方》)
卷九 外治补遗
腹胀
用胡粉,盐熬至色变,摩儿腹上。(《子母秘 》)
卷九 外治补遗
痞块
用攒盒内小瓷盘,将皮硝装满,雄黄末盖面,绵纸糊口,以针刺孔,合定痞上,将袱捆紧,三日即消。(《保赤编》)
卷九 外治补遗
痰喘
巴豆(一粒)杵烂,绵包塞鼻孔。男左女右,痰即自下。(《龚氏医鉴》)
卷九 外治补遗
闪癖
头发竖黄,瘰瘰瘦弱,干林檎即红花脯研末,醋和敷之。(《赵氏幼科》)
卷九 外治补遗
儿发不生
楸叶中心捣汁频涂。(《千金方》)
卷九 外治补遗
失音不语
虾蟆胆,点舌尖上立效。(《单方经验》)
卷九 外治补遗
四五岁不语
赤小豆末,酒和敷舌下。(《崔氏纂要》)
卷九 外治补遗
麸
未坚不可乱投药,宜以珊瑚研如粉,日些少点之,三日愈。(《钱相公筐中方》)
卷九 外治补遗
画眉方治小儿思乳
小儿断乳后,往往日夜啼哭,俗有“思奶疳”之说。用黑山栀(三个,烧存性)、辰砂、轻粉(各少许)共为研细末,取生芝麻油调和。待儿睡着,四眼不见时,以药浓敷两眉间,醒来即不思食。不可说破,不效再加黄丹一钱,须拣伏断及卯日。(《屡验方》)
卷九 外治补遗
阴肿疝气
用葱园内蚯蚓粪,以甘草汁调搽肿处,或薄荷汁调亦可。(《保赤良方》)一方,先用葱、花椒煎汤洗之,再用蚯蚓粪连土为末,津调敷之。(《沈敬远儿科抄本》)
卷九 外治补遗
阴被蚯蚓呵肿如球
令儿母以吹火筒,吹肿处即消。(《图经》)一方,取鸭涎抹,并吸鸭口气自消。(《宜良李氏刊方》)
卷九 外治补遗
阴(肿大不消)
硼砂(一分)水研,涂之甚效。(《幼科家秘》)
卷九 外治补遗
阴囊肿大
大黄 牡蛎(各五钱) 朴硝(三钱) 共为末。取田螺洗净,以水养过一夜,取水调药末,涂肿处即愈。(《痘疹传心》)
卷九 外治补遗
两拗及小腹肿胀痒痛
用山药捣烂,频敷患处,干再易之。(《保婴得效方》)
卷九 外治补遗
湿水肿
下体肿者,腰脐至两足肿皆是,病由脾经湿热所成。急用巴豆(四钱,去油)、水 粉(二钱)、硫黄(一钱),共研匀成饼。先用新棉一片包药,布脐上,外用帛缚片时,自然泻下恶水,待下三五次去药,啜粥即止。(《金鉴》)
卷九 外治补遗
气虚脱肛
泻痢日久,中气下陷,肠胃薄甚,肛门滑脱不收。宜用诃子、赤石脂、龙骨( ,各等分)共为细末,腊茶调和,以药掺肠头上,用绵帛揉入。(同上)
卷九 外治补遗
肛肿翻肛
小儿积热大盛,肛门作肿,由大便用力,下翻出肛。用干地蟠龙(一两,略去士焙)、风化朴硝(二钱)共 研为细末,用朴硝和匀,每用二钱至三钱,肛门湿润者干涂,干燥者清油调涂。先用荆芥、生葱煎水温洗,轻拭干后,上敷药。
(同上)
卷九 外治补遗
金鞭散
小儿疳疮, 穿于落,用哺退鸡蛋软白皮,包活土狗一个,放入大虾蟆口内,草缚泥固, 过取出,研末贴之,以愈为度。(《普济方》)
卷九 外治补遗
铁箍散
一切肿毒初起者,围即消。已成者,围之,毒瓦斯不至他攻。无脓围之有脓,未溃即溃,已溃追脓。用大黄、陈小粉(炒,各一两),九月九日取芙蓉叶、姜黄、白蔹、白芨、五倍子(各五钱)、蟹壳(五个)共研末,醋调围。(《医方解》)一方,用陈小粉(八两)、番木鳖、赤小豆(各二两)南星、半夏(各一两)、草乌(五钱)共为末。炒紫色,置地上出火气,醋调敷患处。干再润泽,之效。(《单方汇编》)
卷九 外治补遗
锻石散(治一切肿毒)
陈锻石(二两,炒粉红色) 大黄 五倍子(各一两)研末,醋调涂。(《经验广集》)
卷九 外治补遗
芙蓉膏
痈疽发背,未溃将溃时,痛如锥剜者,用芙蓉花或叶,或皮根,或生捣,或干研,和白蜜调涂四围,中留头,干则频易之,立刻止痛。(同上)
卷九 外治补遗
凤仙膏
痈疽发背,杖疮蛇伤,用凤仙花连根茎叶,捣烂敷患处,一日一换。(同上)
卷九 外治补遗
乌膏
肿毒恶疮,用乌 叶捣如泥,敷患处。已破不可用。(同上)
卷九 外治补遗
鲫鱼膏
一切恶毒对口发背,用鲫鱼(去肠、鳞)、生山药(如鱼长)共捣烂,敷之即愈。(同上)
卷九 外治补遗
代针膏
疮疡脓熟不溃,用白丁香、巴豆(炒焦)、碱(各五分)、乳香(二分)共为末。热水调,点疮口,干以碱水润之。
(《种福堂方》)
卷九 外治补遗
阴症疽发
艾叶(一斤) 硫黄 雄黄(各五钱)以水同煮半日,捣烂,候温敷上。再煮再易十余次,和痛者可生。(同上)
卷九 外治补遗
阴症敷药
山栀 苦杏仁(各二十一粒) 北细辛(二钱) 青壳鸭蛋清(一个) 白萝卜(一小个) 飞面(一文) 连须葱头(二十个) 蜜(一两) 共研末捣烂。寒天隔汤炖温,敷患处,每日一换,敷三次即消。(同上)
卷九 外治补遗
阳症围药
大黄 小粉(各五两) 花粉 黄柏 姜黄 薄荷叶 人中白 大贝 五倍子 芙蓉叶(各三两) 白芷 南星 白芨白蔹(各一两五钱) 共为末,围患处。(同上)
卷九 外治补遗
拔毒法
用极细铁屑,将好醋煎二三沸,捞醋中铁屑铺患处,取上好活磁石一大块,频频吸之,阴症用此,其毒自出。(同上)
卷九 外治补遗
围毒散(治诸肿毒,围敷神妙)
用大黄(五钱)、木鳖子(三钱、土炒) 共为细末,真米醋调敷患处,留出头。(《活人书》)
卷九 外治补遗
水膏药治诸毒如神
用好松香一斤(研末)蓖麻肉、百草霜(各四两)、先将蓖麻肉捣烂,将百草霜、松香末渐渐和入捣匀,捶千余杵成膏,不可近火气,须用汤顿化摊贴。(《兵部手集》)
卷九 外治补遗
收口生肌
牛粪(用山上陈者) 为末,搽三五次愈。物虽至贱,大有神功。(《经验良方》)一方,用桑叶醋煮一滚即捞起,凡贴将愈毒疮,能生肌收口,神效。(《程氏即得方》)
卷九 外治补遗
各种疔毒
用多年露天、或土中锈铁钉,火 醋淬,刮下锈衣研末。银簪挑破毒处一孔,纳锈末于内,仍将碎皮掩盖,少顷黑水流出,中有白丝如细线,慢慢抽尽,此即疔根,出尽自愈。(《仇氏秘方》)
卷九 外治补遗
诸般流火
野芥腊子(四五钱)研细,醋调敷上。(《卫生备要》)一方,用煤炭研细末,醋调,敷之立愈。(《近效方》)
卷九 外治补遗
流火毒
大黄 雄黄 黄柏 山栀 南星(各等分)共为末,将瓦花捣汁调敷,立效。(《叶天士方》)凡患流火,切不可食猪肉,食则发肿难愈。
卷九 外治补遗
火烫
秋葵花不拘多少,浸菜油内,四十九日后,挑涂患处即愈。(《抱乙子方》)
卷九 外治补遗
烫泡火烧
露天旧明瓦, 红存性,研极细末,麻油调搽即愈。(《广善篇医方》)
卷九 外治补遗
狐臭发两腋下汗出愈臭
密陀僧(四两) 枯白矾(二两) 轻粉(三钱) 共为细末。频擦两腋,擦至半月见效,半年全愈。(《景岳全书》)一方,单用枯矾为极细末,以绢袋盛之,常用扑于腋下,不过十度即愈。或以唾调涂之。(同上)
卷九 外治补遗
脚汗除秽气
牡蛎( ) 黄丹 枯矾 蜜陀僧(各等分) 共为细末。每用少许,干掺脚指缝中即收。(《世效单方》)
卷九 外治补遗
香衣辟汗
丁香(一两)为末,川椒(六十粒)和之,绢袋盛佩,绝无汗气。(《多能鄙事》)
卷九 外治补遗
金疮并木石伤损
好陈锻石六两(研碎筛过)、锦纹大黄一两(切块)同锻石炒紫色为度,去大黄收贮。敷伤立愈。(《秘方集验》)
卷九 外治补遗
葱搭法
跌扑损伤肿痛,用葱头切烂,炒焦捣,搭患处,冷则再易,止痛消肿散瘀极妙。(同上)
卷九 外治补遗
止血散
陈锻石一升(入牛胆阴干,收七次取出) 大黄四两(同锻石炒至桃花色取起) 俱置地一夜出火气,研末收贮。
血出不止,敷之立效。(同上)
卷九 外治补遗
接骨膏
云南钱(即有锯齿海螺,烧灰) 千里马(即马蹄内小蹄自退下者佳,如无,破鞋底烧灰亦可用) 老龙皮(即老桑皮烧灰用) 飞罗面(焙黄各等分)陈醋熬成膏,摊青布上贴之。接骨如神。(同上)
卷九 外治补遗
大刑膏药
黄蜡 铅粉(各七钱半) 轻粉 血结(各二分半) 冰片(分半) 麻油(二两) 先将油熬老,下黄蜡,次下铅粉,再下轻粉,再下血结,离火略冷,下冰片,出火气摊贴。(《公门传方》)
卷九 外治补遗
仙传杖丹
生豆腐 凤仙花(连根叶) 同捣烂,打出敷上,干再另敷,三日全愈。(同上)
卷九 外治补遗
麻药方
此系外科动刀针止痛之药。用闹杨花(三钱)、半夏、南星各二钱,川乌、草乌(各一钱),麻黄根、芋艿叶(俱捣烂取汁)拌药末,或加蟾酥、雄黄少许,抹上即麻木,不觉疼痛。如人昏沉,饮盐水即解。(《同寿堂秘室》)
卷九 外治补遗
长生不病法
夜卧时但以手抚心,咒曰:天灵即荣,愿得长生。五脏神君,愿得安宁。男诵二十一遍,女诵十四遍,即长生祛病矣。
卷九 外治补遗
不染时症法
凡入病患家,用雄黄搽鼻内,或吃雄黄烧酒一杯,即不传染。
卷九 外治补遗
肚痛呕酸针法
宜针上脘穴,脐上五寸。内关穴在掌后二寸两间中,针七次。风门穴在第二节脊骨下,各开一寸五分。膏肓穴在第四节脊骨下,各开三寸。(《神针要诀》)
卷九 外治补遗
寒噎饮食不下针法
宜针紫宫穴,在膻中穴上三寸二分。中庭穴在膻中穴下一寸六分。中脘穴在脐上四寸。内关穴在掌后二寸两筋间中。
三里穴在膝盖下三寸。(同上)
卷九 外治补遗
翻胃针法
宜针上脘穴,在脐上五寸。公孙穴在足大拇指本节后一寸。脾俞穴在第十一节脊骨下各开一寸五分。(同上)后附休宁汪朴斋先生摘出(《肘后》)外治妙方,屡试效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