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配本草


  得生地、甘菊,益肝肾阴血。配青蒿,退虚热。得麦冬、小麦,治骨节虚燔。配红花研末,敷足趾鸡眼,作痛作疮。君生地,治带下。(湿热去也。)

  鲜者,同鲜小蓟煎汁洗,治下疳。鲜者捣碎,煎浓汤淋洗恶疮。脓血不止,更以细白穣贴之即愈。

  去骨热,甘草汤浸一宿,焙干用。刮去粗皮,取细白穣,可贴疮。中寒者禁用。

  卷七 木部

  黄荆根

  即牡荆防己为之使。畏石膏。

  苦、微辛。入手少阴经。治心风、头风,肢体诸风,解肌发汗。用叶并嫩头捣烂,罨毒蛇螫伤,洪肿发泡。(捣取汁频涂,亦效。)配荆芥、荜茇,煎水,漱风牙痛。

  卷七 木部

  荆沥

  辛、甘。入手少阴经。除风热,开经络,导痰涎,行血气,止消渴,解热痢。治心闷发热,头风旋运目眩,心头洋洋欲吐,中风失音,痰迷心窍,小儿心热惊痫。配竹沥、姜汁,治风热、风痰。(气虚不能食者用淡竹沥,气实能食者用黄荆沥。)

  取沥法:用新采黄荆茎截尺余长,架于两砖上,中间烧火炙之,两头以器承取。热服,或入药中。令人不睡,气虚食少者忌用。

  卷七 木部

  蔓荆子

  恶乌头、石膏。

  辛、苦、微温。入足太阳、厥阴经气分。搜肝风,祛寒湿,除头痛,止睛疼,利九窍,杀白虫,治湿痹拘挛,疗脑鸣齿痛。配马蔺,治喉痹口噤。配蒺藜,治皮痹不仁。

  去膜拷碎,酒蒸用,或酒拌炒用。胃虚,(服之恐致痰疾。)血虚头痛,二者禁用。

  卷七 木部

  紫荆皮

  苦,寒。入足厥阴经血分。活血行气,消肿解毒。治经水凝涩,疗小便不通。配老酒,治产后诸淋。酒拌炒用。

  卷七 木部

  木槿根皮

  甘、滑、微寒。入手阳明、太阳经。润燥活血。治赤白带下,疗肠风久痢,除湿热,利小便,擦顽癣,杀疮虫。擦癣,肥皂水浸,或浸汁磨雄黄尤妙。

  花甘、平、滑。治症与根皮同。配糯米,治反胃吐食。

  卷七 木部

  芙蓉花

  微辛,平。清肺凉血,散热解毒。消肿,排脓,止痛。配莲房炭,治经血不止。得生赤小豆末,和蜜捣涂一切疮毒。

  (留头频换。)

  或鲜捣,或阴干研末用。

  根、叶、皮治症与花同。

  卷七 木部

  山茶花

  苦、微辛,温。入血分。治肠风下血,吐咯衄血。研末调麻油,涂汤火伤。入童便、姜汁及酒调服,可代郁金。

  取红者,阴干用。

  卷七 木部

  密蒙花

  甘、平、微寒。入足厥阴经。去肝家之燥热,消风眼之赤脉,青盲及疳气攻目,亦可施治。配川柏根,治障翳。酒浸,取出晒干,蜜蒸用。

  卷七

  木部

  (寓木类六种)

  卷七 木部

  白茯苓

  得甘草、防风、芍药、麦门冬、紫石英,疗五脏。马蔺为之使。畏地榆、秦艽、牡蒙、龟甲、雄黄。恶白蔹。忌米醋、酸物。

  甘、淡、平。入手足少阴、太阴、太阳经气分。性上行而下降,通心气以交肾,开腠理,益脾胃。除呕逆,止泄泻,消水肿,利小便。除心下结痛,烦满口干,去胞中积热,腰膝痹痛,及遗精、淋浊、遗溺、带下,概可治之。(以其能利三阴之枢纽,故治无不宜。)得人参,通胃阳。得白术,逐脾水。得艾叶,止心汗。得半夏,治痰饮。得木香,治泄痢不止。配黄蜡,治浊遗带下。君川连、花粉,治上盛下虚之消渴。加朱砂,镇心惊。(能利心经之热,故可治惊。)

  去皮。补阴,人乳拌蒸。利水,生用。补脾,炒用。研细入水,浮者是其筋膜,误服之损目。上热阳虚,(虚阳上浮,故热。)气虚下陷,心肾虚寒,汗多血虚,水涸口干,阴虚下陷,痘疹贯浆,俱禁用。

  怪症:手十指节断坏,惟有筋连,无节肉,出虫如灯心,长数寸,遍身绿毛卷,名曰血余。以茯苓、胡黄连煎汤饮之愈。

  皮专行水,治水肿肤胀。(肿而烦渴,属阳水,宜五皮饮。若溏而不渴,属阴水,宜实脾,不应利水。)配椒目,治水肿尿涩。

  赤茯苓甘、淡、平。入手少阴、太阳经气分。专利湿热。

  茯神抱松根生者得、使、畏、恶、忌,与白茯苓同。

  主治与茯苓同,但茯神入心之用多。治心虚健忘,疗虚眩,安神志。较茯苓之淡渗稍差,然总属渗泄之物,心无火而口干者,不宜轻用。得灯草,退心火。配金银,镇惊悸。配竹茹,利惊痰。佐沉香,消阴气。使远志,逐心邪。使菖蒲,散心气。

  去皮、木用。恐燥,人乳拌蒸。

  黄松节即茯神中木苦,温。治骨风,疗健忘,止指节痛,除血中湿。配乳香、木瓜,治筋挛疼痛。

  好酒浸透用。血虚者禁用。

  卷七 木部

  琥珀

  甘,平。入手少阴、足厥阴经气分。达命门,利水道。散瘀破坚,宁神定魄。得朱砂,治胎惊。配朱砂、全蝎,治胎痫。佐大黄、鳖甲,下恶血。和鹿葱,治淋沥。

  手心摩热能拾芥者真。研粉,滚水泡候冷,凝如石花,冲药用。肾虚溲不利者禁用。

  卷七 木部

  猪苓

  淡、苦。入足少阴、太阳经。去心中水湿之懊 ,分疟疾阴阳之交并。(能于阳中降阴。)

  目昏,无湿而渴,二者禁用。(泻水故也。)

  王损庵治疟,每加猪苓于汤药中。以阴阳上下交争,遂致寒热更作,用升、柴升阴中之阳,用知、苓降阳中之阴。外加猪苓一味,理上焦而开腠理,使邪气外达也。

  卷七 木部

  雷丸

  浓朴、芫花、荔实为之使。恶葛根、 蓄。

  苦,寒。有小毒。入手足阳明经。燥脾除热,消积杀虫。(湿热除,虫之巢穴自倒。)

  甘草汁浸,酒拌蒸,或泡用。色赤者杀人。

  怪症:皮肉生虫,行如蟹走,声如孩啼,此筋肉之化。用雷丸合雄黄各一两,为末,掺猪肉上炙熟食之。

  卷七 木部

  桑上寄生

  忌火。

  苦,平。入足厥阴经。去风湿,益血脉。主崩漏,散疮疡,安胎下乳,兼治胎产余疾。

  配阿胶,治胎动腹痛。配芎、防,治下痢脓血。

  桑上节间生出,缠附桑枝者,名寄生。折断有深黄色者真。杂树上生者多害人。

  卷七 木部

  柳上寄生

  苦,平。捣汁服,治膈气刺痛。

  卷七

  竹部

  (二种)

  卷七 竹部

  淡竹叶

  畏皂刺、油麻。

  甘、淡,微凉。入手太阴、少阴、足阳明经。清咳气上冲,除风邪烦热,止吐血,利小水。得芍药,清肝胆之火。

  得橘皮,治上气发热。佐小麦、石膏,治时行发黄。苦竹不入药。

  竹根苦,寒。能下五脏热毒瓦斯。气虚者禁用。

  竹衣清肺火,通肺气。虚火伤金,失音不出者,用此治之。

  竹内白衣如纸者。

  竹茹畏皂刺、油麻。

  甘,微寒。入足少阳、阳明经。清上焦之火,消虚热之痰。疗惊悸、止胎动、呕 噎膈、吐血崩中、因内火致者,非此不治。得鸡子,治饮酒头痛。配蒌仁,治妇女劳复如中风状。

  肉薄,节间起白霜者。刮去青皮,用第二层。

  竹沥姜汁为之使。畏皂刺、油麻。

  甘,寒。治狂闷,利九窍。疗破伤中风,止因触胎动,养血明目。凡痰在经络四肢胸膈及皮裹膜外,非此不达不行。

  和姜汁,治中风热郁之痰。合地黄,治时症阴虚之热。

  肠胃寒湿者禁用。

  卷七 竹部

  天竹黄

  伏粉霜。

  甘,凉。入手少阴经。凉心热,镇肝风,利关窍,辟邪恶。除昏昧谵妄,病后痰郁。

  生南海镛竹中。此竹极大,又名天竹,其内有黄,结成如竹节片者真。其气味功用与竹沥同,而无寒滑之害。

  卷七

  服帛部

  (六种)

  卷七 服帛部

  故锦

  治血症,敷口疮脐毒。配茶清,治上气喘急。

  烧灰研末。

  卷七 服帛部

  丝绵

  治吐衄崩中,赤白带下,及金疮出血不止。

  烧灰研末。

  卷七 服帛部

  黄绢

  补脬损,洗头疮溃烂。配棕榈炭、京墨炭,治妇人血崩。配丹皮、白芨末,治产妇脬破。

  止血,烧灰用。蚕吐黄丝所织,非染色也。

  卷七 服帛部

  白布

  甘,温。主血崩金疮。

  卷七 服帛部

  棉花子油

  辛,热。微毒。主恶疮疥癣。燃灯损目。

  卷七 服帛部

  青布

  解诸物毒。治天行热烦。配醋煮擦,治转筋入腹。配姜汁,治霍乱。

  卷八

  虫部

  (卵生类十三种)

  卷八 虫部

  蜂蜜

  忌与生葱同食。

  甘,平。入手足太阴经。润燥生津。除心烦,通便秘,能缓燥急之火,并解诸般之毒。

  得姜汁,治初痢。和生地汁,治心腹刺痛。拌薤白,涂汤火伤。入牙皂,通便结。(将蜜煎膏,入牙皂末少许,作锭塞粪门,便自下。)

  每斤入水四两,桑柴火熬,掠去浮沫,至滴水成珠用。

  黄蜡恶芫花、齐蛤。忌与生葱同食。

  味涩,微温。入足阳明经。止痛生肌。疗下痢,续绝伤。凡荡涤下焦之药,裹丸吞之,免伤上部。配川连、阿胶,治下痢腹痛。

  烊化入水十余次,色变为白,亦名白蜡。调阳气,安胎漏。暴痢者禁用。

  卷八 虫部

  露蜂房

  恶干姜、丹参、黄芩、芍药、牡蛎。

  甘,平,有毒。入足阳明经。驱肝风毒犯于胃,治外疡毒根于脏,兼使痘粒分窠,能疗惊痫痢疾。得蛇蜕、发炭,酒下,消疔肿。填鼠粘子 炭,酒下,治乳痈。烧炭和酒,敷重舌。入盐 炭,擦虫牙。

  悬于树上,受风露者佳。草蜂房,大如拳,可用。山蜂房,大有尺余至一二丈,大有毒,不宜用。贼风感者,用之无效。痈疽溃后禁用。

  卷八 虫部

  虫白蜡

  即白占甘,温。生肌止痛,止血接骨。得鲫鱼,治肠红。配合欢皮为膏,长肌肉。入凉血滋肾药,疗尿血。入丸散,杀瘵虫。

  卷八 虫部

  五倍子

  咸、酸、寒、涩。入大肠经气分。敛肺止血,收痰止汗,除泻敛疮。得盐梅,治小便尿血。得乌梅,疗赤痢不止。

  配五味子,止黄昏咳嗽。配蔓荆子,治风毒攻眼。配鲫鱼,治脏毒。

  配白矾,治肠风下血。和荞麦面,治寐中盗汗。合全蝎,掺 耳。合黄丹,敷风眼赤烂。

  合腊茶叶末,搽阴囊湿疮。(加腻粉少许更好。)

  或炒,或生用。

  百药煎即倍子酿过者酸、咸、微甘。清肺化痰。(能聚周身顽痰于一处。)得槐花,治酒毒血痢。佐荆炭,治大便下血。合生白矾末,油调,搽小儿炼眉疮癣。

  卷八 虫部

  桑螵蛸

  畏旋复花。

  咸、甘、平。入足少阴、厥阴经。益精气,固肾阴,通五淋,止遗浊。得黄芩,治小便不通。配人参、龙骨,疗虚汗遗浊。佐马勃、犀角,治喉痛。酒炒,研,白汤下,治胎产遗溺,并疗血闭不通。

  热浆浸一夜,炙黄用。若生用,令人泻。阴火盛者,用之反助火泄精。

  卷八 虫部

  白僵蚕

  恶桔梗、茯苓、茯神、萆 、桑螵蛸。

  咸、辛、微温。有小毒。入手太阴、足厥阴经。平相火逆结之毒痰,治风热乘肝之恶疟,祛皮肤风若虫行,疗风温痰结口噤,治小儿惊疳,止妇人崩带。得生矾、枯矾、姜汁,治喉风。得姜汁,治一切风痰。

  得葱、茶,治头风。得冰、硼,治喉痹。(加牙硝更好。)配乌梅,治肠风下血。合蛇蜕,浴小儿肤如鳞甲。浸白马尿,治腹内生龟。调皂角水,擦牙虫。取僵直者为雄蚕,折断腹内黑而光亮者真。糯米泔浸去涎,漉起焙干,拭净黄白毛口甲,炒研用。酒净炒亦可。

  无风邪者禁用。

  蚕茧已出蚕蛾者甘,温。烧灰酒服,出痈疽头,疗二便血。煮汁服,除蛔虫,疗反胃。

  蚕退纸甘,平。疗痘疹,祛目翳。入麝香,蜜和,敷疔毒口疮,疗热淋如血。酒水调服,治邪祟,止崩带,除痢疾,祛肠风。

  炒炭存性。

  雄蚕蛾咸,温。有小毒。气热。固精强阳。止尿血,敷诸疮。

  去头、足、翅,制法同僵蚕。肾火盛者禁用。

  蚕沙制 砂、焰硝、粉霜。甘、辛,温。去风湿,熨痈缓。得醇酒,熨风痹。(酒三斗,蚕沙五斗,蒸熟,铺席上令患者就卧,浓覆之取汗,令头面露出,以防昏闷。如不愈,间日再如法治之,至愈而止。)合独活,治支节不遂。调麻油,敷烂弦风眼。

  淘净晒干用。去风湿,酒拌炒用。

  卷八 虫部

  斑蝥

  马蔺为之使。畏巴豆、丹参、空青。恶甘草、豆花。

  辛,寒。有毒。专走下窍,直至精溺处,引药气下行,取其以毒攻毒也。惟瘰 癫犬伤者可暂用,余皆禁用。

  斑蝥七枚,研末,或加六一散四钱,白汤下,不利再服,治癫犬咬。(顶心必有红发二三根,宜拔去。)配薄荷,共为末,鸡子清丸服,能消瘰 。

  八月豆叶上收取阴干,去头、足、翅,酒浸洗,和糯米炒焦黄,去米研用。亦有单用米,取气不取质者。

  如法制度,服之毒行。小便涩痛不可当,以木通、滑石、灯心辈导之。利后腹急痛,急用冷水、靛汁、黄连水及黑豆、葱、茶,冷冻饮料解之。愈后忌一切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