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张聿青医案
张聿青医案
代赭石 丹皮炭 竹茹 牛膝炭 藕节 枳实云苓 黑山栀 栝蒌炭 磨郁金祝(左) 血仍不止,头胀少寐,吸气短促。脉象左弦。无非阳气上逆,载血妄行。还恐涌溢。
羚羊片 磨郁金 炒赤芍 代赭石 丹皮炭 墨汁旱莲草磨三七 牛膝炭 百草霜 细生地 鲜藕(二两煎汤代水)
又 血虽渐少,而腹满不舒。良由肝脏之气不和,肝火不能藏蛰。前法参以调气,气降即火降也。
磨郁金 乳汁磨沉香 炒赤芍 太阴元精石 炒黑丹皮 黑山栀白蒺藜 墨汁旱莲草 茜草炭 藕节顾(左) 风温袭肺,由咳而致见红,至今时来时止。脉象浮芤。恐其复涌。
丹皮(二钱) 栝蒌霜(三钱) 川贝(三钱) 石斛(四钱) 青黛(五分包) 山栀(三钱)
生扁豆衣(四钱) 郁金(五分磨冲) 连翘(三钱) 竹茹(一钱五分盐水炒) 藕节(二枚)
左 本是风湿留络,遍体酸楚。二旬以来,由咳而致痰红。风伤阳络,与水亏金损者有间也。
蜜炙桑叶 象贝母 丹皮炭 光杏仁 连翘壳 广郁金荆芥穗 川贝母 炒蒌皮 紫菀肉 藕节顾(左) 咽痛过食甘寒,风热内郁,激损肺络,由呛咳而致带红,痰稠而浓,颧红火升,血来每在清晨。脉象数大。宜泄膈热。
甘草(三分) 防风(七分) 薄荷(五分) 海蛤粉(三钱) 天花粉(一钱) 柿霜(一钱)
桔梗(八分) 磨犀尖(二分) 贝母(一钱五分)
顾(左) 咳经数月,渐至吐血盈盆,至今仍然夹带。脉象细弦,舌红少苔。阴虚木火上凌,营络损破,而气火仍然不平。还恐暴涌。
大生地(五钱) 大天冬(三钱) 侧柏炭(三钱) 茜草炭(一钱五分) 藕汁(一杯) 竹茹(一钱五分水炒)
生白芍(二钱) 丹皮炭(一钱五分) 蒲黄炭(八分) 阿胶珠(三钱)
又 滋肾水以制木火,血已止住,而呛咳仍然不减。金水并调,一定之理。
大生地(四钱) 川贝母(二钱) 蛤黛散(四钱包) 阿胶珠(二钱) 大天冬(三钱) 生白芍(一钱五分)
茜草炭(二钱) 怀牛膝(盐水炒三钱) 枇杷叶(去毛炙三钱) 都气丸(四钱开水先服)
王(右) 吐血大势虽定,痰中仍然带红,气冲呛咳。脉细弦而数。阴虚木火凌金,冲气从而上逆。拟育阴以制冲阳上逆之盛。
阿胶珠(二钱) 生甘草(三分) 怀牛膝(盐水炒三钱) 茜草炭(一钱五分) 川石斛(三钱) 生白芍(一钱五分) 川贝母(三钱) 蛤黛散(三钱) 生山药(三钱) 藕节(三枚)
二诊 痰红已止,咳亦略减。脉细弦数稍缓。冲阳稍平,肺肾阴伤不复。再金水双调。
炙生地(四钱) 川贝母(二钱) 生白芍(一钱五分) 茜草炭(一钱五分) 白茯苓(四钱) 北沙参(四钱) 蛤黛散(四钱) 生山药(三钱) 冬瓜子(三钱) 藕节炭(三枚) 都气丸(三钱先服)
陈(左) 屡次失血,渐致呛咳咽痒,气从上升,而痰中时仍带红,痰稠而浓。脉细弦数。是肾水不足,木火上凌损肺,遂令络血外溢,血去阴伤,气不收摄,出纳因而失常。恐入损门。
冬瓜子(四钱) 生薏仁(四钱) 炙桑皮(二钱) 车前子(三钱) 青芦尖(一两) 光杏仁(三钱)
川贝母(二钱) 怀牛膝(盐水炒三钱) 茜草炭(一钱五分) 都气丸(五钱二次服)
二诊 血已止住,略能右卧然仍咽痒呛咳,气从上升。脉细弦数,气口独大。血去既多,肾阴安得不伤,然上焦定然未肃。再清其上。
冬瓜子(四钱打) 生薏仁(三钱) 丝瓜络(一钱五分) 炒蒌仁(三钱) 鲜荷叶(三钱) 鲜桑叶络(三钱)
象贝母(二钱) 光杏仁(三钱打) 炒栀皮(三钱) 鲜枇杷叶(一两去毛) 活水芦根(一两去节)
三诊 偏右能卧,气升大退。然呛咳不爽,痰不易出。肺气不克清肃。再清其上。
栝蒌皮(三钱) 光杏仁(三钱) 炒苏子(三钱) 象贝母(二钱) 冬瓜子(四钱) 鲜桑叶络(三钱)
生薏仁(四钱) 盐水炒橘红(一钱) 白茯苓(三钱) 青芦尖(八钱) 枇杷叶露(一两)
四诊 偏右虽能着卧,呛咳气升,减而不止,痰出不爽,日晡发热。肺热阴伤。再润肺清金。
栝蒌仁(三钱) 炙桑叶(一钱五分) 生甘草(五分) 冬瓜子(四钱) 川贝母(二钱) 甜杏仁(三钱)
生薏仁(三钱) 北沙参(三钱) 山栀皮(三钱) 青芦尖(八钱) 肺露(一两冲)
五诊 清金润肺,暮夜呛咳已定,而每晨咳甚,痰不爽出,色带青绿,脉数内热。血去过多,阴伤难复,阳升凌犯肺金。拟育阴以平阳气之逆。
阿胶珠(二钱) 生甘草(五分) 蛤黛散(三钱) 悉尼膏(五钱) 炙生地(四钱) 川贝母(三钱)
甜杏仁(三钱)
六诊 呛咳时轻时重,气火之升降也。频渴欲饮,咳甚则呕。肺胃阴伤难复,气火凌上不平。从肺胃清养。
大天冬(三钱) 生甘草(五分) 炒蒌皮(三钱) 冬瓜子(三钱) 川石斛(三钱) 北沙参(四钱)
川贝母(二钱) 黑山栀皮(三钱) 蛤黛散(四钱) 琼玉膏(五钱冲)
王(左) 水亏木旺,虚火上凌,咳嗽不已,吐血时止时来。冲阳逆上,咳甚则呕,以冲脉在下,而布散于胸中也。症入损门,何易言治。
大生地(四钱) 阿胶珠(三钱) 淡秋石(一钱五分) 牛膝炭(三钱) 丹皮炭(二钱) 大麦冬(三钱)
生白芍(三钱) 青蛤散(三钱) 生山药(三钱) 冬虫夏草(二钱) 金石斛(三钱)
二诊 血未复来,咳嗽降序,呕吐亦止,而腰府作酸。肺肾皆亏,显然可见。药既应手。姑守前意,再望转机。
大生地 生甘草 阿胶珠 青蛤散 生山药 大麦冬 生白芍 牛膝炭 川贝母 都气丸三诊 咳嗽大退,腰酸稍减,脉亦渐和。然肺肾皆虚,何能遽复,调理之计,非旦夕间事也。诸宜自卫。
清阿胶(溶化冲三钱) 大麦冬(三钱) 青蛤散(三钱) 怀牛膝(三钱) 生白芍(一钱五分) 大生地(五钱) 川贝母(二钱) 浓杜仲(三钱) 茜根炭(一钱) 冬虫夏草(一钱五分) 都气丸(四钱二次服)
四诊 滋肾养肝保肺,咳嗽十退四五,血亦未来,惟根蒂不除。虚损之症,本无遽复之理,仍从金水两调主治。
大生地(四钱) 生山药(二钱) 海蛤粉(三钱) 茯苓(三钱) 怀牛膝(三钱) 阿胶珠(三钱)
川贝母(二钱) 生白芍(一钱五分) 杜仲(三钱) 枇杷叶(去毛炙三钱) 琼玉膏(五钱二次冲)
五诊 金水双调,脉症相安,惟胸次时觉窒闷。冲脉气逆,亦属阴亏所致。
大生地(四钱) 生白芍(三钱) 白茯苓(三钱) 川贝母(二钱) 甘杞子(三钱) 牛膝(盐水炒三钱)
炒萸肉(一钱五分) 白芍(一钱五分) 青蛤散(四钱) 枇杷叶(去毛蜜炙四钱)
六诊膏方 吐血之后,久咳不止,投滋肾养肝保肺,咳减大半。然血去之后,肺肾皆虚,安能遽复,所以咳嗽根蒂不除,损而未复。病情尚有出入,本难作简便之计,然道远往还非易,姑迁就拟定膏方,不用大剂以留出入地步。
大生地(四两) 生白芍(一两五钱) 川石斛(二钱) 怀牛膝(盐水炒二两) 川贝母(二两) 白茯苓(二两) 大熟地(三两) 肥玉竹(二两) 青蛤散(三两) 天麦冬(各一两五钱) 西洋参(一两) 炒萸肉(一两)
当归炭(一两) 奎党参(二两) 生甘草(七钱) 生山药(二两) 冬瓜子(一两五钱) 丹皮炭(一两)
炙紫菀(一两) 阿胶(三两) 龟板胶(一两) 枇杷膏(二两)
三胶溶化收膏,晨服七八钱,午后饥时服五六钱。
金 类疟之后,湿热未清,蕴结膀胱。溲血两次,咳恋不止,旋即咯吐见红。今虽止住,咳嗽仍然未尽。脉濡微数。良由湿热熏蒸肺胃,遂致络损血溢。拟开肺气以导湿热下行。
冬瓜子(三钱) 薏仁(三钱) 象贝母(二钱) 丝瓜络(一钱五分) 绿豆衣(二钱) 杏仁(三钱)
茯苓(三钱) 竹茹(一钱) 鲜荷叶络(三钱) 生扁豆衣(二钱) 枇杷叶(四片去毛) 活水芦根(一两)
又 咳嗽咯血之后,元气未复,阳虚肝旺,脐下漉漉鸣响,两目干涩。脉沉而弦,苔白而腻。膀胱之湿,为风所激,所以鼓动成声。宜分利水湿,参以养肝。
生于术(一钱五分) 木猪苓(二钱) 泽泻(一钱五分) 炒白芍(一钱五分) 橘叶(三钱) 白茯苓(三钱)
野黑豆(三钱) 女贞子(三钱酒炒) 池菊花(一钱五分)
钱(左) 屡次失血,血止之后,神色淡白,动辄气逆带咳,大便溏行。脉形沉细。夫脾为统血之脏,以阳为运,脾阳不振,则统摄无权,血遂得而妄行矣。病久不复为损,损久不复为劳,恐涉不复之虞耳。
生地炭(四钱) 牛膝炭(三钱) 炮姜炭(二分) 茜草炭(一钱) 浓杜仲(三钱) 炒于术(一钱五分) 茯苓神(各二钱) 橘白(盐水炒一钱)
左 失血盈口而来,血止之后,腰背作酸,火时上升。脉象两关弦滑。此由中气不足,痰湿内阻,胆胃之气不能下降。宜调中降胃,而益肝肾。
人参须(另煎冲五分) 炒麦冬(一钱五分) 川石斛(四钱) 茜草炭(一钱五分) 赭石(四钱) 桑叶(一钱) 浓杜仲(三钱) 川断肉(三钱) 牛膝炭(三钱) 丹皮(一钱五分) 橘白(盐水炒一钱)
又 阳本上升,阴从下吸则降,阴本下降,阳从上挈则升。阳降则为蒸变生化之源,阴升则为滋养濡润之助。今水亏于下,火升于上,其阴津之不能下吸,阳气才得上浮。滋益之品,无不粘滞,湿痰素盛之躯,势必有碍胃纳。再以清养胃气,补益肝肾而参咸化。
人参须(另煎冲五分) 金石斛(四钱) 生扁豆(三钱) 茜草炭(一钱五分) 龟甲心(刮白炙先煎四钱)
蛤壳(四钱) 浓杜仲(三钱) 牛膝炭(三钱) 秋石(二分) 泽泻(一钱五分) 橘白(盐水炒一钱)
戴(左) 吐血成盆成碗今虽大势已定,而仍气冲咽痒。脉形沉细,舌淡苔白。胃钝纳减据述临涌之际,四肢厥逆。良由感寒不解,与湿相合,脾阳遏郁,遂致统摄无权。还恐涌溢。
生于术(二钱) 丹皮炭(一钱五分) 茜草炭(一钱五分) 白茯苓(三钱) 炮姜炭(五分) 炙黑草(六分) 磨三七(三分) 侧柏炭(二钱) 藕节(二枚)
尤(左) 喘咳者久。兹则肺胃络损,血来如涌。脉气口浮弦。有涌溢之虞。
炒苏子(三钱) 代赭石(四钱) 广郁金(五分磨冲) 沉香(乳汁磨三分) 杏仁泥(三钱) 侧柏炭(二钱) 蒲黄炭(一钱) 旋复花(二钱包) 川贝母(二钱) 磨三七(三分冲) 牛膝炭(三钱) 百草霜(一钱包)
又 昨宗缪仲醇宜降气不宜降火之说立方,气降即火降,如鼓应桴,吐血顿止。无如咳延已久,劳损根深,虽解目前之危,仍难弥后日之虑也,得寸则寸,已为幸事矣。有仓扁其人者,尚宜就而正之。
旋复花(二钱) 代赭石(四钱) 炒苏子(三钱) 沉香(乳汁磨冲三分) 藕节(二枚) 杏仁泥(三钱)
牛膝炭(三钱) 郁金(五分磨冲) 百草霜(一钱) 茯苓(三钱) 蒲黄炭(五分)
孙(左) 失血一症,由于阴虚阳亢者多,而此症血来盈口,继发痧疹,其风温迫损肺胃,显然可见。脉细而不耐重按。伏风未清,则新风易入。急宜微苦辛凉,以澈其根蒂。若漫投育阴补益,恐犯薛氏成劳之例不可不辨。
粉前胡(一钱五分) 象贝母(二钱) 桑叶(一钱) 丹皮炭(二钱) 薄荷(四分后入) 杏仁泥(三钱)
连翘(三钱) 桔梗(一钱) 牛蒡子(三钱) 梨肉(一两)
右 血之涌溢者已定。然咯吐犹然带红,色兼紫晦,离宫之物也。气逆较定,脉象亦略柔敛,种属转机之兆。无如心中仍有灼热之意,咳嗽随气而来,舌红苔白而糙。此由肝升太过,肺降无权。所恐血止之后,咳不得定,而缠入损门。拟清金平木,降气育阴。
南北沙参(各三钱) 川贝母(三钱) 炙桑皮(二钱) 沉香(乳汁磨二分) 川石斛(五钱) 紫菀(蜜炙二钱) 肥知母(一钱五分) 郁金(五分磨冲) 地骨皮(二钱炒) 竹茹(一钱五分水炒) 赤白芍(各一钱) 苏子(盐水炒三钱) 藕节(四枚煎)
改方去知母,加丹皮一钱五分,黑山栀二钱。
首方服犀角地黄汤案未录又 清养肺胃,平肝降气,咳嗽稍减。然血室尚未扃,固痰中夹带粉红,热势虽退,心中尚觉热辣,纳食之后,仍复饥 ,寐中汗出。脉细软弱,而两寸动数。体稍转动,气辄上冲,大势较前虽称平定,而阳气犹升动不息。其上愈甚,其下愈虚,所以摄纳无权,肺降失职。非有情有质之物,不足以达其病所也。从前法进而扩充之。
龟甲心(炙先煎八钱) 代赭石(四钱 打) 牡蛎(四钱) 丹皮炭(二钱) 生赤白芍(各一钱) 真阿胶(蛤粉拌二钱) 郁金(五分磨冲) 川贝(二钱) 炒麦冬(三钱) 枇杷叶(一两去毛) 藕汁(一杯冲)
左 失血盈碗而来。今发热不退,咳甚则血仍上涌。节令之交,深恐复溢。
丹皮炭 栝蒌皮 水炒竹茹 磨犀角尖 茜草炭 黑山栀 代赭石 磨郁金 单桃仁 藕节又 投剂之后,症属和平,而稍涉行动,血又随气上升。恐致再溢。